字:
关灯 护眼
读趣阁 / 历史军事 / 双穿烽火之后勤保障 / 第45章 边区

第45章 边区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会后的第二天,不管苏雨怎么说,总指挥还是把苏雨提溜起来带往边区,随着警卫连和一众干部二百多号人在临县的兔版渡过黄河,正式踏入边区政府的辖区,苏雨那颗准备跟着李云龙搞事情的心思才渐渐熄灭。
  而此刻的晋西北,总部重新划分辖区。120师在北部的保德、偏关、河曲和神池三个县及其周边的根据地驻防;129师则在五寨、岢岚和兴县三个县及其周边的根据地驻防。而李云龙因部队实力最强直接顶在五寨县,386旅旅部也驻扎在五寨县城内,跟神池县120师358旅防备朔州方向的日军,而新一团则在旁边西南方向的岢岚县,此地山地崎岖,基本上也是防备太原方向的日军。兴县则交给了385旅的770团和独立3团,385旅旅部就驻扎在兴县县城内。至于新二团,总部从教导团调了一千人,剩下的自己想办法,好在技术兵种如炮兵防空兵总部统一调拨,孔捷便带着人员装备驻扎在岢岚县丁伟新一团附近的陈家村这一带招兵买马。
  总部把兵工厂布置在兴县和总部驻地蔡家坳中间的一出山谷中,虽是山地但是交通便利,总部发动人民群众修了一条从兴县横穿兵工厂蔡家坳一直到黄河边乔家湾渡口的马路。百姓热情参与,主要是八路军管饭,每天的三顿虽然不是什么大鱼大肉三菜一汤而是一大锅一大锅炊事班煮好的泡面还有一个半斤重的加了糖的大白馒头,但是这也让常年饥一顿半饱一顿的老乡很感激了。天可见日军都是直接抓老百姓修路,还想吃饭?吃枪子吧!国军也差不多,心好的部队能给一碗淡粥,大部分是让你自己去挖野菜吃吧。
  王强是一个住在兴县附近的村民,上午在田边吃了一块架着野菜很糙的面饼正要劳作,远处走来几个八路军干部,他们一到就在村子里宣传说八路军需要几个劳动力去帮忙修路,一天管三顿饭。得益于八路军在这一带的工作做的很到位,百姓对八路军还是比较信任,王强想着田里的活也快干完了,剩下的老娘多花几天时间也能搞定,就和村里十几个青壮年一起报名,跟着来招工的八路军干部一起走。
  原本以为八路军也就比国军晋绥军好一点,哪曾想只是好一点:刚到工地还没说一句话呢管事的干部先发一套衣服和一双鞋子。苏雨友情赞助的87式迷彩服和解放鞋,这些东西在民兵军火库的墙角都快堆成山了,一套衣服裤子加解放鞋才六十块钱,一百万全部包圆,有多少连仓库保管员都不知道,至少五万多套。然后王强又被领到一处临时搭建的露天厨房,炊事班长乐呵呵的往他手里塞了一个半斤重的大馒头,再给他打了一大碗香喷喷的方便面,王强跟着其他村民一起几十上百人蹲在空地上呼哧呼哧就造,不够还可以加!王强摸了摸嘴,看着沾在手上的油舔了舔一点都不浪费,现在的他感觉从来没有吃的这么饱过。其实他也就吃个八分饱,虽然有炊事员一直提着桶问还要不要加,但是王强和不少人都没有再吃,而是拿起自己带来的锄头簸箕就开始干活,挖土搬石头一点不吝惜力气!他们来时已经是中午,工地上几百号人热火朝天的干着,吆喝声、大笑声、呼喊声久久飘荡在工地的上空!这还只是一处工地,为了节省时间八路军在这三十多公里的山地上有五个工程队同时开工,参与修建的村民和八路军战士以及民兵多达两万余人!
  不少战士和家远的村民干脆直接找个避风地几个人搭个窝棚睡,早上天刚蒙蒙亮就起来干活,早饭都是炊事员提着大桶到工地上发的,中午也是一样,晚上天快黑透了才收工,大家一起或蹲或坐在地上干饭。晚上吃饭时王强把半斤多重的馒头用一片大树叶包裹起来,小心翼翼的装进怀里,吃完碗里的面和同村的几人一起回家。他们村离工地不远,就五里地,走路半小时都不到。跟他这样自己不吃而揣馒头的村民不在少数,就算八路军干部说尽管吃,要拿回家的话可以重新去锅里拿,但是没人这么干,大家都自觉的吃多少拿多少,想带回家就从自己的那份扣。
  王强还没娶亲,他家就老娘和自己,他带回来的馒头给了自己老娘半个,另外半个给了隔壁王二家。王二也去工地,他也把自己晚上的馒头省下来带回家,但是他们家人多,两个年迈的父母,生第五个孩子落下病根的媳妇和四个孩子(老三夭折了),王二带回来的馒头分一半给父母,另外一半给老婆孩子。王二媳妇总是一口不吃平分给四个孩子,两个老人又总是分出一半给儿媳,不管多大的馒头就着野菜窝头稀粥却总是不够吃,也总是够吃。王强知道他们家情况,两家关系也好,王强就把半个馒头分给他家,不要还不行,王二媳妇每次都很感激的收下,第二天干活的时候顺便也帮王强老娘一起干了。于是王二父母吃半个,另外一个就是王二媳妇和孩子们吃,四个孩子每天最开心的就是看到两个大人回家从怀里拿出两个树叶包着的馒头,比嘴里吃着甜甜的馒头的时候还要开心!因为村民总是揣馒头的行为八路军只能把每天的馒头加到一斤多重,晚上多发两个,不要不行!
