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读趣阁 / 历史军事 / 汉末之殇 / 第二十四章 宝玉顽石

第二十四章 宝玉顽石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刘辩知道大家的意思,但是刘辩没有做任何解释,站起来朗声道:
  “文兴。”
  文兴跪拜道:
  “草民在。”
  “派人密切注意小平津,若董卓渡河,即刻回报。”
  “喏!”
  “卢尚书明日布置朝会事宜。”
  “是,陛下。”
  其余人等都回去吧!
  众人跪拜离开,十常侍没有一个人离开,就这样跪在大殿上。满脸恳求的望着刘辩。
  刘辩无奈,只得道:
  “朕尽量保你们性命,若不可为……你们有什么后事就告诉朕吧!”
  众人大喜,只要有希望,比什么都好。张让开口道:
  “陛下,我等所献钱财,等回到皇宫,自会送到,陛下现在缺可用之人,我等的家奴可助陛下成立一军,以助陛下安稳朝堂。”
  刘辩道:
  “不用了,朕明日打算禅位于陈留王刘协,如今的大汉安坐朝堂,已经不可能挽救,朕决定,放弃皇位,前往兖州。”
  十常侍大惊。
  “陛下不可,若陛下禅位,陈留王年幼,天下将大乱呀?”
  “朕知道,如今天下,就算朕坐在朝堂之上,该大乱还是大乱,图之奈何?”
  这时夏恽眼睛一眯想:以陛下如今的表现,不像是一个自甘堕落的人,怎么可能放弃大汉呢?若不是,那为何要禅位于陈留王呢?难道……眯这的眼睛突然睁开,对刘辩道:
  “陛下,我明白了,有道是君子不立于危墙,陛下想以退为进,可是……若陛下禅位,将不再是天子,必将受制于人呀?”
  刘辩惊讶的看了一眼夏恽,十常侍看来也有有识之人呀!
  刘辩没有再和他们讨论这些,只是道:
  “若朕不再是天子,你们可还愿意助我?”
  刘辩的意思自然是他们的四十亿家财。兖州如今纷乱,要想安定,需要无数钱粮,有这四十亿,刘辩去兖州,要方便不少。
  十常侍等人迟疑了:我们感先帝恩德,若是刘辩是天子,我们自然愿意,若他不做天子,陈留王还不到十岁,这天下也就差不多完了,到时候我等想不死都难。
  夏恽暗又想:难道陛下就是想让天下大乱?然后……若是能成功,一定会彻底解决天下种种弊端,到时候,大汉必能大兴。不过风险极大,陛下才十四岁,是什么原因,让他有如此自信。
  夏恽疑惑的看着刘辩,想看出什么端倪,然而刘辩还是那波澜不惊的样子。想到这里,夏恽道:
  “陛下,若如此我等愿意,不过老奴建议陛下去关中。关中沃野千里,八百里秦川,有四塞之险,进可攻略宛洛,退可以雄关固守。而兖州四战之地,毫无屏障,是死地也。”
  刘辩惊讶,夏恽有如此见识?自己还没说什么呢?他竟然能够通过只言片语,猜对自己的打算。
  不过刘辩还是摇摇头,他总不能告诉他们接下来,董卓的事吧!董卓可是一直把西凉、关中视为退路的。虽然历史已经有所改变。但是谁也说不定将来什么样呢?
  夏恽惊讶,接着道:
  “关中不行,陛下可选幽州,幽燕多敢死之士,刘虞又是汉室宗亲,向来忠心汉室,陛下只需一年便可以稳定幽州,刘虞又对外族亲厚,幽州有刘虞坐镇,没有后顾之忧,陛下成立一军,便可南下冀州,冀州韩馥,无谋之辈,胆小如鼠,陛下只需陈兵冀州,派一说客游说于他,顺便拉拢韩馥下属,韩馥必降。到时候休养生息三到五年,陛下有冀州粮仓,可携幽燕精兵,攻略青州,黄河以北可定。”
  刘辩更加惊讶,这个夏恽,人才呀!但还是摇摇头。总不能说是为了防备曹操吧!
