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读趣阁 / 历史军事 / 天宝初年当红主播 / 第19章 纵是平康坊,也住正经人!

第19章 纵是平康坊,也住正经人!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感谢书友取名好麻烦、20201201202529458、liuguang216getz等投出的推荐票!)
  “师姐英明神武,世界上什么蝇营狗苟都瞒不过您的慧眼。”陈成再次恭维一句:“不过——陈苌我也是‘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这次一出门,‘天上事’也洞悉个七七八八了。”
  对于咱们这位“口蜜腹剑”的李相爷的奇葩事,没有比我知道得更多的人了。
  “对呀,就是知道你陈某人鬼点子多,李瑜小娘子才会不远万里也要把你小子召回长安呀!”张旻感慨道,估计小郡主这回一次是遇到了难以应付的大难题。
  “进城之后,为了提防你的仇家,咱得谨慎行事。”张旻知道陈成当初得罪过不少人:“先去诗榜办事处歇息,下午与汇总诗稿的人一起去岐王府。”
  陈成点头称是,师姐大人胆大心细。
  就是穿街过坊,走着走着感觉不大对劲——
  “那个,师姐,容我问一句,咱这是去……”陈成远远看到某个标志性建筑的屋檐,有些惴惴不安。
  “没错啊。”张旻点点头:“咱们正是去——”
  平康坊。
  陈成狂晕!
  “师姐,你还要我再认罪多少次啊!”陈成崩溃道:“我这次回来真没抱着寻花问柳之心啊!”
  “是呢,”张旻点头:“我相信你。”
  “那你还——”
  难道是师姐也想见识一下“举止风流,好尚甚雅”的杨妙儿、王团儿两位姐姐的风采?
  “想什么呢!”张旻没好气地翻了个大白眼,告诉他实情。
  “咱们诗榜办事处什么时候搬到平康坊来了?”陈成有点诧异:“这我怎么不知道?”
  “办事处搬个家,也要你批准嘛?”
  “那倒不用。”
  陈成想想也明白,平康坊作为“娱乐场所”汇聚之地,诗歌正是靠着各位姐姐们之口才能迅速传播的,编辑部放在这里,方便把握近期诗坛流行动向。
  离安兴坊的岐王宅不过一坊之隔,的确是很好的选址。
  而且也没必要妖魔化平康坊,风月场所基本聚集在坊中北门东回的“三曲”之地,其他地方以前还是住过很多“正经人”的,比如孔子三十二代孙孔颖达,太宗十九女兰陵公主宅,包括陈成行囊中那本金刚经的作者褚遂良。
  另外,陈成现在避犹不及的宰相大人李林甫先生,也正住在平康坊,与那位“发明了三分归元气”的李靖大将军名义上还算邻居,宅子都在平康坊东南角。
  只要往那边走——应该碰不上面。
  张旻将陈成在岐王诗榜长安新办事处安顿好,先行离去,等到岐王宅中再见。
  陈成没有暴露“诗榜总编辑”的高贵身份,办事处自然也就没人鸟他,只把他当做外地进京的办事员。陈总编乐得清闲:长安,总算是又回来了。
  下午夹杂在一群办事员中间,把刚从各地收来的诗稿送往小郡主那里,陈总编依然只当个闷油瓶,不吱声。听了其他人说了一通各种八卦,也还算有意思,只是说着说着这些人就说到自己身上了:
  “哎,这次咱们的‘神童’总编寄了新诗稿回来,各位看了吗?”
  “看了啊!”
  “写得如何?”
  “写得……”众人彼此看看,想直说似乎又开不了口,然后忽然很有默契地异口同声来了一句陈成祖先陈韪评价孔融的名言: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用南北朝的话来说,就是“江郎才尽”;
  用宋朝王安石的话来说,就是“伤仲永”;
  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出道即巅峰”;
  陈成:“……”
  操……
  孔融那故事说的是,十岁的孔融随父到洛阳后独自一人去拜访名士李膺,但李膺素来不喜外人打扰,一般不予通报(陈成:这点我也深有体会。)结果孔融径直来到门前高傲地说:我是李君的亲戚,赶快让我进去。
  阍人只能把孔融引入府中。
  李膺见了他好奇地问:你是我什么亲戚啊?
  孔融说:吾之先祖孔子曾与君之祖先老子有师友之谊,延至今日你我二人,自然算得上亲戚了。
  李膺大笑,对这能言善辩的孩童很是赞许,结果同时在场的太中大夫陈韪不乐意了,望着孔融摇头说出那句名言: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从小聪明的孩子我见得多了,最后却都一事无成。
  孔融立马答道:想必陈先生小时候一定很聪明吧?
  这故事和“孔融让梨”一样,让孔融的大名妇孺皆知。
  但事实恐怕与陈韪评价的差不大多:孔融后来的确不算是汉末三国时期最优秀的那拨人才。(反倒是孔融的儿子们似乎也遗传了老爸少年时的机智,也留下了“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这样的名言。)
  陈成自诩甚高,却被麾下的一帮小编们,用先祖揶揄孔融的话来揶揄自己——险些大动肝火,要跟这帮人比划比划。
  但是想想也就释然了:
  他们会这样想也很正常,以前我都是抄的李白、杜甫、苏轼、白居易等大大的大作,现在我也不是完全不抄袭了,但很多都是自己写了,评价不如他们也是很正常的。
  历史上能胜过他们的就没几个!
  但是就好像我在桂林写出来的“隔花僧影淡,穿竹鸟声喧。殿古藏云气,帘高入涨痕”“随意绿庭草,窗前书画新”,难道一定会比李杜苏辛的任何一首作品都差?
  肯定也有不如我的嘛!
  包括王昌龄大叔,人家亲口承认“不如我”好几回了!(王昌龄:“……”你小子能不要每次都拉大旗扯虎皮么?)
  经过一番“精神胜利法”,明明被手下的小编们吐槽了,可是陈总编的兴致却是越发高昂,脚步轻快地进入了岐王宅,比以往任何一次来都更加有底气!
  现在小陈我可不是光说不练假把式了,你们有什么题目,看我随时提笔,噼里啪啦写给你们看!(直播间众播友:还噼里啪啦呢!你以为你是樱桃小丸子。)
  岐王宅里负责接待的人也是老熟人了,对陈成一行人一番审视,不动声色道:“这些先送进去吧,那个谁——你留一下。”
  
  
热门推荐
我在春秋当权臣 我在春秋当权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