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读趣阁 / 玄幻奇幻 / 陌上花开之不凋零 / 二十三、大辽使臣团

二十三、大辽使臣团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公元978年的开春,就在明州酝酿一场风波时,远在万里的汴梁,也迎来了一群不速之客-大辽使臣团。
  要知道,在这敏感时期,励精图治、扛起大辽中兴的辽景宗,是北汉割据政权的最大靠山,也是宋太宗的劲敌。
  “哦?尔等不远千里来此,就是为了阻拦朕北伐?
  大殿之上,太宗很好奇对方哪来的自信,“区区北汉,朕还不放在眼里。”
  见大宋皇帝如此,此次来汴梁的辽使-郭袭,神色自若。右手护胸搭肩,先是一鞠躬,而后正色道:“北汉是我朝友邦,皇帝陛下可要想清楚后果。”
  郭袭简单说完,一时间,大殿静若无声,所有人都看向位坐龙椅的宋太宗。
  “我还以为你会说出什么一番危言耸听之论,友邦……惧你契丹人?简直可笑。朕,岂会甘心拱手让出的燕云十六州?”
  燕云十六州,这五个字让郭袭眼皮一动,这大宋皇帝野心还真不小。想当初,中原战乱,节度使石敬瑭可是乖乖割让,供给辽人。
  只见太宗赵光义走下龙椅,一股不容挑衅的威严直逼郭袭,“北汉刘继元的烂摊子,你们收拾不了。”
  “可他不会是第二个吴越,相信…”,郭袭为人沉稳,心智玲珑,继耶律屋质、耶律贤适之后,辽景宗智囊团的又一人。
  短短几句话,郭袭分析的一针见血,正好戳中太宗软肋。吴越,对方既然提起来,那就避无可避。
  赵光义压下性子,“莫非你辽人,就不怕我大宋的百万将士?”所谓礼尚往来,这北伐一战,赵光义想知道大辽准备怎么接?
  “大宋皇帝既有一统之志,那我大辽岂不是挡在贵朝方略下的石头?鱼死网破,如今,你们已失燕北辽阔的草原,战马稀缺,拿什么抵挡我大辽勇士的铁蹄。”
  “哈哈…滚!”没错,自燕云十六州沦陷后,北边草场的马源就被切断,大宋战马稀缺,骑兵实力弱。这也是无法尽快北伐的因素,潘美事先也提议过,可却被二皇子耽搁。
  为这事情,赵光义也是发好大的火,可自己儿子也是为自己考虑,毕竟吴越虽然名义归降,却屡有事端。
  再次被人一语道破痛楚,赵光义岂能不怒?狠狠的一摔衣袖,“回去告诉耶律贤,朕,拿下北汉,必挥师上京。”
  一次议和的局面被无情打破,离开汴梁的一刻,有些踌躇的郭袭回过头朝身后望了望,“看来有必要实行第二步…西边的夏州五地,迟早会有一次大战。”
  夏州,党项人的圣州,拓跋氏封地。这是一群历经血和泪的民族,从青藏高原而来,他们的天空少有希望和光明。
  处在尚未一统的西部走廊,党项人生存下来依靠的是武力,以及不变的祖训,“依附强者而生,致力西进而存。”
  自从党项人归附中原后,进取西部的心都渐渐麻木,大多数人安逸于现状。可还有少部分人的脑袋是清醒的,他们不忘自己身上流淌的祖先血液,党项人的尊严不需要软弱。
  “总有一天,我要驰骋西部走廊,那里才是我们的天地。”仅仅十五岁的李继迁,年轻的党项王族,他心中有一丝挣脱宋朝的渴望。
  党项人渴望自由,他们的生活就像在草原奔驰的烈马。而又是王族的李继迁,他骨子里的血性和进取的精神,每日刺激他渴望的神经。
  “那一天,不遥远。”亲信张浦领着一个宋人进来,“这是太原的最新情报。今早在汴梁,大宋皇帝不予辽使臣议和的机会,决定整顿军马北伐,不过好像拖延了一月。”
  “嗯,拖延一月,可有查获何事?”放下密信,李继迁好奇问道。
  “听说是囚禁的吴越王乞求返乡,而且,吴越那边也传来一个消息,明州有辽人的动向。”
  “那就是说,大辽的手都伸到这么下去了?不简单。宋军北伐,必会与辽一战…他们就顾不了这里。对我们来说,也是个时机,吩咐下去,借着此次发丧,只带拓跋家族中的亲信…族兄那边,罢了。”
热门推荐
道缘浮图 天行战记 道缘浮图 天行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