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读趣阁 / 历史军事 / 贞观长安小坊正 / 第十五章 雅贼

第十五章 雅贼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宣阳坊,万年县衙。
  二堂是县令会客、处理民间纠纷、接待上官与同僚、退思、小憩之处,你可以当作县令正常办公的公房。
  县令涉密办公、居住的地点,是三堂。
  二堂在左右厢房,各自为书房、茶室。
  端着细瓷茶碗,啜了一口浓浓的茶汤,廖腾笑道:“这才是实在的茶汤,管饱!”
  亓官植没在意廖腾的话,兀自在推敲,设立街鼓的建言,会不会给立足未稳的自己带来麻烦。
  或许亓官植是过分谨慎了,但这就是官场常态,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甭以为你费心费力就是巴结了,搞不好就跟罗棠基一样,把自己拍到边陲去了,把上官拍罢相了。
  街鼓的实施,隐约有种军营的感觉,想来行伍出身的陛下,应该不至于反感吧?
  “廖腾,你说,我上表朝廷提街鼓,风险大吗?”亓官植还是患得患失。
  廖腾反手给自己再倒了一碗茶汤:“风险倒没有,就是成事的可能性不大,可能就是在三省里转个圈,然后就没了。要想把握大,去延康坊拜谒魏王、雍州刺史,交出这个提案。”
  为什么不去雍州衙门?
  雍州的具体事务是别驾、治中管着,李泰这个刺史,有兴趣就去逛逛,看不过眼能插手,但不会常驻处理事务。
  就连左候卫,日常是翊府中郎将管着,魏王这个大将军其实就去露过两次脸。
  当着,其他十一的大将军也差不多。
  大将军、将军,也就是安排一些大任务,在领军出战时才接触兵丁,真正管兵员的,是亲府、勋府、翊府的中左右郎将。
  亲府、勋府多是安置官员子弟,或者是质子宿卫,真正的战兵是翊府的府兵,以及折冲府的府兵。
  廖腾心满意足地啜完了茶汤,拍拍隆起的肚皮:“后生有想法,把敦化坊中的孤老......立刻让人通报。
  铜钱一贯是六斤四两,拎铜钱送人明显不合适。
  银嘛,抱歉,唐朝的银子只够做饰品、器皿的,产量低到不值一提。
  只有金子,偶尔能暂代货币功能。
  至于以丝、绢、麻代钱,那是无奈的事。
  实际上,即便亓官植一毛不拔,魏王府也不会有丝毫留难。
  毕竟,李世民给李泰越常规的待遇,让他的心插上了翅膀,自由的飞翔。
  心大了,就不能再依着脾气,动不动白眼相向,装也得对人装出礼贤下士的模样,何况是亓官植那么一个实职官?
  入书房、上茶汤,身子肥胖的魏王仔细翻阅了一下亓官植的奏折,笑得眼睛眯成了条缝:“这就对了嘛!万年县有事不决,就应该找雍州。本官明日上朝,就会呈上去。”
  “不过,不用耍这种小聪明,落款大大方方地签名、盖官印,本官还不至于昧你这点功劳。难道你万年县的功劳,我这个刺史不能光明正大地纳入功劳簿?”
  魏王知道亓官植的顾忌,亓官植知道魏王知道亓官植的顾忌。
  但是,这是个必要的交流过程。
  “此番上门,下官是来打秋风的。”亓官植壮着胆子开口。
  李泰肉肉的手掌拍着凭几大笑:“多少人进本官府邸,是为了送钱财的!你这检校的明府,好大胆子哩!说,准备劫多少?”
  “不劫财,劫书。”亓官植也松懈下来。
  “原来是雅贼!”李泰大笑。“本官藏书万卷,你能取多少!”
  亓官植轻笑:“不为其他书籍,只请使君赐蒙学刊印书籍。”
  李泰坐正了身子:“《苍颉篇》以类相从;《急就篇》常用字,按姓氏、衣着、农艺、饮食、器用、音乐、生理、兵器、飞禽、走兽、医药、人事等分类,编纂成三言、四言、七言韵语,既便记诵,又切合实用;《......千字文》押韵自然、结构简单,易于朗读背诵。”
  “这三本,本官可以让人印上千本相赠。明府这是要大兴蒙学?”
  亓官植将范铮所为说了一遍:“治下小坊正尚且有此雄心,下官也只能厚颜来打使君的秋风了。”
  李泰的手指在凭几上敲得笃笃作响。
  “敦化坊也是本官治下,微末小吏有此上进之心,岂能不助之?”
  “呃,使君,他已经是将仕郎了。”
  千字文》押韵自然、结构简单,易于朗读背诵。”
  “这三本,本官可以让人印上千本相赠。明府这是要大兴蒙学?”
  亓官植将范铮所为说了一遍:“治下小坊正尚且有此雄心,下官也只能厚颜来打使君的秋风了。”
  李泰的手指在凭几上敲得笃笃作响。
  “敦化坊也是本官治下,微末小吏有此上进之心,岂能不助之?”
  “呃,使君,他已经是将仕郎了。”
  
热门推荐
我在春秋当权臣 我在春秋当权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