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读趣阁 / 玄幻奇幻 / 不舍黄河东流去第二部山重水复 / 第五十章 人体中的化学物理

第五十章 人体中的化学物理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以前曾经交代过,从化学的角度讲人体就像一个复杂的化工厂,一刻不停的在进行着复杂的化学反应;从物理的角度讲人体就像一台精密的机器,随时在进行着高速的运转。人们每天吃进去的食物要通过复杂的物理和化学过程,经过反复转换,最后变成脂肪、蛋白、碳水化合物以后才能被人体吸收。单单吸收还远远不够,人体最后甚至要把那些营养物质转换成离子、电子以后才能被生命作为能量来加以利用。复杂不复杂?奥妙不奥妙?有趣没趣?读者可能说趣味虽然有了,只是太抽象了,难以理解。好,那么下面我们就通过一个具体的病例来对这个问题加以详细的阐述,但愿能打动每个读者的心扉。
  几天前的时候,南山区西南分院医院里收了一个“胃癌晚期”病人。
  世人都知道“癌症”是一个很难治愈的疾病,要不然也不会用“癌”这个字来命名了,所谓“癌”,就是坚如岩石,顽固不化的意思。尤其是癌症晚期,那基本上就是不治之症,神仙来了也白搭。癌症晚期的治疗多以保守治疗为主。所谓保守治疗,无非就是尽量延长病人的生命和减少病人的痛苦。这个延长病人的生命是一个软指标,没有法定的标准作为参照。实际上那些实行化疗的病人到底是延长了生命还是缩短了寿命,到现在也没有确切的定论。在此情况下,那个减少病人痛苦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什么?你想想,病人痛的时候,要求你给他服用止痛药或着打止痛针,要的是立即见效,这是病人实实在在能体会到的结果。所以在这个对症治疗上尤其显示出大夫的真功夫。
  话说这个病人住院的时候,癌症已经广泛转移,进食都很困难,全凭输液和鼻饲来解决全身的营养问题。再好的药物也不如吃进去的家常便饭营养大,这是一个医疗常识。治着治着这个病人的体质不行了,先是全身消瘦,骨瘦如柴,呈“恶病质”状态,继而全身浮肿,最要命的是病人的尿液越来越少。
  正常人的一天二十四小时的尿量大约在1000毫升到2000毫升之间;正常人的膀胱容量为500毫升,在膀胱充盈的情况下,成年人每天排尿三次就是正常的尿量;诊断尿少的标准是24小时少于400毫升,诊断无尿的标准为24小时少于100毫升:尿量的多少与饮水量和其他排水方式都有很大的关系。比如出汗可以排出水分,还有呼吸和大便也可以排出水分等等。人身代谢产生的毒物基本上是通过尿液排出的。一旦尿少,人身上的许多有毒物质就排不出去,给整个人体带来极大的损害,可以产生尿毒症甚至危及生命。
  当大夫的都知道,这个解决浮肿和尿少的有效办法是利尿。临床上用到的利尿药多了去了,但是最常用的还是双气克尿噻和氨苯蝶啶。西南分院的大夫们先是给这个“癌症”病人加了双氢克尿噻效果不佳,又换成氨苯蝶啶,还是没有效果。没有办法只好给病人通过静脉推注“呋塞米”。
  这个呋塞米又名速尿,主要作用于肾脏,可以抑制髓袢升支对氯离子的转运,使大量的钠离子、氯离子和水排出体外,钾离子、铵根离子和可滴定酸排出亦增加,而碳酸根离子的吸收较完全,并能降低肾血管阻力,增加肾皮质血流。临床上常把速尿用于各种水肿、充血性心力衰竭、脑水肿、急性肾功能衰竭与高血压的辅助治疗。
  这个速尿可以说是临床大夫手中的一张王牌,临床上一旦遇到浮肿、尿少的病人可以说是一针见效,十拿九稳,药到病除。但是今天这个病人有点邪门了,连续给病人大剂量的推注了两次速尿以后,病人一点尿也没有。眼看着病人处于无尿状态,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了,这个病人可能活不了几天了,情况非常危及!
