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读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汉宣帝 / 第二十五章大红灯笼亮起来

第二十五章大红灯笼亮起来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在于二公子尽心服侍鲁安王,不断讨好奉承这些从都城曲阜来的贵宾的时候,于大公子正在奔跑。武六等到于二公子搀扶着鲁安王进入了邑令于大人的卧室,才去向于老夫人的庭院,报告给于老夫人与于大公子,鲁安王来了。
  于大公子其实一直在于老夫人的屋里,与奶奶和二娘姚氏,商议着父亲纳妾仪式安排以及来宾招待事宜。如今父亲病重,这些事情就得他来操持,场面被自己的弟弟搞得如此声势浩大,方方面面就必须照顾到,否则丢了颜面就让人笑话了。夜幕就要降临,仪式时间也快到了,关键是那个买来的小妾还在闹情绪,哭闹着寻死觅活的,也不知道一会儿举行仪式的过程能否顺利,真是让人头疼。
  武六进来报告,鲁安王来了,就在门口,请大公子赶快去邑令府门迎接。于老夫人一听,忙说,“建儿,那你快去好生迎接,安王爷是万万怠慢不得。”于建赶快起身,就要往外走,就听祖母又说,“喊上你弟弟,你们兄弟一块去。”
  于增年的小妾姚氏立即问武六,“武六,你二爷呢?快去找来,陪大公子一块去接驾。”武六一听,说道,“二爷可能在忙,小的也没见。”姚氏一听就急了,现在老爷眼见要归西,写信请安王来,就是为了给自己的儿子铺铺后路的,这节骨眼上,这个不争气的居然不知道去哪里了。她气的对武六说道,“那你这奴才赶快去找啊!”武六没动,说道,“安王已经到了府门口,小的以为还是先来报告大公子,老夫人,如夫人重要。”
  姚氏气的想要踹武六一脚,心说,得亏我儿子平时对你那么好,关键时刻,你竟然不想着自己的主子,胳膊肘子往外拐,不过转念一想,自己的儿子自己还是了解的,面子上的功夫从来做的十足,武六与他是穿一条裤子的,看武六这架势,莫非有猫腻?
  于老夫人说道,“你也莫要动气,那建儿还是赶快去府门口迎驾,武六你去找你家少爷,让安儿直接去别院拜见安王爷吧。咱们娘俩也赶去别院,在那给安王迎驾。”
  于大公子一听,匆忙的跑了出去,武六说道,“小的还是搀扶着老夫人吧,这样走的快点。”说着向姚氏递了一个放心的眼色。姚氏一看武六的眼神,又听到说走的快点,心说难道安王已经到了,就说道,“也好,那娘我们快点过去吧。”
  于大公子跑到邑令府门前,家丁说鲁安王已经去往别院了,刚要回转,曲阜太守孔成洋坐着马车,带着幕僚吏簿冯广陵,以及十多匹快马到了,于建立马上前施礼,恭恭敬敬的将孔成洋等人迎往别院。
  孔成洋边走边说道,“于大人一心勤政为民,可能是因操劳过度才得了病重,本官今日早上思维,还是过来探看一下于大人,今晚娶妾,既是冲喜之举,本官也来凑一下喜庆。”
  于大公子连说,“有劳大人挂念,有劳大人费心。安王殿下也已经到了,现在别院。”
  孔成洋一听,说道“那我们还是赶快行走两步。”
  等到于大公子与曲阜太守孔成洋等人来到别院时,就见鲁安王与于老夫人,江公,许公等人正在说着话。院中挂满了红绸,充满了喜庆,油灯已经点着,就是院落中间高悬了一根红绳,上面挂着两个大大的椭圆形的物件,蒙着褐色的麻布,与整个气氛不是太协调。
  孔成洋心说,难道这是为丧事准备的东西,于增年这家伙看来是不行了,其实,他早就盼着邑令于增年归西了。曲阜太守孔成洋率领手下等人忙上前去给鲁安王见礼,众人又给太守见礼,乱哄哄一阵。于大公子见到鲁安王,自然是前去行大礼,于二公子笑着说道,“大哥,原来你去迎接孔大人了。”于大公子随口答道,“是。”鲁安王心说,本王来了,你不接,孔成洋神马东西,你巴巴的去接。
  待得曲阜太守孔成洋等看过邑令于增年后,再到席中坐定,天色已黑。二公子于安低声对鲁安王说道,“请王爷殿下安心坐定,莫要心惊。”鲁安王心里纳闷,心惊什么,就听于安啪啪拍了两下掌,刘强,高山等人与四散的家丁,一起将院中的油灯吹灭了。院中陷入一片黑暗,众人一片慌乱,低声相互询问怎么回事。于二公子高声说道,“诸位莫惊,稍安勿躁。”
