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读趣阁 / 玄幻奇幻 / 老百姓的故事 / 第二章 李桂花的成长

第二章 李桂花的成长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第二天中午,父亲来到汉民家,告诉他们事情已经办妥了,今天下午就把孩子送过去吧。汉民感激得眼泪都流出来了,连声地说:“好!好!”七姑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了,只在那里笑着抹眼泪。
  别看父亲告诉汉民夫妇俩的时候很轻巧,但实际上他还是很费了一番功夫的。
  开始时后母不答应,说:“我这才透了几天的气,又要来烦我了。”后母的意思是说才把她自己的亲孙子带大一些,轻松了一些,这户与她毫不相干的人家又来烦他。父亲跟她讲道理,说:“汉民毕竟是我的儿子啊,再说,他另过之后,不是过年过节都有鸡鸭鱼肉地孝敬咱们吗?”“谁稀罕?!”“也别这么说。做人还是善良一些的好。不要说汉民是我的亲儿子,就是一个旁人,遇到麻烦事的时候,咱能帮的不也应该帮帮的吗?谁没有个求人的时候呢?”妹夫也在旁边帮腔说:“妈,您就帮帮大哥家吧。孩子们也怪可怜的。”后母这才勉强答应了下来。
  汉民和七姑带着孩子们,前往陈老师的住处去了。
  陈老师住半间前屋,后半间是一家男性五保户住着。屋内陈设也是最简单不过的。进门靠横墙,垒着一台土灶。灶台前放着一些柴火和一张小竹椅。一般农户家的灶台有两个大孔。一孔用来放煮饭炒菜的锅,另一孔用来放煮猪潲的锅。陈老师家的灶台上只有一个锅孔,因为他没有养猪。灶台上面靠里面,放着一个小碗柜,柜里放些碗和筷子,油、盐、辣椒粉以及吃剩的菜也放在里面。灶台旁边依次放着端桶、水缸和水桶。端桶上面有一个木架子,木架子上面放着木甑。水缸上面有一个木盖,木盖上面放着喝水用的带把儿竹管。筲箕和篮子都挂在墙上。离水桶不远处,靠直墙摆着一张简易的木板床,用三张条凳承着,上面用钉子、竹竿和绳子挂着一顶蚊帐。床对面放着一张桌子,桌上面放着几本书,学生的一些作业,一瓶红墨水,一瓶黑墨水,一支钢笔和一支蘸水笔,还有一把梳子和一个有支撑的小圆镜子。桌子旁边放着一张条凳。桌子靠里边,放着一个脸盆架,脸盆架上面有一根横木,横木上面一边挂着一条毛巾,左边的是洗脸的,右边的是擦手的。毛巾下方有一根短一点的横木,横木两端有放肥皂盒和香皂盒的小木板。架子有上下两层,上层放洗脸盆,下层放洗脚盆。放洗脸盆的那里挂着一把鞋刷。中墙和床之间放着一个尿桶,尿桶前面挂着个布帘子,用以遮羞——陈老师也有自留地,种菜吃的,所以他也需要肥料——村里的厕所在村子附近的林子里,有些远,而且大粪只能集体用,私人不准用,所以小便一般都在家里积着,需要的时候再用来浇自留地。
  七姑一家来到陈老师住处时,他正坐在灶门前的小竹椅上吃午饭。他们特意挑了这个时间来,因为他们担心陈老师待会儿要睡午觉。陈老师也确实有睡午觉的习惯,因为他晚上要改作业或者看书,睡得比较晚。
