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读趣阁 / 玄幻奇幻 / 流水十八章三部曲上部 / 第五章

第五章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五
  “没有人盯着的日子真好啊!”
  乐隆在玉阁中学读了一年高中,现在已经转学到县一中读高二。玉阁中学改成了农业学校,不再是普通高中,校址也迁到了原来的“五七干校”。他在玉阁的日子是短暂的,他本以为自己家就长期安在玉阁了,没想到又要搬到离乐业村很近的“五七干校”去。虽然“五七干校”是他从小觉得神秘和向往的地方,但毕竟有一种又回到乐业的感觉。
  玉阁是乐隆的出身地,在没到玉阁之前,他对那里是极其向往的。在生活上,玉阁确实比乐向东中学方便得多,但他在玉阁中学过得很不快乐。跟王莹的通信对他打击很大,一方面觉得对不起她,更主要的是对父亲的怨恨无法消除。后来乐隆变得沉默寡言起来,很少跟他人打交道,放学后就抱着书看,看父亲给他的教学参考书,一年时间竟然将高中数学看得差不多了。母亲说过他,“整天看书,会看成书呆子的。碰见老师和同学都不打招呼,别人会说你没有礼貌的。”
  玉阁中学改成农业学校的消息震动了老师和同学们,虽然是从下一届录取的学生开始实行,但对目前在校的学生造成影响是毫无疑问的。比如要迁校址,这就要费去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很多老师和同学都在打算转校的事,但有关系转出去的很少很少。开会时父亲说得振振有词,说影响不会太大,希望大家安下心来学习,但根本没有说服别人的理由。父亲私下里也只好说,有能力的还是想办法转走吧。老师和同学们都背地里责怪父亲,为什么改成农业学校的偏偏是玉阁中学而不是其它中学?肯定是父亲在教育局开会的时候没有据理力争,没把老师和同学们的前途当回事,没准还私底下得了好处呢。
  看得出来,母亲逐渐后悔当时没有让乐隆到县一中去读书,玉阁中学的教学水平还是差了很多,关键是学生的水平也差了很多。比如英语,如果按照正常的高中课本教学,大部分学生都听不懂,只能从初中英语复习开始。对此母亲忧心忡忡,这样下去,学习要耽误了。母亲觉得,不如趁这个机会再转到县一中去读书,有关系的都在打算转校的事。母亲跟乐隆说了这个想法,令他十分惊讶。他根本没有往这方面想,心想改就改吧,自己好好学习就是了。听母亲这样说,他觉得这也太难了吧,父亲是校长,自己的孩子转出去,还怎么做别人的工作呢?再说,县一中肯定不会收的,谁叫你当初不去,搞得好像玉阁中学很牛气一样的。不过他的内心还是极其愿意转学到县一中的,玉阁中学的氛围实在太不适应了。
  母亲找父亲讨论这件事,父亲显得极其为难,不仅在老师同学面前没法交代,到县一中还得求人开后门。求人是父亲最不愿意做的事情。父亲也认为当初没有到县一中去上学确实欠考虑,以致造成现在的麻烦。
  后来母亲说,父亲趁县里开联校会的时候找了一中的校长,他们经常在一起开会很熟的。以前教育局领导还经常拿玉阁中学跟一中比,说招的学生相差那么大,但高考录取率相差不大,证明李校长治学有方,这经常令一中的黄校长有些压力。玉阁中学改为农业学校的事,显然令黄校长心情大好。母亲绘声绘色地对乐隆叙述着父亲去找黄校长的事,虽然她也只是听父亲说的。当时,黄校长跟父亲开玩笑说:“考上了一中又不来,还扳俏!”