  紧接着听到于二公子又啪啪两声,只见一个彪形大汉与一个少年,将院落中高挂在椭圆形事物上面的褐色麻布扯了下来,火星一闪之间,两个红彤彤的椭圆形物件显现在众人面前,光线越来越明亮,随着院落中的黑暗隐去,一阵阵栀子花香也传遍了整个院落。
  这两个车轮大小的椭圆形事物,就像天上两个大大的月亮,不,比天上的月亮亮多了,像太阳那样照亮了整个院落,但是又不刺眼,光线柔和稳定,每个事物上面,还有两个像喜字又不是喜字的字,在红彤彤的颜色映衬之下,墨色更加显得黑亮,整个字看来愈发凝厚稳重,却又透着俊逸潇洒。
  众人都惊呆了,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神奇的事物,用这种事物照明,比油灯好上不只几倍。几十倍。鲁安王与曲阜太守孔成洋等人也都看呆了,心想,于增年还有这么好的物件,接着两个人的邪恶心思都是,哼,有这么好的东西,竟然敢藏着,也不知道孝敬孝敬我。
  于二公子看到众人的反应,很满足,看来效果达到了,他更加佩服刘强对他所授的机宜,刘强也很满意众人的这个效果,看来灯笼惊艳亮相,给众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后上市,销路不愁了。
  于二公子此时,低下头来,对着鲁安王说道,“此物名为灯笼,小的特意为安王殿下请了一只,现在别院中父亲房内,等安王殿下走时,给安王殿下拿上。现在容小的介绍一下这个灯笼。”鲁安王点点头,心说,这还可以,这小子心里有我。虽然是耳语,但是被太守孔成洋听到了,毕竟离着太近,心说,好小子,没我的份。
  于二公子请示好鲁安王后,直起身来,用悲切的声音,背起了刘强教给他的话,“家父一心勤政爱民,日夜操劳,以致于积劳成疾,仅仅个把月,就不成人形了。”说着还哭了起来,提起袍袖擦擦眼睛,“小子我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不能在政事上为父分忧,小子就奔波四方,为父亲大人求医问药,并在子夜时分,日夜焚香祷告西王母娘娘,每日烧满八十八柱高香,磕够八十八个响头。”他把一天烧的香,磕的头说成了每日,至于那一天,磕了多少头谁也不知道,不过听着他说的如此悲情,如此恳切,不少人叹息起来。刘强心说,这小子不当演员瞎了。
  于二公子顿了顿,换了一个悲中带喜的腔调说道,“终于,上天有知,让小子在曲阜找得隐居方士,得到冲喜这一秘方,又花重金为父亲大人寻来冲喜的良缘佳配,西王母娘娘也被小子孝心所感动,特意派张仙人将此物赠与小子,并说道,此物能为你父带来光明与喜庆,帮你父亲度过难关,并且西王母娘娘还特意赐字给父亲大人,就是这个喜字,西王母娘娘说道,上天赐予的姻缘,就是天作之合,对男女双方来说,都是天大的好事跟幸事,所以是双喜,迎娶之后,就由两人变为一人,所以两个喜字就变为一个喜字。”
  众人恍然大悟,真的是喜字,原来是西王母娘娘赐的字,我说怎么以前没有见过,两人变一人,是啊,迎娶之日应该这样写,喜庆。同时也有人用低低的声音赞起了于二公子,孝心可嘉,孝心可嘉!就连鲁安王也满意的对着于安点点头。
  这时候,于二公子又做起了广告,“西王母娘娘说此物叫做灯笼,用他来照明,不仅光线明亮,还使用方便,关键是他能够为使用之人带来光明跟好运。”
  灯笼,众人低声议论,原来叫灯笼,明亮是明亮,可是这么大怎么用啊。于二公子也是讲的兴起,从未有过这么多头头面面的人物,如此认真听他讲话,这让他的小心脏有些膨胀。听到有这个议论,他没有按着刘强给他说的套路走下去,而是顺手提起了给鲁安王做好的那只灯笼,说道“灯笼可大可小,形状也可不一,并非都是圆形样式,看,这是小的孝敬安王殿下的,是一个短筒形样式,如果用来夜间照明,非常之方便。家父房中,还有两个小的灯笼,是在室内照明所用,用在室内,光线明亮柔和,没有油烟味道。”
  本来下文应该是于安用深切的声音说,小子盼望父亲大人早日康复啊,继续服务于皇上跟人民啊,结果他说的兴起,用欢快的声音直接做起了广告。这个变通做的可以啊,刘强心说,这小子是在直接插播广告啊。但是他又感觉哪里不对劲,因为他看到曲阜太守孔成洋,脸色越来越阴沉了,幕僚冯广陵则一直在他耳边做着耳语模样。
热门推荐
我在春秋当权臣 我在春秋当权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