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读趣阁 / 历史军事 / 汉末之殇 / 第十六章 守陵校尉

第十六章 守陵校尉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文陵位于雒阳东北三十里,属平县(今洛阳市孟津县)北临黄河渡口——小平津。董卓进雒阳之时,就是从此渡过黄河。
  刘辩等人卯时三刻出北宫朔平门,过雒阳北城门夏门,向文陵走去。
  出雒阳城,刘辩回头,看向雒阳高大的城门,一眼望不到头的城墙。心中感慨万千,这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啊!人口一百多万,多少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不久就要被焚毁在战火之中,刘辩万分不舍。暗暗发誓:有生之年,一定要保住雒阳,使其免遭被战火毁灭的下场。
  雒阳城,从汉光武帝刘秀开始,到今天已经有二百余年。有城门十二座。分别是上东门、中东门、旄门、开阳门、平城门、宜阳门、津阳门、广阳门、雍门、上西门、夏门和谷门。北依邙山、黄河,南逾洛水,东据虎牢关,西控函谷关。雒阳城分为宫城、内城和外郭城三重城圈,面积100平方公里,是西汉长安城的2.6倍、隋唐长安城的1.5倍,比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大9倍、比公元800年所建的巴格达城大8.2倍。是如今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大城。
  三十里,骑马不需半个时辰。刘辩等人有銮驾车马,宫女、太监随行,速度自然不快,行了近两个时辰才到。
  文陵地处北邙山,东汉帝王多葬于此。有生在苏杭,葬在北邙之称,故而后世也有许多帝王葬于此处。
  文陵由于是当朝帝王陵寝,诸多帝王埋葬于此,故而建有行宫,一营兵马驻守。
  守陵之人名叫文兴,字仲平,司隶新郑县人。三十五岁,身高八尺,略瘦,面部粗狂,略黑、短须,昂首站立,颇有英武之气。
  刘辩没有听说过此人,估计历史上也没有记载这个守陵之人。这一营兵马为临时编制,只有两部,八百人。文兴现任守陵校尉,职责就是守卫各代帝王陵墓,免遭偷盗。
  得到张让派人送来的通知,文兴早早就集合兵马,列队于陵前,等候刘辩等人到来,文兴颇有领军才能,只因庶族出身,不愿依附士族,又因家中拮据。虽然平叛有功,名义上是由军侯升为守陵校尉,事实却被变相发配至此。守陵校尉,不是朝廷正式编制,只是临时编制。就像曹操设立的:掘金校尉、发丘中郎将。身为校尉,却远离雒阳,没有任何实权。一般的校尉有五部兵马,而文兴只有两部老弱。而文兴上有年迈父母,下有幼子,本来不多的俸禄又已经拖欠半年之久,如果不是还有些武艺,可以时常去山上打些野味,估计吃饭都成问题。
  一个营的编制是2000人.汉代的兵制是以二与五的倍数为计算。最基础的单位为伍,即每五个人有一个伍长;两个伍为什,每十个人有一个什长;五什为队,每五十个人有一个队率;两个队为一屯,每一百人有一个屯长;两个屯为一个曲,每两百人有一个军侯;两个曲成一部,每四百人有一个军司马。通常每五个部为一个营,即为一独立的作战单位,通常统军者乃将军或是校尉。
  文兴本来以为,自己这一辈子就这样被人遗忘了,不可能再有出头之日。没想到一早接到通知,陛下带皇后、太后、万年公主等人,来文陵祭拜先帝。雒阳的变故才一天,文兴并不知道。但是他知道这可能是自己最后的机会了,如果不抓住,自己一辈子也就于陵墓相伴了。
  刘辩行至文陵三里,众人皆下马步行,算是对灵帝的尊重。远远看到整齐的队列,问道:
  “此处怎么还有兵马,带兵者是何人?我观之,此人颇有领兵才能。”
  张让脸上有点不自在,还是硬着头皮道:
  “回陛下,此人名叫文兴,为守陵校尉。”
  “守陵校尉?朕怎么没有听说过还有这个官职?”
  张让迟疑,不敢回答。
  段珪道:“陛下,此人本是一军侯,因平叛有功,理应升为校尉,只因拿不出升迁之钱,所以……算是发配至此吧!”
  刘辩大怒,看着张让道:
  “张让,究竟怎么回事,从实招来,如有隐瞒,必杀之。”
  张让赶紧跪下慌忙道:
  “回禀陛下,八年前,文兴只是一名什长,淮南叛乱,因功升为队率;六年前,因功升为屯长;五年前,黄巾叛乱,因斩杀一名小帅,小功无算;解荥阳之围时,带百人,杀敌三百余人,俘敌六百余人。是为大功,理应升为校尉。然而当时先帝定有升迁规则,奴婢也不敢违反。规则是:
  地方官比朝官价格高一倍,县官则价格不一;官吏的升迁也必须按价纳钱。求官的人可以估价投标,出价最高的人就可中标上任。除固定的价格外,还根据求官人的身价和拥有的财产随时增减。”
  刘辩那个怒啊!真是不知道还有多少人才,因为拿不出钱而埋没。开口道:
  “你怎么对他如此了解?”
  “只因,文兴数次到奴才府上,求奴才宽限一些时日,故而见过几次。”
  “继续说,详细点。”
  “是,陛下。记得黄巾平定以后,文兴因战功可以升为校尉,所以奴才派人去找他,要求他,出二十万钱加战功,才可以升为校尉,若没有战功,需两百万钱。文兴刚开始很高兴,可是过了半个月也不见他送钱来。又过了几日,文兴独自来见我,说家中拮据,实在拿不出二十万钱,希望奴才能在通融一段时间,奴才就给了他一个月时间,如果拿不出钱,就不要再提此事。随后一个月,他又多次来找,言:父母年迈,妻子患病,就算把家里祖屋,田地变卖,再找亲戚朋友借,最多也只能凑八万多钱,希望奴才可以通融一下。奴才无法,只得告诉先帝,先帝不想坏了规矩,又舍不得八万钱,于是奴才想办法,临时设立了一个守陵校尉,才算是打发了他。”
  刘辩无语了,原来这事是灵帝的责任,想骂张让又开不了口,总不能骂汉灵帝吧!于是道:
  “你有没有从中收受贿赂。”
  “文兴这次,不曾收取,因为奴才也知道文兴家贫,怕说的少了,先帝不允。故而不曾收取,甚至把多出的几千钱,又还给了他。若陛下不信,所有卖官收入,都是有记录的,陛下回宫,可以查看。”
  刘辩这时觉得全身无力,这样的荒唐事,竟然是自己的父亲干的,他不知道这样的干结果吗?可以说黄巾之乱,要有一半的责任要归根道卖官鬻爵上。
  想做官?拿钱。
  想升迁?拿钱。
  想封爵?拿钱。
  这些钱最后还不都是出在了百姓身上,卖官鬻爵只能让官吏更加疯狂的压榨百姓,百姓逼不得已,只能造反。黄巾军每到一处,都焚烧官府,杀死官吏,难道不是为了泄愤?短短数月,黄巾军达到近百万,可见百姓被压榨之苦,可以说历史上没有任何一次起义,能达到黄巾的规模和影响。
  大汉已经让天下百姓失望透顶,想挽回,绝非易事。
  现在刘辩就想知道,到底为什么?
  灵帝刘宏不傻,为什么会干这么傻的事儿?
  
热门推荐
我在春秋当权臣 我在春秋当权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