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读趣阁 / 历史军事 / 汉末之殇 / 第二十九章 张让董卓

第二十九章 张让董卓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话说,张让独自一人来到小平津见董卓。
  董卓此时在黄河北岸驻扎,正在安排人收集渡河船只,就在船只收集的差不多时,忽然有人来报,张让来了,是奉陛下之命,点名要见董卓。董卓满头疑惑,不知道张让的来意,就问身边的李儒,李儒也是疑惑,刘辩派张让来干嘛?
  斥候一直在探查雒阳情况,董卓和李儒知道:刘辩带十常侍、何太后等人来到文陵祭拜先帝,因为文陵就在小平津南边不远,他一直以为这是十常侍的主意,就想着赶紧渡过黄河,带刘辩还于雒阳,也算大功一件,足够自己留在雒阳了,凭自己的能力,还怕将来不能身居高位?心里一直在想:到时候老子身为大将军,看你这些腐儒还敢不敢看不起老子。到时候谁要是若了我,看我怎么收拾你们。其实还是自卑心在作怪,越是别人看不起,越是想身居高位,好证明自己不是无能之辈。
  李儒道:
  “看来情况和我们想的不一样,具斥候来报,今日午时,陛下等人来到文陵,文陵有几百士卒迎接,陛下来时还带个三四百士卒,一共也就一千左右,如今大家都知道,文陵的兵士都是老弱,大多都是没有家室,身有病患之人,朝廷也是想打发他们来此渡过余生而已,没有任何战力,要胜之不难。关键是岳父与张让约好的时间是明日,没想到他们今日就到了,我以为雒阳一定出了什么变故,无非有两种可能。”
  “哦!都有什么,文优尽管说。”
  “第一种可能就是,张让等人根本就没有守住袁绍等人的进攻,一早就攻破了皇宫,张让等人只好今天就来此。第二种可能就是,皇宫没有被攻破,或者袁绍等人根本就没有攻打皇宫,张让等人计划的就是今天带陛下来此。”
  董卓想不明白了,难道这是阴谋,赶紧道:
  “你以为,那种可能性最大?”
  “现在雒阳所有城门全部戒严,我们的斥候根本不知道雒阳的真实情况,而探查张让动向的,只知道他们进了文陵,之后的事,也是探查不到。不过,我认为第二种的可能性要大一点。”
  “哦……你是说,袁绍等人根本就没有攻打皇宫?”
  “不,袁绍等人打了,因为今天早上,斥候传来消息,雒阳城中起火。不过没多久,就熄灭了。”
  “你是说,袁绍等人确实攻打皇宫了,不过后来又停止了,这是什么情况呀?哎……真麻烦,你直接说,不要在拐弯抹角了。”
  “是,有一种可能就是,袁绍等人确实攻打皇宫了,不过后来又被人制止了,而张让等人肯定是派人守卫皇宫,他们偷偷的离开,来到了文陵。如今岳父不用多想,只需要知道是谁有这么大能耐,能制止袁绍等人攻打皇宫就行了。”
  “如今雒阳戒严,我如何知道?”
  “张让不是来了吗?岳父问他便是。”
  “哦!对对对……走,回大帐,见一见张让再说。”
  来到中军大帐,张让已经在这里了。看到董卓进来,张让赶紧道:
  “董刺史,可还认识某家?”
  董卓以前在雒阳见过张让一面,如今已经过了多年,看了一会儿,发现此人正是中常侍张让。虽然心中看不起宦官,还是客气的拱手道:
  “张常侍,多年不见,没想到你我都老了,以前多蒙张常侍提携,才有今日,懂某在此谢过。不知中常侍来此有何贵干呀?”
  “某家奉陛下旨意,来宣董刺史去文陵觐见,不知董刺史何时动身呀?”
