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读趣阁 / 玄幻奇幻 / 科尔沁沙地的孩子 / 第5章 花落随风子在枝

第5章 花落随风子在枝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还是先说说良言的初中吧。
  小学毕业后,良言被分到了二高中的初中部,也是爸爸原来读的一中,在爸爸的心目中很神圣。不过,良言最为阴暗的日子来了。刚刚摆脱了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以为,长大了,就会更快乐。然而事实并不是那样。
  在初一,良言被分到了初中二班。那时候,看到那些读高中的学生吃着猪食一样的饭菜,学校到处是剩饭剩菜倾倒的痕迹。学生们吃饭时,没有食堂、没有板凳、没有餐桌,大家在窗台前,靠着墙、晒着太阳,捧着饭盒吃饭。能到城里读书,是多少孩子和家庭甚至是家族的梦想。学哥学姐们的样子良言永远也忘不了。他们看到小他们很多的稚嫩面庞,估计也是很新鲜。
  初一的老师,水平很高。因为他们都是高中老师。可惜,他们的教学水平可能不怎么样。也许会觉得良言说的有些过分,但事实就是如此。首先,是学校管理很差,这些学生很胡闹,崭新的书桌和板凳,在一夜之间,被这些学痞全部砸烂。冬天上地理课的时候,有淘气的学生把炉筒子拔了出来后虚掩着,老师上半道课,炉筒子突然倒掉,煤烟满屋子,地理老师愤怒地把窗户上的塑料撕掉,窗户打开,接着上课。那时一个很有正义感的老师,可惜良言已经忘记了他的姓名,只记得个子很小,身体圆胖,大大的脑袋。但是,老师的愤怒又能解决什么问题?上课时,良言基本上不怎么听讲,学校后身就是烈士陵园,陵园的前身就是动物园。动物园里没有什么稀奇的动物,只记得有几只猴子,大家没事就去那里,有时,良言不爱听那堂课,就跑去逗猴子。在烈士陵园那里发现了一个地道口,大家纷纷猜测是什么时候修建的,下面会不会有什么宝藏。记得有一次出去溜着玩,回来晚了,正好是上语文课,语文老师是一个三十多岁的男老师,姓孙。孙老师穿着浅灰色的中山装,一本正经,留着修剪整齐的小胡须,一看就是一个知识分子的样子。孙老师看着一串迟到的同学,只让良言进入了教室继续上课,其他同学一律不许进入教室。外边的同学和室内同学互动,孙老师异常愤怒,把室内的叫石小勇一脚踹倒。把石小勇清除出教室,与那几个学痞一溜烟跑出去玩了。那天,老师讲的是《伤仲永》,良言经过短暂的惊恐,慢慢进入学习状态。开始觉得自己不会的知识已经太多了,也应该结束与那些人混,乖乖回到学堂。
  在初中一年级时,良言就展露出能言善讲的状态。良言和刘鹏关系极好。良言一到放学的时候,就和刘鹏一起走,谈人生、谈理想,很长时间的在一起。互相倾诉,一起玩耍。良言家的生活条件不好,刘鹏家人口少,父母都有工作。不过刘鹏没有嫌弃过良言,两人有好多好多说不完的话。后来,一年级的下学期,刘鹏转学了,到了三中。他们曾经一起爬山,穿越山洞。到糖厂的地道探险,偷偷溜上站台,在站台上的糖垛上,藏在苫布下,偷吃白糖。并且把白糖揣到衣兜里。直到后来妈妈洗衣服发现,才知道良言不好好学习,总是逃学,让爸爸训斥了一顿。那时候。糖厂收甜菜榨糖,红红火火的,大姨夫和四姨夫在农村收甜菜,然后往糖厂送,好像在给质检员送点好处,在检斤处使点办法,赚了点钱,然后两人就分道扬镳了,估计是互相报假账,分赃不均。大姨夫是木匠,好大喜功,好逸恶劳,曾经给良言家打过几件家具,现在还有,不过已经破烂不堪了。良言在收甜菜的季节,就是要拿上丝袋子,骑着破自行车,跟在运甜菜的拖拉机后边,盼望着道破车掂,把甜菜掉下来。看着家里犄角放着的甜菜堆慢慢扩大,很有成就感。捡到的甜菜,有时卖给了大姨夫,有时自己熬糖,剩下的渣滓喂猪。
