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读趣阁 / 历史军事 / 劫夺金百合 / 25、神不知鬼不觉的计划

25、神不知鬼不觉的计划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玉潜龙把一个针孔摄像头粘到陶承宣衣服上,陶承宣惊叫:“大哥,这是啥?”
  陶承宣不是一般人,他可是见过世面的。
  他知道,连日本特务也没有这么神奇的东西。
  玉潜龙当然没法解释。
  不只是他不能说出自己的来历,更是因为,现在他连陶承宣的真实身份都不知道,现在陶承宣只是给他打短工,只是替他工作几分钟。
  玉潜龙只好说:“这是个照相机,你进去之后,我就能看见你看见的一切东西。”
  陶承宣惊叫:“鬼子也没这个吧?鬼子的照相机都有这么大!”
  玉潜龙说:“你只要知道,我的东西比鬼子的先进得多就行了。咱们尽量安全,先保护自己,完了再说其他。”
  陶承宣对玉潜龙十分敬佩。
  要知道,连他原来的组织也没有说为了他的安全放弃任务的。
  玉潜龙又叮嘱说:“看见这个图没有?这是他们院子的布局。你需要尽量弄清他们后院的布局,主要是房子里边的结构。”
  陶承宣尽管有一肚子的话,但是还是觉得任务重要,有什么话回来慢慢说。
  而且,他现在更加希望在玉潜龙面前好好表现,让玉潜龙看到他的能力,以便能够跟玉潜龙合作。
  玉潜龙又问了一下陶承宣进入帮会内部的借口,觉得没有太大问题,于是同意。
  陶承宣脱下要饭花子的衣服,换上灰色长衫,立刻成了帮会的长老的样子,气场强大。
  其实现在的样子,才符合他的性格和身份。
  不用玉潜龙担心,陶承宣自己就懂得隐藏身份的技巧。
  他原来是胡子里边扫盘子的,就是侦察兵,专门刺探土匪要打的目标的底细。
  所以他不只是特别机灵,可以轻易和三教九流的人交上朋友,而且十分擅长侦察化装技巧。
  只是他这种化装只是变装,更换衣服和外形,还没有达到玉潜龙这种脸部化妆、脱胎换骨的程度。
  陶承宣从后面院墙跳出去,从后面街道到了远处的路口,再从那边回来。
  这样就不会让帮会的人看到他是从对面院子出来,直接到人家的院子。
  玉潜龙从电脑上看着陶承宣经过的路线,同时派出无人机在远处空中监视他的行动。
  这一段的行动玉潜龙并不怀疑陶承宣,因为陶承宣和这些人不认识,不可能出卖他。
  陶承宣神气活现地到了帮会的院子,正在院子里边闲逛的帮会分子看到他进来,过来招呼。
  玉潜龙听到陶承宣大声说道:“我有个生意,带我去见你们老头子!”
  帮会的人立刻跟着带路,因为有大生意上门了,陶承宣现在的行为,就是过去说的拜码头。
  这是因为,民国时期,是青帮红帮等帮会盛大发展的时期,也是帮会上层分子与新老军阀、官僚政客进一步互相勾结的时期。
  在当时的中国,只要是有人的地方就有帮会的势力。
  当时有一句话叫做,差役不过帮,饭碗端不长;帮会不通差,生意敲不成。
  随着帮会组织之膨胀及势力之增长,军警入帮的越来越多,按照帮规,凡出了事情,在帮的军警负有通风报信的责任。
  帮会的流氓要作案,会先通知在帮的军警,协商妥当以后再去作案。
  如果是外来的帮徒要在本码头作案,必须先投帖求见本地在帮的军警头目,陈明来意,先挂上号。
  第二天大早,必然会传出骇人听闻的巨大消息:某个大户人家巨款被盗,某某富商家珍宝被窃,或者什么亿万富翁家里发生灭门惨案。
  受害者当然要向警察报案,可是,普通老百姓,哪知道盗贼就藏在军警家里呢!
  当然,既然兵匪一家,事过之后,赃物当然也要按规矩跟警察分成,这就是警察充当保护伞的目的。
  帮会分子看到陶承宣气势不凡,料想他要做大案,兴奋地带着他去见帮会头子。
  帮会头子在后面小客厅迎接陶承宣,两个人见面,行了青帮家礼。
  老大回应之后才知道,原来陶承宣辈分极高,是“通”字辈,他比陶承宣低一辈,就是徒子。
  根据青帮的家谱记载,青帮的辈份可分为前廿四代、后廿四代及续廿四代派等辈份接续。
  辈分高的就是老头子,和年龄无关。
  陶承宣匪气十足,帮会老大也不敢轻视这个小祖师爷,客气地问:“老爷子有什么生意关照?”
