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读趣阁 / 历史军事 / 双穿烽火之后勤保障 / 第46章 边区建设前奏

第46章 边区建设前奏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第一天刚到到延安苏雨就见到了186,那天四人在186的房间里聊到很晚,从军事到民生再到未来的发展,苏雨基本上都在听,期间还跟三位合了张影,这以后可是要悄悄珍藏的。
  这几天苏雨在边区每天都有开不完的会,从军事到农业再到工商业,也不知道总指挥拉着他参加这个什么边区安全保卫军事会议干嘛。不少边区人员还在疑惑这个生面孔是谁,每次总指挥都要解释说:从海外刚回国的中国人,给八路军带来大量援助。一堆领导握着苏雨的双手连连感谢好话不断,惹得苏雨闹大红脸。
  而苏雨的主要任务还是当搬运工,像乒乓球一样在两边弹来弹去。在他不懈努力之下,从现代弄来一大批医疗用品,不管是药物还是医疗器械等等,都装了好几个集装箱,足够今年使的。还有各种武器弹药和物资:五六半五六冲机枪迫击炮等等数量跟前几天在总部的数量一致,除此之外还有老早就买下的六辆59D中型坦克、40辆该装好的八零式高射炮和十辆装甲指挥车(还有六十辆还未改装完成)、59、59-1、59-2各二十辆,还有一百五十辆卡车和二百五十辆八吨王三轮车。在汽车兵训练好之前运输得靠这几百辆三轮车了,本着便宜好用的原则,苏雨回去的时候顺便又下单五千辆,把生产厂家震的一连问了好几遍,就怕苏雨拿他消遣,苏雨也不废话直接划三千万订金,厂长直接拍胸脯表示一个月内全部送到瓜达尔!除此这外还有五千辆拖拉机和手扶微型农耕机,一堆的工具和机械设备,基本上把运到瓜达尔仓库的东西都搬完了,也就剩一些卡车。顺便还有五万套07式迷彩服和三万多套87式迷彩服等等物资,边区的八路军战士也能换上帅气的07式迷彩服,把老套筒汉阳造捷克式等等丢给民兵拥抱心心念念的五六式枪族了!最重要的是三十万本被删减过的三大神书:《赤脚医生手册》《民兵军事训练手册》和《军地两用人才之友》。
  在会议上中央重新制定发展方针:军事上还是以游击战为主,晋西北和晋东南的部队可以适当歼灭一部分日军,打击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民生上以农业发展为主要目标,从警卫部队抽调警卫一团和二团四千余人为骨干再动员民兵和边区百姓组成生产建设兵团,优先集中力量开发南泥湾;工业和商业由二当家雨林负责,在延安规划出来的工业区用苏雨带来的设备,今年内建成一个日产三百万发子弹的子弹厂和一个日产二十万枚迫击炮弹的迫击炮弹厂,还有三个年产十万吨的炼油厂。延长油田的设备也全部换新,根据苏雨从现代下载的油田地理分布和资料图,相信每天打出的石油绝对是现在的二十倍以上。
  八路军在延安还要开设一个炮兵学校和装甲兵学校,炮兵学校校长就由从延安去晋东南再跟着队伍回到晋西北最后又回到延安,绕了一大圈又回到原点的朱敦仲担任。装甲兵学校校长由郭化玉担任,还有一个汽车兵培训基地,防空兵培训基地,狙击手训练基地。尤其是炮兵学校,学员从抗大和各地赶来延安的知识分子招,各部队精简下来的机关干部全部到炮兵学校培训。至于装甲兵学校,学员就是各部队的骑兵部队和精简调过来的机关干部。最后还有一所医学院,教材器材什么的全是苏雨从现代提供,速成班直接就用《赤脚医生手册》当教材。
  工业离不开电力和石油,铺这么大的摊子光靠苏雨购买的发电机和延长油田那点储量自然是不够的,所以今年年底前边区还要在延安建成一个火力发电厂,反正边区煤多的是,动员人手挖就行了!而石油靠着苏雨在现代购买也能撑一段时间。
  这几天的会议很是繁忙,忙到几个负责人恨不得一天当两天用,大晚上还在点着煤油灯写规划写报告的比比皆是!而最后发现边区现在最缺的居然是人力,哪哪都需要劳动力,开发南泥湾要,修路要,建工厂要,挖煤要,开采石油也要!突然发现边区近二百万的人口实在太少来,各项目都在向中央伸手要人!最后中央开了个会商讨决定,从国府区把百姓引进来。
