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读趣阁 / 历史军事 / 四蜕 / 第十一章、南宫之难2

第十一章、南宫之难2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然而,武王死后,周公执政(这是周公姬旦,跟几百年后现今这个周公没关系),认为这上古神器不仁,不能继续用,就把它藏起来了。几百年后,渐渐的就没人知晓。
  平王东迁至洛阳,再次发现了这上古神器的下落,传到景王。因为知道姬朝继位会很困难,景王把这秘密告诉了姬朝。然而姬朝并没有用这上古神器对付自己的弟弟们,而是最终选择出奔。
  姬朝带走了周朝最大的秘密,不知安置在何处,南宫极、召庄公的后人只知道其中一部分。
  召庄公的这一支,已经不知去向,很可能是因为害怕,所以隐姓埋名,远走高飞了。但南宫极的后人,一直守护着他们所知道的这部分秘密。
  庄梅听到这,忍不住问:什么秘密?
  就是那个上古神器啊!
  轮到苏弃问了:“什么神器?”
  南宫榭说:“武安君白起,在上党受降40万赵国士卒,后来又一夕之间,把他们尽数杀掉,你觉得要怎么做?”
  庄梅和苏弃一起惊呼:就是用这上古的神器?
  南宫榭点点头。
  庄梅在楚国的时候,听春申君分派任务的时候,曾经听到过这个,但被南宫榭再次确认,依然是极其震惊。杀伤力如此巨大的神器,难怪周公姬旦视其不仁,藏了几百年。
  “你见过这神器?”
  “见过。”
  “什么样啊?”
  南宫榭想了想,说:“就像个白色的大竹筒。有……三尺长。”
  说完,苦笑一声:“原本我们家是不知道这个玩意的,南宫家守着的这个秘密,早就失传了,可是我儿子无意中获知了这个秘密,却给他自己带来杀身之祸。让我这白发人送黑发人,我这一脉就此断绝了。”
  想到这里,又是止不住哭一场。
  庄梅和苏弃看到他这样,想宽慰他,又不知怎么说。想让他停下来别再说了,又禁不住好奇。
  对于苏弃来讲,跟南宫榭在一起有十年了,前几年作为苏家的老奴,并不专属于苏弃,也不是天天能见着面。但分家之后,苏弃就分得这么一个家人,几年下来,感情如同父子。
  但苏弃从未去询问过南宫榭早年的经历。一个男孩,哪有这么细腻的想法。
  对于庄梅来讲,进一步明确了她到洛阳来的意义。原来上党之战,白起坑杀40万赵军,真的是非人力所为。
  原本一些模糊的东西清晰了许多。
  终于知道了自己要找的东西是什么形状。才三尺长的大竹筒似的的玩意,就有如此巨大威力?真是匪夷所思啊,恨不得马上找出来开开眼。
  等南宫榭哭了一会,庄梅见他情绪稳定了,把心底那个很大的疑惑说了出来:“如果白起能一下子杀死几十万赵军,为什么还要辛苦打仗?不需要等到赵军投降了才用啊?”
  南宫榭说:“我不知,这只能去问白起,然而白起已经被秦王赐死了,谁知道呢?就好像,我也不明白王子朝为什么宁愿出奔也不用这上古神器。”
  苏弃嘟了一句:“可能,这玩意不是那么容易用。”
  几个人想了下,觉得很有道理。如果赵国几十万人都死于这个上古的神器,秦国要是撒开了用,简直就是毁天灭地,还用在邯郸围城三年?
  南宫榭说:“少爷,还是你聪明,一句话就好像解决了我们几百年的疑问。这玩意虽然厉害,或许真的不容易使,王子朝也有可能是没法用。还是少爷你聪明啊。”
  苏弃被自己的老家人夸得有点不好意思:“嘿嘿,我这算是旁观者清吧。”
  庄梅没让他嘚瑟下去,看南宫榭情绪稳定了,小心地问:“你家因这个遭到劫难,是秦人所为?是白起派人到你家里抢?”
