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读趣阁 / 玄幻奇幻 / 所谓记者 / 第十二章 都他妈的是套路

第十二章 都他妈的是套路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现在,等着刘强调试完毕机器,言志明就能开始采访了。
  看着面前正在脱衣服的富翁,在一遍伺候的富余海,言志明有些走神。坐在那里,发呆着看着手中的话筒。
  累,真累!这种累,倒不是处于体力,完全是心累。言志明突然想起了同事的一句话:一帮子新闻民工,每天操着卖白粉的心,却赚着卖白菜的钱。
  别笑,这是真的!曾经在电视台食堂吃饭的时候,他听到旁边有个中年妇女抱怨:“我干了这么多年工作,最怕出错了。现在有了严重的强迫症,感觉自己就像个神经病!你们猜有多严重?这么说吧,我曾经拉坏过一个车门把手、一个防盗门把手,开车走了,还得返回家,看看煤气管好了不。每次给节目上字幕,都得校对三遍以上。播出单,看了又看,就怕出错。哎!说多了都是泪啊。”
  这时候,一段栏目组办公室的谈话,如同电影一样,浮现在言志明脑海里。
  “我当时跑民生的时候,人们好像觉得民生记者都是万能的,什么都能帮着解决。一会儿让我帮忙找工作,一会儿让我帮忙买房子!就算邻居两家人吵架,都得找我当调解员。后来双方大打出手,一不留神,一个瓶子抡过来,砸到了我,还得笑呵呵地说,没事儿,没事儿。”
  “去年中秋,去采访乡村旅游。当时编导和采访对象沟通具体细节,我在那里架着摄像机等着。突然过来一个游人打扮的大姐,问我:‘小伙子,你这拍照片多长时间能洗出来!多少钱拍一张?’WC,原来这位大姐把我当景区照相的了,我赶紧说我是电视台的。遗憾的是,我的摄像机不能照相,要不然一定给大姐拍一张照片。”
  “为了方便采访,总是怎么舒服方便怎么穿。后来有次参加省里的重大活动,要求穿正装。我别别扭扭站在会场门口时,竟然有好多人过来问我,洗手间怎么走,哪里有热水,电梯在哪里……好多人啊!超尴尬!估计人家都把我当成了服务员了。”
  到底真正的记者是什么样的呢?其实啊,他们跟平常人一样,简单而平凡,就是身边的路人甲。他们完成每一个繁琐的采访任务,辛苦付出的背后也会有点小抱怨,小纠结。
  言志明印象最深的,还是薇薇安的自白:“因为有了心理学的“首因效应”,对任何事情的第一次还是很深刻的,很难忘记的。说到这个事,还得时光倒流到我刚离开大学校园,走上新的工作岗位的第一天上班。当时接到采访任务,什么情况都不知道,自己又是新人,也不敢多问,算去学习了。于是只管跟着一位前辈直奔现场。到了现场一看,马上傻了眼,无比惊讶地站在一边发愣。
  现场大概堆了好多棺材,好多好多。我不敢确定这些棺材里是否装有死人。当时我特别害怕,因为根本没有见过这个阵势,在电视、电影上也没见过这么多。我第一个反应是马上走,说什么也不在这里呆着了。就在此刻,一位乡镇干部模样的人走过来,估计他已经从我的眼神看出慌张和害怕了。于是接着对我说:“我好像以前从未来过我们村采访,你是新人吧,你见到这么多棺材,不用怕,我们村现在正响应区委区政府的号召,大力推行“殡葬改革”,这是我们村上了年纪的老村民们,提前为自己订做的“棺材”,是全新的,没用过的,现在全部要求他们摆放出来,准备一次性烧毁。”
  我只能满脸不好意思的回应对方说:“不好意思。”我想,我的回答,好像早在他的预料之中,笑着回答:“没事没事。这样的场面,在许多人眼中还是觉得恐怖和很忌讳的。何况,你又是个女同志呢!”
  ……
  直到后来,言志明才发现,做记者也是有套路的。
  在新闻圈里,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话,完全说明了“记者的套路”:话说,阿刘刚刚在报社干上记者,随着采访越来越多,自我感觉虽然不能说是老记者,但也不是菜鸟了。但是,情况和他预想的还是有差距。
  一天,T市部分路段要实行单向行驶,阿刘受命去采访交警。“我想问一下,T市即将实行单向行驶的路段有哪些?”阿刘认真地问。“喏,全在这上边,自己看吧。”交警说着扔过份红头文件。
  阿刘翻看一看,少说也有二十来条街道,随即掏出采访本开始认真抄写。“我说,你是新记者吧?”交警突然问。
  阿刘心想,我没做错什么啊!
  交警说:“现在老记者哪还有用手抄文件的,用相机拍下来,回去整理整理不就好了么。”
  《T市部分路段要实行单向行驶》的稿子顺利见报了。可刚刚见报就惹了麻烦。一司机在一单向行驶路段逆行要被罚款时,连连叫冤,并当场翻开当天的报纸说:“交警同志,您看,单向行驶路段没有这条街啊。”
  原来阿刘粗心,写稿子的时候漏了这条街。司机把电话打到报社告状,阿刘第一时间就赶到了事发地点。看到司机,连连道歉,并掏出200元要替司机交罚款。
  交警了解情况后,打发走司机,严肃地问:“你是新记者吧?”
  阿刘顶嘴:“老记者就不为自己犯的错负责了?”
