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读趣阁 / 历史军事 / 汉末之殇 / 第一百五十四章 何苗来济

第一百五十四章 何苗来济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周梅带着马冬梅直接推门而入,让刘辩和周寒一惊,齐齐看去,见是周梅,周寒先露出愤怒之色,大声训斥道:
  
  “妹妹怎么如此不懂礼数,没看到为兄正在和济王说话吗?”
  
  周梅则轻轻的拍了拍胸脯,暗道:
  
  “幸好还没走。”
  
  又赶紧规规矩矩的给刘辩和周寒行礼,礼毕,才指着刘辩开口道:
  
  “哥哥,你们说完了吗?我找他有事儿。”
  
  周寒指了指自己的妹妹,想骂她几句,见刘辩就在旁边,觉得不合适,不知道怎么开口,只能充满歉意的对刘辩道:
  
  “济王见谅,小妹年幼,被宠坏了,不知礼数,还请济王见谅。”
  
  周梅小声嘀咕道:
  
  “哥,我都十七了,那里年幼……”
  
  刘辩是后世来的,不怎么在意这些礼节,反而觉得周梅率真,可爱,对着就要开口呵斥周梅的周寒道:
  
  “周兄,无妨,这里没有外人,不用麻烦,还是随意些好。”
  
  周梅也对着兄长道:
  
  “是呀!哥哥,这里就我们几个人,没有……外人。”
  
  说到没有外人的时候,还有些不好意思的看了看刘辩。
  
  周寒早就已经和父亲周名商议过了关于周梅的事,也有意撮合他们两人,见他们两人眉来眼去的,就直接找了个借口告辞离去。
  
  见哥哥走了,周梅道:
  
  “马冬梅,你也出去。”
  
  “小姐,我……”
  
  “出去……我有事要给济王说。”
  
  马冬梅出去以后,周梅来到刘辩的身边道:
  
  “济王你要去濮阳了?”
  
  “嗯!”
  
  “我也要去。”
  
  “不行,这是打仗,你去干什么?”
  
  “我保护你呀!”
  
  “不用,有典韦在,本王不用你保护。”
  
  “就那个大块头?他行不行呀?”
  
  “你又不是不知道,他和吕布可是不相上下,厉害着呢!”
  
  “昨天晚上你不是说,要答应我一件事吗?不管什么事都行?”
  
  “哦……那个呀!这次不行。”
  
  “你说话不算数……呜呜……”
  
  看着马上就要留出眼泪的周梅,刘辩赶紧安慰道:
  
  “好了……好了……这件事不行,这不是算不算数的问题,这是打仗,知道吧!不行。”
  
  听到刘辩说不行,周梅落寞的道:
  
  “哎……我和马冬梅一直以为济王殿下是文能做出千古绝唱,武能谈笑诛灭强敌,是文武双全的大英雄,像济王这种大英雄,就是百年也难得一遇,能遇到济王真是三生有幸啊!”
  
  被人夸奖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特别还是被一个美丽的女人,刘辩谦虚的摆摆手,装作毫不在意的道:
  
  “哪里哪里,本王算不得英雄,也没有你说的那么好。”
  
  “怎么没有,在我和冬梅的眼里,济王殿下才十五岁就已经这么厉害,将来的成就是兴周八百年的姜子牙都比不上呢!”
  
  “唉……梅儿不可乱说,本王怎么可能比得上姜太公呢?这可不能乱说。”
  
  “我和冬梅觉得您比他厉害多了,您是我们眼里的大英雄。”
  
  “嗯……不是的……”
  
  刘辩刚开口想反驳一下,周梅马上道:
  
  “可是大英雄怎么能说话不算数呢?”
  
  “我……我……不行,你说什么都不行,好了,我要走了。”
  
  “别走……不去就不去……你明天就要走了,人家会想你的,您就在陪我一会儿,好不好?”
  
  “行,这没问题。”
  
  ……………………
  
  与周梅打情骂俏般的斗了一会儿嘴,刘辩就离开了,回去安排明天带兵前往濮阳的事务。
  
  定陶的安全问题,全部交给了杨修、荀攸、杨奉、徐晃等人,被抓起来的几十人,已经有许多说情的人登门拜访刘辩了,刘辩一概不见,答复就是现在太忙,等忙完再说,具体时间不确定。
  
  这样的答复,让这些家族一时间愁云惨淡,搞不清楚刘辩的打算是什么,甚至有些人已经打算放弃定陶的田产,举家外迁。
  
  就在这个时候,刘辩迎来了一个不速之客,就是雒阳前来的原车骑将军——何苗。
  
  张杨杀了丁原之后,带领全部并州军投靠了董卓,没过几天,何苗就辞掉了车骑将军的职务,董卓早有准备,乘机兼并了何苗的兵马,就在满朝文武群起而攻之的时候,李傕等人带着八万兵马来到雒阳,趁机清洗北军中不服自己的将校,彻底掌控雒阳绝大部分兵马,一时间朝堂之上风云突变,已经有人提议让董卓担任大将军的职务了。
  
  董卓能这么快掌控雒阳局势,完全是有人在背后怂恿的结果,直到这时,王允、郑泰等人才后悔了当初听信袁隗之言:什么捧杀,什么让他疯狂一回,什么要除掉董卓易如反掌……这些是建立在董卓不能快速的控制雒阳兵马的情况下。看到了吧?董卓控制了雒阳几乎所有的兵马,想除掉他,已经变得非常困难了。
  
  何苗这次来是找刘辩的,他要通过刘辩的师傅史子眇,见到左慈,继续他的炼丹之道。何苗毕竟是刘辩的舅舅、何太后的兄长,刘辩也不可能不见,也就和何苗聊了起来。
  
  得知史子眇去了会稽,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何苗就决定留下来等史子眇,顺便陪陪自己的两个妹妹,一个是何太后,一个就是张奉的妻子何秀。
  
  常言道:三句话不离本行。与何苗一聊,不由聊到了炼丹,对于刘辩的询问,何苗还是非常坦诚的,对于炼丹的事,也没有藏私,直言不讳的告诉刘辩,自己炼丹遇到了问题,每次都是弄得蓬头垢面,还有两次,炼丹炉都差一点给烧坏了。
  
  刘辩听到这里,紧张的问道:
  
  “舅舅,你炼丹的时候,用的是不是有硝石、硫磺和木炭之类的东西?”
  
  “有啊!一共有几十种药材,除了这些还有钟乳石、砒霜、雄黄……”
  
  后边的什么东西刘辩根本没有听清楚,刘辩想到的只有两个字——火药。
  
  最早关于火药的记载,据说是春秋时期,有“硝石出陇道”的记载。当时记载的配方是:“以硫磺、雄黄合硝石,并蜜烧之”,会发生“焰起,烧手面及火尽屋舍”的现象。这里的“密”应该是蜂蜜的“蜜”。蜜加热能变成炭。
  
  这就是最早的关于火药配方的记载,至少最主要的三种材料:硫磺、硝石、木炭已经全部包括。
  
  而火药应用于军事,有记载的最早在唐朝,之前有没有不清楚,没有记载。
热门推荐
我在春秋当权臣 我在春秋当权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