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读趣阁 / 历史军事 / 崇祯大帝国 / 第一百七十九章 皇爷,动了

第一百七十九章 皇爷,动了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第一卷风雨飘零
  
  元宵节,夜幕徐徐降临,华灯初上,整个京城热闹无比。
  
  十王府街东北角,高大的阳武侯府张灯结彩,欢庆上元夜。
  
  侯府管家在门口张望着,准备迎接在外浪了一下午的阳武侯薛濂回府。
  
  脚步声从胡同口传来,老管家一喜,正要走下阶梯前去,却发觉前面身影并不是自家老爷,而是安远侯府的小厮。
  
  “何管家,请问我家柳侯爷在贵府上吗?”远远的,小厮疾步上前问道。
  
  “没有。”何管家摇摇头,叹息了一声,明白自家的侯爷肯定是和他家侯爷去浪了。
  
  他们要是在一起,三五天没有归家,这也是常有的事,不必等了。
  
  锦衣卫,北镇抚司诏狱。
  
  如果用东林党的说法,这是一个臭名昭著的地方。
  
  尤其是在魏公公上台后,天启皇帝不管事,什么事都交给他去办。
  
  于是,威猛的魏公公立马开启让东林党人半夜惊醒的噩梦。
  
  原本这样下去,估计再有个几年,也就没东林党什么事了。
  
  可惜,本尊上台后,这诏狱就默默无闻了。
  
  造成的结果是,东林党又满血复活了。
  
  不过,在崇祯皇帝上任后,这里又恢复了天启年间的繁华。
  
  老王站在诏狱门口,看了看里面阴森恐怖的牢房,随即一声不吭,大步走了进去。
  
  院子内没有任何花木,只有黄土垫起来的一个操练场,前院的东西两侧是两排耳房,里面驻扎着锦衣卫和管理诏狱的狱吏。
  
  掀开遮挡寒风的门帘,里面烤火的五六个狱吏急忙起身,向老王问好。
  
  “安静下来了吗?”
  
  老王语气很柔和,但带着上位者自有的威严。
  
  对于底层小吏,老王一贯不会耍脾气。
  
  “禀报厂公,阳武侯薛濂已经安静睡觉,安远侯柳祚昌犹在闹着要见皇上。”轮值的狱吏谄笑躬身汇报工作。
  
  “防护措施都做好了吧,可不能让他们自杀了?”
  
  老王斜着眼,捏着光秃秃的下巴,尽可能的做好每一个细节。
  
  这是东厂第一次文明办案,可不能砸了招牌。
  
  “厂公请放心,墙壁四周都用棉布包裹着,他们想撞墙死都不可能。
  
  别看他们现在闹腾着,等一会就老实了。
  
  再者,里面的兄弟也时刻看守着。”
  
  狱吏笑着说出了布置。
  
  老王点点头,他也就是随口一问而已,小黑屋是他亲自布置的。没问题。
  
  老王估计,等屎尿来了,这两位一辈子锦衣玉食的侯爷,是绝对抵挡不了这种龌龊滴。
  
  此时,签押房的番子匆匆赶来,低头递给老王一封信件,“禀厂公,有宣大锦衣卫密奏。”
  
  宣大无小事,老王不敢怠慢,接过信件,匆匆御览一遍,脸色一沉,立即尖声道:“备轿,进宫!”
  
  坤宁宫,鼎内焚着檀香,淡白轻烟幽幽不绝如夏日柳絮,丝丝袅袅从缝空中飘逸而出,静静散入殿阁深处。
  
  袁贵妃和周皇后二人,正端坐在凤椅上,听崇祯皇帝讲商业课,也就是大明皇家商行日后的操作。
  
  女官青歌负责记录。
  
  “……周皇后之言也不尽然,不可一概论之,这代理商制度也要分商品。
  
  譬如,蜂窝煤属于民生产品,关系到大明每一户百姓,就不能让一家垄断经营。
  
  尤其这京城中,上百万人口,制作销售都来不及,更不要说财富让一家一户赚去,不可取!
  
  可以把京城分成若干个区域,按东城区、西城区、北城区等划分,人口密集的区域设置两到三个分销商。
  
  授予他们生产的权利,让治安司监督产量,皇家分钱即可。
  
  酒水同样亦是如此,在大明可以一省一府一个代理商,皇家负责生产。
  
  不过,跟蒙古鞑子打交道,路途遥远,需要大量人手护送,就需要田宏遇这样的大商家来负责了。
  
  一般人,吃不消,也没有这样的财力和实力。”
  
  新成立的大明皇家商行目前只有四种产品,蜂窝煤、肥皂、地瓜酒、钟表,崇祯皇帝依据产品特性讲解操作模式。
  
  皇帝这个职位没经验,可经商崇祯皇帝是见多识广的。
  
  “还是田国丈的命好,有田贵妃在,赶上好时机了。”
  
  周皇后听完,眼波不经意的瞟向崇祯皇帝,语气中满满的醋意。
  
  “哎哎哎,过了哈,朕的皇后在此,哪里来的田国丈?你封的?”
  