  交警说:“以后这路段所有的罚单你都来交?老记者可不是这样负责的,他们第一时间想的是写稿更正。”
  ……
  阿刘写稿时需要打电话采访一位局长。通过114查到该局办公室电话后,阿刘立刻拨通。“您好,我晚报记者阿刘,想找你们局长了解个情况。”“好,我给你转到付局长办公室。”工作人员答应得很爽快。
  阿刘说:“不好意思,我不找付局长,要找正局长。”
  那边一阵笑声:“你是新记者吧?”
  阿刘想:“我是不是新记者,和你们局长正副没关系吧?”
  那边笑完,说,“我们局长姓付啊。老记者采访前,这样简单的事情早搞清楚了。”
  ……
  因为人手紧,阿刘被抽调到了热线部实习。一天,接到了一个热线电话,说是某小区着火了。阿刘赶紧往事发地点赶。
  到现场一看,火还不小,而且是一件严重的煤气泄漏事件。
  阿刘赶忙拿起手机给主任汇报。谁知才说了情况主任就挂了电话。阿刘以为信号不好正要重拨,一个消防员赶过来厉声制止了他。“谁让你打手机的。你们报社怎么派个新记者出来?”“咋了,新记者不能采访火灾啊!”天天遭人说新记者,阿刘也有点生气了。“煤气泄漏现场,拨打手机有可能造成爆炸,老记者会连这常识都不懂?”
  ……
  一次,阿刘路过长途汽车站,看到一个体运营车主强行拉一路人坐他的车。
  阿刘最看不惯这类不平事件了,他冲上前去对车主说:“我是记者,光天化日之下你竟然强行拉客……”
  个体车主见状没有争辩,立刻就把车开走了。
  阿刘正得意着,那被救路人说话了:“谢谢啊,不过,你是新记者吧?”
  阿刘有点恼火,心说这人真不知好歹,我帮了他忙他还讽刺我。“为什么这么问?”“这种事老记者都是不露声色地暗访,等拿到证据后再找执勤民警来解决。要不然,你一走他们还是会回来拉客的。”
  ……
  阿刘刚进报社楼道,迎面碰上了正要外出采访的一个前辈。老师说刚接到热线,有个人在家中自杀了。阿刘一下子绷紧了神经,这种事长这么大他只在电影和小说里看到过。他立刻自告奋勇地说要陪同前辈一起去现场。
  到了出事现场,警察们正在勘察,前辈跑过去了解情况,阿刘却削尖脑袋往死者房间钻,他就想看一眼死人是什么样。
  看到那个人的一刹那,毫无经验的阿刘吓得面如土色,赶紧跳离房间。一位同行见状问他:“你是哪个报社的?新记者吧?”“是啊,是啊,头一回看到这场面。看来还是你们老记者心理承受能力强。”阿刘觉得自己很丢脸。同行平静地说:“那倒也不是,而是老记者没人会把惨烈的场面当热闹看,采访报道才是最重要的。”
  阿刘觉得更丢脸了。
  ……
  经历了数月的历练,阿刘为人处事老到了很多,在他看来,和采访对象多套套近乎绝对是有利于采访的。
  那天,在一个记者招待会上,他遇见了曾经电话采访过的一位领导。他倍感亲切,大胆地走上前去寒喧:“×处,我是××晚报的记者阿刘,前不久我曾经采访过您。”
  “是吗?我说这么眼熟呢,见过见过。”当着众人的面,领导也同他客气起来。
  阿刘的脸却一下子红了,他尴尬地接话:“咱们没见过面。我是电话采访您的。”
  听到这话,领导一时语塞,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只好借故走开。
  “你是新记者吧?”旁边工作人员问他。
  “你咋知道?我又说错话了吗?”“老记者哪会这样直接地指出这误会,他会用巧妙的方法化解尴尬。”
  ……
  大明星因为其他部门缺人手,阿刘又被借调到文体部。工作没多久,某大牌歌星举办歌迷见面会的采访任务就派到了阿刘身上。
  因为第一次见明星,阿刘不敢怠慢,提前半个小时就赶到了会场。可是推开门一看,里面空无一人,问工作人员,说是时间还早。阿刘有点后悔自己太积极了。等待的半个小时真是难熬,好容易时间到了,会场的门倒是开了,可歌星仍然不见影子。阿刘无聊地坐在空空荡荡的记者席中开始给朋友发短信。又等了一个小时,歌星还是没来。“真没想到××会这么摆谱。”阿刘开始自言自语地抱怨了。“你是新娱记吧?”旁边一位同行搭话。“你咋知道?”“明星迟到很正常啊,这有什么奇怪的。”
  ……
  阿刘闷闷不乐地长叹,怎么碰到的问题会这么多,我什么时候才会变成老记者啊?
  部门主任过来开导他,当记者,就是要多听多看多观察,多跑多问多写稿,注意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只要用心,进步是很快的。用不了多久,你就是老记者啦。
  阿刘一听,觉得自己很有希望,兴冲冲走了。
  部门主任看着他的背影,扑哧一乐:毕竟是新记者——气泄得快,鼓起来更快!
  这次出来,言志明也想把自己装成能够左右逢源的老记者,可是他知道,菜鸟就是菜鸟,装也只能装出个2B的样子!
  套路,都他妈的是套路!
热门推荐
道缘浮图 天行战记 道缘浮图 天行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