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读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汉宣帝 / 第二十七章僭越之罪 二

第二十七章僭越之罪 二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刘强听到这里,心里面大概知道曲阜太守孔成洋要干什么了,他云淡风轻的说道,“大人这话问的,于公子只是告诉在下要将这只圆筒形的灯笼给安王殿下,具体是进贡给安王殿下使用,还是给安王殿下,再让安王殿下转呈什么人,在下就不得而知了。”
  “嗯,”太守孔成洋没有想到刘强会这么回答,其实这个问题本不用问,他这是画蛇添足之举,因为于二公子已经说了是送给鲁安王的,他这一问,是想坐实整个案件,只不过他低估了眼前的这个少年,小屁孩懂什么,既然是这个事情属实,他肯定会顺着自己的说法说下来。
  下属给上官送礼,叫做孝敬,草民给皇上或者皇室送礼,那就叫上贡,平常说话或者关系亲近的才说送给。刚才于安说送给鲁安王一只灯笼,一是他忙着表现自己伟大的孝心,说的匆忙,二是本身是个纨绔子弟,整日里就知道胡闹跟祸害人,父亲也不怎么喜欢他,所以场合上的事情经的少,官面上的话也不怎么注意。
  太守孔成洋一看刘强不上套,于是看着于安,问道,“于公子?”这于二公子还在想着巴结鲁安王,听着太守大人问自己,他说道,“这只灯笼我本身就是送给安王殿下,我没有。。。。。。”他想着说我没有让安王殿下再送给谁啊,就是送给安王殿下的。
  刘强一看,立即截住于安的话说道,“于公子是没有让安王殿下使用,说不定是让安王殿下转呈给当今圣上。”于二公子一听刘强这么说,立马说道,“不是啊。”就见刘强狠狠的瞪了他一眼。
  于二公子已经被人给押住了,刘强也被人给押住了,虽然他不知道为什么,但是至少这个太守对自己没安好心,再加上刘强这几天的跟自己相处,他对刘强佩服的是五体投地,知道刘强既然这么说,自然就有他的道理,于是他的灵活劲又回来了,立即改口说道,“不是太守大人说的意思,上贡给安王殿下使用,”他想着刘强的话,接着说道,“是让安王殿下转呈给当今圣上的。”接着又好像说服自己一般,用肯定的语气说道,“对,是送给安王殿下,让安王殿下转呈当今圣上的。”
  这个时候,鲁安王跟归铭听出了味道,江公跟许公也都听出了味道,吏薄冯广陵则急了,一个好好的局马上就要破了,谁能TMD想到眼前这个少年这么精明,如果在大庭广众之下,这两个小子承认了,那么眼前这个什么仙人的弟子,这个于二公子,包括于增年全家,鲁安王,谁都别想逃,全都一锅烩进去,曲阜就真的是太守的天下了,也不用再憋屈了,自己也就可以跟着孔成洋放开手脚大把捞钱了。
  冯广陵一拍几案,高声说道,“大胆贼子,明明就是送给安王殿下使用的,刚才院落中所有人都听得清清楚楚,你们现在又开始狡辩。你们有僭越之心,行僭越之实,这灯笼,刚才的言语,都是明证!这僭越之罪,你们休想逃脱!”
  僭越罪,是古已有之的,大汉王朝从先秦那里继承下来的几种律法,就有大逆无道罪;上僭罪:官员在器物、乘舆、服饰上等的僭越;谋反罪:企图颠覆国家政权;巫蛊罪:借助神巫造蛊毒,企图加害于人;妖言罪:以妖言惑众等。
  在那个时候,官员什么级别,要用什么东西,形制,大小,颜色等等,都是有规定的,如果你用了你不该用的东西,就是僭越,如果用了皇上才能用的东西,与谋反无异,你想干什么,用皇上才能用的东西,想当皇上吗?!