  讲了一个时辰了,崇祯皇帝伸伸懒腰,晃动着有些酸痛的脖子,打趣轻轻的避开这个话题。
  
  周皇后的意思他明白,田宏遇吃了一块肥肉,她或许也想让她的两个哥哥参与进来。
  
  但是,崇祯皇帝不允许。
  
  人和人是不一样的,田宏遇吃到这块肉,是凭本事的,为什么不能吃?
  
  死鬼周奎的两个儿子,饶他们一命已经是极限,好不容易踢出京城,怎还能容他们吃香的喝辣的?
  
  不要说这两个烂人,就是京城现有的皇亲勋贵,崇祯皇帝都要严格控制,争取不让他们享受大明皇家商行的利益。
  
  大明皇家商行的产品,除了蜂窝煤崇祯皇帝放开一道小口,允许代理商自行生产。
  
  其他的,他都打算垄断经营。
  
  而且,这是他打破阶级固化和赏赐有功将士的法宝。
  
  今后,谁要立功了,除了朝廷正常奖励之外,崇祯皇帝打算把他们拉到共同利益集团来。
  
  例如,平头哥曹文诏立了大功,怎么办?
  
  好办!
  
  赏你家族所在地的酒水或者其他产品地区代理。
  
  那么,普通将士立功了又怎么办?
  
  也好办!
  
  让你的家族一人到大明皇家商行来上班,吃皇粮,朕来付俸禄。
  
  在这样的奖励下,崇祯皇帝觉得,大明军队的战斗力妥妥的上数个台阶以上。
  
  并且,随着越来越多的将士享受到利益,阶级固化慢慢的也就打破了。
  
  在这方面,崇祯皇帝有比较深的研究。
  
  后世,他看到一个采访段子,很有感触。
  
  记者:你的理想是什么?
  
  放羊娃:放羊。
  
  记者:你放羊是为了什么?
  
  放羊娃:赚钱。
  
  记者:你赚钱是为了什么?
  
  放羊娃:娶媳妇。
  
  记者:娶媳妇是为了什么?
  
  放羊娃:生娃。
  
  记者:生了娃干什么?
  
  放羊娃:放羊。
  
  这就是流传很广的放羊娃的故事。
  
  有的人把它当段子看,有的人把它当有趣的故事看,有的人把他当笑话看,还有人把它当寓言看。
  
  看完之后,笑一笑也就过了,未必就会去思考这个故事背后深层次的本质。
  
  可放羊娃的故事,背后反映的是阶层固化的问题。
  
  一代放羊,世代放羊;一代穷,代代穷;一代富,代代富。
  
  一个社会,阶层彻底固化之后,不同阶层之间停止了对流,是非常可怕的。
  
  因为在这样的社会中,一个人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不在于他的志向才智和能力,而取决于他所处的阶层身份。
  
