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读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黄巾起义 / 第二十二章 公元173年

第二十二章 公元173年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公元173年,癸丑牛年。
  “谶曰:
  水火相战,时穷则变。
  贞下起元,兽贵人贱。
  颂曰:
  虎头人遇虎头年,白米盈仓不值钱。
  豺狼结对街中走,拨尽风云始见天。”
  南边。
  荆州长沙郡。
  雾气缭绕,经久不散。
  “干娘,我们到了吗?”张尚问道。
  “应该到了吧。”黄芩也有点不确定。
  “这里怎么仙气飘飘的,感觉就像仙境一样。”张尚问道。
  “这是雾,傻孩子。”黄芩说道。
  “……”张尚无语,自己是有多傻,还仙气飘飘。
  黄芩在朦胧胧的路上,看到三个人男人,一老,一少,一中年,三人并肩走着,像是要下地干活一样。
  黄芩下了马,拦在路上问道:“老人家,这里是荆州长沙郡吗?”
  “此处正是。”老人回道。
  “多谢老人家。”黄芩抱拳感谢。老人家回礼。
  三人没有走远,他们的谈话缓缓流进张尚、黄芩母子二人的耳朵中。
  “这是怎么了,今年的雾怎么这么多?”一个年轻人问道。
  “就是呀,今年没有见一场雪,这是怎么回事?”一个中年人问道。
  “老夫,活了六十多年了,都没有见过这种鬼年景。不过我小时候听年纪大的老年人说,这种时候往往是天灾降临的时候。”一个老年人说道。
  “天灾?”年轻人说道。
  “是呀,没有下雪,第二年庄稼收成就不好。人人饿肚子,饥不择食,还好那个时候朝廷拨了赈灾款,要不然大家饿都饿死了。”老人满心向往的说道。
  “朝廷,朝廷能少收点,不雪上加霜就好了,还指望他们赈灾。”中年人说道。
  “唉,也不知道朝廷是怎么了,那么多钱都不够花吗?”老人说道。
  “谁知道呀,听说小皇帝还没我大呢。”年轻人说道。
  “是呀,还没你大呢。这么小的皇帝能干嘛呀?天天瞎折腾,乱七八糟的税征了不少。”中年人说道。
  “身边的人也是,也不管管。”老年人说道。
  “听说,管他的舅舅被宦官害死了。没人敢管了,现在小皇帝无法无天,想干嘛干嘛,幸福死了。”年轻人羡慕地说道。
  “他倒是幸福了,我们这些老百姓可就苦了。”中年人说道。
  “唉,朝廷无道,百姓遭殃。”老人说道。
  “这大雾怎么还不散呀,从去年冬天大寒节气的时候开始,一直到现在,都快过年了。”中年男人说道。
  “大雾,大雾。”老人沉吟。
  “大雾有什么不对吗?”
  “仲景,你可知何为虚?”老人问道。
  “夫虚者,就是说阳气出来了。”张仲景答道。
  仲景,张尚心头大震,这不是我们中医的‘医圣’吗?天呀,偶像。
  张尚赶紧拉了拉黄芩,示意黄芩不要再走了,自己要见偶像。
  黄芩不解,张尚指了指张仲景三人的方向。黄芩也听到了三人的谈话,觉得三人说的很有意思,也在侧耳倾听,以为张尚虚心求学的精神来了,就带着张尚缓缓跟在三人的身后。
  张仲景三人聊的开心,也没有看到黄芩母子二人的反常。
  三人旁若无人,只见老者又问道:“那何为实?”
