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读趣阁 / 网游竞技 / 骑砍领军者之明末世纪风云 / 第十九章,第二站——商洛镇

第十九章,第二站——商洛镇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在景村停留了一个白天,跟村民进行交易。到第二天清晨,离开景村向蟒岭山出发。
  蟒岭山海拔有三四里高,两座主峰,周围还有一些比较低矮的山头。听景村的人说,山里还有一些零散的山民猎户居住,还有一伙强人在附近游荡。
  在山里又跟山民和猎户进行了易货交易,主要是收购了一些山货和皮毛,还有一些草药。
  李有粮发现有一个情况很普遍,就是,山民都会问要不要小孩子!
  “李某人可不是贩卖人口之徒!现在,你们必须实话相告,他们是劫掠来的,还是你们自己的孩子。不然,不介意进行点扫荡草寇的买卖!”
  “李头领,天下劫掠孩童的事情可极少听说啊,只听闻劫掠女子,男子抓为仆从,老弱杀掉。”
  “真是山里生活不易,吃食匮乏,养不活这些孩子。现在正是青黄不接,家中口粮已经不足了。您就行行好,收下俺家娃,只要给口饭吃就行,您发发慈悲!”
  “是啊!不到没办法的地步,谁舍得!”
  “我们也是看到李头领的队伍中有女子存在,看不出有强迫的样子,才舍下脸皮恳求李头领施舍恩典。”
  “好吧!不过你们也能看见,我的队伍中,只有5名女子。还要操持日常饭食,照顾这些小孩就人手不足了。”
  “不用照顾,我家娃手脚勤快,吃的也不多。尽管使唤就是。”
  “对对!娃子,跟李头领说你能干活。”
  小孩子,红着眼圈,怯生生的说:“我可以吃很少的饭,干很多活,会好多活。”
  “好吧,我就收下了,岑五妹取纸墨笔砚,书写学徒文书!”李有粮最后无奈收下,但是给与这些小孩学徒身份。
  “李头领您仁慈!俺们给您磕头了。”说着就跪下磕头,这些山民没想到李有粮给学徒身份,只希望能做仆役,就很感激了。
  明帝国有关于学徒的法律规定,双方签署了学徒文书后,就算是彻底定了师徒身份,一生有效。作为师傅一方,提供学徒衣服饭食,学徒出师后为师傅服务10年。
  李有粮以前还是西安城严家医馆的小学徒,现在背包里还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学徒文书。严师傅离世后,医馆解散,严家人护着灵柩返回老家,去府衙解除了西安府招收的学徒服务约定。现在文书还一直保存着,留作念想。
  学艺有成后,经过各地官府的百工司考核,通过者就算出师。
  出师后,如果受雇于师傅,需要支付正常雇佣工钱。
  如果是自立门户后,每年交给师傅年收入的2成作为师礼,持续20年。
  学徒期间不得虐待,经仵作检验,虐待致死者,需要赔付家属20两白银。生病意外死亡,无需赔付。
  关于仆役的规定,平民不得蓄奴,家中仆人一律视作雇工,需要支付工钱。不得虐待、打杀,违者,按杀人依律处置。
  但是,有钱,又没有爵位的家庭,都是按照收养女养男的方式收仆人,打杀随意,原因就是忤逆父母。
  “这样,既然收了这些孩童,你们家中还有清闲少年也可以过来,男女不限,作为帮工或战兵,待遇跟队中一样。”
  “谢谢李头领!”
