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读趣阁 / 历史军事 / 神话大泽乡 / 陈县张楚建国 城内扩建宫府

陈县张楚建国 城内扩建宫府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次日,陈胜率领众人来给出征打大军送行。在城门外,整齐的军马排成阵列,阵列的前边战马上就是各路军马的将帅。军阵中“大楚”的旗号在风中上下翻动,灰色的盔甲在阳光的照耀下成了银色的。只见吴广带领一个人来到陈胜面前,只见此人身材魁梧,四肢发达,满脸胡须,腰间挂着两条马鞭。吴广对陈胜道:“陈大哥,我这里有个人要推荐给你。此人叫钟勇,善使双鞭,可以作为你的卫兵。”钟勇急忙拱手道:“小人拜见陈将军。”
  陈胜道:“既然你手底下这么多能人,为什么不带着一起出征啊?”
  吴广道:“我带的卫兵已经足够了,而且他刚来,不适合出征,所以就让他留在你身边吧。”
  也不知道陈胜是有意无意要这样说,只听得陈胜道:“也好,看他有马鞭,我正缺少一个喂马养马的,你就跟着我的车夫庄贾看马喂马吧。”
  吴广一听,只得道:“也好。”转而对钟勇道:“还不快说,谢谢陈将军。”只见钟勇道:“小人谢过陈将军。”吴广继续说道:“临行前我有几句话想提醒一下陈大哥。”
  陈胜道:“你我兄弟,有话但说无妨。”
  吴广道:“朱房、胡武两人依仗陈大哥,估计背着你做了不少坏事,希望陈大哥注意一下他们两个,别让他们败坏了我们大楚军的名声。”
  陈胜道:“兄弟放心吧,我的人我自然会管好的。兄弟只管战场上多传捷报便是。”吴广听得点点头。
  话说陈胜与四路军的将帅别过,四路大军便浩浩荡荡出发,各自往目的地而去。回到府中,便让庄贾带了钟勇去。陈胜刚进得大厅,只见董茹就出来道:“哥,你回来了?”
  陈胜点了一下头,只见董茹继续说道:“刚才卫兵来报,说有一人前来求见,你不在,我也不方便接见他,便让卫兵带着去驿馆歇息了。可能一会他还会来。”
  陈胜道:“问了别人叫什么名字没有?”
  董茹道:“卫兵问他的名字,他也不肯说,说他还会再次回来求见。”
  陈胜道:“那就等他来了再说吧。你下去准备好茶水。”
  董茹道:“嗯,好。”说完便和丫头一起下去了。
  果然不过一会儿,卫兵又进来报道:“报将军,门外有一人说要求见您。”
  陈胜道:“是不是我不在的时候前来求见的那个?”
  卫兵道:“正是。”
  陈胜道:“带他进来。”卫兵领命而去。一会儿,卫兵便领着一个读书人模样的老头进来了。只见他走路竟然是碎步,而且一直低着看着地面,双手有礼的摆放在比头还高的地方,匀速进入厅中来。刚踏入厅中的门就跪倒在地声音洪亮的拜道:“拜见陈将军。”
  陈胜过去扶起道:“老人家免礼。敢问老人家尊姓大名?”
  只见这老头道:“草民孔鲋。”陈胜一听,大喜。原来孔鲋是孔子的第九代孙子,孔鲋的父亲曾经在魏国为相,孔鲋酷爱祖传的家学——儒学,并和曾经的魏国名士张耳、陈余甚为交好。陈胜喜道:“原来是孔少傅。早有耳闻,学生在这给您行礼了。”说完就要拜。孔鲋急忙阻止道:“将军休要下拜,这样不符合礼数,折煞我也。”陈胜笑道:“好,我听老师的。”于是人端来茶水。摆放在案上,便和孔鲋聊了起来。
  在看到路上的吴广。只见王均骑着马紧跟在吴广后面,后面跟着的是高举大楚军旗的浩浩荡荡的四万大军。王均拍马上前,问吴广道:“假王,我有一事儿始终想不明白?”
