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读趣阁 / 都市言情 / 美国大富翁 / 第二百三十一幕 范德比尔特的哀伤

第二百三十一幕 范德比尔特的哀伤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虽然陷入了战争的泥潭,但是北方的经济,却一天天好了起来。
  
  就连那些原本只能每天枕着空酒瓶,望着太阳发呆的流浪汉们,都有了工作。
  
  虽然有许多年轻人,因为交不起钱,被迫前往前线。但是,亚伯拉罕-林肯,却是三十年以来,支持率最高的总统了。
  
  他的支持率,甚至已经超过了百分之六十。这已经是一个非常恐怖的数字了。
  
  要知道,以往历届总统的支持率,也不过是在百分之四十五左右徘徊。
  
  林肯的支持率这么高,当然不是因为他那可以吓哭小孩子的面容。
  
  而是因为他让困顿的经济有了好转,让绝大多数人都可以吃饱饭。
  
  当然,与此同时,同仇敌忾的面对南方,也是让北方更加支持联邦政府,更加具有凝聚力的原因之一。
  
  几乎所有的北方平民,都开始努力的工作,企图在拥有更加丰富的物质生活的同时,战胜邪恶的,奴役黑人的南方恶棍。
  
  不过,在这样一片令人兴奋地环境里,却依旧有人难免悲伤。
  
  科尼利尔斯-范德比尔特,此时就望着窗外的海岸发呆。
  
  尽管咸湿的海风被玻璃窗阻挡在室外,但是每当波涛拍岸的时候,他总觉得自己嘴里苦涩的味道又重了一分。
  
  就像是当年在还上漂泊的时候,灌了满嘴海水一样。
  
  今年已经六十六岁的他,出生在纽约斯坦顿岛上。
  
  他的父亲在这座岛上拥有一块农场,站在农场的高点,就能俯视整个纽约湾。
  
  他的父亲是一个很平凡的人,没有什么野心,就想安安稳稳地让一家人幸福的生活。
  
  在范德比尔特年幼的时候,对于他影响最大的不是他的父亲,而是他的母亲。
  
  而他从出生开始,就与他的父亲不太一样,活泼、好动,充满着斗志。
  
  六岁的时候,有一次他和比他大两岁的隔壁家的童奴比赛,就差点把自己置于死地。
  
  虽然他的父亲送他去学校上学,但是他却非常讨厌那些抽象,需要死记硬背的知识。
  
  因此,他虽然在学校里学习了流年,但是他依旧不能掌握繁复的“贵族式”英语语法和单词拼写。
  
  哪怕到他日后功成名就的时候,他依旧严厉的批判这种教育模式。
  
  学校的时光非常无趣。
  
  在他十六岁的时候,他再一次俯视着纽约港,就开始渴望拥有自己的事业。
  
  他在里士满港口,跟随父亲出售帆驳船的时候,他突然看到了机会。
  
  在蒸汽机出现之前,这种由荷兰人制造的帆驳船是纽约港的主要运输工具。
  
  它们穿梭在港口与远洋的货轮之间,平底的它们,吃水更浅。长达十八米,宽达七米的他们,用来载运货物,简直是神器一般。
  
  范德比尔特,忽然觉得自己如果拥有这样一艘船,也能赚钱!
  
  于是,他向母亲借了一百美元,购买了一艘这样的帆驳船。
  
  在十九世纪出,一百美元绝对不是一个小数字。
  
  他的母亲虽然信任这个儿子,但是却依旧很苛刻。
  
  她对他说,“如果你能够在你的生日之前,将那块未经开垦的三点二公顷的土地清理干净,并且犁好地面,种上作物,我就把钱给你。”
  