  父亲陪着笑,说:“还是没法比,趁这个机会还是希望到一中读书,孩子的前途不能耽误啊。”
  黄校长说:“你孩子本来就考上一中的,本来就是我们的学生,我个人主观上愿意他回到一中读书。不过这一年在你们学校不知道学得怎么样,得参加我们的期末考试才行,成绩好了自然可以。”
  期末考试成绩下来,数学考得很好,其它都一般,特别是英语,刚及格。也难怪,高中阶段英语基本还没有学到。乐隆的母亲带着他去找黄校长,这种事父亲是不愿意出面的。黄校长显得很为难,说这样的总分农村班估计没有哪个班主任愿意要的,而城市班都是一些调皮的孩子,进去了容易学坏,也耽误学习。但黄校长又说:
  “数学成绩不错,我是教数学的,就喜欢数学成绩好的学生,这孩子应该还是有后劲的。一到五班是农村班,都是从全县招的高分学生,六班是农村城市混合班,七到九班是城市班,估计上六班比较合适。”
  他叫来六班的班主任马老师。马老师很年轻,矮矮胖胖的。他看了看成绩单,说:“这样的成绩会拖我们班的后退的,要不是校长压下来的,我是不会收的。”
  黄校长呵呵笑着说:“这孩子还是不错的,看在我的面子上你就收了吧。”
  乐隆的母亲说:“他本来是考上了一中的,我们在玉阁中学教书,想他在家门口上学方便一点,所以没来上。”
  马老师惊讶地说:“考上了一中不来上?真是奇闻啊!这一年,不知道落下了多少,可能再也赶不回来了!”
  乐隆听了,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争口气。
  现在一切都平静了,再也不用看着父亲板着的脸,再也不用看着老师同学们各种异样的表情和眼光了。乐隆转念一想,又觉得很对不起玉阁中学的老师和同学们。曾经变得意气风发的宋老师,又回复到以前的默默不语的状态,眼神都暗淡了许多。宋老师在玉阁镇找了对象,结了婚,本以为可以长期呆在玉阁中学的。玉阁中学要搬到“五七干校”,他的老婆极其不愿意,说他骗了她,还吵着闹着要离婚。还有朱健,家里没有什么门路,只好跟着学校搬到“五七干校”读书。朱健倒想得开,说搬迁就搬迁吧,离家还近了呢,走着就可以回家去,每个周末都可以回去。高一结束的时候,乐隆找到朱健说,有可能要转到县一中去读书,看期末考试的结果。他心里感觉不好意思。朱健却对他说,“你能到县一中去读书挺好的,你的成绩那么好,在这里真的耽误了你。我们这样的人,家里条件不好,学习也不好,就无所谓了。”
  乐隆也意识到,他的转学给父亲的压力是很大的,为了他,可以说父亲其实已经牺牲了很多东西。老师和同学们背地里都说,自己的孩子都跑了,还说什么就太虚伪了!我们只是没有关系到别的地方去。每想到这里,他对父亲的怨恨就会消除一层。他觉得,有这样的父母,自己是多么的幸运,小学跳级上初中,高中转学到县一中,换了别人家的孩子,肯定很难做到的。
  刚来的时候乐隆觉得一切都很新鲜。从穿衣打扮就能一眼分辨出城里孩子和农村孩子。农村的孩子都埋头学习,而城里的孩子爱打打闹闹。他觉得自己介于城里孩子和农村孩子之间,穿着上没有农村孩子那么破旧,也没有城里孩子那么光鲜。他总是觉得自己和别人那么的截然不同。在乐向东中学的时候,其他全是农村孩子,自己自然和他们不同;在玉阁中学的时候,自己是校长的孩子,又是考上了县一中而没去的,所以和同学们都不同;而这次自己是中途转学来的,同时相对城里孩子自己显得土气,相对农村孩子又显得白净,所以又跟所有的同学都不同。不过这次,他更多的是一种自卑感而不是优越感,人家要么是城里人,穿着得体不说,家就在城里,条件也应该比他强;要么虽然是农村孩子,但成绩应该比他强。最终他还是从心理上将自己归入农村孩子这一类,和他们一样默不作声,埋头看书。毕竟学习是最重要的,在这样的环境中,没有人注意自己,正好静下心来好好学习。