  陈老师对七姑一家的到来有些诧异。待到他确定他们是来找他后,就热情地让他们进屋,同时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屋子有点小。快坐!”说着他把手里的碗筷放到灶台上,把小竹椅拉到桌子边。七姑抱着兰花,笑着犹豫地坐到了小竹椅上,桂花倚着她站着,汉民抱着桃花,犹豫地坐到了条凳上。汉民客气地笑着说:“陈老师您也坐!”陈老师一边笑着应说“诶!”一边坐到了床沿上。七姑和汉民开始有些窘,不知道该如何开口,只在那里“嘿嘿”地傻笑。陈老师知道他们肯定有事求他,但不知道是什么事。就鼓励他们说:“没关系的,如果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就只管说吧。”七姑支支吾吾地说:“陈老师……实在不好意思……是这样……您看……我们有三个孩子了……她们奶奶那里只能照看这个小的……另外两个……”“你们想要我为你们照看孩子?”陈老师有些讶异。“是这样陈老师,这两个大的挺乖的,能不能求您让她们到学校待着,不是要您教她们学东西,我们只是希望孩子们在一个有大人能看到的地方,我们也就放心了。”汉民说。“是这样啊。”陈老师沉思了片刻,然后他对着两个孩子看了看,说:“你们肯定她们不会影响其他孩子学习吗?”七姑赶紧回答说:“应该不会的,在家里她们真的很乖的,从来不闹的。”“如果是这样,倒是可以让她们待在学校试试。”“对,先让她们试试。如果不行,我们再想其他办法。”汉民说。陈老师虽然有些犹疑,但终究还是答应了。要说那时候,虽然村小远远谈不上以后人们常说的“高、大、上”,社会也有些不配套,但老师的权力还是够大的,人性的光辉还是挺照亮人心的,要不,像七姑家这样的,问题怎么解决呢?!好在桂花和桃花也确实是非常乖,否则,陈老师有好心也办不成这好事了。
  下午上课前,汉民抱着桃花、牵着桂花,来到了村小。教室里有两排长长的木桌子和两条长长的木条凳,从教室的一边一直延伸到另一边。前面是一块放在木架子上的木黑板,架子上面还放着一块黑板擦和一盒粉笔。木黑板的两侧是两张不大的木桌子。对着一年级那边的那张上面放着一年级的讲义,对着二年级那边的那张上面放着二年级的讲义。黑板上方贴着***的画像,画像两侧贴着***语录。左侧是: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右侧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陈老师让桂花和桃花坐在一年级这边靠墙的角落里。
  汉民回到家后,与七姑一起来到父母的家里。七姑抱着兰花,汉民端着孩子要坐的木桶,里面放着干净的小木马桶、棉絮、孩子两正餐中间要吃的炒米粉、一个小碗和一把小木勺子。看到小兰花,给站着的两岁多的儿子喂奶的汉民的同父异母的妹妹金香赶紧打招呼。然后兰花的爷爷和姑父都打招呼。奶奶也不是铁板一块,看着兰花可爱的样子,奶奶也喜欢上带她了。难怪有人说:“办法总比问题多,因为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解决办法。”关键要努力去想办法。活人哪能被尿憋死!
  这年大年三十晚上请家人吃饭,是七姑和汉民夫妇俩最开心的一次。往年奶奶都不来他们家吃饭的,今年她居然来了!她还夸孩子们头上七姑给她们扎的糖果纸花很漂亮。汉民抱着桃花,七姑抱着兰花,大家在桌上吃着、聊着、笑着。汉民和七姑不时夹些容易嚼碎的菜给怀里的孩子吃。奶奶夸七姑做的菜挺好吃的。七姑说好吃就吃多些。奶奶说会的。七姑不时地招呼着大家夹菜吃别放下筷子,大家说自己人不用客气自己会吃的;汉民不时地要男人们自己添些自家酿的装在壶里的水酒。他们都说这酒酿的不错,一点都不酸。汉民说都是七姑照顾的,他说自己常常在外面,家里的事也常常顾不上。大家都夸七姑很能干,七姑有些腼腆地笑笑,没有作答(七姑心里说:都是逼的,要不怎么办呢)。大孩子们坐在旁边的火笼上、烘笼上、椅子上、凳子上,专心地吃着饭,大人们时不时地给他们夹些菜到碗里。两条狗在地上欢快地吃着大家丢下的肉骨头。