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读趣阁 / 武侠仙侠 / 逐鼎归元传 / 第一章 黑雕盟誓 1

第一章 黑雕盟誓 1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残月如钩,正是隆冬时节,寒风凛冽,大地万物一片萧条。如此的寒冷依然阻挡不住邺城百姓们的兴致,此刻虽已近戌时,邺城街市上依然熙熙攘攘,人群络绎不绝,好不热闹。
  近几年中原大地上虽然是战火不断、兵燹连绵,但百姓们的日子还是要过下去,而且还希望过得更好,此乃人之常情,无可厚非。今日恰是腊月初一,距除夕夜仅一月了,人们上街买好年货,以备除夕夜阖家团圆、辞旧迎新之需。
  街市东侧,一人由东向西徐徐走来,这人约莫三十岁年纪,身穿一领青色蜀锦棉袍,头戴纶巾,腰悬长剑,姿质秀丽,仪表不俗。此人姓莫,单讳一个贤字,扬州晋安人氏(今福建福州),长于富庶人家,但他自幼好习武艺,喜交天下豪杰之士,待人至善,过往流客但有求于他,无不应允,且又经常接济邻里八乡穷人百姓,江湖上都唤他为“玉面善郎”
  莫贤一路走来,眼见邺城街市如此繁华,百姓人人安居乐业,心中喜不自胜,自言道:“左思《魏都赋》曾言:‘闬出长者,巷苞诸公。都护之堂,殿居绮窗。’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不知不觉地,他已走近街市中央,只见前方一处高层建筑,灯火辉煌,他加快脚步,走至近前,看见门顶上面一个大匾,上书“杜康楼”三个大字。
  这杜康楼是邺城一处标志建筑,位居街市正中,此楼坐北朝南,共三层,相传是魏文帝曹丕时所建,门前庭柱上悬挂两副竖匾,左匾书“何以解忧”,右匾书“唯有杜康”,气势恢宏,富丽堂皇,若居于顶层眺望,可将邺城景物尽收眼底。来往的江湖豪侠、文人墨客无不闻名至此,大家把酒言欢,谈论古今,畅快淋漓。
  “好一处酒楼!”莫贤不禁赞道,他于名胜阁楼虽见多识广,眼下看到这杜康楼,也不由得喝一声彩。正自凝神观望之时,忽听得对面一个高亢的声音道:“捐躯赴国难,”莫贤转头视之,正与说话那人四目相顾,他会心一笑,上前一步昂然道:“视死忽如归。”
  那汉子不是别人,正是莫贤的结拜义兄魏良,这魏良本是邯郸人氏,自幼习武,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为人慷慨豁达,重情重义。在其十岁那年,父母因病双亡,他从此浪迹江湖,居无定所。时值乱世之际,晋室八王之乱导致朝政衰微,外族胡人异军突起,尤以匈奴族分支的羯族人为甚,羯族人首领石勒骁勇善战,将漳河以北的大部分土地尽数夺之,自封“赵王”,大有与晋室江山分庭抗礼之势,这期间,晋庭唯有倚仗祖逖将军并江湖第一大帮“乞活帮”的帮众与石勒周旋,方保得漳河以南的土地一时无虞。
  一次机缘巧合,流落江湖的魏良加入了乞活帮,此后他立誓剿除羯人,匡扶正义,和帮中兄弟一道共保大晋江山,因他武功高强,作战勇猛,与敌交锋屡建奇功,逐渐受到了乞活帮第二任帮主葛昌的赏识,十年后,魏良年满二十岁,葛昌任命其为乞活帮副帮主,并亲自为他打造了一杆“丈八点钢矛”,以为授任之礼,同年,魏良的妻子曾氏为其生下一子,但曾氏产子后一月便不幸病故,魏良哀痛不已,他将自己的儿子取名一个毅字,字久曾,表达对亡妻的追思之情。其后五年,葛昌在与羯兵一次交战中身中数箭,临危之际,将乞活帮帮主大任交付与魏良后,含笑而亡,魏良继任帮主一职后,更加尽忠报国,率领帮众配合祖逖将军与羯兵抗衡,在这五年岁月中,他手持葛昌赠与他的丈八蛇矛纵横沙场,直杀得羯兵魂飞魄丧、闻风丧胆,无奈晋室朝廷愈加腐败,期间爆发了永嘉之乱,皇权宗族不得不南渡长江,定都建康(今南京),力求重塑朝政纲常,徐图恢复沦丧河山。
热门推荐
苟在妖武乱世修仙 苟在妖武乱世修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