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读趣阁 / 都市言情 / 四合院:启示录 / 第31章

第31章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郑文一直到晚上八点多才回的家,他虽走了,工地还忙着,通宵干。又去了苏苏家,把妞妞领回了家。郑文才有机会进了空间泡个澡消除疲劳,郑文早发现了,在空间里锻炼身体效果特好,疲劳感不强,而且用神水泡澡又特能消除疲劳,一举两得。郑文的身体素质现在是大幅度得到了提升,身高超过了一米五,气质又沉静,哪像个十一岁的孩子。
  隔壁许大茂又和娄晓娥吵了起来,郑文已经见怪不怪了,每周都吵架,郑文才懒得管。虽然他和娄晓娥关系不错,但介入别人家事,他可没那么闲。
  秦淮茹却找上门来,带着小当,向郑文郑重的表示感谢,小当把一小篮子鸡蛋递给了郑文。郑文推辞了一下便收了。去杂物柜子里抓了把奶糖,又拿了一个铁盒饼干给了小当。小当看看妈妈,秦淮茹苦笑了一下,示意小当收下了。两人没再说什么,秦淮茹便告辞了。
  郑文觉得秦淮茹这个人也没那么绿茶,现在根本看不出来她在吸血何雨柱,完全没那回事,难道是贾东旭没死,整不明白。傻柱却是明显有当舔狗的倾向,几次有意无意的帮贾家说话,而他和贾东旭的关系又不是太好,很一般。
  郑文到了屋外看看茶台干的怎么样了,意外看见聋老太太拄着拐棍也在看,这却少见。茶台现在到了精细雕饰和打磨阶段,这就要郑文亲自动手了。郑文抽空就得干,他也不和聋老太太说话,聚精会神的拿着刻刀小心的干着。
  茶台整体是以琵琶这种乐器造型为主题,根据树根的形状,郑文脑子里形成概念后,构建了模型,砍掉多余的部分,慢慢的模样就出来了。
  这茶台有三足,主位左侧是一足,右侧两足。茶台的最上面就是嵌入式的台面,嵌入的就是琵琶了。琵琶是独立的,厚达五公分,可以单独取出来,但四根弦轴可没和琵琶相连,它是雕在台面上的。琵琶只嵌入了一半高度,突出台面三公分,琵琶嵌入后四周留的放茶杯茶碟的台面宽度最窄的地方有十公分,右侧面积就更大了,可以放茶壶,开水壶和其他小工具。
  整个茶台不再有其他的任何雕刻作品,比如后世的人爱在茶台上雕一些诸如龙、凤、金蟾等等,郑文可是通通没有雕刻。他喜欢简洁、朴素的风格,有了这琵琶已经足够了。
  从台面正上方看去,就是一个小琵琶放在了大琵琶上面。看着自己的这个作品,郑文很满意。再干几天就可以上漆了,上漆也是很讲究的,先上底漆,再上面漆,面漆郑文用透明漆,这样可以完全展示金丝楠木的自然纹理,那肯定是赏心悦目。但上漆可是技术活,瞎胡来可不行,东西费了这么大功夫做好了,可不能功亏一篑,郑文决定托老文找个老手来干。
  今晚就到这吧。郑文站起来,一回头却见聋老太太居然还在,不过却搬了个小凳子佝偻着背,眼神直勾勾的盯着茶台,一动不动的。看她魂飞天外的模样,应该是勾起了某些回忆。郑文把琵琶从台面上提了起来,准备拿回屋里去,放这现在可不太放心了。又用块破油布把茶台盖好就走了。
  聋老太太被惊醒,看着郑文提着琵琶进屋了,她眼里露出失望之色,也起身慢慢回屋了。她年轻时也是学过琵琶的,但那是很遥远的事了,远的足以忘掉一切事情。
  郑文回屋后,继续用很细的砂纸打磨琵琶。标准成人琵琶的尺寸是1020mm×315mm,但郑文手里的这个实木实心的琵琶要大一些,郑文按比例增大了百分之三十,它的尺寸是1326mm×410mm.。因为树根的大小决定了琵琶的大小,否则不协调,所以就放大了琵琶。
  五公分厚的实木琵琶,沉甸甸的,够重。郑文边慢慢打磨,边考虑还有啥没考虑到的地方。天已很晚了,妞妞这小家伙练完字就跑出去找苏苏玩了,郑文只能去喊她回来睡觉,你要不喊,她才不自觉回来呢。
  一大早,有人送来了一套煤气罐和灶具,这可是稀罕物,整条街道都没一家用煤气的。郑文家才买的大铁炉他一般用来烧水取暖热个东西,并不用来做饭,否则搞得两间屋子都是菜味,郑文可不愿意。
