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读趣阁 / 玄幻奇幻 / 红茶过敏 / 第四章 童年

第四章 童年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随着卓月关门离开后,1号病床的中年男子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向卓月的父亲问道:“卓老哥,我有个问题,一直想问您,不知当讲不当讲。”说完,中年病人短暂的停顿了一下,似乎是等待卓月父亲的反馈,但急脾气的中年病人并没等到老人的回复就又打开话匣,继续说了下去:“我一直很纳闷,每次都是您儿子来探望、看护您,从没见过您爱人,不知道是不是您爱人还要照顾家里其他人,没有空闲,所以只能您儿子来看护您?”中年病人一口气问完问题后,望着老人,病房里的其他人也一齐看向老人,似乎大家都想探究这个问题的答案。老人似乎也猜到大家都想一探究竟的心态,就扶了一下护士的胳膊,护士随即走至床尾,摇了摇床头杠杆,让床头承30度上扬,又扶着老人靠好后,站在床边,等着老人开口。
  老人靠好后,点头向护士表示感谢,有些艰难的开口道:“我们家卓月从小就跟着我过,卓月从出生后就再也没见过他妈妈。”听到这个信息后,病房里的人都非常诧异,既然老人就卓月一个亲人,本该相依为命彼此依靠的两个人,是因为什么,而导致老人对卓月的如此失望和拒绝。大家都想一探究竟,到底父子俩人之间发生了什么而造成今天的局面。可是503病房里的人都意识到,无论是什么原因,都肯定是这个家庭极其隐私和重要的事情,才会导致今天的结果,而要想知道个中缘由,除非当事人心甘情愿的倾诉,否则再继续追问下去是极不礼貌的。
  卓老爷子似乎已经习惯了别人知道卓月从小经历后的惊讶反馈了,反而比较平静的往下说道:“我本是一名军人,退伍后回到北京,被分配到北京市公安局第三刑侦大队,后来就一直从事刑事案件侦破工作。”听到这里1号病床中年男子打断道:“老哥牛逼呀,我说怎么在你身上能看出一股英武之气,老北京人都知道第三刑侦队都是负责重大案件,对付的都是穷凶极恶的杀人犯,到你们手里的案子都是硬案子,老哥你执行任务时肯定开过枪吧。”说完带着那种崇拜的英雄的眼光看着老人。
  老人听到中年病友的话,略带憨厚的笑了笑,不置可否的继续说道:“后来结婚,我们干刑警的,经常是一周两周不着家,工作又危险,没有节假日,对家里也没有尽到任何的义务,卓月出生1个多月后,我才执行完任务回家,到家后卓月妈妈就提出和我离婚了。想想也是,天天不能着家,还让家人每天都得提心吊胆为你担惊受怕,所以我就同意了。”
  3号床的大妈家属听到这里,开口说道:“虽说你们干刑警的不容易,保护人民安全,可是每天为你们揪心的日子也不好过,我们家这位,”说着努努嘴,指向3号病床的病人,接着说道:“他是开出租的,出去接活,我在家每天都盼着他平安归来,遇上刮风下雨,我更是揪心,所以太能理解那份心情了。”3号病床的病人怕自己媳妇说话得罪了老人,赶忙用手护喽了一下中年大妈,面带责备的对着大妈说道:“你胡说个啥,我这不活的好好的,你们老娘们就是爱瞎操心,你不说话没人把你当哑巴,老爷们说话老娘们别搭茬,听大哥把话说完。”大妈本想反驳,可听完3号病友的话后,随即醒悟,把要说的话咽了下去,赶紧向老人赔不是,说道:“大哥您别多心,我不太会说话,没有要得罪您的意思。”
  老人听到后,并没有生气,平静的说道:“大嫂说的没错,我也是不想耽误了卓月妈妈,所以我们离婚后,卓月跟着我,一晃就是20多年过去了。”“那这20多年,您爱人过的怎么样,应该没少看孩子吧?您怎么也没学摸着再找一个,两个人达帮过日子,在家里也能帮您照顾孩子。”中年妇女忍不住,又插了一句。老人听后略带无奈的叹了口气,说道:“不瞒大嫂说,我和卓月妈妈离婚后,卓月妈妈就离开北京了,从此再没有联系了。我带着一个孩子,工资待遇也不高,工作又危险,怎么会有人看的上?