  班上有几个漂亮的女生,乐隆暗暗地喜欢着。从小学到高一,他见到的都是一些农村的女孩,觉得以前还从来没有真正喜欢过女生。王莹算是不错的,但她喜欢他太明显,反倒令他不怎么喜欢。城里的男同学经常去招惹这几个漂亮女生,女生也和他们说说笑笑的,乐隆内心十分嫉妒,但默默地不表现出来。
  不习惯的就是晚上睡觉那会,同学们都吵吵闹闹的,很晚才安静。乐隆躺在床上有时很烦躁,但又没勇气去指责别人,只好默默地忍着。他睡在靠后门的下铺,因为是新来的,好铺位都被别的同学占掉了。天黑了,很多同学懒得去很远的厕所,就在后门旁边尿尿,乐隆躺在床上能闻到一股尿骚味。他也在那里尿,心想反正多一泡也不影响。但有的同学离很远的位置都跑到这里来尿,他就很生气,出去说人家:“跑到这边来尿,要尿尿自己门口啊。”
  谁知有个同学听了很生气,说道:“你自己都尿了,还不许别人尿,大家都把这里当成厕所,都可以尿。”
  虽然也有几个同学过来帮腔,说尿自己门口是对的,不要在别人门口尿,但乐隆还是忍下了,心想不和他们计较,忍着点尿骚味算了。新建的宿舍楼据说快完工了,到时搬到那里去住,就不会有这个问题了。有时实在忍不住,睡不着,他就到刘安的宿舍去,坐在刘安的床边跟他聊聊天。刘安在二班,初中的时候成绩那么好,到了这里只能算中等,因此学习压力很大,整天说累、头疼。乐隆不忍心打扰他太多,只是坐一小会就回去了。
  前几天有一次数学竞赛考试,乐隆觉得题目都做了,但不知道到底考得怎么样。这是第一次正式的考试,他心里还是挺担心的。数学老师是一个和母亲年龄差不多的女老师,他觉得和母亲还长得几分相像。有一次她在课堂上说,“有的新来的同学,基础不怎么样,做题还省过程,自作聪明,这样下去要吃大亏的。”大家齐齐地把目光转向他,令他胀得满脸通红。
  今天下午学校组织看电影,每人都发了电影票,学生各自拿了电影票去街上的电影院。乐隆吃完午饭,没想到父亲来了,还是黄校长陪着一起来的。同学们见了,露出惊讶的表情,好像觉得这个同学衣服穿得不怎么得体,又不爱吭声,原来还有这么硬的关系,难怪能够转学过来。乐隆从内心得到了一丝满足:瞧瞧,小看我了吧!
  乐隆随父亲往街上电影院的方向走。他觉得父亲一下子老了很多,应该是搬迁学校累的吧,再加上自己孩子转校造成的压力。父亲问了很多,生活上有没有什么困难,缺不缺钱用,学习适不适应。他总是摇头或者点头说没有,不缺,挺好的。他感觉确实挺好的,在这里一切都平平静静的,一心学习就好了。父亲还嘱咐他多注意身体,与同学要和睦相处等等。他觉得,父亲对自己多么关心啊!这一次,他一点也不觉得父亲的话啰嗦、武断。
  电影院处在县城的中心位置,旁边是新华书店,对面是百货大楼。乐隆记得有一次刘安对他说会跟家里人一起拖着板车到县城卖甘蔗,是在初中快毕业的时候。他骑着自行车到县城,那是他学会骑自行车后第一次骑那么远的路,一路上问了好多人才到县城的。县城并不大,刘安他们很好找,就在百货大楼门口的阶梯边。他和刘安随处转了转,自己在新华书店买了本书,觉得县城也没什么意思,比凤山镇也好不了太多。中午那一会,刘安他们家说要去办什么事,离开一会,让他看着摊子。这一会街上人不多,也没人来买甘蔗。忽然一个女孩走过来,很漂亮的女孩,披肩发,圆圆的脸蛋,白皙的皮肤,不高但匀称的身材,年龄和他差不多。他回想着,一闪念觉得这个女孩跟班上的那个叫吴芳的漂亮女孩挺像的。当时那个女孩走到跟前,他就有些紧张,还没见过这么漂亮的女孩。那个女孩见乐隆表情怪怪的,有些迟疑地问:
  “甘蔗怎么卖的?”
