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读趣阁 / 武侠仙侠 / 紫霄宫里的旁听生 / 第十四章 六魂幡

第十四章 六魂幡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罗睺沉默半晌,忽而眸光一转,问弥罗说:“你修何法?”
  弥罗躬身,毫不犹豫,道破了通幽之名。
  罗睺若有所思道:“此通幽之法,你且细细道来,让我品评一二。”
  弥罗也未拒绝,将通幽法之前二转六变,详细阐述了一遍。
  至于通幽第三变,不是不能讲,而是缺了源质法宝,讲来无用,故不讲也罢。
  一转一异变,一变一通幽,此等诡谲之法,让罗睺也不知该如何评价。
  不过,了解了虚身,似乎也让他恍然大悟了,某些不能言明的因由。
  弥罗看在眼里,竟不知为何,莫名有一点后怕。
  他自揭一半根脚,不是想生事,而是不想让自己,陷入某种安排。
  这是一种反制,对天道之反制。
  弥罗想反制,但见了罗睺的反应,却又不免担心,会否过犹不及。
  正有所思,便见罗睺犹疑了良久,似终于下定决心,对自己正色道:“弥罗,异数之外,实则我更看重的,乃是你于洪荒,或还是唯一变数,而此等变数,于我恰有大用。因是之故,我日后有桩大事,要交由你来完成,未知你可愿意?”
  弥罗忙道:“自然愿意。”又问:“敢问老师,乃是何事?”
  罗睺笑而不答,口风一转,却又言道:“你那通幽法,令我触类旁通,于修行之事,生了不少感悟,我得了好处,不能不做表示,故这杆宝幡,便赐予你了。”
  话音未落,他已取出一杆小幡,就手递给了弥罗。
  弥罗也未推辞,顺手接过,便打量起来。
  此幡呈倒三角状,幡下飘了六尾,轻轻一晃,便能勾人心魄。
  勾连心光,他惊讶发现,此幡名曰“六魂幡”,竟是一件先天至宝!
  初列门墙,便得了一件至宝,这是什么征兆?
  弥罗忽而觉得,罗睺赐下的六魂幡,竟莫名有些烫手。
  同是至宝,相较太极图、盘古幡、东皇钟,六魂幡的层次难免低了一些。
  这里的低,不在威能稍弱,而是理法上,有些失之偏颇。
  至宝之至,主要就在形容理法,已臻至一脉之极致。
  不过,一脉之极致,或程度类似,但“脉”之立基,却可能不同。
  譬如数学,囊括万有,可称一脉,单挑出几何,也算一脉。
  显而易见,臻至数学之极致,与臻至几何之极致,乃是不同的概念。
  由此即知,并非所有至宝,都在同一层次。
  至宝六魂幡,总体上看,属心光之宝,但细究之,则要归为诅咒之类。
  执此幡者,只要将人名讳,书于幡尾之上,早晚以符印祭拜,也就是早也诅咒,晚也诅咒,过得七七四十九天,便可摇动幡面,让受诅咒之人身死道消。一条幡尾,可书一人名讳,故六条幡尾,便可诅咒六人。条件也极简单,只需知人名讳,便可诅之咒之。
  当然,也并非是说,执掌了六魂幡,就所有人的生死,都操之在了自己。
  实际诅咒若要生效,必要执幡者的道行,不弱于受诅咒之人才行。
  得了六魂幡,弥罗既惊又喜,不免一丝忐忑,就流露出来。
  “可是觉得,六魂幡过于贵重?”罗睺察觉,似笑非笑。
  弥罗嗫嚅道:“毕竟先天至宝。”
  罗睺莞尔:“虽是先天至宝,也要看是什么样的先天至宝。六魂幡固然杀伐极重,但诅咒之实质,乃是以施术者的道行、本源,去称量受术者的道行、本源,就如衡之两端,施术者重,则受术者亡,受术者重,则施术者受反噬。故此宝实质上,只对同级数者,或更弱者有效。我之道法,上合天道,故我之同级数者,道法必也上合天道,而合天道者,其重几何?”
  弥罗若有所思,明白过来。
  罗睺意犹未尽,继续道:“我之同级数者,必是合天道者,合天道者,实非六魂幡所能暗算,而我之敌手,若是弱于我,我挥手能灭,又何需六魂幡暗算?所以,六魂幡于我,实是没什么用,对你则不然,以你本源之厚,只要挑准对手,便有大用。”
  弥罗恍然,讪讪一笑,见罗睺示意,忙上前几步,坐到了他身前。
  罗睺沉思片刻,似有了计较,正色道:“我于幽都山得道,而今收你为徒,幽都山一脉的道统,自该尽数传下,只是你之虚身,却是有些特殊,故幽都山之道统,你只有另出机杼,方能有所承继,如此传法之前,我或许更该讲一讲,究竟何谓修行?”
  弥罗自无不可,他正需要了解洪荒的修行脉络。
  于是,罗睺便不紧不慢道:“修行之道途,无非三条,或秘炼三宝合于精,即称炼形;或秘炼三宝合于气,便称炼气;或秘炼三宝合于神,乃称炼神。我为炼气之士,单讲炼气之路数,无非炼精化气、炼气还神、炼神返虚、炼虚合道,但此种路数,于你自然不通.....”
  “虽则在你,有灵飞之法,可凭分身之舍,踏入炼气之途,但有一桩紧要,你需切记,只有本体能证道,分身终是证不得的。炼气之道行,每精进一层,便需证一次道,而每证一次道,都可得一道果,或真仙、玄仙、金仙,或太乙、大罗、混元,总之,炼气修行,非只证道即可,还需证得道果,只有层层证道,且层层证得道果,炼气方见始终。”
  说着,罗睺语气一沉,话锋一转,又道:“只不过,现在天道未彰,情形有所不同,虽炼气之道,层层可证,但炼气之道果,却是无论如何,也证不得的。也就是说,即便我已证大罗,方方面面等同大罗金仙,只要大罗金仙之道果,我未真正证得,那旦有损伤,我之道行,不免仍将跌落,不复再为大罗。”
  这番话,弥罗思忖良久,方听出了意思。
  大致是说,证道之事,得了道果,便会一证永证,不得道果,便将一失俱失。
  打个比方,这就如同造一栋楼,每搭建一层,就相当于证一层的道。得了道果,就等若用了钢筋水泥,每搭建一层,就能巩固一层,而未得道果,则等若未用钢筋水泥,而是只将砖石堆叠了起来,故无论有多少层,只稍有动摇,就将整栋坍塌。
  罗睺不厌其烦,还在继续讲解。
  透过罗睺之讲解,弥罗对洪荒修行,渐渐有了清晰认知。
  罗睺所讲,只是一些常识,但某一类常识,也等同于法门。
  譬如“化形”,即是如此。
  虽化形之法,只是元气的简单运变,但此种运变,能让无论飞潜动植,乃至云霞山石,只要化生元灵,运炼元气,便能显化人形,自然细思之,也颇有一番玄妙。
  所谓人形,只是弥罗的称呼,实际来讲,唤作先天道体。
  当然,他因身魂不二,却是无法化形的。
热门推荐
苟在妖武乱世修仙 苟在妖武乱世修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