这个年,桂花过得也很开心!吃完除夕的团圆饭,聊了一会儿,然后叔叔和姑父带着他们各家的孩子们以及爷爷奶奶回去了。婶婶、姑姑和七姑收拾碗筷锅灶和桌上地面的卫生,汉民给孩子们穿上七姑早就准备好的新衣服新鞋子(七姑照例在年前农闲的时候给全家每人在煤油灯下赶制了一双布鞋,每个人的颜色和样式都各不相同。汉民的是黑色圆口的厚底鞋。母亲说汉民穿鞋磨底厉害,就特意给他把鞋底加厚了。七姑自己的是黑色方口鞋,两只鞋上面各绣了一朵红色的玉兰花,桂花的是方口的、上面还有一条带子的花布鞋,桃花的是花布圆口的,兰花的是虎头鞋。这些布都是做衣服时剩下的边角料)。七姑给孩子们每人拿了一些炒花生放进衣服口袋,和汉民一起带着她们三个孩子去众厅里烤火(当年村里的风俗,每到除夕夜,众厅里就生起一大堆树木燃起的火,通宵达旦,以供晚上在那里守岁的人取暖),汉民一手抱着兰花,一手拎着个小凳子,桂花双手抱着个小凳子跟在汉民后头,七姑一手牵着桃花,一手拎个凳子。他们来到众厅里,坐在火边(桃花倚着七姑)。汉民剥开花生,嚼碎了喂给给兰花吃,桂花和桃花自己一边啃开炒花生壳剥仁吃,一边看那几个大男孩脱了厚衣服用长棍子在那里有节奏地敲打着固定在在墙边木架子上的牛皮大鼓。大人们则跟旁边的人聊天。他们说:“今年的雪下得很大,明年一定是个好年头。”“是啊。”“今年的年成不是太好,希望明年比今年好些。”“就是。”火边大人们身后还有一些孩子在追逐打闹着,大人们不时地说:小心点,别摔倒了!结果,还真有孩子摔倒了,哭着,大人们赶紧前去扶起,拍掉身上的尘土,说:“让你们小心点,就是不听。要不是过年,我就要揍你了!”……没过多久,兰花在汉民的怀里睡着了。七姑说:“回去睡吧。”七姑和汉民带着孩子们,拿着凳子回去了。躺在床上,桂花有些睡不着。她转过来转过去。汉民说快睡吧,明天早些起来去捡爆竹。桂花强迫着自己闭上眼睛,不知过了多久,她终于睡着了。不知什么时候,噼噼啪啪封门的爆竹声又把她吵醒了,后来又不知过了多久,她又睡着了,再后来,她又被噼噼啪啪开门的爆竹声吵醒了。她要爸爸给她穿衣服,然后跟着爸爸去附近各家门口和其他孩子们一起捡没有爆炸的爆竹了。桂花把捡来的爆竹放进上衣口袋,不曾料想,爆竹又从口袋里漏出来了。原来,昨晚睡觉前,她忘了把没吃完的炒花生从口袋里取出来,结果老鼠把她的口袋咬破了。汉民对桂花说:“把你捡的爆竹给我吧。”桂花于是把捡的爆竹给了父亲。大年初一,是村里人一年到头唯一一天休假的日子(迷信说法,这天什么活也不能做,包括做饭,否则流年不利。所以这天所有人家都热剩饭剩菜来吃)。七姑带着兰花睡懒觉,汉民带着桂花和桃花,在自家门口的屋檐下,放捡来的爆竹玩,桂花和兰花兴奋不已,同时又每每吓得捂耳朵眯眼睛。爆竹放完了,他们在场院上打起了雪仗。这时,七姑和兰花也起来看他们玩,七姑怀里的兰花咯咯地笑着。他们三个玩得累了渴了,汉民用棍子把树上的冰凌打下来给大家吃。大家被冰得打寒颤,可是开心极了……
  大年初二开始,亲戚们来来往往吃吃喝喝,不在话下。
  新学期开学的时间又到了,陈老师又从他自己的村子回到了李家村。七姑要汉民去请了陈老师来家吃饭——过年前因为太忙而没有顾得上,只是给了陈老师一些他们自家为了过年而做的冬米糖、炒红薯片、炒花生和炒豆子,另外还给了一只活鸡——七姑烫出自家酿的米酒,烧出自家养的鸡以及鸡下的蛋,还有自留地里的白菜、萝卜等时鲜蔬菜,还有生产队里过年时分的不多的猪肉、鱼和莲藕。饭桌上,七姑和汉民不时地给陈老师加酒夹菜,陈老师自然是客气地说着:“你们不用这么客气的,我自己来就好。”但他实际上就是太客气了。他知道,一年中,农家也就这时候家里最丰盛,大家平时是连斋都基本上吃不饱的。