  而当时,距离范德比尔特的生日,仅仅只有不到一个月,仅仅四周的时间了。
  
  但是,范德比尔特展现了他的才能。
  
  他将周围的所有孩子们都聚集在一起,让这些孩子们帮助他完成了任务。
  
  生日的那一天,获得了一百美元的他,迫不及待就去买了帆驳船。
  
  当他第一次踏上属于自己的帆驳船,升起帆,把手放在舵盘上的时候,它诞生了一种强烈的满足刚。
  
  因为,只有这个时候,他才觉得,自己的命运终于被自己掌控。
  
  不过,最初的两年里,范德比尔特并没有赚到太多的钱。
  
  因为,一百美元虽然多,但是纽约港的有钱人却也有很多。
  
  帆驳船遮天蔽日,想找到活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不过,他的运气不错。
  
  过了两年的一场战争,改变了他的处境,让他的事业迈向了成功。
  
  军方需要一个他们能够完全信任和依赖的供货商向保卫纽约港的要塞运送物资。
  
  当时,范德比尔特的报价虽然不是最低。
  
  但是,却在范德比尔特日渐成熟的人际关系运营的支撑下,他拿到了这份合同。
  
  而这,也是他拿到的第一份货运合同。
  
  因为以往的时候,纽约港的货物运输,依靠的不是合同,而是抢运的速度。
  
  一艘远洋船停泊在它不至于搁浅的远方,无数量帆驳船就像是精(和谐)子一样冲过去,只有第一个才能够获得机会。
  
  而以往能够依靠强壮的体力,获得运输机会的范德比尔特,此刻拥有了稳定的订单,简直如虎添翼。
  
  在这之后,又过了五年。他就已经积累了超过九千美元的现金,除此之外,他还拥有了纽约港最大的帆船运输队。
  
  而此时的他,并没有满足与帆驳船之王的称号。
  
  他很快发现了新的商机,就是蒸汽船。
  
  蒸汽船与帆驳船不同,它不再完全依靠风力或者人力,而是依靠蒸汽的动力。
  
  它的速度更快,体积更小,但是运货量却更大。
  
  最关键的是,它不光只能活动在纽约港。
  
  还能够进行一些中途的航运。
  
  如此一来,范德比尔特就凭借着蒸汽船,将纽约、新布伦瑞克、新泽西三个港口连了起来。
  
  不过,当时的蒸汽船特许经营权,在另外一个人手中。
  
  范德比尔特与那个人斗智斗勇,终于等到了法庭判决垄断蒸汽船属于违反宪法的行为。
  
  而到了一八四零年,他已经成为了美国最大的船东。
  
  并且,好运再一次降临。
  
  一八四九年,加利福尼亚发现了金矿。
  
  整个美国还有欧洲,都掀起了狂潮一般的西部淘金热。
  
  几乎所有人,都在为淘金热而疯狂。
  
  范德比尔特立即开通了从东海岸到达西海岸加利福尼亚的航线。
  
  这条航线,运转的第一年,就为他带来了超过一百万美元的收益。
  
  并且,这收益还在持续。
  
  当时销量最高的报纸——《商业日报》,将他称为“船长”,于是其他人也这样叫了起来。
  
  不过,这之后没过多久,他却觉得淘金热始终要终结。
  
  他看到了陆上运输业的广大前景。
  
  一条河流连接着五大湖,从纽约港宣泄出来,就能支撑如此庞大的财富。
  
  如果,用铁路将所有的陆路都链接起来,那又是一种怎么样的财富呢?
  