  那时候,家里给良言买了一台白山牌自行车,那是家里卖了一头猪,买来的。记得买了自行车那天,新车放到屋子里,真是熠熠生辉。大家一起点评着。不过心里有点小遗憾,那时候,买车子都要永久、凤凰,次一点也要红旗,白山是沈阳产的,大家感觉质量不好。不过,后来良言觉得是装车的师傅质量不好,以及爸爸修车技术不行,没有控制好质量,这对于新车使用过程中极为重要。不过,这台自行车最让良言感觉到快乐的是不要票了。票,是良言最为痛恨的。小时候,去商店看到很多商品,那时候既没钱又没票,即使你有钱,没有票也什么也买不到。估计良言还在炕上爬的时候,看着妈妈梳理手里的钱,还有各式各样的票,布票、粮票、肉票、蛋票等等。票就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人们干什么都得要票。记得爸爸不知从那里要了一些柴油票,卖给了拖拉机手,赚了几十元,爸爸很兴奋。那时候,姥爷很少来,老人家喜欢吃肺子,良言和姥爷一起去买,只见冻猪肉绊子很多,那时候人们都要买肥的,瘦肉基本没有人买,拿肉票买几乎没人要的猪肺子,在当时人们眼里就是一件很蠢的事情。票票票,票就是资源,就是对资源的配置。
  那时候,家里开始有地了。自己想种什么就种什么。再也不过那种被人管理的日子。由于是靠近县城的郊区,原来良言这里就是蔬菜生产基地,家家户户种菜为生。种菜是细活,收益好一点,但要付出许多的辛苦。原来在生产队时候,早晨下菜3点钟去上工,等良言醒来的时候家里一个大人也没有,兄妹三人就开哭,后来,就学着自己做饭,记得第一次做饭把饭弄糊了。承包到户以后,家里开始自己种菜,记得这就家里就开始种菜。妈妈在良言的眼里永远是最美丽最善良的好妈妈。妈妈的爱是偏心的。良言从小就不喜欢吃肥肉,妈妈总是会把瘦肉留给良言,有肉吃的时候,肉不是香的,有一种哈喇味道,那是因为肉要埋在荤油里,而有时盐放的少一点,就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妈妈没有出过远门,那时候刚刚改革开放,大家兴高采烈的享受新的生活。村子里买了两台大客车去沈阳搞客运运输,就组织大家去沈阳逛商场。妈妈高兴的准备去,怎么样把钱放好,带什么东西,中午吃什么,忙得不亦乐乎。可是,等到要去沈阳时,妈妈退却了。因为妈妈害怕自己丢了,大家说沈阳如何的大,妈妈害怕。就没有去,而这没有去,也就成了她永远的遗憾,在她活着时候,仅仅去过县城,坐火车最远就是到章古台,没有去过其他地方。妈妈非常善良。老婶刚刚嫁过来时,老叔因比较无能,妈妈总是照顾着老婶,老婶也非常感激妈妈。那时候农村也没有什么好东西,比如几棵葱、几头大蒜,一碗大酱。不管是什么,妈妈总是乐于帮助别人。而老婶是典型的农村妇女,自私而又怯懦。良言从内心瞧不起,但是因是长辈,从不违拗。
  记得有一次,妈妈在院子里侍弄菜地。和邻居们唠着嗑。邻居们相互东一句西一句的唠着,邻居们都夸良言学习成绩好,将来会有出息,可是妈妈一点也不快乐,反而说了一句“还是在家好”。也许,妈妈的见识短,但是,良言默默在她身边,感受着这部分母爱。良言知道,妈妈已经预感到,良言即将离开这个家,要远行了。她充满了不舍。那时候,还没有现在的交通条件,不敢出门的妈妈,可能是想外边的世界太乱,她不想让良言去冒这个风险吧。世界上,每一个母亲对自己的孩子都充满了爱,对爱的表达方式有可能不同,但都会想自己的孩子能够幸福。