  夏恽也是一脸惊讶,这是最好的两个地方了,想破脑袋也不明白,刘辩为什么选择兖州。
  刘辩道:
  “你们不用想了,朕选兖州自有计较。”
  夏恽等人也就不再纠缠此事,张让道:
  “陛下有此打算,就更不能缺钱了,我等马上就派人收拾车马,将钱财运送到此处。由于钱财比较多,估计需要马车百余辆,还需要最少一天时间吧!除了家奴,还有他们的家眷,老幼估计差不多一万人左右。老奴没有其他请求,只希望老奴死后,陛下能照顾老奴的孙子,陛下别误会,是我弟弟的一个孙子,我家就只有他一个独苗了,其他都不必理会。”
  刘辩看向夏恽。
  夏恽道:
  “我老家有几个亲戚,平时我赠予他们许多钱财,陛下不用管他们了。”
  刘辩叹息,夏恽是个人才呀!可惜了。
  段珪道:
  “陛下,老奴有一个弟弟……算了,我写信给他,让他隐姓埋名吧!不用陛下操心了。”
  …………
  这边的事情安排妥当,已经酉时,天色将晚。刘辩让十常侍回去,一切结果,只能看明天了。
  刘辩离开大殿,回到住处,唐蓉、小翠都不在,具门外的小太监说,林德带万年公主的奶娘来了,唐蓉和小翠一起去万年公主哪里了。
  刘辩就派人去找荀攸,他要单独和荀攸谈一谈,看能不能让荀攸随自己去兖州。刘辩自己在大厅等候荀攸。
  行宫不大,荀攸接到通知,心里疑惑。问过来叫他的小太监,小太监也不知道有什么事,就这样荀攸稍作准备,就随小太监去见刘辩。
  前后不到一刻钟,荀攸就到了,见礼之后,荀攸在下首就坐,看着荀攸疑惑的目光,刘辩举着酒杯,小抿一口,道:
  “荀攸,荀公达,荀氏八龙名满天下,而传闻:颍川荀公达:经达权变,才思敏捷,有陈平之才。看来传言也不一定可信呀?三十多岁,才做到了一个小小的黄门侍郎,还不被父皇看重,如今父皇已经不在了。汝,前途堪忧啊!”
  荀攸依旧坦然自若,仿佛没有听到刘辩的戏谑之言,自信的道:
  “陛下,可知道卞和。”
  刘辩马上思索卞和是谁,首先想东汉末年的人物,想了半天,想不到卞和其人。突然眉头一舒,眼睛一亮,知道了:卞和,又作和氏,春秋时楚国人。是和氏璧的发现者。《韩非子·和氏》记载,卞和于荆山上伐薪偶尔得一璞玉,先后献于楚厉王、楚武王,却遭楚厉王、楚武王分别给予膑刑惩罚,后“泣玉”于荆山之下,始得楚文王识宝,琢成举世闻名的“和氏璧”。留有“卞和献璧”“卞和泣玉”等故事。如今的传国玉玺就是这块宝玉打造。
  荀攸见刘辩表情,就明白刘辩知道卞和是谁了。
  刘辩面带疑惑的道:
  “你是说你就是那个抱着宝玉,而被看做顽石的卞和?”
  荀攸摇摇头,道:
  “不,臣是那个被卞和抱着的宝玉,却被不识货的人,看做了顽石。”
  “大胆荀攸,竟然敢说父皇是不识货的庸人。”
  荀攸没有惊慌,淡淡的道:
  “非也,宝玉之所以被看做顽石,皆是因为,楚厉王、楚武王不愿意打开一探究竟,而楚文王愿意,所以宝玉被楚文王所得。臣是顽石还是宝玉,卞和说了不算,楚厉王、楚武王说了也不算,只有楚文王看过之后说了才算。也就是说,没有打开顽石之前,不管是谁说了都不算。陛下何必听信传言呢?”
  刘辩明白:荀攸是把自己比作了宝玉,至于是宝玉还是顽石,只有刘辩用荀攸之后,才有发言权。如果不愿意用,就不要说我荀攸如何如何,因为你说了不算。
  “若朕愿意当楚文王呢?”
  
热门推荐
我在春秋当权臣 我在春秋当权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