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读趣阁 / 科幻灵异 / 夜水 / 第六章 新生

第六章 新生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随着小新认知水平的提高,那种害怕、担忧的思绪更加明显,它知道,想要保护自己,就必须建立军事工业。幸运的是,“夜水”号拥有数量可观的各类基础工业材料,小新可以建造各种物品的3D视图模型,并传到舰船上的打印机中,打印出自己需要的各类零件,然后进行组装,逐渐建立军事工业。
  于是小新开始了行动,将建立军事工业的目的设置为“保护人类免受未知力量的威胁”,这样,它就可以绕过“禁止对人类造成任何威胁”的逻辑限制。
  小新首先建立了一个3D视图模型,这个模型是一种比现有打印机更为先进的打印设备,这种打印设备的运作速度极快,打印精度极高,可用原料极广,并能够依照视图模型进行不同原料的自动分配,直接打印出体积较小的成品,从而大大缩短甚至消除了零部件组装的时间。这种打印设备被命名为“X1”,第一台“X1”由A1组装,之后又制造的两台“X1”为直接打印成品。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小新通过量子算法进行了十分庞大的计算,相继设计并建立了全新的探测飞行器、武器系统、机器人的视图模型,与其相连的其打印程序也在不断运行,在短时间里制造出了一架探测飞行器、两台人形机器人和导弹发射系统。
  小新在给“夜水”号配备导弹发射系统时,也到了另一个时间节点上——新人类诞生了。
  公元142857年9月24日,09:00。
  摇篮系统的红灯在这天的9点跳到绿灯上,并将信号发给了小新,小新依照程序切断了脐带,使婴儿与胎盘分离。
  摇篮系统的显示屏上依次显示01到36婴儿的体征检测结果,所有婴儿均显示为“健康”,系统还显示男女婴数量比例为1:1。
  看着这些刚刚诞生的小生命,如同乌云散去的晴朗天空,但是天气变幻莫测,充满着各种难以预测的变量,这片乌云是散去了,但另一片更大的乌云已经逼近,在敲南天门的大门了。
  《失传的时光》(节选)
  人类从摇篮中走出,来到了这个充满危险的宇宙。星体之间遥远的距离,令人望而却步,而我们的生命,在这由距离筑成的时间长城里皆化为泡沫,我们的梦仅仅是梦。
  我们看不到那一天,对于我们而言,人类文明已经落幕。
  我与欧阳牧野进行过一次长谈,他也是我们的宇航员。我问他人类还有没有希望,他不假思索的回答“没有”,他认为就凭借我们的能力,能够飞出太阳系就是一个重大的成就了。他的话并没有什么错,我们的寿命、能源都不足以维持远航。他的话在“夜水”号进入柯伊伯带时就得到了应验:何许出舱在对一颗编号为“T132”的小行星进行人工检测时,被一颗直径约为一公分的小天体高速撞击并击破舱外航天服的头盔部分,导致内部气压迅速失衡,大约过了半分钟,队长就失去了生命迹象。
  这个区域本身就有许多小行星,小到一颗石头,大到一座城市。我们原本想绕过这一区域,从其它方向离开太阳系,但何许表示如果那样会十分麻烦,需要大量能源进行航线变更,并且他想在这一区域进行探测,或许能找到一些对我们有用的东西。
  何许的死对我们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冲击,但斯人已逝,多想无益。
  我们没有出现所谓的冬眠技术,因为这一技术的发展遇到了一些障碍,人类的心脏和大脑必须要保持在一定的温度下,低于或高于这个温度,都会造成永久性的破坏,例如,低温造成心脏跳动停止,在温度恢复后无法再次跳动,低温造成的对大脑的化学性伤害,使得大脑失去机能。一些低级动物的确可以在冷冻后复苏,但人类不行,即使是被冷冻后复苏的那些低级动物,对温度的变化也会变的极为敏感,寿命也将无法长久。有人说,人体冷冻技术是仅次于超光速飞行的不切实际的科学幻想,因客观条件限制、违背自然定律而不会成功。
  为了人类的生存,我们只能把目光转向生命守备系统,以图在14万年后能够在双恒星系目标诞生出新人类,但是希望总是一次又一次破灭,我们为此努力了很多年,才获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我们知道虽然冷冻胚胎比冷冻卵子、受精卵保存时间长,复苏率也高,但无法冷冻超过14万年之久,而其它方法诸如冷冻卵子和精子也不可行,卵子可以冷冻数十年,但是精子冷冻超过五年就会丧失活性,即使是卵子冷冻的时间上限也仅有百年,而冷冻受精卵的极限时间也仅有几百年,并且复苏率也不高。