  董卓看了看李儒,笑了。
  “哈哈……哈哈……”
  李儒会意,赶紧盯着张让冷冷道:
  “不知是陛下召见,还是你张让想对岳父大人不利?你应该知道,大将军前车之鉴不远,你以为岳父大人,会受你等的诓骗?休要多言,岳父大人不是你等小人,今日不杀你,你还是走吧!别等岳父大人反悔,到时候,定要砍下你的头颅祭旗。”
  董卓对李儒暗中点点头,想:李儒果然聪明,深知我的用意,不愧我提携他于微末之中,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有李儒在,我还怕什么?然后眼神一变,怒声的对李儒道:
  “文优,干什么?不得对张常侍无礼,还不住口。”
  看着董卓和李儒的表演,对于善于揣测别人心思的张让来说,怎么会不知道董卓的用意,无非是告诫自己:老实点,别以为我董卓是何进那个志大才疏之辈,我董卓可不是那个傻瓜。张让心中明了,还是装作受惊的模样,道:
  “董刺史,董刺史……某家真是奉陛下旨意而来呀!怎么会欺骗董刺史呢?若要欺骗董刺史,某家也不必亲自来呀?只需随便找一个小黄门,带着圣旨来不就行了。”
  董卓和李儒一起点点头,他们知道,张让若想害他们,根本不必亲自来此,刚才只不过是恐吓一番,好让张让明白,如今尔等性命都在我的一念之间,最好老实一点。
  董卓训斥李儒一番,李儒赶紧道歉,董卓回过头,一脸笑意的看着张让:
  “张公公,见谅,李儒没见过世面,刚才多有得罪,我已经替张公教训了一番,若再敢对张公无礼,某家定要惩罚于他。”
  “无妨,无妨,文优也是担心董刺史安全,可见文优对董刺史那是赤胆忠心啊!”
  董卓不在废话,直接道:
  “今日袁绍可曾攻打皇宫?”
  “天还没亮就开始攻打,还放火烧青琐门。”
  “如今可曾攻破?”
  “不曾,得知袁绍等人敢攻打皇宫,陛下大怒,已经派人阻止。”
  “哦!那不知今日陛下来文陵,是你等的主意,还是陛下的?”
  “自然是奉陛下旨意,陛下几天前就已经准备要来文陵祭拜先帝。”
  董卓和李儒对视一眼,心中越发不解,只得继续问张让:
  “陛下让臣到文陵拜见,不知是什么事?”
  “陛下说,有一件大功要送给董刺史。”
  “哦……不知道是什么大功呀?”
  “这个某家就不知道了,需董刺史见到陛下,才能知道。”
  张让想了想又对董卓道:
  “喔……陛下说董刺史,不得带兵马前往,兵马就驻扎在黄河以北。”
  …………
  又问了张让一些问题,董卓直言,要商议一番,才能决定。张让点头答应,朝帐外走去,好让董卓等人商议。
  董卓让李傕、郭汜、华雄、李肃、杨奉等人前来议事。
  把陛下要见自己的事情,告诉大家。当听到不可带兵马的时候,除了李儒,大家一致反对,皆言这是张让等阉宦的阴谋,劝董卓不要上当。董卓心里也怕,万一这是张让等人的阴谋,自己去必死无疑。看到李儒一直在沉思,就问道:
  “文优,你以为该如何?”
  李儒见董卓问话,直接道:
  “去。”
  众将一听,顿时大骂李儒,这是拿主公的性命开玩笑,说什么也不行。李儒却笑而不语。
  董卓止住众人,对李儒道:
  “文优,先说说,为什么要去。”
  李儒故作神秘的道:
  “岳父大人,诸位,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先问几个问题,可好?”
  董卓道:
  “文优,你问吧!”
  “好,请问诸位,这天下是谁的天下?”
  “自然是天子的天下。”董卓想都没想直接回答。
  “请问,如今天子是谁?”
  “自然是当今天子,刘辩。”
  “也就是说,这天下现在还是刘家的天下,那我等的职位、权利是何人给的?”