  早上交接班完了以后,医疗组长王二平组织医疗片全体大夫包括部分护士给病人会诊。王院长早就知道病房来了个危重病人,也来参加今天的会诊,可以说今天早上的会诊等于是汇聚了全院的技术力量,代表了全院的最高治疗水平。能不能解决这个病人的尿尿问题,全看大家在此一举了。
  首先由李乃正读病历,交代病情,然后让大家自由发言。
  刘大夫作为高年资的大夫首先发言。就见刘大夫不急不躁、面带笑容、慢条斯理、一板一眼的说道:“这个病人属于癌症晚期,全身衰竭,饮食营养都跟不上趟,估计是病人的肾功能衰竭导致的无尿,鉴于情况紧急,建议加用激素治疗。”
  听了刘大夫的发言,王二平说道:“这个病人现在已经是无尿状态,生命垂危。激素具有抗炎,抗过敏和抗休克的作用,还可以保护细胞膜,延长生命,但那都是些权宜之计,如果加用激素治疗的话,等不到激素发挥作用这个病人恐怕就不行了。”刘大夫仰着头笑了笑以后,双手做了个无助的动作,那意思就是:现在是死马医当活马医,这个激素也就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还有别的好办法吗?
  那个临近退休的主治医师老杨看到王、刘二位处于争执状态,于是赶紧发言给两个人解围。杨主治一副老道的神态,引经据典的说了一大圈以后,然后总结性的说道:“这个病人把利尿药用了一遍以后不见效果,每天通过吊针进去的大量液体哪里去了呢?最大的可能是病人可能有腹腔积液,应该做腹腔穿刺,看看有没有腹水?”你别说,姜还是老的辣,杨主治的这个说法比较新颖,起码是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启发了大家的新思路。
  就在大家对杨主治的意见比较感兴趣、正在议论纷纷的时候,那个四眼子李乃正不住的在眼镜片的后边转动着眼球,等大家议论的差不多了以后,这个李乃正才斯斯文文的说道:“我认为杨老大夫说的有道理,但是这个腹水的病人应该有移动性浊音,我每次查房都给病人在腹部反复叩诊,从来没有查到腹水的征象。”
  听了李乃正的反驳意见,杨主治显得很有主见,微微笑了笑以后说道:“这个病人腹壁水肿的厉害,有浊音叩不出来、听不到是有可能的。我们大家不要争论了,赶紧给病人做一下腹腔穿刺不就可以了。”
  高大河作为在场的参与者,对于大家的发言听的一清二楚,感到众人的发言有许多地方太肤浅了,虽然说得都有一定道理,但是好像都没有说到病症的点子上去。医疗这个行业的人事关系很复杂,讲究的是师道尊严,论资排辈,在这么一件关乎垂危病人生死的大事上,还轮不到高大河做权威性发言,只是在心里急的难受。
  这说着的功夫王二平已经把那个腹腔穿刺包拿来了,大家不约而同的跟着他来到癌症病人的床前。就见王二平非常熟练的给病人消毒以后,在病人的脐部与右髂前上棘连线中外三分之二与三分之一交界处作一记号,以作穿刺点。铺上洞巾以后,王二平非常熟练的把穿刺针刺入了病人的腹腔。出乎众人意料的是,尽管王二平不住的变换着穿刺的方向,用力向外抽拉着那个针芯,那个穿刺针管中始终空空如也,一点液体也没有。
  这问题大发了,每天给病人连输液加鼻饲,进去的液体哪里去了呢?回到病房办公室的众人又陷入了热烈的学术争论之中。就在大家争得面红耳赤、不可开交的时候,王二平突然对着高大河说道:“你今天怎么一言不发啊?说说你的意见让大家听听。”
  高大河不好意思的耸了一下肩膀,扭捏的说道:“我这不是在向各位老师们学习吗?我哪有资格发言啊?”
  听了高大河一说,那个老资格的杨主治说道:“咱们是学术争论,也是为病人负责,没有什么师道尊严,你把你的意见说出来就是了。”
  听了杨主治的鼓励,再看看那满屋期待的眼神,高大河知道再不说话就是对病人不负责了。于是高大河正了正身子,气定神闲的说道:“病人的病史及治疗经过如病历所记载大家都很熟悉,在此不复赘述。听了各位老师的发言本人受到很大启发,在此谢谢各位老师。”讲到此,高大河的眼睛放射出一种特有的光芒,看得出他为了发表自己的学术观点集聚了巨大的能量。可以肯定的说高大河此时有激动的成分,但是更大的成分那是知识与智慧的结合,高大河把多年来刻苦学习得来的知识和智慧恰如其分的融合到自己的气质之中,不经意间逐渐完成了一个人从年轻到成熟的过渡。
  就见高大河平稳的环顾了一下在场的人们以后,继续侃侃说道:“我认为这个病人由于患的是消耗性疾病,加上长期的不吃饭,导致了全身的营养极度不良,虽然每天给病人输液和鼻饲补充,但那只是杯水车薪,于事无补。现在病人的血浆蛋白肯定很低,血浆蛋白低了以后,导致病人的血液渗透压很低;血浆渗透压低了以后导致给病人补充的液体都渗透到周围组织中,病人全身浮肿就是最好的明证;液体渗入组织中以后,导致病人的血容量很低;血容量低了以后导致无尿。我们所用的各种利尿药主要在血液中发挥作用,对于组织中的液体利尿药基本上鞭长莫及,发挥不了什么作用。”
  说到此,高大河很有章法停顿了一下,在停顿的瞬间自然的抬头四周扫视了一圈。高大河看到在场的人简直是凝神屏息、全神贯注的在听自己的发言,太受用了,这是一种什么感受?这应该是一种气场吧?
