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读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是汤世祖 / 第三十章 天策无双

第三十章 天策无双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面对众多同僚质询的目光,刘裕也恢复了平静道:“臣选第三路有三条缘由。”
  “但讲无妨,不必遮掩。”应昭无所谓的笑道。
  “一,出其不意。”刘裕很平静的说:“世人皆知汉太祖故事,世家绝对不会再一次坐视重演。那么长安一定会沦为世家和陛下博弈之要塞。”
  “而陛下此时东出夔门,下荆州,一路顺流克敌,必然无人可阻,毕竟澎湖海军,乃是陛下手中一把利刃,正悬浮在海上随时如毒蛇出洞。水师之利天下无人可出其右。”
  作为东宫老人,刘裕是知道应昭很早以前,就以探寻海外高产粮食为借口,花钱和江南世家组织起了一支商用船队。
  而这一支船队的雇员,是位于台海上的澎湖列岛的海军,全是五牙战船,远洋航行还是吃力不假,但内河水战就是一把刀。
  应昭这十几年的生涯,准备了多少东西,埋了多少伏笔,刘裕知道不多,但就从很早就有的资料来看。
  承禅皇帝一直在做最坏打算。
  论布局能力,真的天下无处这位皇帝左右的。
  世家或许都知道应昭在海上有部曲,但这个时代的局限性注定了水师不会被人重视。
  因为水战一直都是大陆战争的附属品,所以就那么一点水师,改变不了大局的。
  但却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局势变化也说不定。
  刘裕看应昭丝毫没有被他揭露底牌的愤怒,于是也大胆了起来:“其二,长安这一颗钉子。”
  众人表情一闪,古怪闪烁,应昭依旧笑吟吟不说话。
  “长安人口百万,皆分田开农社,并且妯娌亲族之间,甲兵齐备,心向陛下。故而,关陇世家会想办法拆了长安,但是关东世家会保住长安,而长安百姓也会保住长安。”
  很绕。
  但也是应昭用心最险恶的地方。
  简单的理解就是,应昭利用关陇和关东接下来控制太上皇和朝堂博弈矛盾为基,布局了长安百万农会百姓,让两大世家派系陷入争夺之中而不得不拉拢长安百万甲兵。
  百万人的长安至少能拉出三十万兵马。
  如果关陇世家要打长安,长安一旦炸了,所有人冲出去,那么雍州绝对稀巴烂,这对于关陇世家而言,雍州大本营爆了,是他们无法接受的,所以长安一点被安稳分割。
  关东世家虽然巴不得看到,但长安炸了,应昭从蜀地冲出来,直接入长安,出武关,下南阳郡,有百万暴民偕行,整个中原都会被冲得稀巴烂。
  那么对于关东世家而言应昭更危险。
  所以最后的结果一定是调和。
  调和就是太上皇离开长安去洛阳,这个关陇和关东都能接受城市里当皇帝。
  然后长安自治,主力争夺方向放在关陇控制的岐阳郡和陇西郡,以及应昭控制的汉中郡上。
  长安百姓或许生活会困苦一点,可是他们依旧能保证田地不被收回,甚至成为应昭手中一颗钉子,让世家们都如芒在背却又无可奈何。
  因为你有胆子就下刀子试试看。
  看看这百万长安百姓会不会举刀跟你拼命。
  并且这百万人的粮食消耗,注定关中无法作为粮食资源地,那么敌人的粮草只能从关东运进来,那这就意味着关陇世家极有可能会被关东再度压制。
  双方内斗,一定会打得十分激烈。
  这对于刚刚入蜀的应昭而言,等于多获得至少一年半载的时间。
  等到关东和关陇两大世家集团斗完朝堂,应昭只怕已经搞定了蜀地作为根据地,并且谋划东出了。
  应昭还在笑,众将都惊呆了。
  原来长安还有这么一个作用?