  陶承宣说:“我要往西边送点儿货,要一张通行证。”
  帮会老大当然知道,这个货肯定不是正常的货,要不然,也不需要找他了。
  往西边去,当然是往山里卖了。
  山里就是这时对八路军根据地的称呼,不一定是真的山区。
  帮会老大笑着低声问道:“是什么货?”
  “电器。”
  这个电器未必是电台之类的军用物资,可能只是电灯、电线之类的东西。
  鬼子对抗日武装全面封锁,不是军用的物资也要控制,连这些也算走私。
  开始时候八路军还真不懂,让鬼子差点儿饿死。
  这说明,人家鬼子对军事确实有很高造诣,比才对外作战的中国军队高明得多。
  但是,战争进行到这个时期,聪明的中国人也反应过来,各种对抗鬼子经济侵略的办法都开始尝试,那么就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干什么的都有。
  这个帮会既然是达到给日本特务机关收集文物的高度,当然是因为平时跟军警的关系密切。
  所以,弄一张出城的通行证就很轻松。
  帮会老大说:“这个容易,可是得按行规。”
  这个和其他军火之类的鬼子严禁的东西不同,很容易办下来,老大并不担心。
  陶承宣说:“我出100大洋。”
  老大立刻满脸堆笑。
  前面说过,这100大洋相当于后世的10万块,在这个时代,也是5口之家10个月的开销,不是小数目了。
  生意谈妥,陶承宣说:“还有一样,我从天津来,在本地没落脚处,这货在外面放着不大保险,能不能在你这放几天。”
  老大马上说:“自然可以!”
  “好,痛快!那我看看场子中吧?”
  老大马上前面带路。
  陶承宣提出要放到后院,这样能少几个人知道。
  老大于是带着他穿过房子,从后门到了后院。
  陶承宣看到后院停着一辆军车,就问道:“那是鬼子的车啊?”
  老大说:“对,有日本人借这个地方办公。”
  陶承宣有点儿犹豫地说:“他们――”
  老大说:“这个没事,人家是大日本特务机关的人,对咱们这点儿小钱儿根本看不上。”
  陶承宣说:“我还是过去看看。”
  老大有点儿害怕,但是还是乍着胆子带着陶承宣到了后面的房子。
  陶承宣朝敞开的走廊里边看了看,觉得玉潜龙可能在后面把走廊里边的格局看清了,这才回来。
  老大看到他没招惹日本特务,松了一口气。
  两边说好,明天这个时候,就能拿到通行证了。
  陶承宣于是告辞出来,转了一圈儿,回到玉潜龙这边。
  进来之后,陶承宣问道:“大哥,看清了吗?”
  玉潜龙说:“看清了。他们有车,这下更方便了。”
  陶承宣惊讶地问:“咋地,大哥,你还会开车呀?”
  玉潜龙撇着嘴说:“兄弟我,在英国的时会儿,那是射击驾驶第一名啊!”
  陶承宣对射击第一不感冒,但是对玉潜龙会开车佩服得五体投地。
  他看着玉潜龙把他胸前的摄像头摘下来,放到盒子里,然后去看电脑。
  他就凑近玉潜龙,一边跟着看电脑,一边问道:“大哥,到底是啥生意?”
  玉潜龙说:“这个楼上,有4个日本特务。我想分两步,最差是宰了这4个日本特务,最好是宰了鬼子之后,再把东西弄走。现在他们有卡车,这就省事多了。”
  陶承宣说:“那这个通行证还真能用上呢!”
  玉潜龙想了一下说:“不用,我让人在城里找了房子,行动之后,先把车停到城里,这样没那么紧张。”
  陶承宣知道,一旦出事,鬼子肯定要戒严,他们得抢在鬼子前面冲出城门,是挺紧张的。
  陶承宣说:“那鬼子得全城搜索,能不能躲过去啊!”
  玉潜龙说:“咱们人货分离,东西扔在那儿,咱们走。鬼子就算找到东西也不知道是咱们。过了这阵,咱们再过去,要是东西没事,再送走。”
  陶承宣佩服得五体投地:“大哥,真是高明!”
  陶承宣尽管机灵,过去也用各种办法杀过鬼子,但是基本还是凭着自己的枪法和身手和鬼子硬拚。
  像这种神不知鬼不觉的计划,他根本想不到。
  陶承宣心痒难耐,于是说道:“大哥,那也让我参加吧!”
  ――
  ――
  万水千山总是情,点个免费收藏行不行
热门推荐
我在春秋当权臣 我在春秋当权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