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读趣阁 / 历史军事 / 汉末之殇 / 第二十八章 好事成双

第二十八章 好事成双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刘辩心情大好,扬州有唐瑁,他是皇后唐姬的父亲,帮助自己应该没问题,这一点刘辩私下问过唐蓉,唐蓉也肯定的说,没有问题。
  没想到汉中张鲁竟然是史子眇的师侄,若有汉中在手,到时候攻打益州,至少容易一半,若打关中,还可以从雒阳和汉中两路出兵。可以说汉中一地的作用绝不是十万精兵可比。
  就在刘辩欣喜万分,感觉天下唾手可得之时,王越开口了:
  “陛下,史道长助陛下得到汉中大礼,臣也不能毫无表示,陛下应该知道,臣是开酒肆的,剑术还算说得过去,故而有许多慕名而来的义士,或拜师学艺,或走投无路而投靠,还有平时臣收留的孤儿,有一百多人,还算有些武艺。他们别的本事没有,如果刺探情报、卧底暗杀还是可以的,今天就送给陛下,以助陛下成事。”
  俗话说:好事来了,挡都挡不住。没想到今日不但有了汉中这颗钉子,连自己准备组建的情报部门都有了。刘辩兴奋异常,举杯道:
  “史师傅,王师傅辩能得二位师傅相助,真是三生有幸啊!辩无以为报,请二位师傅受刘辩一拜,师傅大恩,辩必不敢忘。”
  说完躬身深深一拜,王越、史子眇侧身自然不敢受刘辩大礼,又赶紧扶起。王越道:
  “陛下,王越只是一粗鄙武夫,能得陛下看重,以是感激不已,想那士族中人,与王越同席都觉得耻辱,今陛下不以王越粗鄙武夫而怠慢,反而以师待之,王越就算粉身碎骨也不能报陛下知遇之恩,怎敢受陛下大礼?”
  王越的这些话,就像一把刀子刺在了刘辩的胸口,感觉沉痛无比,在这个讲究家世、出身的年代,平民百姓想要出头难如登天。这就是所谓的“士庶天隔”士族不与庶族通婚,坐不同席。而王越连庶族都算不上,只是一个会武艺的“贱民”,怎么可能会让士族中人看上眼?如今,刘辩不但和他同席而坐,还一起吃饭,对自己更是以师待之,王越能感觉得到,刘辩不是作伪,是真心实意的看重自己,怎么可能不以死相报。
  王越知道自己在雒阳的这些年,几乎是没有人看得起自己的,虽然早些年凭武艺,独自一人深入羌族部落,取部落首领首级而还,也只是证明了自己勇武,虽然自己凭借高超的剑术,得到了灵帝的认可,让自己教授刘辩剑术,但还是没有人看得起自己,就连原来的刘辩都是如此,更不要说士族中人了。他们根本不把自己看做人。
  史子眇多少好一些,因为他是“道术高强”的“得道高人”。在那个年代,鬼神之说还是很有市场的。因此待遇稍好,但是在士族眼中照样是鄙夫一类的人。没看到历史上,孙策说杀于吉就杀了?于吉可是在南方很有影响力的,平时治病救人、传授道术。但是那又如何,孙策是孙子的后代,我是士族,我出身高贵,杀你一个妖道,随便一个借口的事儿。
  虽然如此,史子眇也是感动不已,刘辩能以平等的姿态,和自己说话,就已经让他感到荣幸之至了,更不要说,始终待自己如师,敬重有加。让他暗自庆幸,有如此徒弟真是三生有幸啊!
  刘辩三人坐而论道,不知不觉已经半夜三更天了。正在谈论天下形式的时候,张让来报,董卓来了。
  “喔……没想到董卓还真敢来,是他自己来的吗?”
  “不是,和他一起来的还有董卓的女婿李儒。”
  “恩,看来董卓能有如今的成就,绝不是世人口中的粗鄙莽夫。你带他来这里,哦……让李儒也一起过来吧!”
  “是,陛下。”
  张让转身离开,刘辩对王越和史子眇道:“二位师傅,这董卓敢来,至少证明其胆子很大,不是一般的大。还能说明,他至少这个时候还没有反汉之心。朕是于他虚与委蛇一番呢?还是直言相告呢?”
  王越道:
  “陛下,董卓臣认识,董卓从小在凉州长大,由于从小深受外族之苦,所以喜欢行侠仗义,而且个人勇武,杀敌总是冲锋在前,又重义疏财,很得属下爱戴。董卓有今日成就,决不是一个莽夫,只因庶族出身,而被士族看不起,故而称之为‘莽夫’董卓常于外族交战,多有战功,再加上贿赂大将军何进和十常侍,才有今天地位。他属下猛将很多,多次平定外族叛乱,又好结交羌人为自己所用,手下兵士可谓都是百战之兵,在西凉、关中颇有威望,不可小觑。若陛下能用之,要想得到西凉,关中之地易如反掌。”
  “你认识董卓?”
  “是的,当年臣杀羌人部落首领时,董卓正在和羌人交战,他听说此事后,特意来见我,佩服我的武艺和胆识,想招揽于我,被我拒绝后才来的雒阳。”
  “你觉得董卓可以被朕招揽吗?”
  王越想了很长时间,才不确定的道:
  “估计很难,董卓久在边疆,自由自在惯了,恐怕受不得约束。”
  “知道了,先会会他再说。”
  说话间,张让已经带董卓到了门口,门外的林德赶紧汇报,得到刘辩的允许,才到小院门口传唤:
  “陛下宣:并州刺史董卓、李儒进见。”
  董卓赶紧带着李儒朝里边走去,见到刘辩,疑惑的看了一眼,赶紧和李儒低头跪拜。
  刘辩一直打量着董卓,董卓身高八尺有余,五大三粗,身材魁梧,面部略黑,可能是多年的边疆生活所致。
  李儒就是一个文士打扮,身材有些瘦,面部白静,双眼有神,一副镇静自若的样子,刚进来时偷偷的打量着刘辩,眼中虽有疑惑,但是跪下行礼的时候,刘辩明明看到了他眼神中一丝精光闪过。想来是自以为明白了刘辩让他们前来的用意。
  刘辩从董卓和李儒进门,一直在偷偷的观察两人,行为还算得体,没有丝毫不敬。于是刘辩走下主位,亲手扶起董卓道:
  “董爱卿,不用多礼,请起。”
  又看了看李儒。
  “这位就是董爱卿贤婿,李儒,李文优吧?”
  董卓道:
  “启禀陛下,此人正是李儒。”
  “李文优高才,请起。”
  两人谢恩,刘辩让他们入座。回身缓慢的向主位走去。
  董卓和李儒这时候才看到了刘辩下首的史道人史子眇和剑师王越。董卓看到王越时,眼中虽有疑问,但还是朝王越点头示意。
  董卓看到刘辩坐好以后,直接开口道:
  “陛下,臣奉旨进京诛杀十常侍,如今刚到小平津,听闻陛下召见,就即刻启程来此,不知陛下召臣来此何事?”
  
热门推荐
我在春秋当权臣 我在春秋当权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