  刘裕越说越自信的继续道:“最后,就是防线广度的问题。奴儿军将士遍布九镇,陛下只需要一纸令下,奴儿军立刻就会南下长城,威逼中原各地。那么世家一定会想办法安稳北疆奴儿军九镇兵马。”
  “而此刻陛下东出键为郡,配合澎湖海军一路顺江而下,捭阖长江各地钱粮要地,组织兵马北上。不需要精锐,只需要够多,再封圣旨一封于北疆九镇兵马。到时候南北夹击,关东世家不得不出钱出粮,征兵赴死。南北战线,跨度高达六千里,这得多少兵马?非百万不可防两线!”
  “并且陛下不需要花费钱粮,就能让世家出资供养九镇兵马,成为陛下助臂,还能削弱世家出资之意,激发关东和关陇的矛盾,届时陛下只须坐上观壁,世家何以是陛下对手?”
  “陛下至此,任何一子,看似散落,但只需离开长安,立刻就能将死局盘活。诚乃天策,臣佩服得五体投地!”
  刘裕当即叩拜,应昭离得远都拉不到,磕得是结结实实。
  “都说了新朝雅政。下次行军礼即可。”
  应昭连忙出声,一边给陶太监示意,陶太监下去将刘裕扶起来。
  刘裕是很激动的,因为看透了意图之后,刘裕就发现这玩意儿压根不好解决。
  因为应昭不跟对方玩战术了,玩矛盾本质。
  这一切的计划的核心,就是关东和关陇世家的核心矛盾——朝堂话语权的争夺。
  那么,只要应昭这个大敌蛰伏一两年,关东和关陇还能配合的亲密无间?
  不打起来都是给应昭这个大敌面子了。
  激动过后,也能看出应昭对于世家的理解,刘裕也觉得自己跟对了君主。
  这一波,稳了!
  而其他的将军,下巴都快掉了。
  只需要离开长安。
  只要这一步落下。
  世家就得跟着应昭的步子走,除非世家能彻底放弃利益纠葛,一致对外。
  但这明显就不可能。
  任何一场洗牌,都是政治势力最活跃的时候。
  世家需要获取利益,那么途径除了政斗就是战争。
  打仗是要花钱的,毕竟你要养不少兵马。
  可是你养了兵马,你的敌人会不养兵马?
  内卷这个词发明出来之前,卧榻之下岂容他人酣睡,就是这么个道理。
  当然应昭最看重的不是内卷。
  而是卷到最后,损害了底层百姓的利益之后,应昭再以阶级斗争为口号,拉拢最底层受尽剥削的百姓一起反了世家。
  这才是他的最终目的。
  不会觉得世家会花自己的钱,养长安百万生民和九镇几十万奴儿军吧?
  不会吧?世家能这么好心?
  不会吧?不会吧?
  所以最后破产的自耕农、流民、奴隶、被迫从军的士兵,全是最好的改造对象。
  明晰阶级矛盾,将自己的敌人搞得少少的,朋友搞得多多的,这才他承禅皇帝应昭的战略。
  哪有那么多棋子?
  不过就是加速矛盾彻底激化的手段罢了。
  一个理性的理想主义者,才是最可怕的。
  世家或许有人能看出来端倪。
  但人都是从众而盲目,并且只接受自己想要看到的东西。
  世家千秋万代的美梦,不愿醒来就能一直做。
  所以,应昭知道,他就算不能全胜,也能让世家知道,他们该收敛了。
  “我们走后,他们给你分土地,给你降租。一切不是因为他们良心发现,而是因为我们曾经来过。”
  应昭站起来,肃穆的捶胸行军礼说道:“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天下大同的理念,喊了近千年,却没人能做到。那么今天,就由朕当这个马前卒。诸君与朕偕行否?”
  “臣等皆愿偕行!”
  众将士起身,行军礼道:“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世家不灭,华夏不兴!”
  
热门推荐
我在春秋当权臣 我在春秋当权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