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读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文武状元 / 第八章 晋级武秀才

第八章 晋级武秀才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翌早,莫大川二人辞别而去。
  临走时,莫大川拱手道:“长安兄弟,大恩不言谢,在下公务在身不敢久留。以后有机会,咱们痛痛快快喝几杯。”
  沈长安回了一礼,笑道:“总旗大人客气!”
  “后会有期!”
  “后会有期!”
  莫大川没提昨晚的事,沈长安也没问。
  一般来说,北镇抚司办的案子都是大案、钦案,涉及机密之事沈长安自然不便随意打听。
  返程的路上,沈长安又顺路猎了几只兔子与野鸡,中午时分回到了村子里。
  随后,又带人一起进山将那两头野猪抬回村子,剥皮分割,家家有份,一派喜气洋洋的气氛。
  第二天下午,刘成匆匆从外面回到家里,将沈长安唤到里屋。
  “义父,发生什么事了?”
  眼见义父一脸凝重的神情,沈长安不由好奇地问。
  “你小子怎么回事?怎么招惹上北镇抚司的人?”
  “呃?”沈长安愣了愣。
  “要没事,北镇抚司的人怎么会到千户所调看你的卷宗?”
  闻言,沈长安不由苦笑:“想来是确认一下我的身份。”
  “现在千户大人很重视这件事,你小子赶紧如实道来……”
  也不怪他如此心急,一旦被北镇抚司的人盯上,多半是没什么好事的。
  “义父不用担心,事情是这样……”
  沈长安详细讲解了一番那晚出手相救的经过。
  听完后,刘成不由长长舒了一口气:“原来是这样,想来他们只是想核实一下你的身份。”
  话是这么说,但刘成的心里多少还是有些忐忑不安。
  一转眼半个月过去,没啥动静,这才算放下心来。
  这时,沈长安又一次来到金华府准备参加武科院试。
  “哈,长安,又见面了。”
  一见面,孟德一脸开心地上前与沈长安来了个熊抱。
  “去去去,两个大男人搂搂抱抱,也不怕人笑话。”
  孟德笑嘻嘻道:“这有啥?听说京城就流行这调调……”
  沈长安:“……”
  别说,这话倒也不是空穴来风。
  比如京城的帘子胡同便有不少小唱、弦索这类的戏班,那些个小官坐在门边,一个个描眉点唇,状若女子,骚首弄姿……
  一些达官贵人常派人到帘子胡同挑选一些小官到府上,一去就是好几天。
  名曰唱戏,暗地里鬼知道做啥。
  闲扯了几句,沈长安不由问道:“阿满,看样子你小子这次很有信心啊。”
  孟德笑道:“主要是想通了,我爹说,不管考得上考不上,都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这次不行,下次再来。”
  闻言,沈长安不由比了比拇指:“不错,看来你父亲还是很开明的。”
  哪知孟德却道:“换一个角度来想,他是不是以为我考不上?所以提前安慰我?”
  沈长安一脸无语:“这个……你爱怎么想就怎么想。”
  接下来的程序还是与上次差不多,只是考官的规格更高了,主持考试的乃是提督学政会同浙江巡抚,一个负责内场,一个负责外场。
  内场,同样还是考武经、策论。
  外场大致与府试一样,考驰马射、步射、开弓、舞刀、掇石等项目。
  经过三天的考核,府试正式结束。
  两日后,录取名单正式公布,沈长安稳稳名列前茅,正式成为一名武生。
  对此,沈长安倒也心态平和,毕竟是预料之中的事。
  孟德这次也发挥的不错,虽然排名靠后,但好歹也上了榜,与沈长安一样,正式成为武生。
  ……
  入夜。
  清风徐来。
  沈长安坐在窗户边,手中捧着一本《历代名臣奏议》专注地看着。
  他是打算文武并进,所以,科举相关的书也必须要熟读。
  四书五经乃儒家公认的经典书籍,也是科举必考的内容,以朱熹集注版本为主。
  只是,一个书生想要出人头地,仅读四书五经是不够的,还得读《大学衍义》、《资治通鉴纲目》等等之类的经史子集。
  乃至于律法、典制、大诰之类的律法典章也要掌握。
  一些精力旺盛的书生还要读《墨经》、《九章算术》、《水经注》等等书籍,以丰富自己的知识面。
  琴棋书画之类的才艺也得掌握,否则是很难真正融入读书人的圈子的。
  巧的是,沈长安便是精力特别旺盛的一类。
  穿越者的优势,再加上“天道酬勤,一分付出,十分收获”的外挂,令得他的记忆力、悟性、精神、体质等等远超常人。
  至少,他不需要“头悬梁,锥刺股”那么辛苦去读书,讲究的是劳逸结合。
  读书读累了便到院子里打上一套拳,或是去骑马、射箭,也或是到县城里逛逛街,看看美女什么的。
  过了一会,张氏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汤走了过来。
  “长安,阿娘给你熬了鸽子汤,快趁热喝。”
  沈长安连忙上前将门打开,伸手将汤碗接了过来:“阿娘,都这么晚了你怎么还没睡?”
  “没事,阿娘不困,快,趁热喝。”
  “阿娘……”
  “怎么了?”
  “总有一天,我会让你享清福,让几个丫鬟来侍候你。”
  这倒不是沈长安哄阿娘开心,不说考什么状元,哪怕考个举人也能轻易办到这一点。
  听到这话,张氏不由一脸欣慰,笑道:“你有这份心,阿娘就算苦些累些也值了。”
  春去秋来,不觉间又到了院试的日子,只不过这次乃是科举正科,也就是文举。
  其流程与之前参加武举院试差不多,先报名审核资格,然后找担保人,审核通过之后领准考证。
  院试的准考证正式名称叫“院试卷结票”。
  上面的信息很详细,有考生姓名、户籍、住址、祖上三代人的姓名,邻里,担保人的名字等等信息。
  入场时,经验证无误,方才能够领试卷入场。
  沈长安提前三天来到金华府,先找几个同乡互保,最后又找到了上次替他担保的廪生作保。
  考试当天,天不见亮一众考生便集中到考场外。
  时间一到,学政便开始点名,同时,各县的主要官员也会在一边帮忙确定考生的身份。
  点到名之后,凭卷结票领取自己的卷子入场。
  入场之后还要接受检查,看看是否有考生夹带小抄。
  检查完,沈长安按编号找到了自己的座位坐了下来。
  ……
热门推荐
我在春秋当权臣 我在春秋当权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