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读趣阁 / 武侠仙侠 / 大明第一捕 / 第四章 破案当如庖丁解牛

第四章 破案当如庖丁解牛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兰香是一头猪,既然是猪就会有一个专职养猪的人,而这个养猪的人叫做‘杨老六’。
  许称和马如风这次并没有立刻动身跟着宋小明去找那个养猪人,而是回到房内后痛痛快快的先洗了个澡,接着将身上的衣服又从里到外都换了一遍,最后马如风神清气爽的走出屋外后却突然瞧见——
  许称竟是穿了一身厚实的黑色夜行衣,戴着黑色的面纱,整个人从头到脚都全副武装,活脱脱一个江洋大盗的模样。
  这是在干什么?
  马如风有点摸不着头脑,走上前去好奇的问道:“老许,你这是?”
  许称同样也有些奇怪,上下打量了他一眼,然后反问了一句:“养猪人在哪养猪?”
  “养猪当然是在——”
  猪圈二字还没说出口,马如风脸上的神情便僵硬了下来。
  “等等,我再回去换一身。”
  许称玩味地笑了起来,一边拉着马如风的胳膊便往外走去,一边说道:“来不及了,下次吧。”
  ......
  “杨老六就住在猪圈附近,今年五十有六,没有成家。像他们这样的养猪人一般都会照料好几个猪圈,除了喂食、打扫猪圈以外,还需要定期上报每头猪的重量、状态,这些御猪也都会有一个编号,至于兰香——应该是杨老六起的,他对于这些猪的感情似乎是不太一般,我看了这些年他的养猪报告,每头猪都有一个自己的名字。”
  走在雨后的靖城街道上,宋小明一边在前方带路,一边介绍着这位养猪人的情况。
  马如风对于养猪人的这番行为显然有些不屑,出声嘲讽道:“即使这些猪没有意外被杀,等到养肥了不是送到南京就是上贡北方,最终无论如何都逃不了被宰杀的命运,何必还要起名字。”
  许称脸上噙着一抹微笑,说道:“似马兄你这般世家出来的子弟自然是不会懂底层百姓心中所想的。”
  马如风瞥了他一眼,说道:“我就不信你老许能懂。”
  西郊距离靖城府衙近十里的距离,原本若是马如风和许称全力施展轻功,不过片盏茶的功夫也就到了,但是因为现在旁边多了一个宋小明,这二人倒是也不急了,跟在身后就像是来靖城游玩的外地客。
  “宋小子,我和老许还是第一次来靖城,虽说是紧急公务在身没法好好闲逛,不过既然来都来了,你也不给我们哥俩介绍一下?”
  马如风看着宋小明的背影突然开口说了一句,不知是不是因为看他半天沉默、光顾着带路的缘故。
  宋小明倒是也没有拒绝,毕竟对方可是自己能否去南京六扇门的关键,很快就点头说道:“靖城其实没有什么好玩的,既比不上江南的温柔水乡,也没有昔日北国的塞北风光,毕竟这座城最早修建的目的就只是为了防御北武靖国的突然南下罢了。”
  “唯一值得称赞的——便是历经南明六朝一百多年的修固后,目前靖城的城墙可以说是固若金汤,在城外常年驻守的武备军曾夸赞过一句话,此乃除长江之外的另一道天险,是南明拒北的第一道防线。”
  马如风点了点头表示赞同,“说起来我们来的时候倒是也发现了这座城的城墙极其的坚固和高耸,和南方的大城完全不一样。”
  话虽如此,但这位提刑使司的五品佥事还是有些意外,显然是没想到这么一座看似普普通通的城池居然还有这么重要的作用。
  由这位提刑使司的佥事态度上也能看出如今大明的隐患,近两百年的相安无事已经让整座朝廷都似乎忘却了靖城的存在,国都南京的安逸奢靡之风也极其严重到了一个可怕的程度。
  当然,这一切都和宋小明没关系,他的做人原则一向是先天下之乐而乐,后天下之忧而忧。
  “说起来,靖城倒是还有另外一个特色,那就是那片在城西郊外的猪圈群。原本在修筑靖城的时候只是为了抗拒北面的大敌,但是先祖们却在无意中发现了这里的野猪肉特别鲜美,后来通过几年摸索才知晓原来这些野猪特别爱吃郊外的玉米秸秆。”
  “后来就在西郊修筑起了这一大片养猪的猪圈,原本只是一小片,随着这些猪的名气越来越大,猪也就越养越多,逐渐变成了如今的规模,就连南京深宫红墙之内的御膳房用的也都是这些靖城的猪。”
  马如风点头嗯了一声,笑了起来:“这些猪的味道确实是不错,说起来之前几次随长辈入宫赴宴时虽吃过这里的猪,倒是完全没有问过这些猪的来历,原本一直以为是宫廷内自己养的。”
  宋小明走在最前面穿过了一片极小的树林,空气中隐隐约约便传来了一股馊臭的味道,显然是已经距离那一大片猪圈不远了。
  虽说这味道有些令人难以招架,但许称却发现少年的脸上还是一片平静,没有任何异样,一直在慢慢细说着关于猪的事情。
  “其实猪的鲜美除了特殊的吃食以外,还得益于养猪人的悉心照料,从那位杨老六身上就不难看出,这些养猪人对于猪显然极为重视,当然,这毕竟也关系着他们一家老小的饭碗。”
  很快,猪圈那股极浓重的馊臭味开始变得越发厚烈。
  宋小明望了一眼远处,说道:“应该是到了。”
  一座极其简陋的木屋很快就出现在了许称和马如风的眼前,那木屋的旁边用篱笆简单围拢了一圈,屋顶能够隐约看到铺着一层厚厚的茅草,下面是零疏的几片灰瓦,门是开着的,一位朴素农民打扮的老者正拿着扫帚在小院之中打扫。
  许称和马如风看了看四周,发现这里确实是在那个发现左近山尸体的猪圈附近。
  “杨老伯!”
