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读趣阁 / 科幻灵异 / 夜水 / 第七章 接触

第七章 接触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公元142860年,1月2日,距离目标行星4AU。
  “夜水”号在13:44分接收到了一组电磁波信号,之后,又陆续接收到了三组电磁波信号,在这四组电磁波信号中,每组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都是3秒左右,其信号来源方向在“夜水”号的左侧前方。
  小新对这些电磁波进行了分析,发现它们的波长只有两种,一种是3000埃,在电磁波普中属于不可见光波的紫外线波段,另一种是6000埃,在电磁波普中属于可见光波的橙色波段。
  小新将3000埃的波长记录为“·”,将6000埃的波长记录为“-”,信号之间的3秒间隔记录为“,”,于是得到了下面四组直观的信号译本:
  ·-·-----··,··--·-----·,··---···-----······,······----··-----···
  在小新的知识库中,历史上有很多关于人类第一次与外星人交往应该使用何种语言的辩论,大多数人认为数学可以充当“宇宙语言”,对于文明的第一次交往而言,数学交流往往是有效的,因此它没有使用颜色算法、图像算法或音频算法解译,而是使用了数学算法。
  小新认为-、--、---、----分别表示加、减、乘、除,“-----”则表示“等于”,“·”则表示数字,而前后的两个信号空格则起到了分隔信号的作用。如果这组信号符合小新的判断,确实是表达数学概念的话,那么它的意思就很明确了:
  1+1=2,2-1=1,2×3=6,6÷2=3。
  小新按照这种自己判断出来的规律,为了进一步验证加减乘除,做出了如下回复:
  ·-··-----···,···---····-----,·········---·-----,·········----···-----
  译为:1+2=3,3×4=,9-1=,9÷3=。
  对方在时隔3小时15分钟后,小新再一次收到了对方的回复,这次小心确定了对方发来的信号确实是数学语言,内容如下:
  ············,········,···
  翻译为:12,8,3。
  小新通过接收到的这次回复与它上次向对方发出的回复之间的时间间隔,确定对方的距离最远不会超过12AU。它再一次进行了回复,同时,它使用光学天文望远镜沿着发射方向进行观测。
  大约也是在3小时15分钟后,小新又收到一组电磁波信号,这组信号表述的是一个大数字的乘法,译为:
  1000×700=700000。
  随后,又陆续发来了“-”和“·”组成的无规律信号,信号元素为360000个。
  小新对这些信号不知所措,它按照原有的算法难以理解对方的含义,于是小新重新编成了一组数学信号,准备进行回复,以向对方表明自己未能理解。正当它要发射时,又收到了一组信号,信号如下:
  -,----,··
  小新立刻明白了其含义,这不是一组数学信号,它的意思是在上一组的那些无规律信号中,一个“-”在等于两个“·”,即一个6000埃的橙色波段信号等于两个3000埃的紫外线波段信号,这样算下来,上一段无规律的360000个信号元素正好可以拆分为700000个信号元素,如果将这700000个信号元素按照对方指定的1000×700分隔为1000列和700行,就可以组成一幅信号图像,在图像中,依然可以使用“·”和“-”这两种符号。
  图像中的“·”大致形成了以下图案:
  左上角组成了一个扇形,右下角组成了一个圆圈,两者之间有一个相对很小的圆圈,距右下角的圆圈相对左上角的扇形较近一些。
  图像中的“-”这可以视为用“·”作成的画的白色背景。
  这应该是一幅位置图像,左上角的扇形表示在本图中不能全部显示出来的双恒星系统中的“A”星,右下角则为“B”星,两者之间的“A”星的很可能就是对方所在的行星。
  小新忽略掉了这组图像信息,因为它相信自己的计算结果。