  自从全面抗战爆发以来尤其是武汉会战打响,大批难民不断朝大后方转移,国府早就被这些难民的安置问题困扰多时。突然某天先生在重庆跟几个负责难民的国府官员一沟通,顺便悄悄往他们手里塞价比黄金的磺胺等药品。于是往大后方四川重庆等地转移的大量民众被国民党士兵拦住,发了一小袋粮食让他们往西北方向走,会有政府人员负责他们的安置问题,边区政府也是政府嘛。蒋光头在重庆街上看不到大量乞讨的难民,还特意发电嘉奖一众难民安置的官员。殊不知他们嫌弃的难民以后会亲手葬送他们的一切,不知道他们会不会为今天而后悔,毕竟这里面的难民有不少是学校的学生,他们可是一个国家一个政府的未来!当然不是所有的国府官员都这么没有远见,他们知道把人口送给敌政党会有什么后果,但是架不住猪队友贪啊,报告刚写好第二天就被调往其他部门或者其他省任职,甚至家人突然某一天收到一份微薄的阵亡抚恤金,从此查无此人。
  为了安置大量的流民,苏雨从现代订了十万顶帐篷和几万吨粮食。在各处地下党成员拿着各类大量的药品在国府区可谓畅通无阻,一批又一批的难民往西北的边区走去。边区政府组织人员在进入边区的路口架起大锅,锅里蒸的是一个一斤重的加了糖的大白馒头,只要进入边区的不管男女老少先发两个,就着一盒苏雨从现代买的盒装饮料吃的贼香,原本惴惴不安的心也就逐渐放下来了,吃饱肚子不想家。
  丁小二就是流民中的一员,家在安徽合肥的农村。突然有一天一伙国党士兵冲进了村子,他们没有杀人而是把所有的粮食和钱财全部洗劫一空,无奈只能背井离乡出去找口吃的。小半年的流浪每天吃的不是草根就是树皮,偶尔跟随大部队走到城市还能喝上一碗稀粥,最后在国民党士兵的驱赶下来到陕北。出来时一家九口人,现在就剩四口,老娘和大哥一家都没了。丁小二和他媳妇及小女儿加上他老爹四人被安排在南泥湾西边的甘泉,八路军给他家搭了个帐篷,说是先凑合一个月,下个月房子盖好就能搬进去住了。第二天丁小二跟一群流落到此处的难民去领十天的粮食,有个管事的八路军干部在台上宣传八路军的生产建设兵团在招人去开荒。丁小二不知道什么是生产建设兵团,但是知道开荒,开荒就是去没人的地方种粮食,种粮食意味着以后不用饿肚子。但是丁小二有些舍不得家里的老婆女儿,这么多人去开荒免不了是去荒无人烟的地方,以后想见家人一面恐怕就难了。不少人直接就报名参加,也有不少跟丁小二一样拖家带口,心里很是纠结去还是不去。丁小二回了家,把领回来的白米白面和少许糖盐等调味料一放,因为家里有个八岁的小女孩,还多领了一小罐奶粉,小心翼翼的从怀里拿出来。小女儿一把就钻进丁小二怀里,媳妇似乎看出他有心事,一边收拾一边问:“怎么一回来就跟丢了魂一样。”丁小二还是开口说:“八路来招工了,管吃管住还有工钱。”媳妇头都没抬:“那不挺好吗?”丁小二努努嘴:“去开荒,也不知道多久能回趟家。”坐在一边的大爷砸吧嘴:“这么多人不开荒吃啥,也就八路心好给咱吃给咱住,要是老大一家还活着也能享受享受多好。”丁小二说:“爹。”大爷说:“唉,去吧,家里我看着,你就放心去吧。给我把,我给妮妮泡奶粉。”大爷拿起奶粉罐就去烧水。他媳妇说:“去吧,八路救了咱几条命,咱也不能白吃白住,我今天去妇救会找了个洗衣服的活。”丁小二说:“好,我去,家里就交给你了。”大爷拿着碗进来:“妮妮喝奶了。”妮妮高兴的从丁小二怀里钻出来把碗递到大爷嘴边:“爷爷先喝。”大爷高兴的抿了一口,连嘴皮都没沾湿:“真好喝。”夫妻俩就这样看着,眼角不由得有些湿润,三人心中暗道:要是老大家还在该有多好。
  第二天一大早,一千四百多跟丁小二一样的壮劳动力换上八路军发下来的87式迷彩服和解放鞋,手拿肩扛一堆的工具,浩浩荡荡往南泥湾进发。像丁小二媳妇一样的几百个妇女在河边洗衣服缝补衣服鞋子。丁小二的女儿则跟营地的其他小孩一起在一间大教室里上课认字,剩下的几十个老人则把营地打扫的干干净净,顺便还去修建房子的工地打打下手。
  边区所有人都忙的脚不沾地的时候,山西也开始暗流涌动,随着晋绥军阎锡山被赶到吉县,晋西南的日军对晋绥军的军事行动逐渐停息。第一军司令官香月清寺也把目光转向晋东南和晋西北地区,双方的人员物资调动频繁。副总指挥的目光死死盯在地图上,严肃道:“五寨!”
  
热门推荐
我在春秋当权臣 我在春秋当权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