  那时候,良言的学习达到了一个顶峰,努力,再努力。不过没有什么学习资料,就一本练习册,回想起来,自己连去书店再买一本练习册的想法都没有,就知道自己的思维过于呆板了。不过,那时候,忙里偷闲,把金庸的小说看了有三四部,都是从同学那里借来的,自己没有钱去买。自己小时候最愿意做的事情,就是坐在小人书摊旁边,看着一本本小人书,沉迷于故事的情节中。不过,由于偏科,自己没有考上重点高中。差了10分,而自己的政治一科仅仅得了60分,那时好像是130分满分,也就是按百分制能得到60分即78分就可以考上重点高中。良言记得良言知道成绩时,自己躲在学校的一个旮旯里,对着成绩单,大滴大滴的流着眼泪。良言的未来在哪里,没有书读,良言会离开土地的垄沟吗?面朝黄土背朝天,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吗?像妈妈一样,勤劳,但却没有什么生活的美好。想着勤劳老实的父母,良言就想要是复读学费要几百元,妈妈上哪里去弄?竞争那样激烈,自己有把握考得上吗?一切都是未知数。也许就要认命了。
  家里边知道后。大家都很沉默。爸爸建议良言上二高中,良言不同意。一是二高中成绩不好,二是良言想三年之后,还要高考,也不知道考什么样。不如考中专,短平快,就是竞争太激烈,希望不大。就放弃了。老姑父是木匠,妈妈说,去学木匠吧,吃喝不愁。那时候农村盖房子的多,木匠还是不错的职业。良言和爸爸去老姑家,准备学习木匠,不过良言记得当时老姑父说了很多不同意的话,不赞成良言学习木匠手艺。即使同意,也是极为勉强。良言内心受到了较大的震撼。求人不易,即使是和直近亲属。回到家里不长时间,还是爸爸和表哥商量,让良言去复读。良言知道,复读学费对家里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既然选择了复读,就努力去学习吧。
  过去了大约150天,才又开始继续写,不管写的怎么样,还是要坚持,分享生命经历。2018年2月8日。
  妈妈更是节俭。家里的鸡蛋,除了良言能吃到几个,大多都积攒起来,拿到市场上去卖。笨鸡蛋那时候也能卖到1.8元到2.3元左右,鸡蛋收入也是一笔不小的。后来,妈妈学会了用自家的火炕加热水塑料袋孵化鸡雏。家里边到处都是鸡雏,小生命们欢叫着,唧唧喳喳,是家里的希望。其实,孵化鸡雏是很熬心血的事情,因为定时要翻动鸡蛋,还要看看水温,温度不够时还要补充热水。妈妈那时真的是很辛苦。为了生活越来越好,大家有一分梦想。而,噩梦,也就随着这个产业萌芽。
  在复读时,良言第一次感受到了自己眼界的短小。为自己的父母没有能够给良言一个前途的指引而迷茫。其中之一就是,在初中二年级时,有点眼光想法的父母都给自己家的孩子转学,离开了那个误人子弟的学校。其二就是复读时,很多同学选择了二中,而良言还是在三中。因此,良言内心里有了一点点的不平衡,但是,良言知道,良言的家庭太过于卑微,父母能知道供良言读书,就应经超越了好多的父母,这也是值得良言庆幸的,父亲喜欢书,他偶尔买回一摞摞的书回家,母亲总会责怪他。良言在这方面继承了爸爸的基因。对书籍有着很强的嗜好。对于复读时的成绩,以及后来,良言还是没有什么把握的。在一次次的测试中,成绩谁还可以,但是说有把握考上中专,还是没有底的。特别是有的同学,其中有点印象的是一位段姓同学,好的不得了,心里有一点点妒忌。良言很用心的学习,但是没有方法,没有辅导资料,仅仅依靠老师出的测试题。1989年5月份,应该是5月份吧,有一天良言上学,结果学校因为停电,到学校就要回家。同学小纪让良言陪他去商场为弟弟买一件衬衫,良言觉得很闹心,烦心,就骑着车,在商场门口等着,仅仅一会儿的功夫,良言觉得像好长好长的时间。出来后,良言一句话也没有说,就是急急地骑车,他在后面喊良言慢一点慢一点。在家门口的公路边,聚集了好多人,良言不喜欢热闹,就一下子就拐到良言家的胡同,邻居高大伯,喊着良言:“出事了!”