  学徒文书:依律定此文书,李氏商队收皇民林根生为徒,家中长辈同意,村中长者见证。需待师如父,孝敬亲善。需待徒如子,管教有方。家住蟒岭山靠山村,父林大眼,村长林老艮,李氏商队头领李有粮,正德11年3月29日。
  学徒文书,一式两份,李有粮商队持有一份,对方父母持有一份。
  有些家人听到信后,连夜追上商队,把孩子送来。在这里一路招收了35名不满十五岁的男女孩童作为学徒,最小的3岁,父亲姓曾,冬天时受伤去世,只留母亲抚养,但是没了生计,只好改嫁。孩子借此机会,送给商队。
  另外又招收了18名年满15岁的少年猎户山民作为战兵,20名15岁以上未嫁女子作为帮工。
  这73人,除了20名少女有一件遮体单衣,其余都是衣不遮体,或者干脆裹着草毡,全员都赤脚。
  18人都会使用弓箭,没有要求带着自家的弓箭,留给家里使用。李有粮给他们装备了藤盔,布甲,战靴,罩袍,硬木短弓,箭袋和7、8只羽箭。
  少女每人一身夹袄和内穿衣裤,布鞋,鞋子有点大不合脚,夹袄衣裤也不会尺寸。
  孩童们也是,每人坐在马车上,一人一间肥大的夹袄,包裹的严严实实,之露出一个个小脑袋,等着明亮大眼睛。
  “年龄大的在马车上照顾好弟弟妹妹,路上颠簸,别掉下来了。”李有粮十架马车上,每辆都做了三四个。
  李有粮的商队成员达到127人,一多半是半大小子,远远看去,就跟逃难的队伍一样。
  中间休息时,李有粮问最早的一批帮工,愿不愿意转职成为战兵,有十人愿意,商队的护卫就增加到51人。
  新加入的少年虽然身体瘦小,但是大都身体结实精悍,经考教箭术不错,三十步,平均十中五六,有三人能达到十中八九,有神射手的潜质,不过力气还没有长开,没法使用战弓,先让继续用着短弓。
  山路难行用了两天时间翻越山区,3月31日下午到达山脚下的商洛镇。
  商洛镇坐落蟒岭山南面山脚,镇子南面临近丹水,东面二十多里是丹凤县,顺着丹水而下,能直接到达南阳府,襄阳府,勋阳府三府交接处,因为有水里,所以往来客商很多。
  河上沙船往来如织,陆上车马不断。
  “没听说北面有何变故啊,哪来大队流民?”路上行人远远看见李有粮的商队从山路上出来,不禁问道同伴。
  “不知道,可能有变故吧,不对,打着幡旗呢。”同伴的眼神好
  等距离又接近了一些,“是个商队,主旗上写着李氏商队,嗯…副旗是有粮护卫。有意思哈!”
  “咋了?”
  “这家商队和护卫有意思,应该同一个东家,我给你念念哈!有粮护卫,无限安全;李氏商队,优良精品。咋样?”
  “有粮,是那几个字?”
  “有粮食的有粮,和优质良好的优良。”
  “确实有意思,护卫队有粮食,心里不慌,可不就安全吗。商家售货,肯定说自家东西优质都是良品。再等会儿,见见他们头领。”
  等到李有粮队伍来到大路,就看见一个五辆马车停在路边,领头的两人看着自己这里。
  李有粮示意队伍停下,自己带着连个战兵上前,拱手行礼道:
  “在下李氏商队头领,李有粮,见过两位,不知可是在等在下?”
  “在下侯景祥,这是好友陆坤,见过李头领。”两人回礼道
  “方才远远看见,李头领的幡旗,所书招牌很有意思,所以就在此等候一番,见见有意思的头领。”
  “让两位见笑了,卖弄文字而已,好让人记住在下的商队,好接更多财源。”说着双手递上商队的名帖。
  两人接过名帖,交给仆人。“可惜我等不是行商之人,没有名帖,不过家住襄阳府,如有机会路过,可定要到府上坐坐。”
  “好说!好说!如有机会,定当叨扰。”
  双方告辞分别后,各奔前程。
  李有粮指挥众人,在镇外扎下营帐,然后安排人手摆开货物,趁着天还没有黑,城门没关,自己带人,进城看看有没有合适的货物。
  营地里,岑五妹,安排人手准备伙食,镇外还有一处石砌的水井,不用再从河里打水。
  会女工的女子不论大小,继续制作给小孩子穿的棉布衣服,李有粮吩咐小孩子的衣服全用棉布制作。
  营地中央是三竿幡旗,最大的一面黑底黄字绣着“李氏商队”和黄色的麦穗环绕镰刀纹,这是岑五妹带着女子空闲时间绣制的。
  小孩子们,聚在一起在地上用树枝练习着写字,三岁的曾福宝,也跟着用树枝在地上比划。