  乐隆看着那女孩红红的嘴唇一张一合的,露出整齐的白闪闪的牙齿,心想城里的女孩真漂亮啊!他回过神来,故作镇定地说:“是要一截还是一根?一截五分。”
  他想,千万别问一根啊,一根有粗有细、有长有短,我不知道多少钱的,一截的话,刘安家里人已经截好了不少,皮都削好了,放在盛着清水的木桶里。
  女孩犹疑了一会,问:“一根呢?”
  乐隆顿感十分为难,心想这比学习可是难多了!为什么不希望的事情总是偏偏发生呢?他痴痴地看着一根甘蔗,计算着要是砍成截,该有多少截呢?四截不够,三截又不止,说少了吧亏了刘安家,他们回来后会说他的,说多了吧女孩不愿意,又显得自己太土太傻。他想,这也太为难我了啊,于是对她说道:“要不还是买一截吧。”
  女孩笑了,很灿烂地笑着,用手指指着其中的一根甘蔗,说:“我想买这根,多少钱呢?”
  乐隆的目光顺着她纤细的手指尖指着的位置,落在一根甘蔗上。他又开始在心里计算着,如果砍成截,该有多少截呢?这根稍长,砍成四截应该没问题,于是抬头鼓起勇气说:“两毛钱。”
  女孩看了看那根甘蔗,微微张嘴露出惊讶的表情,又快速地抿着嘴微笑着,一扭头一转身就走了。乐隆痴痴地看着她离开的背影,看到她身后的披肩发和腰间的蝴蝶结随着步子一抖一抖的,内心充满了羞愧。
  乐隆回想着这件事,心想当时真是傻啊,就一毛五卖给人家不就行了!刘安他们回来也不会说什么的。
  他还记得,在上初二的时候,来过这个电影院看电影,是乐向东中学组织的。当时是放《少林寺》,在这个门口人山人海的,售票处根本挤不进去。当时他想,这个架势估计看不成了,根本买不着票。谁知何老师左挤右挤就挤到售票处门口去了,很快就买了一叠票回来。乐隆心想毕竟是练过武功的人啊,就是厉害。
  而现在有不少家庭都有电视机了,来看电影的就少了很多。离电影开映还有一段时间,他和父亲一起在新华书店转了转。父亲一直问需要买什么书,可他没觉得有什么书要买的。父亲拿了一本英语词典,很希望他需要。他摇了摇头,说:“我有。”
  后来父亲找到一个记事本,里面带日历,带一些名人名言和生活常识,就对他说给他买一本。他心想不买点什么父亲估计也不罢休,再说记事本也不错,没事的时候可以写点什么,就同意了。
  父亲对他说:“时间还早,先吃点东西吧。”见他没说话,又问道,“喜欢吃什么?”
  他说:“吃馄饨吧,这样速度快一些。”
  他随着父亲到旁边的饭店。父亲要了两碗馄饨,选了一个角落的位置坐下。
  父亲拨给他好几个馄饨,说道:“我吃不了这么多。”
  吃着馄饨,乐隆心里很难过,觉得父母费了那么大劲将自己转到县一中,自己这段时间却并没有好好学习,对不起父母,更为原来一直埋怨父亲而难过。
  电影快开映了,他和父亲在电影院门前分手。
  父亲问:“什么时候回家去?”
