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读趣阁 / 历史军事 / 非洲创业实录 / 第三十八章 开垦

第三十八章 开垦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在普鲁士和奥地利激战正酣的时候,东非殖民地滨海区已经驱离了所有土著,除了卖给桑给巴尔的奴隶商人外,留下一部分用于干重体力活,剩下的重新发给他们自己的武器后被放生。
  这些被放逐的土著当然不是东非殖民地发善心,他们已经被滨海区的军事力量吓破了胆,自然不敢再回到这里,只能向西或者向北走。势必会遇到其他土著部落,手中有武器而且没有土地和食物,自然会其他的部落产生冲突,到时候他们打生打死,东非殖民地黄雀在后,接受新的土地。
  而且失去部落的土著能不能挺过去也是一个未知数,总之就一件事,减少土著数量。
  新的土地全部种上庄稼是不可能的,但是新据点周围可以先开发起来。
  这些大多是水源充足的地方,可以给生产生活提供稳定的供水,虽然滨海区的雨水也比较丰富,但是现在的东非殖民地人口少,土地种的也不多,只要找条河流,用不着看天吃饭。
  滨海区作为当前最靠东部的分区,因为临近印度洋,气候比较湿热,所以非常适合水稻种植。
  这些新开发的土地,在主粮选择上自然也就倾向于水稻,小麦温度过高,会减产,所以适合西部高原地区种植。
  而且东非殖民地西部的降水相对较少,适合小麦,谷子之类抗旱能力强的作物生长。
  剑麻是殖民地目前最大的拳头产品,东非适合种植许多热带经济作物,比如棉花,香蕉,橡胶和咖啡……
  但是剑麻是这里长的最好的,而且比较有市场,其他经济作物的竞争比较激烈。
  除此外丁香也是殖民地的重要作物,桑给巴尔苏丹国就以盛产丁香而出名,所以临近桑给巴尔苏丹国的滨海区也没有放过丁香种植。
  丁香的产量比较低,所以销路不成问题,每次可以借助荷兰人的船队将......br#这些水田规模都比较大,用马耕来翻地,当然也有一部分是用土著来当做动力完成的。
  其中的一部分已经种上了秧苗,还有一些需要时间,东边是一片丘陵,被用来种植剑麻。
  一排排剑麻自上而下,布满了丘陵,远看像东亚的茶园一样,都是围绕着低山丘陵一圈一圈的颇为壮观。
  最近滨海区的气候条件也不错,雨水来的时间比较稳定,很少出现不准时的情况。
  这也算印度洋的好处,众所周知太平洋地区的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比较显著,会加剧东亚地区的气候波动。
  印度洋虽然也受影响但是不突出,在东非气候除了受到赤道和高原地区的影响外,最主要的就是信风带的转移,每年信风带南移或者北移都会给东非带来一定的雨水。
  这就形成了东非一年有两个雨季,同时东非沿岸还受到洋流的影响,滨海区最为明显。
  如果没有索马里寒流,东非沿岸的降水绝对会提升,形成类似印度东北那样的地形雨。
  东非殖民地气候的稳定,也造就了农业生产的有序进行,殖民地已经有了一套相对成熟的农业历法,可以用来指导安排新移民参与农业生产。
  目前受到东亚地区的动乱影响,来东非殖民地发展的移民数量也在快速增加,尤其是北方。
  受到闯关东的影响,北方的居民现在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去海外发展,一个是到东北发展。
  去海外的话,那东非是目前的最优选项,因为恩斯特布置比较早,加之北方地区不像南方接触外面的世界早,所以恩斯特在北方铺建的移民网络规模更大,也更成熟。
  而南方地区,尤其是东南沿海,渠道比较多,有的人选择去南洋发展,第二目的地则是美洲,毕竟门路比较广,很多都是宗族和地方为群体一起出海。
  所以南方的移民在......海外比较抱团,但是内斗也相当严重,因为他们在海外也是聚集在一起,形成类似唐人街的据点,而械斗是南方宗族的特征,在海外他们的利益重叠就更严重,你多吃一点,他就少吃一点,所以火并比国内还多。
  这也是恩斯特不敢选南方移民的一个原因,只有老老实实地种地,不整幺蛾子,尤其是会形成团体,目前东非殖民地的华人移民虽然人数最多,但是没有人领导,就一盘散沙,恩斯特很满意。
  在欧洲德意志地区,普奥两国展开激烈战斗时,东非殖民地一片祥和,所有人都在为开发事业做贡献。
  屋舍建设,农田开发,修筑水渠,新建道路,畜牧养殖,一个农业为核心的东非殖民地正在迅速建设中。
  海外比较抱团,但是内斗也相当严重,因为他们在海外也是聚集在一起,形成类似唐人街的据点,而械斗是南方宗族的特征,在海外他们的利益重叠就更严重,你多吃一点,他就少吃一点,所以火并比国内还多。
  这也是恩斯特不敢选南方移民的一个原因,只有老老实实地种地,不整幺蛾子,尤其是会形成团体,目前东非殖民地的华人移民虽然人数最多,但是没有人领导,就一盘散沙,恩斯特很满意。
  在欧洲德意志地区,普奥两国展开激烈战斗时,东非殖民地一片祥和,所有人都在为开发事业做贡献。
  屋舍建设,农田开发,修筑水渠,新建道路,畜牧养殖,一个农业为核心的东非殖民地正在迅速建设中。
  
热门推荐
我在春秋当权臣 我在春秋当权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