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读趣阁 / 历史军事 / 王朝大皇帝 / 第七十四章 主帅

第七十四章 主帅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蒋南笙愕然地回头瞧了一眼,意外地看到赵明朗带着王述、马彰与几名宗卫,已策马赶了上来。
  “卫王殿下……”蒋南笙将手中的长柄马刀抛给了身边的亲卫骑,抱了抱拳,皱眉问道:“殿下您这是什么意思?”
  只见赵明朗驾驭着战马上前来,望了一眼那些楚兵的惨状,摇头说道:“这场仗胜负已定,再杀下去,不过是屠杀而已。……到此为止吧!”
  蒋南笙皱了皱眉,提醒道:“殿下,某以为,此时留俘虏,不过是无谓地增加我军负担。……为大局考虑,恕某不能从命!”
  听闻此言,赵明朗抬起头,面色平静地望了一眼蒋南笙:“到此为止!……这些俘虏,本王有用!”
  尽管他的话非常平静,但口吻却是不容反驳。
  ”唔?”
  蒋南笙闻言深深地望了一眼赵明朗,而后者也平淡地望着他。
  对视了片刻,蒋南笙轻笑一声,拨马徐徐向旁边挪了挪位置。
  这是一个意味着妥协退让的讯息。
  见此,赵明朗驾驭着战马向前踱了几步,深吸一口气大声喊道:“传令全军,降者不杀!”
  附近的御林军兵将听到这个声音,这才开始喊话劝降。
  “放下武器,降者不杀!”
  “放下武器,降者不杀!”
  “放下武器,降者不杀!”
  听到御林军周兵的劝降,那三万余挤在一块的楚军绝处逢生,有不少人竟失声痛哭起来。
  ”那眼神的威迫……丝毫不像是一个年仅十四的稚子啊。”
  因为赵明朗的决定,那三万余楚兵总算是幸免于难,不至于被御林军大将军蒋南笙驱赶下鄢水。
  不过也正是因为这样,窥见一丝活命机会的楚兵,也都陆续放弃了做困兽之斗,纷纷丢下手中的兵器,默然地被卫州兵与御林军周兵收押。
  至于关押这三万楚国降兵的地点,最终决定在鄢水南岸的原楚军先锋大营内。
  谁能想到,平舆君熊琥原本打算将这座军营留给后续的已方军势——楚商君项吾的十万大军,结果,整座军营以及军营内的一切战用物资,包括平舆君熊琥从大周国内城池收刮来的钱物,都归入了卫王赵明朗的囊中。
  更搞笑的是,大周的军队还是踏着那三座由楚军先锋所建造的浮桥,徐徐渡过了鄢水,并且接管了鄢水南岸的那座楚军军营。
  是的,是接管,因为整座军营内几乎见不到一个楚兵,哪怕是那些侥幸从鄢水逃离的楚兵,也没胆量在这里逗留。
  不出差错的话,那些侥幸逃脱的楚国溃兵,应该是仓皇逃到楚商君项吾的大军中报讯去了。
  传递一个足以令南陵郡战场的楚军皆为之震惊的重大消息:楚平舆君熊琥六万先锋军,全军覆没!
  “末将王铭,幸不辱命!”
  当赵明朗带着随行人马徐徐来到那座楚军先锋大营时,周兵已正式接管了整座军营。
  而在见到赵明朗的第一时间,苦等在军营外的卫州武尉王铭便立马单膝叩地,低头向仍跨坐在马上的那位卫王殿下行礼。
  “哈哈哈。”赵明朗乐了,走上前去将王铭扶了起来,调侃道:“起来罢,此前你见本王年幼,因此迟迟不肯交出兵权,此事合乎情理,本王不会怪你的。”
  “多谢卫王海涵!”武尉王铭闻言心中着实松了口气,这才站起身来。
  记得在三日前,他还对这位卫王殿下充满怀疑,可此时此刻,他心中唯有服气二字。
  因为这位殿下非但设计全歼了六万楚军先锋顺势拿下了原本属于平舆君熊琥的大营,这要紧的是,这场仗打下来他们周兵的伤亡仅仅只有千余,而六万楚军却有两万多人丧生,三万多人被迫投降,似这般惊世骇俗的胜仗,又岂能区区”大捷”二字能够概括的?