  吴广道:“何事?但说无妨。”
  王均继续道:“钟勇是你帐下的贴身侍卫,武功了得,为何你会把他留在陈将军帐下呢?”
  吴广道:“你认识陈大哥时,是在什么时候?”
  王均答道:“很多年前了,那时陈将军大概也就十多岁。陈将军的师傅治好了我爹的病。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想找机会报答,如今总算盼来了为大楚军立功的机会。”
  吴广道:“我和陈大哥自幼相识,我爹的命都是陈大哥的爹救下来的。兄弟情深啊。惟有我这一生用来替我爹报答陈大哥一家。”
  王均道:“恕属下愚昧,这根把钟勇留在陈将军身边有什么很大关系呢?”
  吴广道:“你觉得陈大哥身边的那些人怎么样?”
  王均道:“这……都还可以。只是那些卫兵似乎都依仗着他,不把别人放在眼里。”
  吴广道:“那些人迟早有一天会背叛他,所以我得叫人保护陈大哥的安全。我就是陈大哥有一天会出事儿。”
  王均道:“属下知道了,原来假王和陈将军兄弟之情还挺深。”
  话说陈胜和孔鲋在大厅之中聊着。
  陈胜问道:“为何先生会到此处投奔于我?”
  孔鲋道:“秦始皇焚烧百家书简,坑杀儒生术士。现在天下哪里还有我们这些读书人的容身之所呢?为由陈将军门下,我们才能活命。故带了祖传家学和门下少许学生而来。希望能为恢复楚国尽一份绵薄之力。”陈胜“哦”了一声,孔鲋继续说道:“暴秦无道,焚书坑儒,我们没有地方传道授业,文化书简化作灰烬。为了躲过这一浩劫,我把一部分儒学书简藏起来,带着弟子躲藏起来。前段时间听张耳、陈余两位好友说投奔了陈胜将军,于是我也就投奔将军而来了。”
  陈胜道:“原来张耳、陈余两位将军和先生是好友。这么说,他们建议我不宜在此称王的意见,也是和先生讨论过的了?”
  孔鲋急忙道:“不曾听闻和讨论过此事。”
  陈胜道:“那依先生所见,我该不该称王。”陈胜把自己想称王的事情简单说了一遍。
  此时的孔鲋,刚投入这门下,如果不顺着陈胜点,又怕被轰出去,便对陈胜道:“楚国在周朝时原是子爵,而将军您的祖先却是侯爵,比楚国爵位还要高一个等级,楚国是蛮夷不开化之地。自从熊通自立为楚武王,楚武王之子文王建都于郢,国势强大,江汉一带的小国都畏惧楚国。道文王之子楚成王即位,已经是楚地千里。楚国结旧好于诸侯,迫使周天子赐朕,要求楚国镇尔南方之蛮夷,无侵中国。既然楚国过去称王都是趁着周朝衰弱之际,不顾礼仪持强称王,楚国能够称王,将军为什么不能称王呢?”
