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读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文武状元 / 第十七章 天工开物

第十七章 天工开物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回乡之后,沈长安又将主要精力用在了练武、骑马、射箭、打猎等方面。
  同时,又多次去千户所查阅军事、战争、排兵布阵等方面的相关资料。
  当然,琴棋书画等方面的才艺也在兼修,毕竟有金手指,可以加成熟练度、属性等等。
  这晚,又到了结算的日子。
  【天道酬勤,一分付出,十分收获】
  奖励结算中……
  力量+2
  悟性+1
  体质+1
  绘画+1
  银锭:3两
  ……
  虽说一次奖励的银子不多,但这些年累积下来,也有好几百两了。
  沈长安一直没动用这些银子,留着应急用,反正不占地方,存放在随身空间里,谁也偷不走。
  除了银子之外,还奖励了一些笔墨纸、刀剑、弓、书籍、乐器之类的道具。
  其中有一本沈长安特别感兴趣:《天工开物》。
  这本书原本是崇祯年间刊印的,作者名叫宋应星,乃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
  后世有人称其为中国古代综合性科学著作,国外学者称其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这本书的内容包含了各种农作物和手工业原料的种类、产地、生产技术和工艺装备,以及一些生产组织经验。
  也有蚕丝棉苎的纺织和染色技术,以及制盐、制糖工艺。
  还有包括砖瓦、陶瓷的制作,车船的建造,金属的铸锻,煤炭、石灰、硫黄、白矾的开采和烧制,以及榨油、造纸方法。
  下卷则记述了金属矿物的开采和冶炼,兵器的制造,颜料、酒曲的生产,以及珠玉的采集加工等。
  总之,这本书包括了工艺、力学、热学等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土壤、气候、栽培方法对作物品种变化的影响。
  只可惜,这本书在当时并未受到朝廷重视,之后又进入了满清时代,辫子闭关锁国,反倒便宜了那些远洋而来的传教士。
  而奖励的这本《天工开物》,内容显然更加全面,覆盖面更广,分类更细,令得沈长安惊喜不已,如获至宝。
  两个月后,沈长安又一次离开小村,出发前往苏州。
  一来,他此次苏州是有正经事情要办,二来,家里不时有人登门来访,更有不少媒婆成天缠着他,说要给他介绍这家姑娘,那家小姐……
  实在是有些让人烦躁。
  沈长安并非不想成亲,至少现在还没有到成亲的时候。
  婚姻之事,他更相信缘分。
  又一次来到苏州,沈长安不胜感慨。
  上次来他还是个秀才,还因此被人轻视。这次,却已经是堂堂举人。
  哪怕是才子如云的苏州,一个举人的地位依然不容轻视。
  沈长安轻车熟路,很快便来到了唐伯虎家。
  巧的是,唐伯虎正好在院中品茗、赏花。
  “咦?长安?”
  一见沈长安风尘仆仆走进院,唐伯虎惊喜不已,急急起身迎上前来。
  沈长安乐呵呵拱手道:“唐兄,别来无恙?”
  “老样子……快,坐下一起喝茶。”
  坐下后,二人闲聊了几句,唐伯虎忍不住问:“长安,还有不到三个月便是会试,你怎么还来苏州?
  你别误会,愚兄没别的意思,就是有些奇怪你为何没去京城备考?”
  的确,很多新科举人在放榜之后不久,便会陆续动身前往京城。
  一来可以提前适应环境,二来,在京城也可以认识一些京官,甚至是拜入一些高官门下,提前为自己的前程铺路。
  “不瞒唐兄说,小弟暂时没有参加会试的打算……”
  唐伯虎一脸惊讶:“什么?你……你不参加会试?”
  “不是不参加,只是想缓一缓,以后先参加武举。”
  “武举?”唐伯虎皱了皱眉,一副语重心长的语气道:“兄弟,我知道你喜欢习武。
  但,你如果想奔前程,最好还是做文官比较好。
  不仅仅是咱们大明朝,历代皇朝都是重文轻武,你又不是不知道。”
  “我知道……”沈长安点了点头:“只是,我还是想先试试武举,毕竟这是我多年前的目标。”
  “好吧……”唐伯虎叹了一声:“人各有志。不过,你文武双全,有勇有谋,就算做武官或许也能奔出个前程。”
  当晚,由沈长安做东,美酒佳肴,勾栏听曲。
  第二天,沈长安又邀请了祝枝山等人。
  过了两日,又与唐伯虎一起去城里四处游玩。
  在沈长安的有心安排下,二人一起来到了城北的桃花坞。
  桃花坞原来乃是农田,宋朝时有个叫梅宣义的人买下此地,在此修筑园林,起名梅园。
  再后来,一个叫章楶也在此修筑别居、园林,起名为章园。
  柳堤花坞、曲水流觞,美不胜收。
  可惜朝代更迭之后,此处便荒废了,断亘残壁,杂草丛生,少有人来。
  唐伯虎在苏州这么多年了,也是第一次到桃花坞来。
  或许他天生与此地有缘,虽然此地看起来荒凉不堪,但是唐伯虎却很是喜欢这里的环境。
  有坡地、有河流、有池塘,可谓闹中取静的绝佳之地。
  回去之后,便托人去官府问了一下情况,准备在桃花坞买一块地自己修一处园林居住。
  结果还算顺利,官府同意卖一块地给他。
  只是,唐伯虎算了一下,按他的设想修这座园林,少说也得三四千两银子。
  他根本凑不出这么大一笔钱。
  难道又得卖画为生?
  实际上,唐伯虎就算是被罢黜了功名,找他求画、求字的人依然很多。
  求画、求字自然得给润笔费。
  以他的名气来说,润笔费也不会太低。
  只是,唐伯虎心高气傲,轻易不会替人作画写字,再加上生性风流,有点银子不是喝酒,便是醉卧温柔乡。
  所以,他几乎没有积蓄。
  好在沈长安早有主意,要不然他也不会刻意带唐伯虎去桃花坞。
  “唐兄,我有个主意……”
  “哦?什么主意?”
  “还记得上次出游,在下沿途记录路线、风土人情等等之类的情况吧?”
  “当然记得。”
  “其实在下有个计划,写一本出行指南,上面详细标注路线、距离、水陆交通、客栈、当地特产等等。
  这样,既方便出游之人,也方便赶路、经商之人……”
  ……
热门推荐
我在春秋当权臣 我在春秋当权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