  等李有粮回来,采购了一些草药,和纸张,之前准备的草药已经没有打蛔虫的,等煎好后给每个人喝点,打打肚子里的蛔虫。还有一些做成药粉,衣服上和帐篷里洒一点,消灭跳蚤。
  新人里,每个人肚子里都有蛔虫,身上都有跳蚤,太阳底下一晒,各种小虫子蠕动。
  这跟生活习惯有关,山上水少,饮食又不注意。喝的水里,吃的食物里有虫卵。
  还有人,身体因为长时间的营养不良和受寒,有一些病症,如果不治疗,会落下病根。
  “你的职业技能【操练】发动,经过一天的训练,你的军团士兵从老兵那里一共获得12700经验,玩家队伍中分享获得127经验。”
  “经过艰苦训练和战场洗礼,你的队伍成员中,有士兵达到升级条件。”
  【军团面板】
  当前,军团人数127。有效上限486人
  辽东铁骑:2
  卫所步兵:23+
  流民:30
  明帝国平民:73
  士气:一般
  每日维护费用:3993
  在山区招募的人员,系统标识为明帝国平民,比流民的评价要高。居无定所定为流民,有地安居,虽然贫困,也是平民。
  选择提升士兵等级,提示有二十三人可以升级。
  【卫所步兵】,提示有十八人可以升级到明军长枪兵,六人可以升级到明军轻骑兵
  升级为【明军长枪兵】加成:
  力量+3,提升到11,敏捷+1,提升到8
  获得技能,强击3,武器掌握1,原有技能,跑动+2,提升到4
  武器熟练度+80,提升到125
  升级为【明军轻骑兵】加成:
  力量+4,提升到12,敏捷+5,提升到12
  获得技能,强击4,强弓1,盾防2,侦查1,骑术+2,提升到3
  武器熟练度+80,提升到125
  ……
  选择升级
  “你的队伍中卫所步兵18人,提升士兵等级,升级后士兵等级是明军长枪兵。”
  “你的队伍中卫所步兵6人,提升士兵等级,升级后士兵等级是明军轻骑兵。”
  ”你的队伍中有未武装士兵,请选择辎重中的军备武装士兵。“
  “给明军长枪兵装备,明军暗甲,藤牌,藤盔,腰刀,8尺长枪。”
  李有粮觉得现在面对的主要敌人是行商途中遇到的山贼劫匪等,没必要装备军队里结成枪阵使用的丈4长枪,用8尺长枪就足够了,正好一手持枪一手举盾,做个枪盾兵。
  ”给明军轻骑兵装备,明军暗甲,藤牌,藤盔,马刀,开元弓,箭矢50只,草原马。“
  “此方案是否保存为此兵种的默认装备?“
  ”是!“
  “你的军团面板数据更新……”
  “你的军团面板数据更新……”
  【军团面板】
  当前,军团人数127。有效上限486人
  辽东铁骑:2
  明军轻骑兵:6
  明军长枪兵:18
  流民:30
  明帝国平民:73
  士气:一般
  每日维护费用:4208
  趁着天刚亮,还没有多少行人,摊位上没有多少生意。
  在系统完成升级和换装,士兵自己把原有装备交回队伍军需官,然后领取新装备,现在队伍里的军需官是辽东铁骑担任,他俩被授权可以直接从辎重仓库存取士兵军备。
  六匹草原马肩高6尺,比辽东铁骑的战马还高出半尺,放在一起就跟小一号一样。比骑乘马高一尺,显得骑乘马就跟驴子一样了。
  问过辽东铁骑他们两个,不打算跟换坐骑了,在一起很久了,跟自己的战马彼此配合默契。
  替换下来的6匹旅行马全部用来拉车,又从镇里的车马行购买了六辆马车。
  吃过早饭后,升级的战兵们,在营地里彼此对练,熟悉提升后的实力和新获得技能。28明新加入的战兵,在两名辽东铁骑的指挥下努力训练,少年们希望自己早日能使用精良的开元弓。
  李有粮开始在帮工的帮衬下,开始烧炉打铁,马蹄铁不够了,这次多打造一些,预备之后更换使用。
  很快路上啊往来行人就多了起来,镇子外面的商队附近开始热闹,从外面村子过来的平民采购或者销售货物,或者是镇上的商铺订购的货到了,装车往城里运。
  推着独轮车的,挑着担的,手提肩背的,还有牵着牛,赶着羊的,熙熙攘攘络绎不绝。
  一人牵着一头小牛犊挨个商队问是否愿意买他的牛犊。开样子是刚满月,十分瘦小,稍小的身子顶着一颗大脑袋,走路还不稳当磕磕绊绊的。
  “掌柜的,小牛犊要吧?”来到李有粮摊位前,向岑五妹问道:
  “你这牛犊太瘦了,看样子养不活。”