那会卓月还小,我又没时间经常不能回家,卓月就跟着他爷爷奶奶住,后来老人身体也不好了,卓月就跟着我弟、弟妹住,再后来也不知这孩子怎么了,非要和我住,不和他叔叔婶婶住了,一开始我也不放心一个10岁大的孩子,天天自己守着一个空家,还是得有个大人管着他,我在外面执行任务也放心点。就没同意,可没想到四年级暑假那会我难得受伤,回家调养半个月,没想到这小子洗衣服,买菜,做饭,归置屋子,比我收拾的还好。一个30多斤的煤气罐,当时和他个头差不多高,在我睡午觉的时候竟然从5楼搬下去,拉到煤气站,换好一罐煤气,又自己搬上5楼。这小子也不知从哪学来的这么一股犟劲儿,让我刮目相看。就同意他跟着我过了,就这样,从小学到中学,再到高中,基本没让我操心。高考的时候,卓月数学考了149分,物理147分,化学143分。。。”听着老人如数家珍一般讲述着卓月的童年,一旁的中年大妈几度落泪,从这个岁月蹉跎的老人嘴里讲出来,更让听着动容。“没想到卓月这孩子从小这么苦,大哥咱们这代人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哪个不是娇生惯养,当祖宗一样供着,捧在手里怕碎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您家孩子非但没让您操心,还这么懂事聪明,从小独立能力就这么强,学习又这么好,我们家要有您孩子一半这么争气,别说一半了就是十分之一我也念阿弥陀佛了,你说是不是,老头子。”边说着,中年妇女捅了一下躺在病床上的老伴;3号病友也随即附和着说道:“就是就是,卓月这孩子真不错,从他照顾您伺候您,我就看出来,这孩子懂事孝顺,真甩出我们那个没出息的十好几条街。”“是呀,是呀,大哥这就是你的不对了,有这么好的孩子,您还生什么气呀,您想想从卓月从小就缺少亲人照顾,比其他孩子多吃了20年苦,现在孩子长大了,更懂事了,苦日子都挨过来了,马上就要享福了,您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大哥不是我说您,您这么做家长对卓月多多少少有些亏欠。。。”本来中年大婶越说越动情,越说越感同深受,还要继续情绪饱满的发表看法,被已经从3号病床坐起来老伴拉扯着,打断了中年大婶。“大哥,卓月这孩子这么聪明,学习成绩这么好,上的大学一定特别牛吧。”3号病友岔开了老伴的话题,将谈话主题重又拉回到老人身上。“是呀,卓月这孩子上的一定是重点大学吧?不知您儿子有没有空,我侄子明年高考,有工夫让您孩子帮忙辅导辅导,行么,您放心,一节课100,决不会亏待了咱孩子,不会让咱孩子白讲!”1号病床的病友也对卓月几近满分的数理化成绩感到羡慕,想到了小侄子,正需要一个老师帮忙补课,突击成绩的事情,赶紧插了一句。
  老人听着大家议论,内心也感受到,卓月从小就孤苦无依,自己陪伴卓月的时间少之又少,对卓月的亏欠,被大婶一说,更感内疚。当听到大家真心夸家卓月懂事羡慕卓月成绩优秀的表扬时,老人脸上也不自觉的露出自豪的表情。被两位病友均问道卓月考上哪所大学的问题时,脸色随即变得有些为难,同时略带自责的说道:“哎,可能是我对卓月的关心不够,那个时候一心希望他能上清华或北大,所以态度比较强硬,卓月这孩子有想法也闷在心里,很少跟我说,那个时候报志愿,第一志愿清华、第二志愿北大、第三志愿可能才是卓月真正想上的大学北航,结果高考总分数没能达到清华、北大的录取线,却符合北航的录取分数,”还没等老人把后半句说完,1号病友抢着说道:“能上北航已经很不错了,我小侄子能考上联大就算烧高香了,您儿子真是给您争气,露脸!”没想到老人听后会,脸上从刚才的自豪变得有些失色,沉沉的说道:“现在看来,老哥您说的真没错,如果当年我能尊重卓月的想法,支持卓月的梦想,可能就不会发生现在的事情,可能我也不会出现在这里。卓月这孩子从小就喜欢军人,向往军旅生涯。卓月小学时有一次写作文,《我的梦想》,卓月写的是想当一名军人,保卫祖国的疆土,守护人民的安全,后来还被当为范文被老师表扬。可是后来我知道后,狠狠的说了卓月。”