他告诉良言,良言的妈妈被汽车撞了,现在送到了县医院,有人去爸爸单位告诉信了。良言掉转车头,大脑一片空白,眼泪簌簌的落下,良言不知道,良言是怎么到的医院。良言是到医院第一个家人,母亲在急救室,衣服凌乱,没有穿袜子,鞋子是坏的,额头、手、胳膊等多处伤口,凝着殷红的血,良言呼喊着妈妈、妈妈,而妈妈只是胸口的急促的呼吸,没有了任何意识。爸爸、姥姥、叔叔们,陆续都到了,只记得那个晚上,良言不停的哭泣,在走廊里,一位陪床的姥姥让良言趴在她的腿上,她一边拍着良言,一边安慰良言,说一些宽心的话,不知不觉中睡着了,只见妈妈起来向良言招手,良言见到妈妈病好了,笑的很开心,大声喊着妈妈,良言醒来,只有满眼的泪水,还有眼角余下的微笑。
  后来,妈妈转院到矿务局总医院。那是良言第一次到城市,这座辽西北的小城,不过比县城大得多。随着奔驰的救护车,华灯样式的路灯,匆匆滑过,良言没有心思看外边的夜色,只是感受到命运的冷酷,妈妈喘着粗气,呼呼的声音,仿佛良言一不留神,她就会离开。
  妈妈的伤情逐渐稳定。爸爸、三姨、大姑、五叔,长期护理。而其他的亲属,都只是看一眼,就离开了。良言现在对其他亲属很冷漠,他们不知道为什么,因为良言也不愿意讲,而只有当时对妈妈好的亲属,良言知道,患难见真情。他们不知道,自私,给他们自己种下了什么样的种子。
  1989年的6月29日,天空中下着大雨,妈妈从矿总院已经转回到福兴地医院,实际上就是等死。几位亲属说着话,良言刚刚中考完,就骑着自行车30多里路,去医院护理妈妈。中考考试的时候,良雨趴在考桌上足足有10分钟,监考老师轻轻拍肩膀,良言才振作精神快速作答,除了数学有点遗憾外,其他都还好,但是,谁又能保证自己会取得什么样的成绩呢。在医院里,为妈妈梳着头发,并悄悄的留下她的头发。这一天,是妈妈的阴历生日,爸爸给妈妈冲了鸡蛋,然后通过鼻饲管,祝福妈妈的生日。半夜十分,雨越下愈大,良言守候在妈妈的病床前,忽然,良言发现妈妈的呼吸出现了问题,就大声喊着,只见倏忽间,只有呼出的气息,再没有了吸入的气息。妈妈在电闪雷鸣的雨夜,走完39岁的生命历程,在生日这天,从出事故到离去39天,结婚19年,留下三个孩子,3天后,在爸爸妈妈结婚纪念日,化作一缕青烟,留下一捧白骨,永远的离开了。在妈妈病重期间,良言和老叔去老姨夫爷家问卜。老姨夫爷在昏黄的灯下,问了生日时辰、出事的时间,老人出去了一会,回来后连连摇头,说,九死一生啊,出事的时辰,是大凶。良言内心充满了敬畏,失望、绝望,把神仙的话,后来也不知谁说的,说母亲是五台山某座庙中的童女,现在,良言有时就觉得,母亲,可能在五台山的某座刹中修炼,只是不想再见到良言,永远。后来,数次梦到妈妈,还是那样亲切,好像是从外面回到家里的样子,就是埋怨妈妈为什么这么长时间不联系,知道自己多想她吗,梦醒时分,子欲孝而亲不在呀。
  在最初的几年,良言总是梦到母亲,无法脱离开那种生离死别。
  现在,良言见到岳母总是叫妈妈,妈妈,因为这样的称呼,一晃10多年没有叫过,已经叫不出口,一张嘴,就满眼泪水涌出。前几日,在朋友圈看到某位大哥躺在妈妈身边,晒着幸福,真是羡慕,七十岁有个妈妈。而良言,已经没有了这份幸福,只有一份牵挂。
  从此,良言没有了妈妈。
  那一年,良言十八岁,准确说17周岁,而最小的妹妹仅有12周岁。记得有一天上学,良言骑自行车,小妹妹步行,当良言看到妹妹的时候,泪水夺眶而出。良言疯了一样骑着自行车,任风与泪水,模糊良言的双眼。
  20700字2018年11月19日星期一
热门推荐
道缘浮图 天行战记 道缘浮图 天行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