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读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汉宣帝 / 第二十六章 僭越之罪 一

第二十六章 僭越之罪 一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吏薄就是刀笔吏,因为当时书籍跟卷宗是用毛笔写在竹简或者木简上的,叫做简牍,所以这些吏薄就随身带着刀和笔,以便出现错误时能随时修改,刀笔并用也就被称作“刀笔吏“。
  当时,“官”与“吏”的身份是有着明显差别的。官由朝廷统一任命,因此称之为命官,属于国家干部,吏则由官员自行雇用,属于府衙中的办事人员;官可以根据朝廷的规章制度和个人的施政理念发号施令,治理一方,吏则根据自己的专业跟技术特长为上官服务。
  为了处理各项事务,上至王侯将相,下到大小官员都会聘请一些幕僚,同时让他们在府衙中任职,两块牌子一个班子,既经济又实惠。
  这些幕僚跟刀笔吏,最重要的是处理诉讼,其实就是各级衙门的司法部门,一个个都熟稔经史,深谙律法,文笔犀利,用笔如刀。张彭祖的爷爷张汤就是刀笔吏出身,“汤无尺寸之功,起刀笔吏,陛下幸致位三公,无以塞责。“高祖的丞相萧何,也是先秦的刀笔吏,后来成了开国丞相。
  这些人也着实可恶,许多王侯将相,宁肯自杀,也不愿意面对他们,像飞将军李广就是其中一位,卫青派幕僚人员去问李广迷路的情况,李广对他的部下说:“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说完就拔刀自刎了。
  曲阜太守孔成洋的幕僚冯广陵,就是这样一位人物,在太守府任吏薄。自打于二公子悲切的诉说自己的孝心时,他就在向太守孔成洋低声耳语,当于二公子欢快的解释完灯笼的各种优点,准备背诵出刘强教给他的最后一段话时,他跟孔成洋交换好了眼神。
  太守孔成洋笑眯眯的打断了于二公子的话,“哎呀,于公子孝心可嘉,天地可鉴,本官问你。这灯笼确实是西王母娘娘赐予的吗?”
  于二公子听到本官问你四个字,有点愣了,他心说我说的很明白了,但是又不知道太守大人为什么重复问这个,于是回答说道,“是啊大人,确实是西王母娘娘所赐的。”
  “那你是不是还有一只灯笼,送与安王殿下?”孔成洋又追问道。
  于安看看鲁安王,心说,太守大人怎么知道我要送安王一只。他岂不知,在他禀告鲁安王的时候,孔成洋都听了去。
  “是啊大人,是要送一只灯笼给安王殿下。”
  “现在哪里?”
  “就在父亲大人房内。”
  太守孔成洋手一挥,几个侍从就快步走入邑令于增年房内,一会儿就提出来一只圆筒形的灯笼,与挂在院落中的大灯笼相比,完全不同,众人看着,又是一番艳羡。
  于二公子慌忙说道,“太守大人如若想要,小的改天派人给大人送一只到府上,这只是小的送与安王殿下的。”
  鲁安王与归铭等人也不知道孔成洋搞的什么鬼,但是鲁安王没有发作,只是紧紧的皱着眉头,刘强却感觉越来越不妙。
  太守孔成洋哈哈一笑,说道,“奥,看来如此祥瑞,还有人能够制作了。”刘强设计的最后一个环节本身就是于二公子介绍高山出场,当场接收订单,来个开门红。
  “是啊大人,确实是有人会制作。”
  孔成洋听完后面色一变,严肃的说道,“如此祥瑞,本官可不敢消受。”接着,他猛的用手一拍桌子,“来人,将这个贼子拿下。”冯广陵一使眼色,两个侍从走上前来就把于安牢牢地控制住了。
  于安有些傻了,刚才自己还志得意满的尽情演说,这会儿就让太守府里的人给抓了。他一边挣扎,一边喊道,“你凭什么抓我啊,凭什么抓我?”
  太守孔成洋说道,“凭什么抓你,本官就让你心服口服。本官刚才问你此物是否是西王母娘娘所赐,你回答说是,是否还有一只送给安王殿下,你说是。”孔成洋环视一下四周,说道,“我想请问在座诸位,西王母娘娘所赐之物,是不是祥瑞?”
  众人一听,祥瑞,后来想想,是啊,这确实是祥瑞之物,西王母娘娘赐予的吗!