作家路遥笔下的饥饿他们也是经常体验过。于是,陈老师在吃菜喝酒时很是节制,唯恐自己吃喝多了,主人家就吃喝得太少了。他不时地放下筷子。兰花这时正好睡了。桂花本分地在桌上吃着饭,父母给她夹什么菜,她就吃什么菜。父母也体恤孩子平时可怜,不时给她夹些肉菜。桃花还太小,不会用筷子,七姑在同一个碗里一边自己吃着,一边喂她吃。几个大人一边吃着,一边聊着。汉民和桂花问起陈老师父母的情况,陈老师说都还健在,身体也还算正常,不过年纪大了,总会有些这里不舒服那里不舒服,这很正常。陈老师说他爸平时抽烟,所以喉咙不太好,老是咳嗽。要他别抽了,他又忍不住。抽了几十年了,也不是说想戒就能戒得掉的。母亲则有老年性关节炎,老是关节疼,特别是冷天。吃药效果也不太好。汉民和七姑说:是啊,年纪大了,身体肯定比不上年轻人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他们后来聊起孩子们在学校的一些事情。陈老师说:“桂花和桃花真是太乖了。”“是吧?”七姑高兴地回答说。“嗯。开始时我还担心她们会影响其他孩子学习,可是没想到,她们要么认真地听着看着,要么睡觉。她们不但没有影响别人,自己还学会了一些东西。”陈老师上课时,看到桂花听得认真,就提问她,没想到她都学会了。“对,桂花回来还教我们拼音呢。”饭后,汉民说,“来,桂花,快把你教我们的拼音说给陈老师听听。”桂花开始时有些不愿意说,只是不好意思地咧嘴笑着,但架不住爸爸妈妈和老师的怂恿,便开始照葫芦画瓢地学着陈老师的发音说着,大家都因此乐得合不拢嘴,笑得桂花更不好意思了,脸红扑扑的。桃花搞不懂大家笑什么,只跟着憨笑——实际上,陈老师的拼音有些是读得不准的,比方他把汉语拼音的“e”,读成了俄语字母的“e”的音了。这也不怪他,因为他也没有机会受到很系统的正规教育,加上那个时代也不像后来信息时代,很多东西都可以在网上学到,有文字的、图片的、音频的、视频的,应有尽有,不应有的也有。陈老师出身贫农,天资中等。他天生驼背,而且从小个子比同龄人的平均水平要矮小,所以经常受到歧视和欺凌。由于家境贫寒,既没钱治病,也没钱上正规的学校。后来村里在祠堂里开了免费的扫盲夜校班,陈老师(那时还是陈小根)就去学习了。但因为人太多,他又是被倾轧的那种,所以他老是躲在最边角的地方,默默地跟着老师学习。由于距离远,角度也不太好,光线也不好(祠堂里用的是马灯照明),加上老师(一位才高小毕业的男青年)的水准也有限,所以他学到的东西都是七零八碎的。最让人抓心的就是,后来夜校班的老师爱上了学员中的一位有夫之妇,那夫得知后,纠集亲戚们对他大打出手,结果老师落荒而逃回自己的村子,再也不来陈村给学员们上课了,结果夜校班就这样夭折了。夜校班虽然停办了,但是陈老师并没有停止学习,凭着已经入门的那点基础,他硬是努力地自学完了小学的课程。后来,他就成了小学老师了——等大家都笑完了,陈老师又夸起桂花来,说:“有些阿拉伯数字,有的学生都不会认不会写,桂花倒是会了。”“是的,”汉民说,“她回来也用棍子在地上写给我们看了,从1到10,她全都会。”“嗯。有些学生却是怎么也学不会3和8的写法。我好奇怪,哪会有那么难的(陈老师可能不知道;有些人就是有读写障碍的)。说出来大家可能都不会相信,有个孩子,他写8的时候,一定要分两笔写,他先写左边,然后再写右边,然后左边和右边又合不拢,所以看起来就像镜子里外的两个3。”七姑和汉民听了,好奇地笑着。陈老师接着说:“还有一个女孩子,老是把3躺着写,不是仰躺着,就是趴躺着。”陈老师原本是就事论事,并没有要攻击谁的意思。可是没想到的是,这勾起了七姑的好奇心。