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读趣阁 / 历史军事 / 非洲创业实录 / 第三十七章 战争

第三十七章 战争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1866年6月14日。
  普鲁士以奥地利对荷尔斯泰因管理不善为由宣战。
  在宣战的当天,西线的普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袭击了北部德意志各国,并迅速接管这些国家的政府组织和铁路枢纽。
  由于奥地利帝国哈布斯堡家族多年的威势和联姻,支持普鲁士的德意志邦国只有几个基本没有军事实力的小国,那些体积稍大的国家都站在奥地利一边。
  在上次德意志邦联议会上,普鲁士妄图通过武力解决德意志问题的方案,被议会上的众多国家否定。
  这次议会让普鲁士意识到自己在德意志地区基本上没有盟友,所以普鲁士在开战后迅速向这些德意志北部的小国宣战。
  这时的普鲁士在地图上分为两个部分,而中间就是这些七零八落的德意志小国。
  这些小国大多被普鲁士包围,还吃了熊心豹子胆,敢于站在奥地利一边,不讲武德的普鲁士军队,自然不会和这些小国谈判,直接发动战争接管其政权。
  这次普鲁士统一整个德意志北方达成小德意志计划的决心是空前的,这些小国还不识抬举,那就只能被消灭了。
  南边那几个稍微有点实力的反对普鲁士也就算了,你们这些个小国和自由市,军事实力基本没有,而且处在普鲁士腹地,还敢咋咋呼呼。
  随着西方战场的普鲁士军队通过铁路线直接开进了北德意志诸国,这些小国自然无力阻止,普鲁士成功掌握了其行政机关权利。
  先把这些不识好歹的小国干掉,防止他们背后捅刀子,同时可以彻底保证普鲁士东西铁路网络的交通安全。
  波西米亚战场,是普奥战争的主战场,双方汇集了几十万大军在此地,但普鲁士明显效率比奥地利更高。
  一个是1862年普鲁士冯·罗恩实施了几项军队改革,确保所有普鲁士公民都......更加发达。铁路使供应比以往更多的部队成为可能,并允许部队在友好领土内快速移动。更有效的普鲁士铁路网络使普鲁士军队比奥地利人更快地集中。
  毛奇在回顾他对鲁恩的计划时说:“我们拥有不可估量的优势,能够将我们的285,000名野战军运送到5条铁路线上,并且几乎可以在25天内集中他们。……奥地利只有一条铁路线集结200,000人将需要她45天的时间。”
  老毛奇早些时候也说过,“没有什么比现在拥有我们必须拥有的战争更受欢迎的了。”
  在波西米亚的路德维希·冯·贝内德克领导下的奥地利军队。
  以前被认为享有“中心位置”的优势,因为他们能够集中精力于沿边境地区发动连续进攻。
  但速度上更快的普鲁士集中抵消了这一优势。当奥地利人才完全集结时,他们在集中对付一支普鲁士军队时,无法阻止另外两支普鲁士军队攻击他们的侧翼和后方,威胁他们的交通线。
  而在南方,意大利人的存在,让奥地利不得不分散兵力去和意大利王国作战,甚至奥地利已经主动撤出了威尼西亚。
  战争态势从一开始就对奥地利不利,老朽的奥地利不得不向拿破仑三世求援,可拿破仑三世还是小觑了普鲁士,其答应了奥地利要求,却迟迟没有介入。
  6月23日普军直抵扎维杜夫至齐陶一线集结。
  6月26日普奥两军之间发生云纳河战役。
  普军的参谋部总长老毛奇精心策划战阵,集中火力攻打奥地利。当奥军集中侵略西里西亚时,他就调军到萨克森和波西米亚,与早已在那里集结大军的普王威廉一世会合。
  7月3日,普军大举进攻,在克尼格雷茨战役(又称萨多瓦会战)打败奥军。奥军人数有优势,死伤人员却是普军的七倍,皆因普军装备优良、战略......得宜。
  除了萨克森之外,其他邦国对战争的影响很有限。汉诺威的军队在6月27日的巴特朗根萨尔察战役击败过普军,但不久遭到大军围困而投降。普军在美因河与巴伐利亚正面交锋,在纽伦堡和法兰克福战斗。巴州的维尔茨堡被普军围困,但一直到停战前仍未投降。
  奥地利倒是在和意大利的作战出人意料,在6月24日的库斯托札战役和7月20日利萨战役(利萨在今克罗地亚维斯)的海战上,都击败意军。
  得宜。
  除了萨克森之外,其他邦国对战争的影响很有限。汉诺威的军队在6月27日的巴特朗根萨尔察战役击败过普军,但不久遭到大军围困而投降。普军在美因河与巴伐利亚正面交锋,在纽伦堡和法兰克福战斗。巴州的维尔茨堡被普军围困,但一直到停战前仍未投降。
  奥地利倒是在和意大利的作战出人意料,在6月24日的库斯托札战役和7月20日利萨战役(利萨在今克罗地亚维斯)的海战上,都击败意军。
  
热门推荐
我在春秋当权臣 我在春秋当权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