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读趣阁 / 历史军事 / 1621之大变革 / 29.余生,谈判

29.余生,谈判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刘垣圪坮,在后坡的窑洞里,吴敏看着山西布政使的特使,轻道:“招抚?”
  布政使特使傲然道:“我家大人念尔等是为生活所迫,不得已而聚众闹事,今巡抚大人病重,我家大人主持山西政事,念百姓疾苦,不欲动刀兵之事,派我前来招抚。”
  吴敏沉默不语,在吴敏看来,布政使的招抚很儿戏,一没有朝廷的正式文书,二没有相关的条件,就派了一个特使,凭一番话就想招抚自己等人,实在是很看不起自己啊。想到这,吴敏不动声色道:“特使,这里我一个人说了不算,还需召集兄弟们商议。”
  “那就尽快商议吧。”
  待布政使特使离开后,吴敏陷入了沉思,凭直觉,吴敏感觉到这个特使一点都不像一个要来谈判的人,反倒更像是来试探的。
  吴敏的猜测不错,所谓的布政使特使离开刘垣圪坮后,来到一处农人家,在里屋见到一个中年文士,恭敬道:“徐先生,那吴敏对招安不是很心切。”
  徐先生点了点头,此次布政使真正的特使就是他,他来到永宁后,先派了人去刘垣圪坮和吴敏接触,想看看吴敏对招抚是个什么样的态度。从对吴敏的试探来看,吴敏本人并不反感招抚,但同样,吴敏对自身实力很有信心,布政使想要招抚,是需要付出一些代价的。
  “如此就对了,能打跑镇西卫,击败左卫,也算是一股不弱的实力了。”徐先生道。
  徐先生是布政使夹袋里的人,很多事布政使都是先找徐先生分析后才做出决定,此次招抚,布政使就先找徐先生商议,徐先生对此只有一个意见,缓慢图之。
  在永宁,徐先生已经了解到,所谓的“岢岚盗”有三个主事人,为首的是吴敏,其次是杜松,老三是谭良栋。三人中,徐先生对占据柳林的谭良栋最是好奇,以徐先生对贼寇的理解,贼寇应该是只会掠夺而不事生产,因此很难长久,但现在,谭良栋居然能在柳林站住脚,这让徐先生对谭良栋有了些许兴趣。
  “走,去一趟柳林。”
  徐先生借住的主人家听说徐先生要去柳林后,出来劝道:“这位先生,柳林现在去不得啊。”
  “为何?”徐先生好奇道。
  “先生你是外地人不清楚,前段时间这边闹流寇,出了个岢岚盗,那柳林现在就被他们给占着,听说外面的路都给封了。”
  “封锁柳林?”徐先生对谭良栋更好奇了,柳林可不小,即使发生过战乱,现在的柳林也有四五万人口,徐先生倒想看看谭良栋到底在柳林搞什么名堂。
  就在布政使的特使徐先生前往柳林要一探究竟时,远在陕北的刘文景却遇到点事。
  原本,牟钦带着刘文景在府谷周边转了两天,刘文景就准备告辞了,可没想到的是,临走前他们在外面又碰到了一支边军,不过这次的边军好像是带着任务,押送着不少人。
  牟钦拉着刘文景藏了起来,刘文景看到被押着的一长串犯人,低声问道:“牟老哥,那些人是干啥的?”
  “是被发配边疆戍关的,每年都有那么几批。”
  刘文景点头,随后他看到一长串犯人里有人倒了下去,押送的士兵上前看了下,把倒下的人扔在了路边,队伍继续前进。
  牟钦看到后摇了摇头,“又是一个受不住苦的,死在了路上。”
  等边军过去后,两人从藏身的地出来,刘文景好奇,走到那人旁边。牟钦无奈,也得跟上去。
  “咦,没想到还是一个读书人,看装扮应该以前有过功名。”牟钦看到被扔在地上人的装束后,有些惊奇,很少有读书人被发配到边疆,因此牟钦判断自己眼前的这个应该是被革除了功名。。
  “读书人?”刘文景想到了谭良栋经常挂在口边的一句话,“啥时候能有个读书人帮我教书啊!”刘文景蹲下身子,探了探口鼻,道:“还有一丝气。”
  牟钦很奇怪的看了一眼刘文景,“怎么,你要救他?”
  “有一丝气,还能救得,我们那边正好缺个读书人。”
  “好吧,既然你们那要,我就帮这个忙。不过有句话我得先说明,这读书人除了做官,其他的可什么都不会做。”牟钦有些无奈,他觉得这谭良栋是不是太年轻,还真相信那些说书的,想找个读书人当军师。
  刘文景不清楚牟钦心里想的,把人往身上一背,带回王嘉胤的地盘。
  给人喂了点热汤,不久就苏醒过来,虚弱道:“我这是在哪?”一口浓浓的南方口音。
  刘文景听不懂,看向牟钦。牟钦年轻时跟着晋商在南方跑商,听出了男子是江浙一带的口音,便转述道:“问你他是在哪?”
