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读趣阁 / 历史军事 / 汉末之殇 / 第一百五十五章 火药配方

第一百五十五章 火药配方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谈话间,刘辩直言不讳的问道:
  
  “舅舅,你炼丹的目的是什么?”
  
  “当然是炼成九转金丹,这样就可以长生不老,灵魂不灭,肉身长存。”
  
  “长生不老?你相信是真的吗?”
  
  “肯定是真的,好多先秦的典籍上都有记载。”
  
  “那九转金丹有人炼成吗?”
  
  “这倒没有听说过。”
  
  “舅舅,肉身不灭我认为现在是不可能实现的。”
  
  “是呀!不过正是因为没有人成功,才更应该努力。”
  
  “不过灵魂长存却有许多人做到了。”
  
  何苗惊讶的看着刘辩,急切的追问道:
  
  “哦……何人?我怎么没有听说过?”
  
  “开天辟地的盘古,炼石补天的女娲,尝尽百草的神农……还有伏羲、黄帝、仓颉、大禹……等等,他们却做到了英灵长存,哪怕万万年,亿万年,他们的功绩照样不会被遗忘,照样活在世人的心中,这才是真正的长存不灭。一个人如果不能留下功绩,造福天下万民,泽被后世苍生,就算活一万年……两万年……又有什么意义呢?该被遗忘,还是被遗忘,这样的长生毫无意义。”
  
  何苗沉思良久,眼神中有憧憬,也有沮丧,有期盼,更多的还是无奈,最后叹了口气,道:
  
  “哎……他们都是上古大能,我何苗何德何能,岂能和他们这些人相提并论,我有自知之明,就是想做些有利于后世的事,也是无能为力呀!还是好好的炼我的九转金丹吧!如果成功了,天下人不是都有希望不老不死、无灾无病吗?”
  
  “舅舅,你也是研习道家经典,炼制丹药多年,应该精通各种药理、药性,如果能炼制一种威力巨大的火药,只要达到一定的数量,就是一座城,也可以瞬间被炸倒,如果成功了,以后攻城略地就可以变得易如反掌,以后攻城,再也不用拿人命去填了,而且这种火药还有许多用处,到时候舅舅的大名不是照样可以流传百世吗?”
  
  “济王啊!你也太想当然了,这种东西怎么可能会有,我是听都没听过,也没有丹方,哪里有那么容易?”
  
  “不,舅舅,我刚好有这个配方。”
  
  何苗喜欢炼丹,对于炼丹,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了,各种关于炼丹的书籍都收藏不少,仔细的想着关于火药的记载,不管那一本书,都没有任何的记载,听到刘辩肯定的回答,何苗满是疑问的道:
  
  “啊……怎么可能会有这种东西?我看过的关于炼丹的书太多了,怎么从来没有听说过?快告诉我。”
  
  见已经勾起了何苗的好奇心,刘辩郑重其事的道:
  
  “舅舅,这个火药太重要了,我希望舅舅能够保证不把佩服泄露出去?”
  
  “放心吧!至少也要让我知道,火药到底是什么样子吧?就像你说的,可以瞬间炸倒城墙,这是不是有点夸张了。”
  
  “一点也不夸张,只会比这个更厉害,所以才要舅舅保证。”
  
  “好,我保证不传出去。”
  
  见何苗给出了承诺,刘辩才小声道:
  
  “就是本王刚才说的硝石、硫磺、木炭,只要这三种东西,按照一定的比例制成粉末就行,火药是个超越这个时代的东西,希望舅舅一定不能外传。”
  
  “就这么简单?”
  
  “是的。”
  
  “就用这三种东西?”
  
  “不错。”
  
  “每种东西个需要多少?”
  
  刘辩知道普通火药的配方,本来想直接告诉何苗的,想了想,又觉得如果太容易让他得到的话,他肯定没有成就感,没有成就感,就会缺乏积极性,以后这火药的改进,还得让他来,无奈的摇了摇头道:
  
  “舅舅,我也是在一部残缺不全的古籍上看到的,只说明需要这三种东西,到底什么样的比例就不知道了。”
  
  “好,知道了,我得回去试试,告辞了。”
  
  见何苗离开了,刘辩想到了自己把火药搞出来到底是不是一种错误,火器的出现,是战争的一个巨大的变革,火药这种东西,有利有弊,在刘辩看来,绝对是利大于弊,如今既然决定了,就不在考虑其它了,让何苗去捣鼓就好。
  
  夜色中,刘辩回到了住处,明天就要离开定陶了,与唐蓉、小翠聊了一会儿,又与唐蓉温存良久,才睡去。
  
  ……………………
  
  在前往濮阳的道路上,刘辩带着典韦、郭嘉、董昭与吕布的五千骑兵先行,文兴、乐进、贾诩带领五千步兵在后。
  
  一路上,刘辩先后派出了数拨斥候,负责打探情况,已近午时,董昭看了看前方,指着一条河流道:
  
  “主公前边就是濮水,过了濮水就是句阳,已经走了将近一半的路程了。”
  
  董昭是本地人,对兖州比较熟悉。
  
  “主公,要不要在句阳休息,让将士们吃午饭?”
  
  刘辩看着波光粼粼,清澈见底的濮水,摇了摇头道:
  
  “公仁,附近可有绕过句阳的小路?”
  
  “有,此处朝西五里,有一个渡口,渡过濮水就是一条小路,可以直达离狐县,走离狐县去濮阳,要比主公原来计划的走咸城远二十里,主公要走离狐县吗?”
  
  “朝西边走,找偏僻的小路行军,尽量避开黄巾斥候,绕过了离狐,全军就地驻扎,奉孝,派人通知文兴,让他大张旗鼓,宣称一万五千人,打上本王的旗帜,按原路进发。”
  
  “主公是想声东击西,出其不意,直接偷袭黄巾大营吗?”
  
  “本王正有此意,不知道公仁以为如何?”
  
  见董昭说出了自己的打算,刘辩反问道。
  
  “主公,离狐县距离濮阳四十里,骑兵全速只要半个时辰,黄巾有于羝根、于毒、于扶罗三部分组成,他们是驻扎在一个大营,还是分开驻扎,我们并不清楚,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要如何行动,还是要等斥候有了消息再定。”
  
  “公仁所言极是,令兵马驻扎在离狐,就是为了打探黄巾的消息。”
  
  郭嘉也道:
  
  “主公,文兴再有一个时辰就能到达句阳,到了以后就不要赶路了,今晚就在句阳过夜,这些城池大多都有黄巾的眼线,必然会把济王前往濮阳的消息传过去,只要文兴吸引了黄巾军的注意力,我们的偷袭,才更有把握。”
热门推荐
我在春秋当权臣 我在春秋当权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