  宋小明站在院子外打了一声招呼。
  杨老六听到声音后转头望来显然是有些吃惊,连忙将扫帚放在了一旁,双手在自己衣服上抹了抹后便直接迎了出来,“宋小哥,您又来了啊。”
  待出来时又看到站在宋小明身后的许称和马如风,杨老六脸上又生出一抹迟疑,但很快便立刻做了拱手的姿势,说着:“这两位也是府衙里的大人吧?”
  “嗯。”
  宋小明没有对许称和马如风二人的身份多做解释,直接开门见山的问道:“这次来除了兰香的事,是还有一些别的问题要问您。”
  “好的、好的,几位还是先进来说话吧,不过老头家里着实有些简陋,还望大人们见谅,我先去沏一些热水来,宋小哥是想问什么?”
  杨老六的样子显得有些手足无措,一边赶紧迎着宋小明他们进门,一边抹了抹头上的汗自顾自说着话。
  屋子里同样也很简陋,只有一张桌脚不平、晃晃悠悠的老旧木桌,一垛茅草铺成的床铺,上面盖着的灰被几乎打满了显眼的补丁。
  “杨老伯,还记得二月十四吗?”宋小明坐下后便开口问道。
  “这——”杨老六脸上有些迟疑,但最终还是回道:“记得,那日宋小哥你过来问了一些关于兰香的事情,后来走的时候又去猪圈那儿看了看,再后面,像是有什么大事发生,县衙里来了很多公差,我隐约听着似是县衙的刘老爷也来了......”
  刘老爷指的便是靖城县衙的县令刘法。
  宋小明点了点头,继续问道:“西郊这里一共有几个这样的猪圈?”
  杨老六想了想,回道:“少说,应该也有三四千个。”
  “你们这些养猪的农户一般是一人看管几个猪圈?”
  “一个猪圈里大抵会养十到十五头猪左右,所以马大人会让我们一个人照看六到七个猪圈。”
  “马大人?”
  “他说的就是那位马屠夫,屠夫出身,专门负责西郊这一大片猪圈。嗯,杨老伯,那么你还记得二月十四那天有什么奇怪的事吗?”
  “奇怪的事?没有,没发现什么奇怪的事,那日宋小哥你来的比较早,猪圈也还没到喂食的时间,我便一直在屋子里待着,没听到什么声响、也没看到什么陌生人,后来你来了后这里像是出了大案子,整个一大片猪圈附近都被官府封了,除了官差不让任何人走动。”
  “嗯,那么,前一日呢?二月十三。不一定是奇怪的事,只要是和往常不一样的任何什么事都算。”
  “二月十三?那日我记得晌午的时候马大人照常来巡视猪圈,我喂了猪以后就在附近坐着,一直坐了一下午,没看到有其他人,等到傍晚的时候又喂了一次,因为担心再有偷猪的人,所以晚上也一直待在外面、待到很晚,几乎是子时才进屋,这一天都没发现有什么奇怪或是和以前不一样的。”
  “我查过县衙往日的卷宗,西郊这里似乎经常发生丢猪的事。”
  “唉、也不知是哪个杀千刀的偷猪贼经常来这里偷猪,我们这些人是日日夜夜都提防着,还是防不住他,甚至连半点声响都听不到......”
  “平常你们喂猪的时辰固定吗?”
  “有时候固定,有时候会提前稍早一些。”
  “什么时候会提前?”
  “说起来三位大人也别见笑,我们这些人养猪养久了,对猪还是有感情的。有时候它们在猪圈里拱着鼻子轻哼一声,我在屋子里就能听出来是饿坏了的意思,所以会稍早一些喂食。”
  “一般多久会丢一头猪?”
  “这个倒是不一定,有时候半个月都听不到,有时候三天就听到了丢猪的事。”
  “您负责的猪圈是第一次丢猪吗?”
  “是,所以我想着赶紧去府衙报官,希望能早点将那个偷猪贼抓住。”
  “其他丢猪的人也会去报官吗?”
  “大多数是都会去的,也有一些觉得报官了也没用就没去。”
  “那,丢猪的区域固定吗?”
  “这倒是不一定,西郊这儿哪片猪圈都有丢猪的事发生过。”
  “猪丢了你们会受罚吗?”
  “马大人给我们定的规矩是一年要供出至少二十头三百斤重的猪来,除此之外的所有事,喂猪、生猪仔都是我们自己负责,多出来的猪上贡就能够多换一些银钱,所以丢一头猪对大家来说都是很心疼的事。”
  “母猪和公猪有什么区别吗?”
  “这...倒是没听说有什么区别,母猪会重一些,能生猪仔,其他的和公猪一样。”
  “好,那多谢杨老伯,我要问的都问完了,今天就不多打扰了。”
  ......
  ......
热门推荐
苟在妖武乱世修仙 苟在妖武乱世修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