  大家都来看新奇,煤气灶在厨房安好,试了试火,看着蓝汪汪的火焰,大家很是眼热,这得多方便啊,手一拧火就打着了,还可以调节火力大小,自家的蜂窝煤和这一比,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众人都是赞叹不已,只有傻柱酸溜溜的说“这有啥,还没我食堂的火大”。许大茂也在,他也只在老丈人家看过,听傻柱这酸气直冒的话,哈哈乐了,他说“是啊,是没你食堂的火大,你用还不掏钱嘞,郑文不掏钱可用不成”,大家噗嗤一声都笑了,废话,傻柱是工厂的厨子,烧火做饭是不用掏钱,但那灶是傻柱的吗?他能搬回自己用吗?大家都是乐不可支的。
  傻柱气的脸红脖子粗,举起拳头就要揍许大茂,许大茂拔腿就窜了,还嚷嚷到“你个傻帽,就他妈的是嫉妒、红眼病”,一溜烟的跑去上班了,傻柱丢了脸也跟着跑了。大家都要上班上学,都走人了。
  只剩一帮中老年妇女们说个不休,家里一般都是这帮妇女们做饭,看着这煤气灶她们可太喜欢了。七嘴八舌的问郑文,多少钱买的,在哪买的,好不好买等等。郑文是一问三不知,只能两手一摊说“我这是朋友帮忙弄得,多少钱还没说,我现在可不知道”。女人们打定了主意价格不贵的话都要买一套,娄晓娥起来晚了,看隔壁这么热闹也跑来了,听她们也想买的话语,她忍不住摇了摇头,她可是知道,煤气罐早有了,但产量不多,液化气也罢、煤气也罢,都不多。所以价格很贵,没路子你根本买不到,买到了也用不起。但她没说出来,不想给郑文拉仇恨,让她们自己去打听吧。
  正说着话,又有人来了却是煤站的人,拉了一大板车煤块进了院子,后面还跟着人扛了几大块板子,郑文领他们到了厨房那里,厨房侧面和院墙有一米多宽度的空档,几根横木一固定,板子一盖,煤就堆里头,又遮风又挡雨,最外面一个活动小门一关,完事。煤站的人说;还有一车等会就送来。
  大院的妇女们都看傻了,煤气罐不清楚,但这大煤块可真用不起,她们都知道价格,老贵了,煤票也不好弄。
  杨娟娟已经来了,在里屋忙活,刚才她也在,只觉得郑文家真有钱,郑文给她的活儿也有意思的很。郑文已经跟她说了;做一个玩偶的全套衣裳鞋袜给她算五块钱,她一算,十几套呢,那不得六七十块钱,她爸工资才三十多,这相当于他爸两个月工资了。她是美的冒泡了,这屋子里有个大火炉子,热的很,她每次进屋就得脱了厚棉衣,否则一会儿就得出汗。
  郭静一来,郑文就赶紧带着她走了。妇人们对郭静老来找郑文都好奇极了,这么一个漂亮的大姑娘天天早上来院里,她和郑文什么关系?其中三大妈就上心了,自家老二阎解成还没对象,她就想打听打听,看有没有可能撮和一下,她昨天就听到老二和老三说起了这皮肤特别白的姑娘。
  十二月底了,天很冷了,今天又刮着风,郑文就穿上了全套新衣裳,贴身不臃肿的深蓝色棉大衣,还带个棉帽兜,真是很暖和。郭静看的异彩连连,这小子真帅,心里只剩这一句话。
  到了仓库,今天可不能犯傻在站坡顶上了,现场搭了俩顶帐篷,今天事就少多了。地面已清空,地基正在挖,上午就能挖完。然后就是下捆扎好的钢筋再灌混合泥浆了,天冷本来不适合施工的,但没办法不是,只有想办法了。具体施工郑文又不懂他才不管。问了问负责人和吴设计师没啥事就走了,因为牛主任来了,他带来了工程预算书要郑文过目。
  郑文看了看仓库和小四合院,总价二十六万,就点了点头,然后签字。就这么简单,这是基于相互信任上,都不必啰嗦。郑文账上只有十来万,郑文对郭静说“去趟银行,汇十万给三建”。余款三建急了报社就垫上,不急郑文下个月就能还上,谁也不担心。
  郭静终于来活了,她向施工负责人要了账号,就兴冲冲的去转钱了。等她走了,牛主任笑着说“从哪找来这么个大姑娘,中午有空没,和我去吃顿饭,认识几个人”,郑文也没问便答应了。
  中午吃饭时,知道同席的是朝阳门这片的人。有派出所的、街道办的、礼部的小干部等四五个人。这个仓库名义上是报社的,就以报社的名义请客,算是拜码头了。实际上,牛主任以前基本上和他们都有过来往,只是普通的工作关系。现在不同了,站在人家的地头上了,那就不一样了。也介绍了郑文,说他常在仓库,很多事要他出面联系各位,得大家多照顾。
  大家对郑文一个孩子出面招呼事都好奇,但没一个问的。报社自有道理大家何必多问,知道多了未必是好事,以后平常对待即可。而且郑文言谈之间都风轻云淡的,很是有一套,自然没人小看了。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