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读趣阁 / 玄幻奇幻 / 卷起记忆的尘埃 / 第三篇 《回忆鲁迅先生》萧红

第三篇 《回忆鲁迅先生》萧红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战士的日常生活,是并不全部可歌可泣的,然而又无不和可歌可泣之部相关联,这才是实际上的战士。——鲁迅《这也是生活》
  这篇回忆录在中学课本里是好像有的,我也认真读过。我现在想再了解鲁迅,去问我高中的语文老师,他还是给我推荐了这篇,所以就找来电子档打印,结果打印时顺序出错了,要从右边读到左边,不过倒也不怎么影响阅读。
  在我高中时期还读过《厦门大学的先生们》和菜馍双全的《鲁迅:大先生,小日子》,不过都放在家里了,回去拿不现实,索性就又买了一册后面这本。
  这篇《回忆鲁迅先生》的电子书封面显得很老,不知是哪个出版社的,底下有民/国/大/师/典/藏系列几个字,介绍如下:《回忆鲁迅先生》是一本描写鲁迅先生生平的书。作者萧红(1911年6月1日─1942年1月22日),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本书主要对鲁迅先生的生活进行了记述。通过在生活中对鲁迅先生的观察,表现了鲁迅先生的个性、情趣、魅力、气质,体现了鲁迅先生的随和豁达的性格和对亲友的深情厚谊。(这个介绍挺模板的)
  这本书包括《鲁迅先生记》(一)、(二)和《回忆鲁迅先生》。
  先介绍《鲁迅先生记》,写于1937年7月。(一)写的是纪念鲁迅,着重写了许先生家里长桌上的“万年青”,四季不凋,且不怕冻,想来是象征着鲁迅罢!
  “我们在这边,只能写纪念鲁迅先生的文章,而谁去努力剪齐墓上的荒草?我们是越去越远了,但无论多么远,那荒草是总要记在心上的。”
  (二)写的主要是鲁迅的死讯在东京的引起的反应,“鲁迅是死了吗?”萧红是不愿相信的,于是阿Q心理在“我”心里上来了。而在东京,鲁迅的死讯并不怎么引人关注,“神社的庙会一直闹了三天,教员们讲些下女在庙会时节的故事,神的故事,和东洋人拜神的故事,而学生们在满堂大笑,好像世界上并不知道鲁迅死了这回事。”“过了几天,日华学会开鲁迅追悼会了。我们这一班中40几个人,去追悼鲁迅先生的只有一位小姐。她回来的时候,全班的人都笑她,她的脸红了,打开门,用脚尖向前走着,走得越轻越慢,而那鞋跟就越响。她穿的衣裳颜色一点也不调配,有时是一件红裙子绿上衣,有时是一件黄裙子红上衣。”
  “这就是我在东京看到的这些不调配的人,以及鲁迅的死对他们激起怎样不调配的反应。”
  原文一目了然。
  接下来看看正文,我作了些许笔记。
  萧红的这篇《回忆鲁迅先生》在陈丹青的《笑谈大先生》中评价是很高的:“我曾经假想自己跟这个人要好极了,所以我常会嫉妒那些真的和鲁迅认识的人,同时又讨厌他们,因为他们的回忆文字很少描述关于鲁迅的细节,或者描述得一点都不好——除了极稀罕的几篇,譬如萧红女士的回忆。”
  我也深有同感,在这篇回忆里,鲁迅变得更有趣了,更真实了,更“好玩”了,更像一个邻居、长辈一般。
  鲁迅先生是极爱青年的,一边深恶痛绝青年人写信的草率,一边还是展读着各地来的青年人的信,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说实话,现在这么关心青年人的老师,是不太多的。
  鲁迅先生是极尊重孩子的,海婴说吃的鱼丸不新鲜,其他人都不注意,只有鲁迅说“他说不新鲜,一定有他的道理,不加查看就抹杀是不对的。”第一次读到这就感触颇深,因为我小时候吃饭,感觉有道菜有股怪味,不想吃,家长们都不信,硬要夹我碗里,还说我挑食,真的是百口莫辩。从其他关于鲁迅的文章也可以看出鲁迅先生是擅于教育的,甚至观念相比现在的一些人都是较为先进的,论教育孩子,我只佩服两个人,鲁迅先生与丰子恺先生。
  鲁迅先生是很喜欢吃竹笋的,我也喜欢吃竹笋,所以四舍五入,我≈鲁迅。
  末尾,本来以为鲁迅会好起来的,结果三个月后的36年10月19日,他就永远地休息了。
  怀念鲁迅先生。
热门推荐
道缘浮图 天行战记 道缘浮图 天行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