  陈胜道:“先祖封地早已经被楚国所夺,现在造反也是打着恢复楚国的旗号,身在楚地,不立楚王,难以让楚国百姓归附啊。”
  孔鲋说:“明不正言不顺,立了楚国的后裔为王,将军将自己置于什么样的地位上呢?所以,以我之见,万万不可立楚国的后裔为王。不如请当地的三老、啬夫、游缴、乡长等来拥立将军您为王,由将军来恢复楚国,既能顺应民心,又合乎天意啊。”
  陈胜一听,喜得猛拍一下桌子,接连说“好”,道:“不愧为儒家的后代,真乃博学之士,我这就按先生的意识办。不瞒先生,我的属下田臧也建议我这么做,如今听得先生如此高见,可见这件事情也没有什么不妥。不如这样,先生就留下来做我的少傅,暂时屈就博士之职吧,以供本王随时请教。”
  孔鲋跪倒拜谢道:“感谢陈王恩德。孔鲋竭尽所能效忠陈王!!”于是,当晚便把孔鲋留在陈侯府中,和孔鲋彻夜长谈,商定称王事宜。
  到了第二天,陈县和周边比较近的县的三老、啬夫、游缴、乡长和当地有名望的人都被召集来到陈侯府,孔鲋在讨论会上歌颂了陈胜的功德,颁布讲述了陈王的治理政策,大厅上的人无不欢欣鼓舞,最后大家一致同意拥护陈胜称王。最后孔鲋把大家的结果归结成书,念道:“陈将军身披战甲,手执利器,起兵奋战,讨伐暴秦,恢复楚国,功宜称王!”孔鲋又拿出另外一幅竹简,念道:“陈将军称王,建国号张楚,陈县暂定为张楚国都城,陈侯府为皇宫。其余个人在原来官职上各升一级,空出来的官位重新挑选合适的人选担任。”众人无不欢呼喝彩道喜。接着孔鲋又按照旧礼设定了各种规矩、纪律、条例、俗礼等等,扩建各位官员、将军的府邸,增设街道管理机构,陈侯府也要再次扩建要达到王级规模。当晚,陈侯府张灯结彩,陈胜设宴庆贺自己称王,为了防止远征军的军心动摇,陈胜并没有派人去通知那出征的四路军的主帅。庆宴一直到深夜才散去。
  次日,陈胜和孔鲋还在内厅上商量接下来的一些具体事宜。董茹此刻上来,向陈胜和孔鲋分别行礼,喊了“大哥、博士!”陈胜便问道:“妹妹不用多礼,有什么要紧的事情吗?”
  董茹坐下道:“也没有什么要紧的事情。就是……”然后就说不出来,只是笑。
  陈胜问道:“就是什么,但说无妨。现在有博士在这里,有什么解决不了的我们就问博士。”
  董茹道:“也对哦。是这样的,现在哥都已经称王了,听说还要加封我,到底我会被加封成什么身份呀?嘻嘻。”
  陈胜笑道:“我说妹妹啊,你怎么也在乎起身份地位来了。”
  董茹争辩道:“才没有。我是好奇,所以就想问问,具体什么身份,我可不在乎这些。只要每天吃饱穿暖就行。”
  孔鲋拱手拜向董茹道:“郡主,是这样的。您将被加封为公主身份,因为公主身份有份很多种,有的因为父亲做王,所以被封公主,有的是因为兄弟做王,所以也可以被封为公主,有的就是纯粹的封号,跟王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但是我们现在还没有把郡主您的封号想好。”
  董茹道:“原来这样啊。那博士,我可不可以自己取一个封号?”
  孔鲋道:“有何不可。”
  陈胜问道:“你想取个什么样的封号?”
  董茹略带哀伤的道:“哥,我戏班的好友呈雪花,你还记得吗?我想把自己的封号叫雪花,这样以尉她在天之灵。”
  孔鲋道:“郡主如此重义,真是巾帼英雄。”
  陈胜道:“好,那你就加封为雪花公主。”
  董茹道:“好!!”三人又谈论了还一阵子方才散去。
  陈胜叫来朱房、胡武,道:“你们两个上次招收丫鬟、家丁都做的不错,这次你们还负责招收宫女和太监。”朱房、胡武领命而去。
  我们暂且按下董茹的加封大典不表,话说朱房、胡武开始着手招收宫女和太监的事情。
  这日朱房、胡武带领几个士兵把招人的告示贴在各大街小巷,然后在自家的府上摆上桌子,等候上门来报名的人。由于开出的条件异常丰厚,而且大部分农民出身的农家女儿都知道,大楚军是为百姓着想的,进宫做事也不是什么坏事,而且还能补贴家用。那些太监有些是以前战国时期各个国家的太监,后来秦朝统一使得他们没有了工作,现在陈胜招人,他们又有了新的工作了,便也纷纷来报名。
  这样进行了两三日,到了最后,报名时间也接近了尾声。然后由他们进行挑选,其实宫中就陈胜一个人,也用不了多少个太监,所以只能在这么多人中挑选几个,宫女就得要多一些,不仅以后要伺候陈王和王妃,还得伺候雪花公主。朱房、胡武挑选了几个比较满意的太监和一堆宫女,把他们的名单抄了一份,然后又公布了一份,正准备上报陈王。
  有个太监叫李莲,原是楚王宫的太监,秦朝统一六国之后,大部分都开始逃亡了。这****看到公布的名单上竟然没有自己的名字,便换好衣服来到朱房、胡武的居住的地方,站在门外。朱房正好从外边回来,建一个人站在自己家门口,这是准备要干什么呢?便走去道:“你是来干什么的?”
