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读趣阁 / 玄幻奇幻 / 郭里保 / 八 石梁子收麦

八 石梁子收麦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光绪三十年(1904年)农历4月23日芒种那天,天刚胧亮,孙三、姬鸿琪等人在前台门吃过麦煎饼、卷辣椒炒鸡蛋,喝过小米粥,便拿起镰刀,扛着扁担,挑着盛满竹子叶茶的水罐去河西的石梁子地收麦。
  石梁子在郭里保西南二里远的地方,路过河西姜寨子,再紧赶慢赶走到石猴子地,站在崖头看,下面就是石梁子。那地南边紧靠西夷河,夷河南是蒺藜山,石梁子卧在山水之间,平畴淡磨如镜,映出一方新画,这是郭里上河的好地呐。
  石梁子西面迎着西夷河,就在河水折弯的地方。夏秋时节,匡王、四郭、王子石、石龙口那边来水,漫上石梁,水消后地里上淤,那田就来壮了。前台门在此置地23亩,沿河筑坝,近水处按个挑担汲水,旱涝无虞。那块地种什么都好,小麦人把深,往日年年歪,歪了不得风,打出的麦子是细粒子,成色不足,不过,收成倒也可以。今年呢,白穗子穗大粒饱,随风起伏,搅得芒种脚底窝风,满眼的金黄。
  麦熟不等人。高粱蜀黍早钎一天晚收一天,耷拉头也不要紧。麦子不行,熟厉害了,熟球头,麦粒一碰就会落地,收麦其实是抢麦。
  干活的几个人中,姬桂岭年纪最长,说话啰里啰嗦;姬石忠敦实粗壮,不多高,脸黑;鸿琪粗实,有170厘米高,白脸,20多岁的年轻人身体扎实着呢。另外还有几个临时雇的山里的短工。镰刀接触麦子的刹那,噶麦(噶gá,收割)芒夏就拉开了帷幕。
  噶麦这个活,你怪有劲,不会噶,也不成。会不会,一拉架势就看出来。会噶麦的,嗤拉一溜,先噶一小把麦子,一劈两半,把麦根一缠一铰,拧成草偠。事先噶一把麦子,镰刀一勾,把偠子压上,放在脚下。再噶上两把,一拧一掖就捆成一个麦个子(方言,与麦捆同义)了,镰刀生风,那个快。
  不会噶麦的,一攥攥一把,噶一撮放下,放下再噶另一把,三四把后,凑在一起捆成一个麦个子,那就不快。
  二三袋烟工夫,众人不约而同地放下镰刀,看到身后竖立的麦捆,有多有少,有胖有瘦。石忠对鸿琪说,大兄弟,干活悠着点,别累着。鸿琪说,二哥,这点活累不着。桂岭在一旁撺掇说,石忠别看你壮实,噶麦这活你还真比不了大侄鸿琪。于是石忠与鸿琪比赛,石忠比鸿琪大六岁,兄弟爷们之间嬉笑闹赛倒也正常。
  一人四耩,开始噶了,石忠回头望望,鸿琪在身后不远。使尽噶,刺毛撅腚,一望哎,还是落下鸿琪几步远;石忠忙地没有时间擦汗,还是白搭,鸿琪总在后边不远不近处,只见麦茬垄拉长,不见鸿琪身影。快到地南头了,石忠说,大兄弟,你让俺擦擦汗吧。
  说笑间,到晌午吃饭时间,前台门派人送饭到田边杨树下,孙三吆喝一声,众人蜂聚,狼吞虎咽,午饭加了萝卜炖肉,当家的想着细数呢。
  下午四点多,石梁子地的麦个子站着匀漫的,一个挨一个,一抡一抡的。该把麦捆挑出田,运回保里的麦场了。桂岭个子不大,力量头小,一挑子挑6个麦捆,麦头小,八九十斤重,压得切切牙。石忠一担子挑180斤也不觉得累。鸿琪呢挑160斤。
  那时候判断地块的好孬,是一亩地能噶多少个麦捆,一个麦捆能打2斤干麦。石猴子有28个,石梁子一亩能捆112个。人家问桂岭今年石梁子地收成怎样,他切着牙说,1—1—2。那时候都说广话(官话),说一百一十二个麦个子。一听,哎,他怪会拽文来,从那以后里人见他就喊112。
  当太阳落在蒺藜山头的时候,地里还有二三十个麦个子立在麦田,麦个子影子越拉越长,越拉越淡,该收工了。孙三在地里收拾着农具,鸿琪与桂岭、石忠坐在夷河边。回望石猴子地,山高薄岭的药紫红,麦芒发红,粒也透红,远远的模糊成红霞。
  姬鸿琪想起前日里父亲言立置的二亩薄地,在聚宝岭村后,黑叠石板,压芋头、点花生当然是行了;但地块起涝,一到小暑,豆子稞下的田垄薄薄唧唧的,插不了脚。薄地、石梁子,石梁子、薄地,萦绕在鸿琪心里幻化成一片夜幕。
  麦夏日长,刈麦时短。铡麦摊场、碾场脱粒、晒麦入仓、缴租纳粮,粘衣五更,麦家皆忙人,麦收无闲时。等到田地里找青麦的时候,麦收结束了。
  芒种之后,时令季花大都败了,小鸟都来了,叽叽喳喳。五月初三那天,五更头里黑脑硕子(黑鹊一种)打鸣,勾勾喽,嘎唧给唧,嘎唧给唧……听到脆生生的鸟叫,孙三起身去大碾磨面,天色稍亮,看到梧桐树上的枝丫挂满叶子,心里想着,二当家该回来了。
热门推荐
道缘浮图 天行战记 道缘浮图 天行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