  “啊,这我又想不通了,卓大哥,您说您孩子的梦想这么伟大,作文写的还好,又被老师表扬为范文,您为什么还说您孩子呀。”3号病床大婶,不解的问道。老人听后,深深吐了一口气,就如对自己当年的做法感到忏悔似的,面带苦涩的说道:“卓月当时也和您一样不理解。别人可能向往军旅生活,可我是当兵出来的,兵营里一句话-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身为军人的苦和累,我深有体会,军队里的阶级意识简直就是社会的缩影,我怀念我的战友,那些一起战斗过的人和灵魂都深深印在我的脑子里。可我不怀念军营,我已经苦一辈子了,我不希望卓月又走我的老路。”听到这里,一直默默无言的护士,突然说道:“卓老爷子,这就是您的不对了,孩子的梦想如果没有大是大非的偏差,作为家长应该予以鼓励和引导,梦想没有高低贵贱,哪怕他的梦想是当一个园丁、一名厨师、一个士兵,再微不足道,再渺小也不该一棍子打死,浇灭孩子的梦想,对孩子的身心成长健康非常不利的。”
  1号病友也说道:“护士长就是有学问,说话又有道理,又文邹邹的。老哥我是个糙人,说话没有护士长那么好听,不过我也觉得你做的不对,孩子那个时候还小,有啥想法,只要不过分,咱们当爹当妈的哪个不是尽力去满足,您这可倒好,非但不支持,还批评人家,就算老哥你知道当兵苦,当兵没有大出息,也不该埋怨孩子,一个孩子懂什么呀,你不能让一个孩子和你混了大半辈子的人比阅历呀。”显然1号病友的话说的比较冲,刺到了老人的痛处,老人感到胸中压了一口焯气喘不出来,憋的脸色紫胀,重重的咳了几下后,逐渐恢复了呼吸,略带语气的往下说着:“总之,我不能让他走我的老路,他是我的孩子,我没有能力给他安排人生,但我能做的是不让走我的老路,我不会害他。”老人着重复说了两次不让他走我的老路,可能是老人多年来的军旅生涯和刑警生涯,让老人在和人沟通过程中,总给人一种命令或强迫的感觉,在老人的是非观念中,可能只有两种分界,非黑即白。护士长听后默默摇头,内心对卓月的童年又多了些许的同情,比起童年缺失父母陪伴、关爱的遗憾,在自己付出努力后,好不容易盼来唯一亲人的时候,非但没有得到家人的认可和支持,反而被唯一的亲人泯灭了梦想,扼杀了希望,这份痛苦和委屈,恐怕比童年的孤独伤害更深。
  “在那次说了卓月以后,我发现卓月越来越懂事,也越来越不用我操心,卓月一个人把家里收拾打理的非常整洁干净,体育、学习都处理的有条不紊。就来再也没有发生过忤逆的事情。不过可能是学习压力越来越大的原因,卓月和我的沟通越来越少,话题越来越少,高考报志愿时,我安排卓月报了清华、北大,卓月自己填报了第三志愿北航,可是最后分数线出来后,北航只录取第一志愿的生源,我们家小卓最后只能调剂到华北农大。”说完后,503病房里所有人都可以看出老人脸上的失望,是对卓月没能考上清华、北大而只是上了一所普通211大学的失望。
  1号病友这时忍不住说道:“卓老哥,你太要强了,可能是你多年的工作习惯养成的。不过老弟我有一话得劝劝你,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听您说了您家孩子的成长经历,我已经羡慕的要死了,华北农大也是国家一本的重点大学,211工程院校之一,我们家孩子就是个专科生,每天看见他回家叫我一声爸爸,我都高兴半天,他要是能懂点事,别说照顾我了,就是能跟我聊会天,唠唠嗑,抱怨点事,我都能美的不知道姓什么了。您不能把孩子当机器,也不能把孩子当满足虚荣心的攀比工具,更不能把孩子当罪犯,孩子始终是孩子,他不是您的同事,也不是您的犯人,不要给他那么大的压力,要给他一点自由和空间,只要别出个格,没有原则错误,就可以了。”