  不是庄梅冷酷,故意反复揭人家的伤疤,这些情况她必须知道。
  出乎大家的意料,南宫榭轻轻地叹口气,说:“不是秦人,是周公。如果你们愿意听,我把来龙去脉跟你们说一说。”
  3、
  王城往东,走个几十里地,也不过一天的行程,就是偃师。偃师是洛水与伊水交汇处,自古人烟稠密,土地肥沃。
  偃师往北,半天行程,可进邙山。
  在偃师和邙山之间,有个不起眼的小村落,叫南村。南村,其实原本叫南宫村,四邻因为省事只叫一个字。
  这就是几百年前南宫极的后人立足之地,不过几百年后,南宫的后人逐渐稀少,南村的南宫氏成了少数,多数为刘氏。
  说起来,这个刘氏跟南宫氏还有仇,就是南宫祖上的政敌刘卷的族人。
  南宫极二百五十多年前,作为姬朝的大将,带着王室的军队,跟刘氏的家兵可打过不少。可惜,南宫极死后,姬朝最后也失去王位,作为姬朝的头号大臣,南宫极的子孙就彻底落魄了。
  南宫极的子孙迁到如今南村的位置,其实离王城也就一天半的行程。为什么能允许他们在这里生活下去呢?因为南宫极是个忠臣,实在无罪,无论是敬王也好,单氏、刘氏也好,都没理由问他的后人的罪。
  反正他们失去了领地,沦落为庶民,自生自灭去了。
  南宫极的后人以此为基地,逐渐发展成一村子,地方不大,却是个独姓村,村中全是南宫氏,没有杂姓。
  为什么后来又搬来了刘氏呢?这就跟刘氏的没落也有关系了。
  刘氏,是个姬姓封国,是个伯国,地位非常高。原本在偃师南边,差不多二百年,都是大周的重臣。然而刘氏的得势,是因为靠着晋国的范氏;衰亡,也是因为晋国的范氏。
  春秋时期,晋国的土地和权力都被六卿瓜分得差不多了,国君已经没能力控制六卿。六卿是哪些,原本是不固定的,到了刘文公刘卷的时代,早就是固定为范氏、中行氏、知氏、赵氏、魏氏、韩氏。
  刘国跟晋国的范氏是姻亲,因为有这强大的外援,刘氏在大周很吃的开。
  按照爵位来讲,刘国是大周的畿内封国,而范氏不过是晋国的大夫,然而按土地来讲,刘国还不如范氏手底下一个县。
  范氏强的时候,刘氏也跟着风光。然而,刘卷刘文公死后没多久,范氏跟中行氏,被其他四卿联手灭掉,范氏大多逃走,土地被瓜分掉。
  刘氏失去靠山不说,还被晋国的这些大夫严词责问,渐渐地就失去在周朝的地位。
  刘国后来因为不敬,被周王收回土地,子孙成为庶人,逐渐逃散。
  转眼百年过去了,谁还记得那些事?庶民刘氏与庶民南宫氏,就这么住一个村了。
  说起来,大家都是姬姓,同姓而别氏而已。
  沦为草民后,原来那些贵族礼节逐渐忘却,同姓不婚的那些规矩也不讲了,刘氏与南宫氏也开始通婚。氏不同就可以通婚了。
  就好比单大夫也是姬姓,几百年前的同宗,跟周公也能结亲,只要女儿漂亮,早就不论这个了。
  南宫氏人丁凋谢,刘氏反而渐渐的反客为主了。
  由于两姓经常通婚,南宫氏家族内的那点传说,当然也被刘氏当成哄小孩睡觉的故事,一代代传播下去。
  听到这,庄梅忙打住:“老人家,你说的这些,是不是太远了?”
  南宫榭说:“不远啊,你想听,不得从头来吗?”
  苏弃说:“南叔,你这个头是远了点。”
  南宫榭叹气道:“你们真没耐心啊。我讲到哪了?要听听我们南宫家世代相传的故事吗?”
  庄梅寻思着,现在都快半夜了,那个陈三说不得晚上会摸到楚馆,现在哪有时间听那些不相关的事情?下次再问也是可以的。
  “你,你能不能从你儿子说起?”
  提到儿子,南宫榭的眼睛又暗淡下去,整个脸顿时呈现出老之将死似的的表情。
  南宫榭的儿子,出事那年仅仅16岁,是个很不安分的孩子。从小在偃师城内跟着儒生念书,却只喜欢跟铁匠、工匠混在一起,书没读成,倒是学了身不错的手艺。
  偃师城里也有几户搬过去的族人,也不知怎么的,跟同族的两个孩子,迷上了南宫家族内的那些传说故事。他们常常到处访问,探听到不同的说法。
  南村人都知道的一个故事,是这么说的:
  南宫极和召庄公死后,王子朝抵抗不住晋国的进攻,离开王城出奔,俩人化身成为两只老虎,守在邙山的路边,盯着大河,不让晋兵渡河翻山而来。假如晋兵杀过来,一个就吐水把他们淹死,一个就刮风把他们吹大河里去。
  这个故事平平无奇,却是后面整个事情的关键,你们耐着性子听我说。
  南宫家在此休养生息,曾经有一个家庙,就是祭祀南宫极的。然而南宫家后来人丁不旺,二百多年过去,也不知什么时候倒塌,也没钱去修理。。
  数十年后,在家庙的地方形成了一个小土堆。
  人人都知道这是家庙所在,也都说以后大家出钱把庙修起来,然而过了不知多少年,南宫家的人越混越落魄,根本就没人理这个事情了。
热门推荐
我在春秋当权臣 我在春秋当权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