  它的可怕,就在于这种无力感,无望感。
  
  纵使你有天大的本领,不如一个饭桶家里有个好爹。
  
  纵使你风华绝代才情无双,不如别的姑娘工于心计嫁上了个好人家。
  
  阶级属性,成了标划人和人之间一切关系的唯一评价体系。
  
  如今的大明,正是处于这样的一个阶段。
  
  崇祯皇帝要想大明千秋万代,就必须打破阶层固化。
  
  而大明皇家商行,就是崇祯皇帝打破阶层固化的工具。
  
  他必须让放羊娃,有一个获得财富的机会。
  
  这样,他的后代就不需要再放羊。
  
  纵观历史,王朝的崩溃,则无不是阶层过于固化,反过来又导致社会生态封闭,知识封闭所造成的。
  
  如今,崇祯皇帝站在全局的高度,发现大明正在处于这样的状态中。
  
  而大明上下,粗略可以分为几个阶层。
  
  第一等,文臣、豪强,必须要消灭。
  
  他们兼并了规模可观的土地,成为比一般的地主更高级的超级大地主,他们的一举一动甚至可以影响朝野。
  
  例如北方的晋商,安徽的盐商,江浙的海商。
  
  历代统治者,对豪强基本上是一有机会就扑灭。
  
  因为,一旦等豪强做大,朝廷拿他们没办法的时候,那么这个王朝离覆灭也不远了。
  
  第二等,地主、文人,要改造。
  
  他们左右不了朝野局势,他们只能左右一乡一村的秩序。
  
  用比较时髦的话来说,他们是时下的中产阶级。维系社会生产秩序的中坚力量。
  
  第三等,佃农、流民,要让他们安定。
  
  佃农失去了自己的土地,只能租种地主的土地。交完租子,所剩无几,一直挣扎在温饱和贫困线上,生活过的比较拮据或者比较悲惨。
  
  土地兼并越来越厉害,大地主豪强,通过土地兼并,为了榨取更多的利益,就会抬高佃农的租子。
  
  佃农连租地种,都种不起了,就会沦为流民。
  
  流民,是大明农民起义的策源者。
  
  只要对流民承诺说,造反后有地种就可以了,根本就不用对他们进行战争动员。
  
  当一个社会,阶层固化到两极分化的极致,到让人活不下去的地步,那么就会有人不惜用生命的代价,来摧毁这个现有的既定秩序。
  
  在这样的情况下,崇祯皇帝其实需要一场酣畅淋漓的大清洗,大明才有救。
  
  不管会不会引起不满,甚至留下骂名,铁血清洗都必不可少。
  
  只是,以崇祯皇帝目前的威望和实力,这样做有些不实际,想想也就罢了。
  
  因为,他的基本盘还不够。
  
  而大明皇家商行,就是他用来凝聚基本盘的工具之一。
  
  只有这样,他才能快速的掌握更大更多的权利,然后雷霆一击,消灭一切妖魔鬼怪。
  
  没办法,他的时间不多了。
  
  必须剑走偏锋。
  
  否则,崇祯皇帝也不会如此处心积虑,堂堂的大明帝王,居然要靠经商拉拢人心,分配财富。
  
  丢人呐!
  
  想想当年的正德小皇帝,多厉害啊!
  
  当年明孝宗为了平衡朝中各派势力煞费苦心,甚至累死。
  
  正德小皇帝朱厚照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接了父亲的班,还没上任就让一班文臣吃尽了苦头。
  
  他知道自己若是按部就班地当一天皇帝批一天的奏折,那些文官们会让他一秒不停地干活。
  
  迟早他也会像他父亲一样累死,所以他要自己做自己的主。
  
  可是这帮文官怎么可能听他这个小屁孩的话?
  
  尤其是那些先皇老臣,连他得空划个船都能跟不务正业拉上关系,还给他整了一个五大罪:
  
  “一、皇帝单骑出宫,不带随从;二、皇帝在宫内乱转;三、皇帝去北海划船;四、皇帝喜欢打猎;五、皇帝乱吃零食。”
  
  扯**蛋,十六岁的人连这点自由都没有,还做个鸟的皇帝?
  
  正德小时候肯定没少听父亲聊过朝廷政事,当然不甘心做别人的傀儡,何况他还是一个好武之人,岂能被一帮文人玩弄于股掌?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他必须分三步走;首先在朝中要有自己的人,其次要给文官集团树立一个强大的对手,最后还必须掌控军权。
  
  朱厚照的第一步就是重用宦官,提拔贴身八个太监掌控朝政,让他们成为可以压制文官集团的势力。
  
  这一步他做得很绝,甚至把自己的行宫挪出了紫禁城,管你文臣怎么反对,惹急了就让太监们大开杀戒,顶多背个听信谗言的罪名。
  
  我就是要独立,就是要自由,就是要培养自己的武装军队。
  
  虽然在实施的过程中遭到了文官集团的强有力反击,但朱厚照仅以牺牲一个刘瑾的代价就安抚了整个文官集团。
  
  并趁机把自己的老师杨廷和推到了文官集团领袖的位置。
  
  仅此一点,崇祯皇帝就佩服得五体投地。
  
  老实讲,他现在基本就是在学正德小皇帝,也是这样布置和安排的。
  
  思忖间,守门的小黄门进来禀告:“皇爷,王公公求见!”
  
  有急事!
  
  否则,老王不可能来后宫找人。
  
  “皇后,袁妃,改日再聊了。”
  
  说完,崇祯皇帝转身回乾清宫。
  
  那里,才是他的办公室。
  
  “皇爷,动了!”
  
  老王紧随着崇祯皇帝皇帝的脚步,老脸笑成褶子,开心的低声说道。
  
  “也应该动手了,时间到了。”
  
  长叹中,崇祯皇帝步履更快了些。
  
  要发财了。
热门推荐
我在春秋当权臣 我在春秋当权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