  总指挥带着苏雨和警卫连渡过黄河后,走了近两天时间,主要是边走边看。队伍还先向南绕到了南泥湾,总指挥和苏雨钻树丛爬碎石站在一处高地上,两人举着望远镜,苏雨眉头皱在一块:“这地方几乎都是丘陵,好在地势开阔,有几条河流穿过,水资源很丰富,不愁灌溉。”
  总指挥一眼扫去,笑呵呵的说:“还可以发展一些民生工厂,解决一下边区的财政状况。”两人搁那聊了一个多小时,期间苏雨看到山下居然有野狼在穿梭。真不知道王旅长是怎么克服这些困难的,没吃的没工具没耕牛,几乎什么都缺,愣是靠着一万多人的双手把这荒无人烟的地方变成陕北小江南!其中的艰难也只有他们能体会了,好在这次苏雨可以提供大量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光拖拉机和手扶农耕机就准备了五千辆,锄头搞头等等农用工具更是一集装箱一集装箱的拉。还在现代的国际原油期货市场扫了大量原油,拜托懦夫在阿富汗和伊朗炼油以及从中东地区走私大量汽油柴油,就不信这还搞不定南泥湾!
  其实在上次的会议就讨论过关于大生产的问题,苏雨提议在边区政府辖区的南泥湾先做一个试点,由苏雨从现代购买大量农用机械工具,当地动员民兵和百姓组成生产建设兵团开发南泥湾。然后总部首长把这个方案上报中央,中央讨论后一致决定同意这个方案,并且不止发展农业,还要发展工业和商业,一举解决边区政府财政过度依赖外援的困境!当然第一要务还是先发展农业,饿着肚子可发展不了工商业。所以就在苏雨和总指挥绕道南泥湾的时候,一个重量级领导也在南泥湾一带调研。
  总指挥和苏雨在警卫连的带领下穿梭在杂草树丛之中,总指挥说:“现在已经确定光头是要开始反共了,他的第一号天子门生胡宗南的第十七军团的部队正在脱离武汉战场,往西北方向靠。”
  苏雨说:“所以我们得早做打算啊,国民党在这两年内肯定会封锁我们边区。只要我们发展两年,还不知道是谁封锁谁!”靠着海量的现代资源,尽管封锁,怕你我是狗!
  一路边走边说,遇上了一支貌似也在考察的队伍,只不过这支队伍除了几个身着老八路军装的拿枪士兵外几乎都是身着便服,队伍中甚至有几个一看就像是务了几十年农的老者,走在最前面的那人身着一身灰扑扑的中山装,胸前别着一支掉漆的钢笔,亲自挽着一位老者,面色儒雅带着微笑始终认真倾听老者说话。
  两支队伍一碰面,明显对面的警卫员没见过07式迷彩服,直接端起枪对着苏雨在的警卫连。警卫连一百多号人也举起枪,连长赶紧大喊:“我们是八路军总部警卫连,你们是哪只部队的!”还没等对面人回话,对面儒雅的中年美男子高兴的大声喊并小跑道:“是总指挥吗?”
  “都把枪放下,是自己人。”总指挥赶紧下令,小跑上前,两人紧紧的握住双手,“好久不见啊!没想到能在这碰到你。”
  先生说:“是啊一别一年多不见,想不到在这遇上了,我们还真是有缘呐!”
  总指挥拉着苏雨说道:“他就是我们的财神爷苏雨。”
  先生说:“苏同志你好啊,感谢你这段时间给八路军提供的军事援助啊。”
  苏雨激动的说:“都是我应该做的,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几人哈哈一笑,总指挥疑惑问道:“怎么有时间来边区了?”
  先生说:“这不是要开发1005展会议嘛,中央要求我也要参加,听说要开发南泥湾就过来看看,刚好遇到农科所的张老几位学着。来,我介绍一下。”两支队伍合在一起有说有笑,苏雨又干起了摄影记者的工作,期间还拉着先生合了好几影。
  晚上队伍在附近的六合村借宿,期间先生和总指挥单独找到苏雨。在屋院子先生问:“来到我们边区的感觉怎么样?”
  苏雨犹豫一会说:“说实话情况比我想象的还要糟糕,太穷了。”这还是客气的说法,一路上不管是村镇还是县城,从百姓到民兵士兵,边区的一大特色穷,穷的叮当响!几乎没有见过有穿新衣服的,不管男女老少大伙穿的都是用土布做的衣服,甚至在下地干活的时候男的几乎都脱掉上衣放在一旁,小孩光屁股的比比皆是,就怕弄坏衣服。县城的商业什么的也别想有多好,有一家面摊的地方都可以算是商业中心了。
  先生依旧是那个温暖的笑脸:“是啊,所以我们要发展,首先要让我们的国人拜托吃不饱穿不暖的困境。”
  苏雨点点头:“有什么需要我做的先生尽管开口。”
  总指挥哈哈一笑:“你帮我们的已经很多了,接下来就要靠我们自己的双手刨出一片天!”
  
热门推荐
我在春秋当权臣 我在春秋当权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