  李莲看见是朱房,急忙道:“小人拜见朱总管。”
  朱房看了看他,道:“有礼了。你找我干什么?”
  李莲道:“小人想进宫做事,希望朱总管照顾。”说完,走近朱房,从自己的衣袖口袋中摸出一包银子来,塞到朱房手中。朱房此时已经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儿,便道:“好说好说,进来填个名字吧?”于是李莲跟着朱房进入屋内填好了名字,朱房把他的名字添加到了呈给陈王的那份上。
  再说到胡武,一****正在陈侯府值班完,夕阳时分回家,路上遇到孔鲋,便和孔鲋走在街上。胡武道:“博士,如今陈王已经做王,可是这宫中空空如野。我正寻思着给陈王纳妃子可好?”
  孔鲋是儒家之人,凡是不违背儒家之道的他都不反对,便说:“王纳妃,最正常不过了。”
  胡武道:“可是你看,我说的话陈王不听啊。如果陈王不纳妃,那我们的宫制就不健全。这可如何是好啊。”
  孔鲋道:“你说的也不无道理。不如这样,我去给陈王进言,你就替他挑选妃子吧。”
  胡武喜道:“好啊,这下博士可是为我们张楚国又立一大功啊。”
  孔鲋道:“何来立功只说,只为了张楚国能昌盛而已。”
  两人边寒暄边走着。回到家中,胡武和朱房商议了一下,边夜间连忙写书,让各个县推荐一个美女上来。再说各个县把公告一贴,也有不少农家把自己的女儿送来,陈胜又年轻,现在又做王,他的起义军又是为百姓着想的,而且这次要的妃子也只有两个名额,也不见得陈胜就是风花雪月,和那些乡绅土豪的四个妾相比,陈胜只纳两个妃子又有什么呢。朱房、胡武从选妃中又赚了一笔。纳妃陈胜当然同意了,如今自己做了王,也是该好好享受一下好日子的时候了,当孔鲋跟陈胜提起这事儿的时候,陈胜欣然同意,上午孔鲋刚把消息传给胡武,胡武下午就用马车把两位妃子送进了陈王宫,速度之快,让陈胜不禁大大夸奖他们的办事能力,更是打赏给朱房胡武不少东西,委任朱房、胡武为帐前总管,命令朱房胡武负责陈侯府的扩建,以及其他官员、将军府的改造。
  于是陈县城内又开始了各种拆迁和改造,后勤兵忙忙碌碌。朱房和胡武把药拆迁的地方和期限写成告示,有些百姓看得到的补贴还满意,就欣然同意拆迁,有些百姓确实没有地方可以去了,祖祖辈辈传来的房子,舍不得让拆,所以也和大楚军有一点矛盾。
  话说城中有一个刘姓的老头,已经九十多岁了,因他的房子就在陈王宫的后面,王府要扩建,他的房子一定要拆迁。但是这房子是他家的祖产,要是被拆了,他也没有地方可以去了。所以告示贴出之后,他一直迟迟不让拆,后勤兵来了好几批都没有拆成。这天后勤兵又来了,只见他在房子前堆砌起柴草,手里拿着火把,对那些后勤兵喊道:“你们谁要是敢拆我的房子,我就放把火烧了我自己,和这房子同归于尽。”那些后勤兵道:“陈王下令要大伙拆迁,我们都让你停留了这么多天,要是耽误了工程,谁担当得起这个责任。”刘姓老头道:“我不管。屋在人在,屋没我死!”
  此时赵强正好和戏班的几个演员从这边经过,赵强急忙上前去问:“怎么回事儿?”
热门推荐
我在春秋当权臣 我在春秋当权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