“真有这样的孩子啊?”七姑问。“真的。她就是冬宝家的秋菊,就是她哥哥在轧花厂上班的。”桂花经常听到那些学校里的哥哥姐姐们在秋菊答不出老师问题时私下议论秋菊,说她哥还在轧花厂上班呢,她怎么这么笨的!尽管老师听到后会制止他们,但他们还是不失时机地贬低秋菊——秋菊的哥哥冬宝在轧花厂工作,并不是说冬宝多有文化或者说有多聪明。当年有一段时间,钱不值钱,虽然农村的日子不好过,但城里日子过得还不如农村的自在。很多原本在城里工作的人都回乡当了农民,于是城里出现了用工荒。冬宝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被招了去当工人的。然而世事难料,后来,工人的待遇比农民的要好多了,旱涝保收,工资月月有,日子自然过得光鲜得多。很大程度上,经济地位决定社会地位。冬宝常常会买些村民们没钱吃的水果(菠萝、梨之类的)和点心(灯芯糕、红枣、干荔枝之类的)回来给家人享用,家里的孩子又喜欢把这些吃食拿出来炫耀,加上得了些好处的或者没得到好处的亲戚的渲染,冬宝就成了村民们仰慕的对象。久而久之,被仰慕的人就会有些被神化了。俗话说:“一白遮三丑。”同理,一个人有钱但不干坏事,身上某些缺点自然也会被人们渐渐地淡忘了。由于常常听到大人们用羡慕的口吻提起冬宝,冬宝也成了孩子们心目中的偶像了,他的妹妹怎么可以这么差劲呢——陈老师听到了桂花的无忌童言,赶紧转移话题说:“这季节的白菜,经过了霜浸雪打,特别甜,好吃。”汉民接话说:“是的。陈老师,喜欢吃就多吃些。”陈老师说:“好的……我看,可以让桂花上一年级了。”陈老师的意思,就算桂花不正式上学,她在那里旁听也能学到不少东西,但是没有课本,桂花学的就不全面,因为老师不可能把什么都板书出来。同时,那时的书费加学费,一学期下来也就几块钱,这对汉民一家来说,虽说加重了负担,但也不是付不起。如果实在付不起,他也可以帮桂花付的。他实在太喜欢这孩子了。汉民夫妇听了后,自然很高兴。
  桂花成了一年级的学生了,她才刚过了五岁生日不久——那时是上半年启蒙的——父亲给她用竹篾精心制作了一个书包,严格地说,是书篮子,只是比一般的篮子要小一些、扁一些。每天上下学,桂花一手提着“书包”,一手牵着妹妹桃花的手一起来去。上课的时候,她认认真真。下课后,她也不跟其他孩子追追闹闹——毕竟她比同班同学至少要小两到三岁,她追不过他们,更闹不过他们。何况她还要照看妹妹呢——而是和妹妹一起在旁边静静地看着,笑着。看到其他孩子打架的时候,她好像感觉人家要打她似的,随着打架孩子的手脚一动一动,身体不自觉地躲闪着。每次测验,桂花的成绩都在班上名列前茅。回到家后,她还会帮着家里喂鸡和扫地了呢。
  端午节了,家家户户都在门前插上菖蒲和艾草,把生产队里分的那点麦子磨成粉,蒸成黄不溜秋的馒头,这就是节日的美食了。大人们怕孩子们很快就吃完了,于是分给他们每人一两个后,就用篮子挂到阁楼下的钩子上,高大的孩子即使踩到凳子上去能拿到,也是要费一番功夫的,不小心还会摔跤。不过,孩子们脖子上都挂着个自己用纳鞋底的粗线织成的小网兜,里面放一个淡的煮鸡蛋,还有一个煮熟的完整大蒜头。他们一时舍不得吃,放到小网兜里,然后大家汇聚到一起,开心地玩着,笑着。一个不小心,摔了个大马趴,鸡蛋和大蒜都压成饼子了,这时才很惋惜地吃了。
  姑姑又生孩子了,奶奶帮不了带兰花了。怎么办?没有其他办法了,父母只能让桂花辍学在家带妹妹们了!陈老师很惋惜,但是没办法。好在陈老师要过年过节才回他自己的村庄看望自己的父母,所以,平时的晚上,陈老师就会来帮桂花补课。就这样,桂花两年的课就硬是没有落下!