  “还是在陕北,你叫什么?”
  男子好像听得懂陕北话,在听到刘文景的问题后,呆愣了半天,才用官话回道:“往事如烟,我本该死之人,以后就叫我余生吧。”
  此时官话已在民间推广开来,刘文景听懂了余生的话,没理会余生前面说的,问道:“余生,现在你的情况你自己也清楚,我们那边正需要你这样的读书人,不知你意下如何?”
  牟钦觉得刘文景对这余生太过于客气了,直接道:“余生是吧,你现在在边军那里就是个死人了,出了这,就你自己根本活不下去。我建议你还是跟着我这位兄弟去做事,如果不是他救你,你现在就是路边的一具尸体了。”
  余生缓了过来,明白了事情的前因后果,也知道自己目前的处境,便对刘文景道:“那我就叨扰了。”
  等余生在王嘉胤这里养了两天身体后,刘文景便带着余生回山西,这段时间刘文景和牟钦混得很熟,回去的路上依旧是牟钦陪同。
  此时已经是十一月份,刘文景和余生渡过黄河,进了军渡。屈华看到刘文景后边还带个人,好奇道:“刘旗,这是谁?”
  刘文景笑着回道:“一个读书人。”
  屈华愣了一下,“读书人?要干嘛?”
  “谭当家不是一直想找个读书人代他教认字,我刚好碰上一个,就给带了过来。”
  “这也行啊。”屈华很无语,这段时间他去真武山听课,确实听一直跟在谭良栋身边的张应宸说过。
  “好了,屈旗,我还有事先回去了。”
  “嗯。”
  与此同时,布政使的特使徐先生也到了柳林。在永宁城到柳林的路口,布政使的特使徐先生被谭良栋安排在这的队正给拦住了。
  跟随在徐先生后边的护卫见状就要动手,路口处潜藏的三个小队全部涌出,将徐先生一行人团团围住,为首的三个队正戒备的看着徐先生一行人。
  徐先生见状,赶忙道:“我们是来拜访谭良栋谭当家的,还请各位壮士给让个路。”说完后让自己的随从给为首的队正递过一个荷包,笑道:“各位壮士守关也辛苦了,这点意思还请笑纳。”
  队正们还是第一次碰到这样的问题,面对递上来的荷包,大家面面相觑。驻守在路口的队正里有一个原先是少年兵,见此情况,肃声道:“把你的东西收回去!”然后对另外两名队正道:“你们先在这看着,我回去报告一下。”
  真武山上,刘文景带着余生见到了谭良栋。余生一见谭良栋,就上前道:“生员拜见谭当家。”
  谭良栋是第一次被这时代正统读书人如此称呼,让余生坐下后,直接问道:“你是哪里人,犯了何事被发配延绥镇?你若是想在这里找份能谋生的差事,就须老实回答我的问题。”
  余生叹了口气,回道:“生员明白。”
  余生,南直隶扬州人,原姓刘,出生于豪商之家。余生本人喜好读书,在家族的帮助下,从师于当地的大儒,于二十岁时中了举人。然而,此后余生便在科举路上无法再更进一步,不得已,余生便开始四处游学。在游学中,余生受到当时在江南颇有影响力的泰州学派的影响,前去听了几次讲学,对泰州学派的“人人君子”之论很是赞同。
  回到家乡后,余生开始宣扬泰州学派的理论。扬州学政是一个极端保守的理学儒师,对余生这种离经叛道的行为极其不满,恰逢此时余生的家族得罪南京的驻守太监,被安了一个罪名直接抄家。以余生秀才的身份,他本可以不被论罪,但扬州学政无法容忍泰州学派的思想,动用手中的权力革除了余生的功名,导致余生被判流放延绥镇。
  在被刘文景救下来之后,余生便知道了自己的处境,改掉自己以前的名字,重新取名为余生,意即自己是幸存下来的人。
  在余生讲完后,谭良栋感慨道:“以前只听别人说过道统之争,今天方知其残酷。余生,你就先代我教人认字吧。”
  “生员明白。”
  正当谭良栋想询问一些其他问题时,守在路口的队正走了进来,余生见状知道谭良栋有要事,走了出去。队正报道:“谭当家,外面有一伙人说是要见您。”并把递荷包的事说了一遍。
  “做得好,看来我没白给你们教东西!该是我们的,谁也拿不走,不该是我们的,就不要去拿。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走,带我去见见他们!”
热门推荐
我在春秋当权臣 我在春秋当权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