  因此,他卖掉了他所有的蒸汽船,开始孤注一掷的进行铁路投资。
  
  而这个时候,已经是中老年人的他,开始着重培养那个很像他的大儿子。
  
  可正是因为这个儿子很像他,必可避免的意外发生了。
  
  他的儿子,违反了他的命令,私自参军前往了南方的前线。
  
  而更加悲剧的是,这个凝结了他所有心血的儿子,在前线牺牲了。
  
  六十六岁,在这个年代,绝对不是一个小的岁数了。
  
  而他最近二十年的全部心血,全部毁于一旦,对于他的打击异常的大。
  
  但是,无论如何,他都需要坚持下去。
  
  他开始扶植他的小儿子。
  
  但是,他的小儿子与他和大儿子的性格迥然不同。
  
  他很胆小,也很弱势。
  
  甚至,连与人交谈,都不敢直视别人的眼睛。
  
  以往,范德比尔特,连见都不想见到这个小儿子。
  
  但是,现在的他却别无选择。
  
  因为,他的大儿子已经去世了。
  
  在铁路市场上,范德比尔特遇到了一个敌人那就是——古德,。人。
  
  古德与讨厌那些抽象而复杂的概念的范德比尔特不同,他热衷和喜爱的正是这些复杂和抽象的概念。
  
  他对于实业,对于帆船,对于蒸汽机,没有丝毫的喜欢。
  
  他的喜好,是操纵金融和股票市场。
  
  利用这些东西,间接的控制他想要控制的公司。
  
  而当他一旦获得了一个公司的控制权。
  
  他也不会长期经营,而是立即将这个公司拆分,以最快的速度进行套利。
  
  他的这套手法,奠定了一大部分华尔街金融资本家的行事基调。
  
  他们不屑于长期持有,他们最喜欢的事情,就是杀鸡取卵。
  
  不过,虽然金融投机者让人讨厌。
  
  但是,铁路建设却推动了股票市场的发展,而股票市场的发展,也推动者铁路建设的进步。
  
  在这个时候,股票还是新兴的市场。
  
  但凡是新兴的市场,无一例外都缺乏规矩和必要的管控。
  
  伊犁铁路的股票如何发行?
  
  买卖股票用什么担保?
  
  这些制度都还没有完全成型。
  
  古德正是利用了这个漏洞,大量的伪造股票证券,以此来操控市场。
  
  大量伪造的股票,让伊犁铁路的股价大跌。
  
  而古德和他的合伙人,则通过做空买跌赚得了大笔的金钱。
  
  尔后,他们又开始进行了华尔街资本家的经典操作。
  
  亲手砸盘之后,再通过低廉的价格,大量的迈入股票,从而达到控制伊犁铁路股权和掌控权的目的。
  
  他们的做法,触怒了范德比尔特,范德比尔特向州法院进行了起诉和控告,要求政府逮捕他们。
  
  但是,这些投机者立即将所有的证据全部放在了箱子里,就像是逃跑一样,跑到了就在纽约河对岸的新泽西州。
  
  这个时候的美国工商业,虽然讲究法律,但是法律却只在一个州内有效。
  
  例如纽约州判定的结论,在新泽西州就不被承认。
  
  而新泽西州,又因为自身的利益诉求,保护那些犯罪的金融投机者。
  
  范德比尔特,哪怕抗议再抗议,依旧没有什么结果。
  
  不过,虽然他失去了对于伊犁铁路的控制权,同时也损失了大量的金钱。
  
  但是,在他小儿子威廉的坚持下,他还是一步步的把铁路从东部向西部扩张,最终控制了芝加哥附近地区的铁路。
  
  再这之后,范德比尔特将投机者们的罪名,上报到了联邦法院。
  
  在那里,最终下达了判决。
  
  让这些来不及逃离美国的人,终于受到了惩罚。
  
  不过,就在他们即将被关进监狱之前,他们一个接着一个,都意外的惨死掉了。
  
  范德比尔特这位船长,虽然老了,但是他的下手却一点都不轻。
  
  自从这里之后,华尔街那群人,不敢轻易来招惹范德比尔特了。
  
  不过,华尔街的那些人,依旧在四处的搞事情。
  
  不是每个人都是范德比尔特,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说服联邦法院。
  
  美国的司法是公平的,而它的公平,不是人人生而平等。
  
  而是,金钱面前人人平等。
  
  饱经风雨的范德比尔特,虽然失去了孩子,但是他却没有像是鸵鸟一样,逃避南北战争。
  
  他依旧看到了这期中蕴含着的商机。
  
  第一次发家,就是因为战争的他,明确的知道,任何异常战争都是发大财的时候。
  
  因此,他用足够的溢价,收购了通往南方的铁路。
  
  同时,又以优惠的价格,将军方所有的物资运输合同全部抢到了手。
  
  并且,他在某些时候,会更加的配合北方的行动。
  
  而他所有着一切行为的回报,就是大量的利润。
  
  足够让人眼红的巨额利润。
  
  这利润到底有多庞大,庞大到让人难以想象。
  
  而范德比尔特,也在这时候开始培养他的小儿子,希望在他去世之前,这个小儿子能够成为一个独当一面的人。
  
  虽然,他敢肯定,他一定守不住现在拥有的产业,但是他却希望他的后代,能够过上不糟糕的生活。
  
  范德比尔特,虽然讨厌他那个保守的父亲,但是现在已经进入了人生晚年的他,也理解了父亲做出的选择。
  
  因为,他的每一个动作,也不再仅仅代表着他一个人的生活会发生变化。
  
  同时,也代表着整个家族的人,未来生存的轨迹。
  
  不过,在培养的同时,他也有另外一个想法。
  
  什么样的想法呢?
  
  就是竭尽全力的扩张。
  
  只有这样,当未来小儿子失守的时候,才能留下尽量多的产业。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