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读趣阁 / 都市言情 / 梦魇1999 / 第二章、希望在田野的水沟里

第二章、希望在田野的水沟里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人若能发挥功能,才是“人生”;若没有发挥功能,就是“众生”。“众生”才需要“佛”救济,“人生”就能自救救人。
  相对于梦境的真实,王西译的自救便从田间地头开始。
  “小伙子,你这黄鳝什么价?”
  “大姐,黄鳝一块,大姐,要几条?黄鳝这东西,可是大补,补气血,祛风湿”好不容易看见一大姐在摊子前停留,王西译赶紧吆喝,现在不吆喝,更待何时。
  “贵了,小伙子,便宜点。”
  “大姐,这黄鳝都是我们姐弟俩自己抓的,别人家卖一块五,我们姐弟卖一块,开门生意,真不敢贵你的。”
  “好,好,大姐照顾你生意,买二十斤。”
  王西译赶紧拿袋子,装黄鳝,用秤称重。秤砣高高挂起。
  “大姐,您要二十斤,这里二十斤又三两,我算您二十斤,您给二十块。多三两我就送您了。”
  “你这孩子,会做生意。”大姐看着篮子里的黄鳝,麻溜的给完钱就走了。
  王西译看着手里的邹巴巴的票子块钱,心里想着,这五十多斤黄鳝,差不多能卖五十块,鲫鱼,鱼干也就能卖五十块,今天的收入一百块,姐弟二人产量低,劳动强度高。
  王艳看着弟弟收钱,笑脸如花的说:“弟,咱们这就挣到钱了?”
  后面来的买家零闪,王西译让二姐来收钱,王西译负责抓鱼,过称。
  上午十点,还剩几斤鱼干,两条鲫鱼,姐弟二人拧着没卖完的鱼,推着三轮,就往二姑家去。出了市场,王艳赶紧拿出大把零票数了起来,一张张认真的展开,归类,折叠整齐,数了起来。一毛一块,来来回回数了四五遍。
  “弟,你猜有多少钱?”王艳开心的笑问道。
  “一百块应该有的吧。”王西译心里有数。
  “一百二十七块零五毛,咱们要发财了,一天一百块,一个月咱们就能挣三千块呢。比咱爸工资,比大姐工资还要高。”
  “回家把钱给咱妈收着,等咱们手里钱再多一点,咱们就开始收黄鳝、泥鳅,然后再找水产市场贩卖出去,可比咱们这样累死累活强的多。”王西译心里计划着,打算着,怎样才能,多挣些钱。如果梦境里发生的事,都是真实的,那么时间还真是时不我待!
  中午从二姑妈家出来,姐弟俩迫不及待想回到家,给母亲汇报今天一天的劳动所得。路过菜市场,称了两斤肉,这年代,能吃上肉,就算小康家庭了。
  “姐,咱们挣了钱,给你和妈买双凉鞋吧。”
  还记得七八岁时,家里请来镇上相馆的师傅来拍照,姐弟俩为了穿上家里唯一的一双凉鞋,争抢到痛哭流涕。买了凉鞋一路没歇,从市里到镇上都是柏油路,从镇上到村里是简单的石子路,骑着三轮自行车,很颠簸。屁股要是能说话,肯定会说:“哎呀哟,要开花了呢。”
  村里有骑着单车,后座绑着泡沫箱,裹上厚厚的棉被,大声吆喝着“:冰棒一毛,奶油冰棒两毛。”
  王西译叫停了卖冰棒的大叔道“:叔子,拿两根奶油的,这天太热了。”
  王西译买完冰棍,看着旁边路过的马车,马车虽慢,也是辆车啊,比自己这两条腿强多了。唉~王西译感叹着,又走了几里地。
  “西译,西译。”
  王西译听到有人喊他的名字,扭头一看,乐了,真是想啥来啥,正想着,下午叫上张磊一起抓黄鳝。进前来,王西译也不客气,让张磊蹬车,王西译下车,边走边聊。
  “张磊,这么热的天,你不在家里待着,你干什么去了。”王艳问到
  “我妈妈,让我把果园掉下来的梨送到外婆家,我这才回来。
  西译,下午带我去捉黄鳝啊,昨天晚上炖着吃,可香了。”
  “好啊,下午带你一起,你回家多挖些蚯蚓,我到村头,找李叔买些黄鳝笼子,晚上下笼子,明早起来多抓些黄鳝。”
  张磊和王西译一般大,小时候挺聪明的孩子,十来岁时上学路上,被村里野狗追了三里地,最终还是避免不了亲密接触,回家当晚开始发烧发热,农村医疗条件有限,最终烧坏了脑子,这么多年,智商始终停留在十一二岁的年纪。王西译放假回家,张磊始终喜欢跟在王西译后面。
  路过村头那棵大槐树的时候,被村头的小叔叫住。
  “西译,艳儿,你们姐弟俩今天干啥去了,早上去你家,你妈说你俩去市里了,你俩忙啥呢。”
  “叔,我正想和你说呢,昨天我和二姐抓了一些黄鳝,今天赶早去市里卖了,今天挣了一百多块呢。
  叔,下午咱俩一起去下笼子,明天赶早去收,然后到市里去卖,二姐就在家给咱俩搞后勤,您看成不?”
  “西译,你这事儿真的行吗?真能卖出去?”
  “你看我还能骗您。”
  说着话二姐王艳拿出今天挣的钱说道“:是真的,小叔,我俩今天真卖了一百多,钱就在这儿呢。”说着话,拿出今天劳动所得的一百多块钱来。
  “那行,小叔今天就和你一起干,这活我比你在行。”小叔是王西译父亲最小的弟弟,只比王西译大十来岁,初中毕业后,伺候一些庄稼,是村里民兵队长。伺候庄稼可能不如这些叔叔伯伯,可钓黄鳝,抓泥鳅,摸鱼,这些偏门的活儿,小叔都是无师自通,村里他认第一,没人敢说第二。
  “小叔,我有个想法,咱们今天去下笼,明天到市里后,我想去找那些做水产批发的,咱们在村里发动大家去捉黄鳝,我们收过来,运到市里,卖给水产市场,中间赚差价,我算了一笔账,市场里零售一块二到一块五一斤,水产市场能收一块一斤,咱们六毛一斤在村里收黄鳝,四毛一斤收泥鳅,能卖到八毛一斤。每斤中间的差价,这就是咱们的利润。”
  “行,听你的,明天咱们就去试试,看这条路走不走的通。”小叔满脸质疑的看着这侄子,漫不经心的回答到。
  这年头虽然村里有出去做生意的,无非是在镇里卖一些自家的小菜,水果。很少有把自家产品运到市里的想法,第一人生地不熟,第二是城里人,特别是城里生意人不好招呼,太精了。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