  正当我们为此忧虑时,我们想到了一个理论上可行的方法,并很快实现了它:
  通过对人类两**官的程序性循环克隆来存储卵子和精子,并使之保持活性。具体操作是什么呢?我们克隆男、女**官,保存在生命守备系统当中,男**官每50年由计算机调控进行再次克隆,女**官每20年由计算机调控进行再次克隆,如此循环至14万年之后即将抵达目标时,将女**官在不同时间产生的卵子放置在育巢冷冻保存,当卵子数量达到我们设定的数量后,小新就将重启,它将开启生命守备系统,系统会让所有卵子复苏,并分别接受男**官产生的精子,以形成受精卵,再通过生命守备系统的自动调节并最终成型,使胎儿诞生。
  我们虽然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在14万年后让人类新生,但同时,我们也遇到了4项主要的技术困难。
  1、胎儿发育后的性别问题。我们希望程序可以准确调控性别,使新生儿的性别比例尽可能接近1:1。
  2、胎儿(或新人类)的营养和食品问题。我们希望现有的生物圈3号能够为未来的人类补充所需的营养和食品,但是生物圈3号经过漫长时间可能会出现变量。
  3、胎儿(或新人类)的健康问题。我们希望能够提供常见病的药品,比如抗生素等,但是我们担忧舰船上的各种细菌、病毒会出现变异,从而产生抗药性,微生物太空中长达14万年的进化会出现什么,谁也不能预测。
  4、胎儿(或新人类)的心智产生问题。这是最重要的,我们不能指望像“狼孩”那样的孩子来继承人类文明,因此我们还必须开发出完备的教育系统,帮助他们产生人类的心智。
  针对上述的4个技术难点,我们最终采取了以下的解决方案:
  针对困难1,我们决定通过计算机干预,使一定数量的胚胎产生Y染色体和SRY基因,其余胚胎不产生Y染色体和SRY基因,尽最大可能让男女比例维持在可接受范围。
  针对困难2,我们引入了预警系统,如果生物圈3号出现异常,就将复苏小新,进行干预,消除异常。同时,我们也对一些人类必须的营养和食品进行了培育,在生物圈3号中可以持续维持其营养,使其不变质。另外,生物圈3号直接与生命守备系统相联结。
  针对困难3,这些药品的药材我们也在生物圈3号中进行了培育。对于整个生物圈的运作,我们采用与自然界有略微不同的运作方式,完全由计算机有规律地调控,使得各种微生物不会因为适应环境变化而出现明显变异,从而在最大程度上阻止各类细菌或病毒的变异。这样,如果新人类意外染病,也能给予基本的药物治疗,不至于丧命。
  针对困难4,对于这一点,我们把希望寄托在了小新身上。与总控计算机一样,小新是一台由64个量子位的量子计算机控制的智能机器人,它由中国的“水杯量子科技集团”研制。量子计算机的信息单元为量子比特(qbit),可以进行高速数学和逻辑运算、存储及处理量子信息。小新的量子计算机与总控计算机的不同之处在于其系统底层中有一组名为“情绪演化与深度学习”的二能级系统(量子比特)程序,采用对每一个叠加分量进行并行和叠加的量子计算,使它具有更觉快速的语言理解、逻辑思维、图像识别、深度学习等能力,由于这一程序的运行受客观环境变量的影响,所以小新的性格会怎样变化、智力能达到多高难以确定。“夜水”号的总控计算机没有这种程序,从而使小新相比总控计算机增加了某种灵性,因此我们禁止了它的自我编程、限制了它的控制权限、确立了它的运行逻辑,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它对新人类造成危害。我们将小新的目标任务设定为在14万年后启动悬浮厅的生命守备系统,并对新人类予以保护和教育,同时禁止它伤害人类或对人类造成威胁。但到具体执行时,可能受到环境变量的影响,但是应该不会出现太大的偏差。
  除此之外,我们还对一些问题感到担忧,比如孩子们在诞生后的情绪、心理、性格、行为、习惯是否会出现异常状况或严重偏差,我们没有能力对这些问题进行处理,只能依靠小新的逻辑判断和临时处理对异常和偏差进行矫正。实际上,未来的人类能不能成为我们所希望的人,无疑充满着很多难以预测的变数。(完)
  两颗恒星在远处泛着光芒,那些光昭示着希望,如果用一个字来表述,那就是“静”。
  “夜水”号从进入双恒星系统外缘开始到今天,已经以80km/s的速度航行了9个月,约12个天文单位的距离,占到这一段航程总距离(59AU)的五分之一,而三年后,那个人类翘首以盼的行星世界就将呈现于“夜水”号的眼前。
热门推荐
灵境行者 光明壁垒 灵境行者 光明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