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读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文武状元 / 第十五章 参加乡试

第十五章 参加乡试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这日下午,沈长安拿着自己画的一幅画来到唐伯虎家里,想找他点评一下。
  说起来,唐伯虎最擅长的还是绘画,其次是书法与诗词。
  没料,来到后院,却发现唐伯虎喝得酩酊大醉,竟在院子里偏偏倒倒,指着一棵树怒骂。
  沈长安没有打扰他,因为他理解唐伯虎的心情。
  作为江南四大才子之首,他曾经是那样的豪气干云,誓要高中个状元郎。
  结果却命运多舛,竟被削除仕籍,功名没了不说,这一生也无法再参与科举考试,这样的打击,估计没几个人能够承受。
  等了差不多半个时辰,唐伯虎终于清醒了一些,沈长安方才上前打了声招呼。
  “抱歉,喝得有点多了……”
  沈长安叹了一声:“唐兄,喝酒还是要有所节制,喝多了伤身。”
  “你说的对……”唐伯虎突然抬手拍了拍沈长安的肩道:“长安,有没有兴趣陪我出去走一走?”
  “哦?去哪?”
  唐伯虎喃喃道:“行万里路胜读万卷书……”
  沈长安笑了笑:“行,出去走走也好,散散心,长长见识。”
  这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第二天,唐伯虎托人送了几封信给几个至交好友,随后便与沈长安一起离开了苏州,向北而行。
  一路上,二人游山玩水,领略不同地方的风景与风土人情。
  每到一处地方,沈长安便会做一些记录,比如路线、驿站、当地的特产、风俗、名胜、交通情况等等。
  有时候兴致来了,也会即兴写上几首诗词。
  对他来说,这也是一种难得的人生阅历与积累。
  沈长安也没有想到,这次出行竟有一种停不下来的感觉,从江南到东南、到北方、到塞外、到西北、中原、西南……
  绕了一个大圈。
  走过了四季、走过了青山绿水、戈壁沙漠、塞外草原。
  台风、沙尘、冰雪、丛林、花海。
  品味过不同风味的美食、美酒、美人。
  也曾遭遇过盗匪、倭寇、鞑子……
  回到苏州时,已经过了两年多。
  此行,不管对沈长安还是唐伯虎来说,皆有着莫大的收获。
  唐伯虎静下心来,开始整理自己沿途的记录,作画、写诗。
  沈长安则开始收拾行囊,因为,他要回县城参加科试。
  科试,乃是秀才最高级别的考试,以确定是否有资格参加乡试。
  考试结果分为六等,只有考中一等、二等的生员才有资格报名参加乡试。
  回到金华府,沈长安先回了一趟小村,在家里陪了义父、阿娘十余天,顺便整理了一下自己沿途的记录。
  之后来到县学参加科试。
  考试的结果不出意外:一等!
  这也意味着,沈长安已经获得了参加乡试的资格。
  乡试,也称乡贡、解试,又因每年八月举行,也称秋闱。
  考试地点位于各省布政使司所在府,南北直隶的学子则分别在江南贡院、京城贡院参考。
  所以,这一次乡试沈长安得去杭州。
  相对于县试、府试、院试来说,乡试的规格可就高多了。
  除了主副考官之外,还有同考官、提调官、监视官、印卷官、受卷官、弥封官、誊录官、对读官、收掌试卷官、巡绰官、搜检官、供给官等。
  一般情况下,主副考官大多由翰林院学士、御史之类的京官担任。
  其余的一般由学政、教谕、地方官员担任。
  沈长安提前十余日抵达了杭州府,报名程序与府试、院试差不多,只是要求更严格一些。
  待审核完毕之后,每个考生会提前编号,提调官则统领考务人员根据贡院号舍逐一编号。
  每个考生坐哪排、哪行、哪间,都要提前编排好并张贴告示。
  号舍内也要写上考生的名字,以便考生确认无误。
  八月初九,考试正式开始。
  照例,点名、领卷、入院、进入号舍、锁院、答题……
  乡试分三场,每场考三天。
  对于考生来说,考试这几天真的是一种折磨。
  因为号舍太小了,一般高六尺,深四尺,宽三尺。里面设有上下两块活动木板,上面的木板为案,用于写字,下面的木板当板凳。
  到了晚上,则将上板取下来与下板拼接到一起当床睡。
  总之,只能蜷着睡觉,脚是不可能伸直的。
  自古以来,每逢乡试,贡院里总会发生一些稀奇古怪的事,也或是一些离奇的传说。
  就在考试前一天,沈长安便听说了一则上次乡试发生的离奇事。
  说是一个叫孙仲的考生半夜三更还点着蜡烛,对着考题苦思冥想。
  突然间,一股冷风吹来,差点将蜡烛吹灭,孙仲赶紧抬手去挡。
  没料,一个脸色苍白的小尼姑却突然出现在他眼前,吓得他大叫了一声。
  那尼姑一脸歉意地说:“不好意思,不是这里,找错了。”
  说完就不见了。
  孙仲惊魂未定,直以为自己是在做梦。
  没想到这时候,他又听到隔壁传来了那尼姑的声音,似乎是在呵骂对方。
  然后又听到一个男子告饶,哀求的声音要,想来正是隔壁的考生。
  孙仲惊吓不已,也顾不上答题了,赶紧吹熄了蜡烛。
  好在,过了一会隔壁终于没了动静。
  如此怪异的事,孙仲也不敢讲,直到第二天方才有监视官发现那个考生已经死了。
  对于这样离奇的故事,沈长安自然不太相信。
  当然,故事或许不是完全编造的,应该是一些考生压力太大,以至于产生了幻觉、幻听,甚至精神失常。
  拿到试卷之后,沈长安开始细细审题。
  乡试第一场主要考《四书》义三道,经义四道。
  第二场,试论一道、判语五条,诏、诰、表内科一道。
  第三场,试经史策五道。
  题目会变,但考核的内容却是固定的,总之侧重于策论。
  考试的时间为三天,沈长安并不急着答题,第一天先审题,打腹稿。
  第二天,开始在草稿纸上试题、斟酌、修改。
  第三天方才工工整整誊写。
  总之试卷上不能出现涂改,一旦有涂改,考官连看都懒得看文章内容,直接就给淘汰了。
  包括错别字也要尽量避免,否则一样会影响录取成绩。
  ……
热门推荐
我在春秋当权臣 我在春秋当权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