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读趣阁 / 历史军事 / 宋末山河劫 / 第二百六十四章 胜负手

第二百六十四章 胜负手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这位蒙军将领在最后时刻做出了关键的决策,宋军虽然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但是孟珙部被前后夹击导致最终大败而归三万铁骑几乎损失殆尽。
  
  宋军十二万铁骑围攻蒙军八万余铁骑,歼灭蒙军四万余,蒙军伤亡过半,但是蒙军将领在南线的战场上为蒙军铁骑扳回了一城。
  
  这就使得整个的战略态势虽说是大宋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但是蒙军也并没有吃太多的亏。
  
  所以双方撤退回到自己境地之后,都宣称自己取得了战争的最后胜利,蒙古声称宋军折损惨重,三万铁骑被全歼,而自己则半数退回到了自己的领域。
  
  而大宋回到自己的领域之后,宣称自己取得了绝对的胜利,宋军击溃了蒙古的主力铁骑部队,让蒙古大汗铩羽而归,同时夺取了蒙古草原上的绝对主动权,攻取了哈拉和林,弘吉剌部等地区草原的牧场,取得了丰硕的战果。
  
  这样宋蒙双方都尽可能的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同时维持着战争的胜利,让整个战略态势没有急剧恶化。
  
  不过真正是谁获胜了,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双方都损失惨重,都没有讨到太多的便宜。
  
  不过这也给了赵与芮以绝对的信心,赵与芮认为,现在的蒙古已经疲态尽显,主力铁骑损失惨重之后,各部草原都遭受到了极大的打击,明年他们的各种牲畜产出都会急剧的下滑,这是大蒙古国最严重的危机了,这动摇了大蒙古国的国本。
  
  蒙古国的根基就是在于他们牲畜的数量多少,牲畜的产出是他们维系人口的重要方式,同时如果没有这些牲畜的产出的话,蒙军将无力培养育更多的人口以及供养更多的部队,现在蒙军部队数量急剧下滑,短时间内无法迅速补充。
  
  宋军虽然也损失惨重,但由于各种保障体制存在,因此也没有造成过于剧烈的社会动荡,倒是让不少的士兵衣锦还乡,带领着更多的人参与到大宋部队的建设当中。
  
  而此时蒙古的力量遭受极大削弱之后,蒙古出现了非常尖锐的内部矛盾他们开始互相争斗使蒙哥的地位进一步下滑,同时,由于蒙古整体实力的削弱,各部资源都十分有限,因此,造成分配不均等等一系列问题。
  
  赵与芮终于等到了这个机会,等到了蒙古的实力下降到了一个足以让大大宋一战定乾坤的机会。
  
  蒙古铁骑总数大约还有十万左右,宋军铁骑则稍好一点,约有十五万左右,就算来年稍微恢复一些,也不会恢复太多,因此主力决战的部队将大致就是这个数目。
  
  赵与芮立刻聚集了所有人开始商讨来年蒙古大军决战的相关事宜,宋军聚集了大批的部队正在加紧加码的训练,同时这次漠北草原的出击,让大宋的士兵更加习惯草原的生活,与蒙军的作战也让宋军的士兵技战术水平更加成熟,单对单的情况下,宋军的单兵作战能力已然不弱于蒙古铁骑。
  
  而此时正到了大宋可以和蒙古一决生死的时刻了,大宋的实力越来越强悍,在整个北部边境拥有着庞大的骑兵军团,同时对草原已经有了深入的了解,士兵的作战能力也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士兵作战能力得到巨大的提升之后,也让大宋有了底气,在沙漠草原上和蒙军一决一决高下,一战定乾坤。
  
  多少年来蒙大宋一直深受北部草原部落势力的入侵,一直饱受他们的威胁,从来没有一次有机会去平定他们,而此时的大宋终于将大蒙古国削弱到了一个可以去镇压的地步,一个可以去将他们掌控的地步,如果放过了这次机会,待到他们恢复过来时,大宋又将再次面临劫难。
  
  赵与芮等人也不是犹豫之人,他们自然明白,这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必须要为他们的子嗣们扫除一切障碍,否则将来又要耗费十倍百倍乃至千倍的人力物力才能够平定这一切的动乱。
  
  但此时的条件并不允许大宋出兵,因为他们的物资实在是已经消耗到底线,甚至已经成为负数了,朝廷欠了义商们不少的钱财,粮草。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恢复。
  
  不过大宋也不担心短时间内蒙古能够恢复起来,因为大宋对他们的草原进行了破坏,而且蒙古的内部矛盾也非常的尖锐,短时间内是无法解决的。
  
  但是大宋没有去破坏草原,这不是话本戏剧里面那样轻轻松松就能破坏草场的,将草原破坏掉就能减少他们的牧场是不正确的,因为草原属于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只要它存在就一定会诞生新的草原。
  