  这五只灯笼,写有喜字的四只没有问题,神仙嘉奖孝道,并且是为了给邑令于增年大人冲喜用的,这可以说,是于二公子的孝心感动了西王母娘娘,西王母娘娘大发慈心,降下冲喜的灯笼,增加喜气来救于增年的命,假如于增年的病因此好了,那么这就是一个美好的故事,既显示了西王母娘娘的慈悲,会让孝子好人一生平安,又说明了我大汉以孝治天下是多么的明智,多么的顺应天道人心。
  除了高祖没有以“孝”为谥号外,从惠帝始,到武帝,都以“孝”字为谥号,孝惠皇帝,孝文皇帝,孝景皇帝,孝武皇帝,这是取“孝子善述父之志”的意思。各个先帝,又常常身体力行,实行孝道。并且孝道还纳入了察举制度之中,用来选拔人才,荐举官吏,凡是力行孝道,声名远播者,往往会被推荐为官。这也是于二公子之所以做这么多事情,搞这么大动作的原因,他不仅想着吞掉家中全部钱财,还想着继承自己老子的邑令之位,那么,孝心感天动地,连西王母娘娘都赐下灯笼来帮助他,朝廷与各级府衙定会嘉奖于二公子,并公之于天下,以作标榜,这个事实再加上点运作,继承他老子的邑令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坏就坏在那只筒形灯笼上面,因为那只灯笼不是冲喜用的。将灯笼说成是西王母娘娘降下祥瑞,确实合情合理,众人也认可,毕竟祥瑞这种东西已经深入人心。西王母娘娘降下祥瑞,这是属于杂瑞,与神鼎玉琮同属一类,虽然不是什么上瑞,可这毕竟是西王母娘娘赐下的,应该进贡给皇上,至于皇上再怎么处理,就另当别论了。
  现在,于安私自窝藏祥瑞,并且送给鲁安王使用,包括刘强这个制做者,谁都跑不了,一锅端。本来计划好好的,孔成洋也胸有成竹,心想这次可算扳倒鲁安王跟他的狗奴才了,新账老账一起算。
  在当时,封国的王爷诸侯其实是个危险的职业,一不小心就会被赐予自杀或者夺爵。孝文帝,孝景帝朝不说,单就孝武帝朝,就有淮南王刘安自杀,淮南国与衡山国被废除,元鼎五年,孝武皇帝,一次就夺爵一百零六人。所以,有了这条罪名,曲阜太守孔成洋相信,在谏议大夫桑弘羊的推动下,鲁安王不死也会被废的。
  听到这里,鲁安王,归铭,包括江公,许公等都听清楚了所有的意思,以及所有的潜台词。鲁安王的后脊梁直冒冷汗哪,心说,如若不是眼前这个少年,就被混蛋的孔成洋给装进去了,他不禁仔细看了刘强两眼。江公也很欣慰,自己的这个弟子,竟然能够发现祸患于出萌,天纵之才,天纵之才啊!
  吏薄冯广陵继续说道,“你们于家,竟然敢如此大逆不道,犯此大罪,于建,犯有僭越之罪,该当如何?说!”随着这声爆喝,他死死的盯着于大公子。
  于建本就胆小,刚才听着就有些怕了,加之在太守府被太守孔成洋,吏薄冯广陵欺压惯了,直接就木木的说道,“该当夷三族!”
  冯广陵慢慢说道,“好,知道就好。”众人一片哗然,这就等于认罪了,鲁安王看着泗水邑令于增年的这个大儿子,长叹一声。冯广陵也是够坏的,他前面定罪,没问于建认不认罪,直接问僭越之罪该当如何,于建吓傻了,直接回答该当夷三族,在其他人听来就是于建认罪了,并且知道自己的家族会受到什么样的惩处。
  刘强心里暗自庆幸,心说,万幸啊,万幸,这玩意也太厉害了吧,用个灯笼就得夷三族。刘强在单位大小也是个领导,所以什么级别配什么车,用多大办公室,这都是有规定的,除非你自己买车,随便开什么都行,但是正规单位的潜规则是,下属开的车,最好别比老大开的车好。在汉朝,对不起,你就是有钱,自己花钱买的也不行,不能使用超过自己级别的东西,否则就是犯罪。
  这个时候,院落中的众人就听着砰地一声,众人回头一看,不知道什么时候邑令于增年竟然站在了院落之中,在听到自己的大儿子一句夷三族后,一下子晕倒在地。
  于老夫人跟姚氏哭着跑过去,一个喊我的儿啊,一个喊老爷啊,家丁丫鬟的也七手八脚的帮各种忙,又是一片混乱。
  等到稍微安静一些,曲阜太守孔成洋对着鲁安王施礼道,“王爷殿下,您的家奴于增年父子串通,犯下僭越之罪,我想他们定不敢如此大胆,背后的主谋大有人在,敢私藏祥瑞之物,并且私相授受,送与王爷您使用,所以在下要将这两个人带走,严加审问。”意思很明显,你鲁安王就是他们背后的主谋,僭越之罪,你也跑不了,你就等着吧。
  鲁安王平静的说道,“第一,本王早已同邑令于增年于大人解除契约,所以于大人不是本王的家奴,是朝廷命官。第二,刚才于公子给本王说的什么,人多太闹,我没听见。我事先并不知道于公子想着将此祥瑞交给本王,转呈圣上。”
  曲阜太守孔成洋鼻子都气歪了,说道,“你!你!”
热门推荐
我在春秋当权臣 我在春秋当权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