  第三个妹妹又来到这世上了,她叫梅花。
  陈老师建议汉民夫妇,带桂花去大队小学三年级报名,然后跟那里的校长商量一下:桂花不去学校,但保留学籍,功课由他负责教授。这样桂花就还可以在家带妹妹们——那时学校的管理不像后来的那样严。
  梅花不像几个姐姐那样的乖,坐在大木桶里老哭。桂花哄不住,喂米糊给她,她也不吃。桂花急的也跟着哭,另外两个妹妹看到姐姐哭,也跟着哭,结果就哭成一团了。直到梅花哭累了,睡着了,三个姐姐才停止哭,结果也东倒西歪的在床上睡了。有一次,梅花拼命哭的时候,桂花和桃花就拼命摇木桶,结果木桶倒了,梅花被甩出来了!邻居奶奶听到孩子们哭声凄厉,赶了过来,嘴里一边说着:“可怜啊!”一边把木桶扶起来,然后又把梅花放进木桶里,并且嘱咐桂花姐妹,不要太大力摇木桶子。她正想离开的时候,想着光孩子们自己在家是不行的。于是她端起木桶和木桶里的梅花,吆喝着桂花、桃花和兰花,来到了桂花的奶奶家。桂花的奶奶正在睡熟的小孙子铜根的竹摇篮旁边纺纱。大孙子梅根和二孙子草根都上学去了。三孙子金根和四孙子银根正在地上嘻嘻哈哈、咿咿呀呀地玩泥巴,他们在捏着不知道什么东西。看到这群人的到来,大家都有些惊讶。邻居奶奶把刚才的情境跟桂花奶奶说了一遍,又说了一声:“真是可怜啊!”桂花奶奶叹息了一声,摇了摇头,不知道说什么好。然后对邻居奶奶说:“多亏了你啊。快来坐一下。”邻居奶奶忙说:“不坐了,我家孙子正在睡着,不知道他什么时候要醒了。醒了看不到人是会哭的。”邻居奶奶说着就离开了。桂花奶奶看了看梅花,只见梅花满脸的眼泪和鼻涕,鼻子尖和嘴角都擦破了皮,额头上起了一个包,包也擦破了皮,因为沾了灰,受伤的地方都是黑的。奶奶拿了一条毛巾放到脸盆里,在陶缸里舀了一瓢水倒在脸盆里,用手搓了搓毛巾,拧干之后帮梅花擦脸。梅花疼得头扭来扭去地哭。这时,摇篮里的铜根被吵醒了,哇哇地哭了起来。桂花赶紧摇起摇篮,铜根又慢慢睡着了。奶奶把毛巾放进脸盆,抱起哭着的梅花,给她喝水,又给她换了尿布,然后又用热水和了米糊喂她吃,梅花吃着吃着不再哭了。还没等把小碗里的米糊吃完,梅花睡着了。以后,桂花她们四姐妹在爸妈出工的时候,就会被带到奶奶家了。。
  入冬的时候,闹鸡瘟,好不容易养了快一年的几只鸡(那时每家养鸡和养猪都有指标的,不能多养,否则要被割资本主义尾巴)陆续死了一大半了。七姑和其他人家的主妇一样,含着眼泪,把死鸡拔毛洗干净后,用盐腌了放到太阳底下晒干留着过年吃,死鸡的内脏,用剁辣椒和大蒜苗炒了来吃。这几天,七姑多煮了一些饭。
  两年后,七姑又流产了,又是个男孩!这次是因为胎盘前置大出血,又是孩子胎死腹中!胎盘前置这种事,搁到后来,通过及时检查发现,再通过休养,是可以矫正的,但是那个年代,尤其是那个年代的农村,母子就只有这一种命运了!
热门推荐
道缘浮图 天行战记 道缘浮图 天行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