  但是有些草原上的水源却是可以破坏的,水源破坏倒是能够让短时间内难以复原,毕竟现在的蒙军没有净化水源的方法,这就是到蒙古的经济水平恢复的会非常的缓慢。
  
  而且大蒙古国他们的经他们的牛羊牲畜遭受到了几乎毁灭性的打击,弘吉剌部,草原哈拉和林草原,克鲁伦河流域都被宋军的铁骑进入袭击过,这就让蒙古的牲畜牛羊下降了一半以上。
  
  蒙古的经济体系遭受到了致命的打击,因此宋军决心一鼓作气,进攻蒙古草原,彻底荡平他们然后将那里改成安北都护府,安东都护府和安西都护府。
  
  当然这一切的构想都要取决于大宋铁骑在未来两三年之间在漠北草原的决战能够取得最终的胜利。
  
  漠北草原决战的最终胜利,就意味着送去务必要全歼所有的蒙古铁骑,不能让他们逃跑掉任何一支主力铁骑部队,不能让任何一只铁骑部队能够形成单独作战的力量,否则的话他们仍有可能死灰复燃。
  
  全歼所有的蒙古铁骑,这对宋军来说难度非常非常的大。蒙古铁骑虽说可以被击败,但是想要全歼,他们就必须要更多的兵力和更妥善,更周密的计划配置。
  
  他们的机动性过强真的非常容易突出包围圈,从而再度潜入沙漠和丛林当中,他们就会隐藏于大漠之中,无论如何也找不到他们。
  
  想要在大漠中间找到一些零散的蒙古骑兵,无异于大海捞针,在大漠里找一颗特定的沙子一般。
  
  所以如果真的想要全歼蒙古铁骑的话就必须进行非常多的准备,首先重型的冲击骑兵几乎要完全舍弃掉。
  
  宋军之前,因为不讲究机动性的原因,经常会导致击败了蒙古大军,但是在追击的路上往往追不上他们,而且重型的冲击骑兵在草原作战的作用越来越小。
  
  那些铁甲包裹的冲击骑兵虽然能够有效的减少弓弩箭矢对士兵的伤害,但是也限制了速度,这就让重型骑兵没有那么的灵活,在草原的战斗中机动性是首要的原则,如果没有机动性的性部队,是无法完成追击包围的任务。
  
  因此大宋将所有的重型突击骑兵,全部卸下了装甲,将它们重新改造,让他们使用皮革装配。皮革装备能够有效的减少负重,从而提升机动性。
  
  宋军既然要选择在草原作战,那就必须使用以轻骑兵为主的作战方式,重骑兵也要使用皮革装备,他们虽然是发挥着重骑兵的功能,但是他们的装备并不比轻骑兵厚多少。
  
  一切要服从机动性优先的原则,从而使得中军的铁骑能够在草原上,对蒙古铁骑彻底动手。
  
  各种准备都在相继的进行,首先便是粮草的储备以及钱财的储备,还有士兵训练上的准备。
  
  各路义商,海商,还有各路的地区人民都在纷纷踊跃的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各级官员,各部大臣,都兢兢业业的恪尽职守,都在为最终的决战做最后的准备。
  
  端平八年,端平九年,整整两年的时间,大宋都在进行最终决战的准备,都在积攒着一切的人力与物力,各部的花销都非常的少,能积攒下来的钱财和粮食都尽量的积攒下来,被这最后一次的最终决战。
  
  如果这次决战失败的话,可能大宋数年之间都无法恢复元气,必须要以防守为主。所以这一次的出击对于大宋来说,这可能是唯一一次的机会,唯一一次彻底荡平蒙古的机会。
  
  当然这两年的时间内蒙军也没有闲着,他们除了将原有的部队从十万扩充到了十五万左右,同时努力的恢复了牲畜牛羊的数量,是他恢复到了当年大战之前百分之八十的水平,已经足够支持蒙军将士们应付一场大决战。
  
  最终决战的士兵出击总数,宋军的士兵铁骑数量出击将不会超过二十万,因为在长距离奔袭作战的话消耗的物资非常强,而且宋军这一次并不只是在哈拉和林南部作战。
  
  哈拉和林南部其实是更更多的归属于漠南草原,如果想要深入大漠作战,甚至一直打到漠北草原的话,太多的铁骑反而会成为沉重后勤的负担。
  
  更何况二十万铁骑需要负责运送的部队就非常庞大,二十万铁骑就至少需要超过八十万人来为他们输送物资和补给。
热门推荐
我在春秋当权臣 我在春秋当权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