  看到高大河停下来以后,李乃正沉不住气了,一个劲的催道:“快说,快说,不要打住。”
  高大河知道大家已经迫不及待了,于是不紧不慢的咽了一下口水以后,继续说道:“我认为就病人目前的情况来讲,单纯用利尿药是不起作用的。应该先想办法把病人的血浆渗透压提上来,目的是把身体组织中的液体尽量吸引到血管中来,然后再用利尿药,肯定病人的尿就下来了。”
  众人简直都听傻眼了,这是从哪里弄来的知识?这是什么样的理论?天天抱着医学著作反复研读,怎么就没想到这些呢?高大河这小子也太神了吧?不光引经据典,还把那个道理讲的头头是道。他在这么短的时间之内,就把那个病人的全身情况、病人的血容量、血液中的渗透压、尿少的产生机制都阐述一清二楚一目了然,这也有点匪夷所思了吧?
  这个医学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牵扯到各方面的知识,强调的是系统性、整体性和连贯性,要求医生记忆力强,有丰富的联想,思维缜密富有逻辑,这些都是一个医务工作者必须所具有的基本素质。许多人学医只是从字面上理解医学知识,缺乏知识的前后连贯思维和丰富的联想,治疗病人时只是头痛治头脚痛治脚,忘记了基础知识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他们学习的每一门功课可能都很好,但是就是不能把各门功课的知识联系起来应用。解刨、生理、病理、药理等等各个分科可能都是考满分,但是,面对病人时脑子一塌糊涂,不明白疾病的病因病理和病机转换,因此表现的手足无措,不知所以然。
  医疗组长王二平看到高大河说的头头是道,道理分明,知道高大河的治疗方法一定高人一筹,鼓不住的说道:“高大河,你也不要卖关子了,你就说一下具体的治疗方法就是了。”
  听到王二平的催促,高大河胸有成竹的说道:“我认为应该先给病人静脉推注百分之五十的高渗糖六十毫升,暂时迅速的把病人的血液渗透压提高,先把周围软组织中的水分吸收的血管中来,然后再给病人静脉推注速尿二十毫克,以达到利尿的效果。”稍微顿了一下以后,高大河又说道:“这个治疗的关键是推完了高渗糖以后多长时间再给病人推注速尿?这个间隔时间短了高渗糖没有发挥高渗吸水的作用,间隔时间长了以后,高渗糖会被迅速代谢掉,那就会导致前功尽弃了。”
  那个德高望重的杨主治从高大河的启发中回过神来,喜笑颜开的说道:“我认为高大河说的非常有道理。这个高渗糖的代谢过程非常快,应该在推注完了以后,十分钟之内推注速尿,这样二种药物可以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使这个药效达到最好效果。”
  从始至终一直一言未发的王院长完全明白了高大河所讲的道理,感到非常正确,可能是有意提高高大河在医院的影响力,也可能是怕众人看高大河太年轻而狐疑不定,猛地站起身来,那高大的身躯像是一座山一样遮挡了医护办公室的大半个窗口,威严至极,就像个大将军在战场上下命令一样,斩钉截铁的直接拍板说道:“就按高大河说的办,马上下医嘱执行就是了。”
  按照高大河的思路,先后给病人推注了高渗糖和速尿以后,不到二十分钟病人自主撒尿大约五百毫升,够可以的了,虽然算不得妙手回春,也应该算是立竿见影手到病除吧?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想想当年在昆仑山上汗流浃背、日夜苦读,由于长久的坐着导致股癣烂裆,高大河平时的付出没有白费,关键时刻派上了用场,这也算是天道酬勤的最好回应吧!更宝贵的是高大河的这个治疗方法,最少可以让那个可怜的癌症晚期病人延寿几个月吧?
  要知后事如何,且看下章介绍。
  
热门推荐
道缘浮图 天行战记 道缘浮图 天行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