  护士长听后,暗暗点头,首次对1号病友的话感到由衷的认同,护士长看老人久坐后,身体有些疲惫,就去给给老人掖了掖被子,怕老人受风着凉。护士长一边熟练的整理着被褥,一边开口说道:“听您刚才说的话,您孩子就是在被您抹掉理想的那一刻起,真正的感到孤独,之前我相信就算没有您陪伴在身边,您孩子也是每天憧憬向往着您回家的时刻,可是在您强硬的拔掉那颗种在卓月心中的幼苗后,您孩子的内心开始封闭了,您有想过您孩子为什么会选择军人是自己的理想么,是不是出于对您的崇拜和向往,您就是您孩子幼时的偶像,可是您亲自破坏了自己在孩子心中形象地位。我想不是学业的繁重,减少了你们之间的沟通,而是孩子再也不信任您,不再愿意将自己心中的秘密与您分享了。您一再强调清华、北大,好像全中国只有这两所学校才可以被称之为大学。您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您的孩子会选择北航,您了不了解您孩子喜欢什么专业。我甚至认为就算您的孩子考上了清华、北大,最终快乐的并不是您的孩子,而是您自己。”
  在坐每一个人听了护士长充满情绪的话,内心都深深认为护士长的每一句都那么的正确,不禁都为卓月的童年遭遇这样一位即铁腕又要强的父亲感到一丝同情。老人听后也感到一丝悔意,但这份悔意稍纵即逝,转瞬就从老人的脸上消失,老人又恢复了军人那股打不垮,冲不倒的意识。对护士长说道:“您说的可能有一定的道理,可是今后当您有了自己的孩子后可能也会有我当时的想法,不会让您的孩子去从事您未完成的事业,继承您意志,继续做一名医护工作者的。”
  护士长把话说完后,随即意识的自己失职,身为医护人员,本该以病人的人身健康和生命安全为第一要务,不该发表侮辱、伤害病患人士的言论,也不该在工作时间与病人及家属谈论与病患本身无关的话题。真话、事实-大部分情况下是伤害别人最有力的武器,看破不说破才是体现旁观者对当事人最大的涵养表现。自己身为医护人员,却说了有可能加重病人病情的话语,虽然本身没有涉及病人病原的医学议论,却也从侧面降低了病情的恢复效果。就好比给便秘的人开8钱巴豆有利于缓解大便不通畅,而开8两巴豆却是有可能要了病人的命。临床医学的数据收集中宽心疗法的成效往往比事实疗法的病愈要高,人们往往仅接受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当你告诉患者得的是溃疡时,出现过恶性肿瘤真的慢慢痊愈的案例,而当你告诉患者得的是癌症时,患者的心理暗示真的有可能把溃疡慢慢演变成恶性肿瘤。
  想到这些,听完了老人带着刚毅的反驳,护士长为了弥补自己刚才的失职,停下了手边的事物,对着老人,温柔的笑了笑,平和的说道:“您说的也很有道理,如果我今后的孩子也想当护士,我恐怕也会像您一样,不会支持我自己的孩子去继续从事这份又苦又累,还要经常加夜班,端屎端尿,不停伺候人,挣的又不多的苦差事,事情没有发生什在自己身上,是不能体会当事人的良苦用心的。您说了这么多话,好好休息一会,一会就该吃晚饭了,吃完饭,和您孩子溜溜弯,父子俩聊聊天,沟通沟通,没有什么说不出口的,父子俩还能有什么隔夜仇,聊聊就解开了,您往好了想想,您孩子这么大没让您操心,又这么精明能干,还这么孝顺您,等您孩子结婚,给您再抱个大胖小子,今后您就挨家享福、偷着乐吧。凡事少较真,少钻牛角尖,往开了想,您这血压就下来了,稳定了,过几天就能出院了,您说是不?”
  护士长一说完,还没等老人回复,3号病床的大婶抢先接过了话茬:“护士长说的都在理儿上,大哥您就在这踏踏实实的养病,您孩子这么懂事,您还啥可操心生气的。小卓这孩子也不容易,家里,单位,医院三头跑,今后他要忙不过来,您也甭担心,我伺候完我们这位,捎带手也帮您收拾收拾,不费事。您要缺什么就说话,我们两口子就在您边上。”3号病友听媳妇说话这么敞亮,给自己脸上提了一口气,也附和着说道:“老娘们这话说的我爱听,大哥您就宽心在这养着,有需要照应的,您吱声。”1号病友看3号夫妇这么一唱一和,忍不住也说道:“就是,大哥有什么事您就言语一下,都不是外人,甭客气。”
  老人听着大家宽慰的话语,深深的叹了一口气,好像有一些不能说出口的难言之隐,却又生生的把话咽到了肚子里,欲言又止后,老人终于说了一句:“感谢大伙,大家这份好意我领了,我尽量不给大家伙添麻烦。”“哪的话,有什么麻烦不麻烦的,老哥这就说的见外了。”听着大家开始了北京人彼此见面最常用的客套话,护士长慢慢退出了病房。
热门推荐
道缘浮图 天行战记 道缘浮图 天行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