  “诸位,我想问问,这祥瑞是什么?”孔成洋站起身来,踱着步子,慢慢的问道。
  祥瑞是什么,这还用问吗?有些人想笑,这等简单的问题,这太守大人也问的出,祥瑞自然是吉祥之物,瑞气的象征,乃是吉祥的征兆,也是天子圣明的有利佐证。但是谁也没有说话,现在孔成洋让人拿住了于二公子,又说灯笼是祥瑞,还问祥瑞是什么,自然是有文章,所以大家也就沉默看着。
  鲁安王也想看看这个孔成洋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只有江公稍微感觉不安。灯笼牵扯到刘病已,高山,淳于泽他们,那天晚上,江公说灯笼是祥瑞,乃是不想让刘病已椽子出头,以免烂掉,再者,不想让刘病已从事贱业,耽误了前程。
  现在这个太守大人,拿住了于大人的二公子,看来是想在祥瑞上做文章,身为曲阜的三老,对于曲阜郡以及郡治下六个县邑的官员情况还是有所了解的,邑令本应该听从太守,但是泗水邑令于增年是鲁安王家奴出身,自然对鲁安王唯命是从,对太守孔成洋阳奉阴违,孔成洋对此也是恨的牙痒痒。现在他说出祥瑞来是什么意思,可能不是好事。
  “现如今,当今圣上正是青春年少,霍大将军,田老丞相,桑老谏议大夫,一心辅政,使我大汉王朝政清景和,天下太平,尤其是桑老大人,所建议实施的政令,使百姓家家粮谷满仓,户户丰衣足食,这才有西王母娘娘降下祥瑞。”说着还面朝西面一拜,“而这祥瑞,是对当今圣上的嘉奖。”说着,又朝西北方向一拜,“大家说,是也不是。”
  院落里的人听太守孔成洋这么一说,纷纷点头,都用低低的声音说道,“是呀,是呀。”这帮人,不是地方豪强,就是世家大户,至少谁家也不挨饿,所以真是粮谷满仓,丰衣足食。
  孔成洋换了个轻松的语调,说道“于安,本官问你,这灯笼是怎么来是,是西王母娘娘直接赏赐给你的吗?”
  这于二公子现在又听太守孔成洋这样问自己,不知道孔成洋要干什么,西王母娘娘直接送给自己的,叫谁也不信哪,于是他愣愣是说道,“西王母直接,直接赐予我的,不是啊。”他理了理思路,说道,“这是西王母娘娘被小的孝心感动,让张仙人转赐给小的。”
  “那张仙人人呢?”
  “张仙人人?张仙人人我哪里知道,那是活神仙,我哪里知道人在哪里?”
  “也就是说,这些都是你编造的,这灯笼不是西王母娘娘赐予的,是你自己或者你的人制造的,你刚才也说,有人会制造。假借西王母娘娘的罪名,你可知道,妖言惑众,是要杀头的!”太守孔成洋定定的看着于二公子。
  于二公子急的只哭。说道“大人,真的是西王母娘娘赐予的,小的怎敢用西王母娘娘的名头欺骗大家,真的是。”他突然想起来了,“喏,张仙人的弟子就在那边,就是点灯的那个。”他朝着高山,刘强的方向示意着。
  刘强看到众人的目光都朝着自己跟高山,彭祖等几个看了过来,这时太守孔成洋说道,“哪位是张仙人的高足,请出来一下。”
  高山刚要出去,就被刘强给拉住了,他感觉这事不简单,好像不是什么好事。高山看着刘强,只见刘强冲着他摇摇头,然后自己整了整衣服,向前走了几步,说道,“太守大人,在下便是张老仙人的弟子。”
  太守孔成洋看了看刘强,说道,“很好,看样子还是个读书的,来呀,拿下!”
  随着太守孔成洋这最后两个字的爆喝,两个侍从上来便拿住了刘强。刘强没有反抗,面露微笑的问道孔成洋,“不知太守大人,因何拿住在下,在下可是犯了什么罪吗?”
  江公跟许公,看到这样是情形,面色都变了,两个人用眼神相互交流着,最后决定按兵不动,先观望再说。
  太守孔成洋没有想到刘强如此镇定,他说道,“我来问你,张仙人交给你几只灯笼?”刘强不明白太守孔成洋这么问是什么意思,但是他知道,回答错误,就是一个大坑。于是他决定用简洁的话来回答,“五只。”
  “哪五只?”
  “院中两只大的,屋内三只小的。”
  “这五只灯笼都是干什么用的?”太守孔成洋又问道。
  “四只是西王母娘娘感念于公子孝心可嘉,故赐予于大人冲喜的。一只是于公子给安王殿下的。”刘强说道。
  “给安王殿下的,是上贡给安王殿下使用的吗?”孔成洋漫不经心的又问道。
  电光火石之间,刘强将所有的东西都串了起来,他心里说道,好你个老奸巨猾的王八蛋,原来是在这等着呢。
热门推荐
我在春秋当权臣 我在春秋当权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