  “实者,就是说阳气入进来。”张仲景说道。
  “《黄帝内经》有云:邪害空窍,阳气者闭塞,地气冒明,云雾不精,则上应白露不下。”老者说道。
  “师父这是何意?”张仲景问道。
  “就是说,这有一条路,你想往东边走,他想往西边走。可是这就有这么一条路,要么你走,要么他走,但是你不让他走,他不让你走,于是你们两个就僵持在这里。然后还有人要往东边走,还有人要往西边走,就越来越多,越来越多。”老人说道。
  “师父,是不是。天上的阳气想往下降,地上的阳气想往上升,但是天地之间的通道不顺畅了,于是就僵持在这里了。”张仲景问道。
  “是呀,雾气不降下来就是这个原因。”老者说道。
  “这雾气本来是夜间子时的时候,从地上蒸发上去的,现在升不上去,郁积的越来越多。天上的太阳也照射不下来,就更加蒸发不了了。”中年人说道。
  “那这样下去,人体也就会越来越虚。”张仲景说道。
  “这是为何?不就是个天气,太阳一升出来,到了午时就好了。”中年人说道。
  “这不一样,今年是从冬天大寒开始就一直这样,该下的雪也没有下。这是很反常的。”张仲景说道。
  “确实是这样的,一天两天没事。这都快一个月了,阳气不降,地气不升,时间久了,居住在这里的人就会受到大气的影响。就会阳气不足,下肢无力,小腹寒凉。”老者说道。
  “这怎么可能?就是个天气,怎么能影响人体呢?”中年人说道。
  “怎么不可能,身体本来好的人倒也无所谓,但是身体弱的、小孩子、老年人,他们的这个时候就会越来越虚了。再加上,马上就要春天了,春天主生发之气,受春天生发之气的影响,大气中的阴气就会大量上升。随着这股生发之力,人体中的阳气也会上升,到时候虚弱的人,就会感受天地之气,虚邪贼风就会趁虚而入。”张仲景说道。
  “仲景说的是,身体虚弱,就会感受天地之间的邪气,受凉感个冒就能病死。”老者说道。
  “伯祖,这怎么回事,为什么受凉感冒就能病死,平时我发个烧、咳嗽、鼻塞一个星期不也就好了。”中年人说道。
  “宗汉呀,这不一样。平时天气是相通的,这个时候就是不去治疗,只要身体正气充足,时间久了,自然而然地就会受到大气中相通之气的影响,这股相通的气就会帮助你的身体恢复正常。”张伯祖说道。
  “那为什么这个时候不一样?”张宗汉问道。
  “这个时候,就像现在有大雾,大气就是不通的,阳气不能下降,阴气不能上升。在你的身体,感冒、发烧、咳嗽,这都是表证,是最外表的气不通。这时候你体内的阴气不能随着上升,阳气也不能随着降下来,只能靠你自身的正气。
  正气充足了,你可以使你的阴气升、阳气降,这个时候,你的人体就会恢复正常。
  反之正气不足,你就不能使你的阴气升、阳气降,这时,你的身体就很难恢复正常。”张伯祖说道。
  “……”张宗汉看着老者目瞪口呆,不太懂的样子。
  “父亲,是这样的。就好像,你的体内有两个小人。一个小女孩在里面,一个小男孩在外面。
  小女孩她需要在里面跑上去然后再跑下来。这个女孩跑上去就是阴升,跑下来就是阳降。她不跑就不开心,不开心就要哄她,让她继续跑。然后外面还有一个小男孩,这个男孩也要跑上去、跑下来。”张仲景解释道。
  “……”张宗汉满脑子都是两个小人,一会跑来跑去,一会上蹿下跳。
  “然后,有一天,风雨大作,雷声轰的一下,小男孩吓哭了。小男孩就在外面不跑了。小男孩就不开心了,他就哭呀,哭呀,哭呀。然后你就病了。
  如果正气充足,就是小女孩很开心,然后她就能给小男孩讲笑话,小男孩就开心了,就不哭了,病就好了。
  但是呢……”张仲景说道。
  “但是什么?”张宗汉问道。
  “但是,如果正气不足,小女孩就不开心,她就没法给小男孩讲笑话,就不能哄小男孩开心,于是他们两个就一起哭,一起哭,让后哭的肝胆俱裂,然后就病死了。”张仲景说道。
  “没想到还是个悲伤的故事。所以也就是说,我们大气中阴不升、阳不降,就是一种很恶劣的天气。这个时候我们要保持小女孩开心(——就是人体的正气、身体里面的气),去感化受到大气影响地小男孩(——也就是体表、身体外面的气),否者两个小孩子一起哭,是个神仙也哄不了。”张宗汉说道。
  “哈哈哈,妙解。”张伯祖笑道。
  “这是两个小孩的故事,是我想的。”张仲景说道。
  “小子的就是老子的,什么你的我的。”张宗汉挥舞着拳头说道。
  “……”张仲景无可奈何花落去,把头一扭,望向远处的天空。
  “这个,我们也要回去多准备点药材了。如果这个时候突然出现大量的病人,控制不好,可能会出现人传人的现象。”张伯祖说道。
  “这是为何?”张宗汉问道。
  “五脏皆有偏衰,皆能导致生病。五行皆有偏性,植物、草药有了五行的偏性,也就有了药性。植物、草药多种多样,有的偏于土,就可以健脾补胃;有的可以偏于金,那就可以润肺止咳;有的偏于火,那就可以活血;有的偏于木,那就可以清肝利胆;有的偏于水,就可以利尿祛湿。”张伯祖说道。
  “那又为何可以人传人?”张宗汉不解的问道。
  “药物有它的药性,也就有它的毒性。”张伯祖说道。
  “不是说,药物只是五行的偏性吗?怎么又是药性?又是毒性?”张宗汉问道。
  “上古以来,是没有的,后来人强加的。”张伯祖说道。
  “师父,这是为何,为何上古没有,如今却有。”张仲景问道。
  “这是王道跟霸道的区别。”张伯祖说道。
  “王道?霸道?”张仲景有点朦了。
  
热门推荐
我在春秋当权臣 我在春秋当权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