  “饿的,母牛开春生下来的,草料不足,没多少奶水,好不容易熬过满月,准备给它找个好人家。”来人解释道
  “我问问头领”岑五妹说道
  跟李有粮一说,李有粮站在铁炉边上,抬头就看见了。
  走到跟前,打量了一下。牛犊虽然瘦弱,但是毛发被打理的干净,瘦得虽然刺了毛,也能看出住人的爱惜。
  没有上手摸,凭眼观察,没有病在身。
  李有粮决定收下,养好了,正好放现实位面自己用,毕竟让老爹买了百十亩地,光靠家里的一头耕牛不够。
  “这位老哥,你打算卖价多少,合适我就要了。”
  “看着给点吧,放我手里,也不知道能不能养活,”
  “这样,也不让你吃亏,壮年耕牛咱们西安府价格在35两到50两,牛犊20两上下。但是你这牛犊,如果我买了,有很大风险养不活,按照15两给你,如何?”李有粮给了一个比较低的出价。
  来人站在那里犹豫不决,刚才他已经问过多个商家,还有城里的牛马市,不是不收,就是给的价格在10两左右,这是最高价了。
  半晌才下定决心,说道:“好吧,就依你。”
  “行,就算成交了,老哥你是要银子还是其他货物?”李有粮问道
  “大牙,找牛马市牙人过来。”
  “知道了,这就去。”
  耕牛交易官府管理比较严格,比马匹还要严。马匹随意买卖,不用经过官府登记。但是牛就需要,如果自己养的牛,下牛犊后,长到半年没有夭折,就需要向村长或者里长报备,然后,在商报官府,作为村长里长还有官府农官的政绩。
  满月到半年的牛犊,如果买卖,就需要通过牙人作证,等级买卖双方。
  等牙人的时间,李有粮邀请来人如营内,坐在简易搭建的桌椅上,先喝碗茶水。
  “给我小米吧,家里粮食不多了,有盐的话,也可以加点盐。”紧张的说道:
  “老哥不用紧张,我年龄可能还没你家后生长呢。就跟跟自家子侄一样就好,都跟您换成小米和盐,不留点钱在手里花用?”李有粮说道:
  “不用了,农家没有什么花销的地方,交税也可以用粮食,平日就采买一些盐巴。”
  “这样你看行吧,今日盐价7文1斤,一两银子我按200斤给你;小米是460文一石,一两银子给你3石5斗小米,十四两,一共给你49石小米。等会牙人来了,我让伙计装车帮忙给你送家里。”
  “谢谢!您给多了,有45石小米就好。”
  “不多,不多,价格每天都在波动,就按照今日价格。”
  “好好!”
  “小四,套车,装45石小米和200斤盐,等会跟老哥一起,送到老哥家里。”李有粮吩咐道:
  “好唻,”小四,答应着,招呼帮工套车装货。
  45石小米加200斤盐,一共将近6000斤重量,套了三辆马车,装了满满三马车。
  每过多久,大牙就领着牙人来了。
  坐下,接过盛茶的竹杯,喝完一杯茶水,就开始准备文书。
  签了三份文书,牙人留一份,买卖双方,一人一份。最后带着李有粮给100文例钱,一看这么瘦弱的牛犊,临走嘱咐李有粮如果小牛犊死了,一定要到府衙报备,然后就走了。
  “还要李头领给付例钱,应该是我给的。”
  “没关系,我有你无,咱俩投缘,我给又如何呢。行了,车已经装好,回去吧。”
  临了,给李有粮鞠躬后,就领着车队回村。
  “头领,这牛头好大!”曾福宝抱着李有粮的大腿,仰着头说道:
  蹲下摸摸头,“是呀,跟小福宝一样啊,都有一个大头。”
  “让姐姐煮点小米粥,喂喂它吧。”
  “嗯嗯……”
  “杏花姐姐……头领让你煮点粥喂大头牛”小福宝迈着小短腿,跑向坐在一起正在做女工的女孩子。
  “小福宝,慢点跑!”少女杏花站起来,喊道,说着放下针线筐,接住小福宝,看向李有粮。
  “是的,煮点小米粥吧,多煮点,正好中午大家也要吃饭。”
  得到李有粮肯定后,杏花领着小福宝,还有两三位姑娘一起开始煮小米粥。
  李有粮站在那里,仔细的用手抚摸着小牛犊的身体,检查一番,还是个小姑娘,确实就是饿的,骨架还算结实,等喂好了,是头好耕牛。
  咋回事呢,净捡一些幼弱病残,还是心太善了。
  李有粮正喝着茶水,抒发着感慨,就听见一声粗犷的声音传来。
  “掌柜的,马匹卖吗?”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