  “当然是天子给的呀!这还用问?”
  华雄不耐烦的回答道,其他人都是点头默认。
  听道大家的回答,李儒接着道:
  “既然是这么显而易见的问题,大家应该知道对抗皇命的后果。当然,诸位一定会反驳,不以为然。以为如今天子大权旁落,几乎是一个傀儡,大将军生前,权倾朝野,如今大将军已死,正是大家争夺权利的时候,最终这些权利到底会被谁抢过来还犹未可知,不过我认为很有可能是重新回到天子手中。”
  这下连董卓都有点疑惑了,刘辩什么德行?满朝大臣谁不知道。带着满脑子的疑问,对李儒道:
  “此话怎讲?这怎么可能呢?都知道刘辩登基靠的就是大将军何进,如今大将军刚死,就有人以诛杀宦官的名义,攻打皇宫,显然是没有把天子放在眼里,可见天子是什么权利都没有,怎么可能重新让刘辩掌权呢?我看满朝大臣都不会愿意。”
  “张让来之前,我同样也不会这么想,如果刚才张让说的话都是真的,我想到了一个非常可怕的结果。”
  董卓不耐烦的道:
  “哦……不要绕弯了,都说出来吧!这样吊人胃口,烦不烦啊!”
  “是,岳父大人。我想到的结果就是:大将军的死很可能是刘辩伙同十常侍所为。大家肯定怀疑,不过大家应该知道和帝、桓帝、灵帝是如何从外戚手中躲回权利的,都是依靠宦官,诛杀权倾朝野的外戚,从而夺回权利的。以前,大家肯定都以为刘辩能力平庸,不可能会干这样的事。但是刚才张让所说的话岳父大人应该还记得,也应该可以听得出来,刘辩绝不是我们所认为的那样毫无作为,要不然他能凭一道圣旨,就让袁绍等人不敢攻打皇宫,能提前都做好准备前往文陵?他提前就打算来文陵估计是,他也怕大将军死后会出现混乱,祭拜灵帝是假,避难才是真的。能让张让等十常侍俯首帖耳、甘愿效命,这些是一个毫无作为的人可能做得到的吗?结合和帝、桓帝等人的所作所为,所以我认为,大将军何进的死,就是刘辩和十常侍干的。”
  董卓也是大吃一惊,深深的呼了一口气,平复一下激动的心情,暗自琢磨:刘辩登基,大权旁落,自然心中不服,刚好何进还要杀十常侍,刘辩和十常侍联合杀大将军何进,也是很有可能的。还有就是刚才张让明明说:刘辩几天前就已经准备来文陵了,如果大将军不是他们杀的,何必几天前就准备来文陵祭拜灵帝呢?如果真是这样,这次刘辩很可能会成功收回权利。
  在座的众人,听到李儒的分析,也是震惊不已,同时心中又对李儒更是佩服有加。
  董卓是一个胆子很大的人,多年于异族作战,刀口舔血的生涯,让董卓深知“富贵险中求”的道理。所以董卓决定去见刘辩,他愿意去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相信李儒所说的一个可能,那就是刘辩现在仓促行事,肯定准备不足,最缺少的就是可用之人。要不然刘辩干嘛提前就准备来文陵避难呢?
  既然刘辩派张让来告诉自己,还有一件大功,那就值得冒险试试,反正自己来雒阳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更高的地位,现在有机会干嘛不去呢?
  其实李儒是有私心的,他还有一个更大的疑问没有对董卓说出来。那就是万一刘辩是为了除掉何进的党羽呢?不过李儒知道,这可能是自己最后的机会了,如果不抓住,自己这一辈子想再进一步基本不可能了。反正如果刘辩真的掌权了,他和董卓都难逃一死,现在去最多不过早死一段时间而已。
  
热门推荐
我在春秋当权臣 我在春秋当权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