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读趣阁 / 武侠仙侠 / 去国不惊人 / 第二十一章 小五

第二十一章 小五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衙役们再也憋不住,噗!噗!噗!之后就是各种“哈哈哈、嘻嘻嘻”。
  尚书大人则是由惊转怒,再转暴怒,惊堂木“啪!啪!啪!”在案桌上拍得山响,喝道:“将这两个狂悖之徒拖出去!绑在破元凳上狠狠地打!”。
  王不惊则恨不得丢下杀威棒,给刘小五磕头拜谢。
  “好弟弟,活菩萨,哥哥我此生永不会忘你与我共同担当!”
  刘小五,原名刘骁武,今年十九岁,是京城禁卫军偏将刘斌的次子。
  可惜的是,刘骁武却没长成他父亲期盼那样勇猛威武的样子,生得一幅心宽体胖的模样,肉肉的大脸上眼小、嘴小、鼻子小。
  自小,就很逗他人喜欢——喜欢捏他肉嘟嘟的脸。
  不过,他头上也有让他人羡艳的地方——那头浓密而油亮的头发确实少见。
  因为刘骁武自小反应就慢人半拍,他爹刘偏将常说:“人的心都是七窍,而骁武的心只有三窍。”
  刘晓武十岁才启蒙,学写自己的名字“骁武”,学了半月还是记不住。
  刘偏将一怒之下,让他写“刘小五”,倒很快就学会了。
  于是,本来在家中排行老二的“刘骁武”就被改成了“刘小五”。
  刘小五书念得马马虎虎,武也学得稀稀拉拉,元力才修至两重“碎石”。
  刘小五十二岁的时候,他爹刘偏将病死,他就随家人搬回了左卫郡的老家。
  眼看刘小五快到成人娶妻的年纪,为了将弟弟打发出去,自己好独霸家产,长子刘晓文趁着刘偏将在禁卫军中的老友陈偏将来看望他们的时候,打着为弟弟所谋的名头,恳求陈偏将帮刘小五在京城谋一份差事。
  刘晓文深知刘小五迟钝,特意提到:“家弟会武,不善用智,求叔叔莫给他安排太过复杂的差事”,以免刘小五日后在京城给家族惹出什么麻烦。
  谁料傻人有傻福,行伍之中见真情。
  陈偏将念在刘偏将的旧日交情,以刘小五“军人世家出身、练过几日武艺”和“不善用智”的条件,居然托人帮刘小五谋到了一份在公门内薪资不错,且无需用脑的好差事——刑部大门守门的皂隶。
  今日,看守犯人的老乡临时有急事,也是未探清刘小五的底,拜托刘小五临时顶班,押送嫌犯——李侍郎的小妾上堂受审,并特意叮嘱他,道:“今日之事,牢记三步。一,将她押上大堂。二,看住犯人,莫让她乱动。三,堂审完,将她押回大牢。”
  刘小五牢记老乡的叮嘱,顺利完成第一步,与另外一个皂隶一起将小妾押至大堂。
  然后,站在小妾身后,全副身心放在她身上,直愣愣死盯着她,防止她乱动。
  如果没有王不惊之事,刘小五将顺利完成老乡所托之事。
  无奈人生无常,命运给刘小五开了个玩笑,要把他与王不惊捆绑在一起。
  刘小五到刑部不足一月,只知按时交接班、守门不能乱动,刑部的诸般规矩都尚未摸清,对堂审更是一窍不通。
  此外,第一次在尚书大人面前过堂,气氛庄严、任务重大,刘小五心中压力巨大,全程都极为紧张。
  为避免出错,他一直都在挂念着老乡交代的“一、二、三”,对身外之事无暇顾及。
  种种因缘,使得过度紧张的刘小五在王不惊发笑、堂上寂静一片后,以为堂审结束了,脱口而出,说出了那句改变他命运的话。
  随着尚书大人项柱庭的一声令下,四名衙役,两两成对,押着王不惊和刘小五,推推搡搡摁倒在大堂前,干净利落地捆在破元凳上。
  破元凳,可破人元力,使得被打之人不能运起元力保护身子。
  此刻,王不惊终于从尴尬、懊恼、沮丧、绝望等诸多情绪中跳脱出来,心知这顿板子当真狠狠打下来,下半辈子能不能走路都说不好了。
  本着莫管三生事、先顾眼前“臀”的念头,连声向手握杀威棒的执法衙役姜二讨饶。
  “姜二哥,看在咱们的往日情份,手下留情!手下留情!记不记得,你还欠我八钱银子呢。”
  说罢,又扭头向站在一旁监督的赵班头恳求。
  “班头,班头,前晚,前晚的赏钱还是我帮你给的。你发个话,让姜二哥轻点好不?”
  赵班头听王不惊絮叨不停,俯下身子,在他耳边说道:“别说话,哥哥们晓得。你知道规矩的,先打几板实的。后面,姜二手头自有分寸。兄弟委屈了。改日,哥哥请你喝酒。”
  说罢,刑部大堂门前就传来王不惊亦真亦假、刘小五撕心裂肺的哭喊声和此起彼伏的啪啪打板声。
  王不惊花出去的银子起了作用,只在前面三计实打实挨了板子,后面就是挨身则止。
  刘小五则是痛得无暇记数。
  他们后来说起此事,都不知道到底挨了多少板子。
  不过,他们都知道,二人成了大康立国以来,刑部审案尚未对犯人用刑,杀威棒先打衙役的传奇。
  事后,日理万机的尚书大人项柱庭没心思过问王不惊和刘小五这两个小小的衙役。
  看在往日的情份上,张郎中、刘主簿等人帮忙疏通,王不惊并未被扫地出门,只是从皂班又放回了捕班。
  刘小五则是有陈偏将帮忙,也是刑部官员为了显得一视同仁、同罪同罚,也被从皂班下放到了捕班。
  同所有衙门一样,在刑部,尚书大人钟爱的就是众人钟爱的;尚书大人厌恶的必然也会被众人排挤。
  虽说尚书大人事后并未过问,但自那事之后,张郎中、刘主簿,及众捕头、班头再不与王不惊喝酒赌钱,每次见面也是虚与委蛇。
  往日“一呼百应”的王不惊在刑部俨然“众叛亲离”,成了孤家寡人,唯有同病相怜、同板相挨的刘小五同他厮混。
  眼见仕途无望,又体味了公门中的虚情假意、人情冷暖,王不惊一度很是消沉。
热门推荐
苟在妖武乱世修仙 苟在妖武乱世修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