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读趣阁 / 科幻灵异 / 系纪元:冲出地球 / 第18章 量锚和价锚 三

第18章 量锚和价锚 三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经过商量,他们认为接下来有四种思路:
  一种是遵循市场价格进行货币增发,但是货币锚定一种快到地板价的锚定物,真的可以吗?这种商品会以指数级产生,最终变得和尘埃都不如,造成大量的生产力浪费,同时货币太容易获得,等于是从地上捡钱,随处可捡的货币还能发挥作用吗?所以这种方式否决。
  一种是限制锚定物生产,人为制造它的稀缺性,但是很显然到这个阶段这三种商品生产门槛很低,铤而走险的人应该会很多,最终结果还是地板价!如果外部冲击大量进来,最终货币也将变成废物。
  一种是人为调节货币供给,宣布跟之前的锚定物脱钩,但是脱钩之后呢?如何去衡量供给货币的多少?要知道,刚开始贝壳诞生时是根据最初始的三种商品的量来做发行标准的,现在市场上千奇百怪的商品如何计算出某段时间的货币供给量?没有参考,短时间倒是也能得出一个合理地供给区间,但是千变万化的市场,商品层出不穷,如果突然有许多个领域点燃科技树,对应的商品突然变成地板价!刚好他们占社会总商品的比例非常大,这时就会严重分化,便宜的是地板价,另外一些商品的价格会飘到天上去(类似农作物、纺织和房地产等等),这样下来会导致贫富分化,就业困难(地板价那部分开不起工资,飘到天上去那部分又不需要这么多人)、人口下滑,大多数人口陷入生存线,经济发展内需不振。这就是所说的中等收入陷阱。
  这三种方式都只能短时应急,时间一长就是毒药,跟人没关系,跟政策关系也不大,这是一道选择题。
  还有一种思路,那就是换锚定物,谈到现在,有一个不得不做的选择题,那就是货币必须得有一个合适的锚定物。而这个锚定物根据思维实验的结果来看,它应该辅助经济系统达成如下两个基本结果:
  1、锚定物本身避免地板价和超高价。要比较稳定,或者能人为控制稳定。
  2、锚定物要能使得经济系统中大部分或者全部商品避免地板价和超高价,要能使经济系统中绝大部分商品价格正常。
  要使得经济系统达成如上两个结果,那么锚定物应具备如下几个性质:
  1、锚定物本身能够在相当长时间内非常普遍的参与到经济系统中交易。
  2、锚定物本身价格稳定且因为它的价格稳定使得其它商品价格也跟随稳定。
  3、锚定物在极大程度上对于货币发行方是可控的。
  谈到这里,可能大多数人已经想到了工业的血液:石油!这的确是合适得不能再合适的锚定物了。可是这玩意已经被人家提前弄了呀!这就导致全球货币都是锚定美元,而美元锚定石油,使得其它货币达成变相锚定石油,而美元的货币发行方通过中间截胡的方式,操控货币就可以达成很多目的。
  经济问题最终也可能是物理问题。除了美元,其它货币锚定什么东西合适,还真不好说,但是大概率是往质能方程式上靠,在21世纪初期,也诞生出了很多名义锚,一般是主权信用货币的操作,名义锚根据货币系统内一些统计数据比如商业银行债务等等来指导货币发行,本质上是把对生产力的估计当做锚,单纯使用名义锚,就不可避免会出现“脱实向虚”的问题,因为从三个部落的逐步发展的过程来看,货币很长时间都有实际的锚定物,如果一开始没有锚定物,那么其它所有商品都没法衡量价值,很好理解,拿一张白纸跟人换东西,通常情况下,只要不是神经病都不会换,如果这张白纸代表着等量的另一个东西,那么就有人换!名义锚的出现是由于大多数锚定物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会失去锚定物的作用,而从千万个商品中选择锚定物也是比较困难的事,所以就以经济系统本身运行产生的一些数据来作为锚。但是这种锚很多时候并不能很好的契合经济系统,也就是实现“稳定价格”的功能,它只能大致平衡全社会的商品总量和货币总量,细分领域会出现很多风险,常见的现象是对于普遍的大多数门槛不高的日用商品,甚至生产力越发达,越挣不到钱。使得生产力跟大部分人的收入产生巨大的落差。这个也很好理解,我们说一个人富有,那么有两个条件:
  1、他获得货币累积很容易
  2、他累积的货币能购买很多其它东西
  对于第一个来说,如果没有“价格锚”,那么多数行业都会陷入恶性竞争,在本币系统内恶性竞争,继续把这种竞争扩散到其它经济系统,在本币体系内内斗恶性竞争,在外币体系还是内斗恶性竞争,使得大多数人获取货币积累都不容易,整个本币体系在跟外币体系交往时也累积的是血汗钱,也体现为货币累积困难,也就是说累积都做不了,那么第二个能用积累的货币购买大量便宜商品就更谈不上了!本来有极强的生产力,结果却是货币累积很困难,发生了生产力跟居民收入严重背离的现象。假设通过价格锚和配套法律解决货币积累问题,那么他累积的货币能购买其它很多东西怎么配套实现的呢?我们知道财富的累积主要靠富余的生产力产出的富余商品和独有商品!统称为垄断,分为两个方面:
  效率垄断:两个市场同样能生产某个商品,但是前一个效率更高,成本更低,以略低的价格始终追着另一个市场吃,吃成本利润。
  差异垄断:一个体系制造得出来某种商品,其它的制造不出来,吃独有利润。
  两个垄断方式无论是对本币系统还有外币系统都要有“协会”这种组织,做好市场研究和价格协调,尤其是要把外币系统的利润吃尽。
  做到以上还不够,还要满足累积的货币能买到对方大量极其廉价的商品!这样累积的货币才算财富!这里对于货币系统来说,又会产生两种财富角色!
  一种是创造财富者,一种是分配财富者!因为很常见的是,有的经济体内大多数人都在卖力工作创造商品,从而获取财富,有的经济体内大多数人随随便便工作,它不仅能使自己体系内大多数人获取相当可观的财富,还能话事本币体系外的财富,谁谁谁应该做什么,该拿多少。这就跟货币地位有关。如果一个主权信用货币没有现实当中的锚定物,那么他只能依靠内部一些统计数据做货币增发,它有众多系统内的限制,不能少发,不能多发。但是如果一个货币它有全球不可或缺、使用普遍、使用即灭失、使用频率极高的东西作为锚定物,想想看,会发生什么?因为这种货币跟它锚定,那么这种锚定物不停被产生,这种货币也会不停产生!这里就出现了一个卡bug的骚操作,也就是本节内容刚开始三个部落用贝壳做一般等价物时,不停根据市场需求往三个部落补充贝壳的行为!当时思维实验证实不可行,因为生产力高的最后发现这些贝壳没用,一直在做慈善,还总结了两个本质区别:三个部落统一交易时,第一次发下去的货币刚好够,不需要增加补充,货币对应的是三个部落当下生产力的平衡总库存,而自由交易时,货币对应的是每一次生产和需求,也就是每一次交易。前者是所有时间节点的平衡,后者是所有时间的积累(积累了但是没用,贬值)。
  
热门推荐
灵境行者 光明壁垒 灵境行者 光明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