  他说:“看期中考试完能不能回去一趟。”
  父亲说:“看你自己安排吧。要学习紧张,你就不用急着回去了,我们多来看看你。”
  跟父亲分手后,他往电影院门口走去。快进门时,他回头望了一眼,看到父亲还站在那里望着他。父亲向他招了招手,示意他快点进去。他看到父亲略显憔悴的身形,眼泪差点止不住流出来。
  他走进电影院,内心觉得有些孤单。第一次离开家这么久,才见到父亲一面,母亲一直没有见到,期中考试完要是回不去,估计要到放寒假回家才能见到了。
  第二天,数学竞赛成绩出来了,他竟然得了全年级第一!他怎么也想不到会是这样,只是想好好做题,能得个中上等就不错了,要知道这些同学都是全县招来的高分学生啊。他转念一想,也许是自己将高中数学知识全部学了一遍的原因,有的题目其实用了高年级的方法,用老师教过的知识是很难做出来的。他心想,要是父亲晚一天来看我,就能知道自己的考试成绩了,肯定会很高兴的。
  班主任马老师难得地高兴,说道:“没想到外面进来一个天才。”
  六班一直比不过一到五班,这次算是扬眉吐气了。数学老师更是高兴,说道:“上次还批评你呢,算我有眼无珠,有眼不识泰山!”
  全班同学都笑了。乐隆反倒觉得不好意思起来,心想这说得也太离谱了。
  一次去图书馆借书,在借书单上签名的时候,名字被一帮其他班的同学看到了,他们惊讶地喊起来:
  “李乐隆?你就是李乐隆?”
  乐隆不知所措地笑着,内心被虚荣心填充得满满的。
  他本想在这里过一种没人关注的平静的生活,没想到因为一次数学竞赛,这种生活又被打破了。他在一中俨然成了名人,他感觉女同学看自己的眼神都不一样了,似乎充满了崇拜和爱慕。
  有一次,他竟然碰到了姜老师。她见了他,热情地打招呼:“乐隆,长成帅小伙了!”
  他连忙向她问了声好,然后说道:“姜老师,你也在一中啊!”
  姜老师说:“是啊,从乐向东中学调到县里,就一直在一中。你成绩真好啊,也难怪,从小就聪明。有空到我家去玩,我给你做好吃的。”
  乐隆觉得,姜老师变得开朗多了,在乐向东中学的时候,虽然有几次她单独见到他时显得很开心,但她给人的印象总是文文静静的,不爱说话。
  刘华也来找他,说是来取经的。他暗笑,心想他以为自己是唐僧呢!
  刘华说:“你刚从玉阁中学转学过来,就这么厉害!”
  “我刚来,没压力。不过其它科都差远了,基础知识也不够扎实。现在反倒压力很大啊。”
  “还是挺厉害的。玉阁中学教学真牛啊!”
  乐隆说:“可惜啊,要转成农业学校。”
  “是可惜啊,据说升学率一直很高,和一中差不多。”
  乐隆问:“陈斌呢?没考上一中?”
  “他?”刘华满脸鄙夷不屑,“他就在农业中学读书。”
  乐隆想,在农业中学读书,考大学就难了。
  “见到了姜老师,她好像变化不小啊。”他换了个话题说。
  他没想到刘华一脸坏笑地说道:“岂止不小,很大!她现在教我们的课。”
  “哦?那你很熟悉她了。”
  “是啊。她脾气很坏,对她不喜欢的同学,开口就骂。”
  乐隆没想到,这样的语言能从姜老师的嘴里骂出来。
  “据说她丈夫在外地长期不回来。”刘华继续说道,“谢老师知道吧?”
  “乐向东中学的谢老师?据说他也调回县里了。”
  “也在一中教书,你没碰到过?”
  “没有。”
  “据说他们俩关系不错。”刘华手捂着嘴偷偷地笑着说。
  乐隆觉得,人因为环境的不同,真的是会起很大的变化的。当时任由谢老师怎么献殷勤,姜老师都不理他。不过也许是刘华恶意中伤的,姜老师可能骂过他,或者他没有从她那里得到什么好处吧。
  
热门推荐
道缘浮图 天行战记 道缘浮图 天行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