  在进入这个双恒星系统的边缘,也就是3年前,就已经通过测算获知“A”星与“B”星的距离为17AU,结合之前两次获得对方回复的的时间差,并考虑到对方接收到回复信号后再进行回复发射之间需要耗费一些时间,因此小新认为自己距离对方更为准确的距离应该在11AU左右,距离“B”星为5AU,因此,如果将自己(A点)、“B”星(B点)、对方(C点)相联,就可以组成一个三角形,进而进行位置和距离的计算。
  小新知道AB相距为5AU,AC相距为11AU,通过信号方向,测得∠BAC为33°(相距“B”星的视觉角度差较大,其电磁波或光学信号不会受“B”星的空间弯曲产生弯折),小新可以通过三角函数计算出BC、也就是对方距离“B”星的空间距离,进而通过计算得出对方距离“A”星的距离,这样,也就明确了对方尾随哪一颗恒星进行螺旋前进式公转。计算结果表明,BC的长、也就是对方距离“B”星约为7.3AU,那么其距离“A”星则约9.7AU。
  因为“A”星的质量是“B”星的五倍以上,根据信号源的距离,可以判断出信号源所在的行星尾随“A”星公转。
  光学天文望远镜也有了发现,那是一颗行星,很小,它的直径仅仅是地球直径的80%,被隐没在两颗恒星的光辉当中,但是因为反射的恒星光,从而被望远镜轻易发现。这颗行星的双面都受到了恒星光的照射,所以至少此时此刻没有黑夜。
  小新有些矛盾,是否需要更改航线,前往那个明显拥有文明的星球?小新最终没有改变航线,它没有做好迎接新文明的准备,但是它派出了一架探测器前往那里,想一探究竟。
  “小新姐姐,刚才离开的是什么?”
  “一架探测器。”
  “它去哪里了?”
  “不远处的一个有文明的地方。”
  “文明?什么是文明?”
  “会思考的物体就是文明,不论是群体还是个体,也不论是生命还是非生命。”
  “小新姐姐,你为什么不出来?让我看看你呢?”
  “我与你们不一样,但我在未来一定会让你见到我。还有,你现在可以回到自己的重力室了,长时间漂浮对你身体的生长不利,你的重力室是021号,不要再走错。”
  悬浮厅狭小的空间不能让孩子们顺利成长,在孩子们出生后不久,小新为他们每个人都建造了一个居室,这些居室的内部如果有人在,就会进行旋转,从而使用离心力产生重力,因而被称为重力室。这些重力室分布于舰体的中部,用孩子们的编号进行对号命名,每个重力室内部空间为60平方米,各类设施齐全而先进,并配备保姆机器人,能够满足他们的生活。
  《失传的时光》(节选)
  谈到“文明”,我的心中总有一块石头。例如现在,人类只留下我一个人,那么我算是人类文明,还是人类文明的遗迹?星空,知道为什么叫“星空”吗?这还需要从“天空”说起。为什么叫“天空”?因为天是空的、天上空无一物,所以叫“天空”,因为星星之间相距遥远,有大量空的地方,所以叫“星空”,所谓重点,就是“空”。
  星空之中,有多少文明?这是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有人认为,宇宙有且只有一个文明,那就是地球上的人类文明。他们甚至还提出,人类文明是上帝的绝笔之作,仅此一处,因为人类文明产生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都充满着偶然,而宇宙中的其它地方,不可能有这样的偶然。这种想法,在我看来根本是胡扯,这就如同“地平说协会”认为地球是平的,声称“地球为球体是美国等强国编造出来的谎言”一样可笑。人类,绝不是唯一,把自己当作世界中的“独一无二”,都是极其有害而危险的。
  有人通过概率计算过宇宙中智慧文明的总量,但我不喜欢概率,因为它没有一个精确值,它是含糊的。数学,不就应该是精确的吗?
  谈及数学,我喜欢这门学科,但我喜欢的是精确的数学,而不是含糊的数学。然而事实上,当面临茫茫宇宙时,数学计算从来都不是准确的,它常常需要加入各种因素,例如位置要考虑时空弯折,距离要考虑天体运动,速度要考虑时间畸变,体积要考虑圆周率,还有许多需要考虑。
  现在,我凝视着这片深空中永恒的长夜,忍不住地想象,它就如同地球上的白桦林,虽然表面好像是寂静的,但内部却是喧哗的。(完)
热门推荐
灵境行者 光明壁垒 灵境行者 光明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