  “大将军呢?”赵明朗问道。
  王铭抱了抱拳,回禀道:“大将军正在营内安置战俘。”说着,他抬起头,犹豫地试探道:“卫王殿下,其实末将也觉得,三万余楚军俘虏,给我军所带来的负担诚为沉重…”
  “看来你的想法类似于大将军咯?”赵明朗瞥了一眼王铭,摇头说道:“那时我军已得胜,再杀下去,也不过是无谓的屠杀罢了……若我们再挥动屠刀,杀死的不仅仅是眼前楚兵了,还有日后楚军士卒投降我军的可能性。……倘若我军不留俘虏,日后哪怕我军有机会再将另一支楚国军队逼到绝路,他们也绝不会放弃斗争……这三万楚国俘虏,无异于”千金买马骨”,明白么?”
  王铭闻言释然道:“殿下的意思是,让楚国的士卒逐渐意识到,他们投降了我大周,仍有机会活下来……”
  “正是如此。”赵明朗点了点头,正色说道:“如此一来,在胜败战况明晰的情况下,就不会有楚兵再作困兽之斗,这可以使我军将士避免许多没必要的伤亡。”
  王铭闻言爽朗地笑了笑,头颅微低,重重抱了抱拳。
  王述与马彰对视了一眼,皆有种奇怪的感觉。
  因为他们从赵明朗的话中听出了几分端倪:似乎这位卫王殿下的心,并非局限于收回失地…
  换而言之,这位卫王,是要一路打到楚国境内去!
  ”倘若当真如此……”
  不约而同地,武尉王述、马彰二人忽然感觉体内的鲜血仿佛要沸腾起来,全身充满了力量。
  “进营吧。”
  “是!”
  而与此同时,御林军大将军蒋南笙正站在原楚军先锋平舆君熊琥的大帐内,负背着双手,若有所思着。
  因为就在方才,他的亲卫面色不渝地对他说了一句话:卫王,对大将军您,欠缺应有的尊重。
  ”欠缺尊重……么?”
  蒋南笙不由得想起了方才在鄢水河岸旁的那一幕,当时,他主张将那三万楚兵尽皆屠戳,因为留着那些俘虏只会增加他们周军的负担,而得不到什么回报。
  在他看来,那三万楚军溃兵顶多留下平舆君熊琥以及高层将领一干人就足够了,因为只有这些人,才是楚国在战后愿意用赎金赎回的。
  人命,尤其是平民的性命,地广人众的楚国是根本不看重的。
  可没想到,那位一个月前还在御林军大营喊他叔叔的卫王殿下,却硬生生驳回了他蒋南笙从大局观着眼的决定,哪怕是与他对峙,也要保下那三万余楚国俘虏。
  虽说当时二人并没有发生争执,但平心而论,这并不是一个好讯息。
  当然,蒋南笙并不认为当时赵明朗的举动是真的对他有什么意见,那不过是两人意见相左罢了。
  但问题就在这里!
  领兵多年的蒋南笙心中清楚,一支军队最忌讳的,就是存在着两个不同的声音,这会使指挥出现混乱,使军中的士卒产生迷惘。
  一支军队,就只能存在一个声音!!
  既然如此,如今,究竟该以他御林军大将蒋南笙为首,还是该以那位卫王赵明朗为首呢?
  尽管南陵郡内还有楚商君项吾的十万敌军,可蒋南笙却清楚认识到,眼下他们当务之急,并非是如何拓展胜势,而是选择出一个“唯一的声音”。
热门推荐
我在春秋当权臣 我在春秋当权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