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读趣阁 / 历史军事 / 史册 / 第42章:阿曼苏丹国

第42章:阿曼苏丹国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婚姻
  阿曼人的婚姻多由父母包办或受人委托办理,但须征得女方的同意。男青年多半娶自己的堂妹为第一个妻子。原因是因为阿曼人认为娶陌生女子为妻就好比喝了一壶不知为何物的饮料一样;而娶堂妹为妻就如喝了看得见并知为何种饮料那样痛快。由于近亲结婚产生了很多先天畸形的后代,于是阿曼人逐渐扩大了择偶的范围。
  饮食
  嗜好
  阿曼人在饮食嗜好上有如下特点:
  ①注重讲究菜肴酥香鲜嫩,注重菜品质高量小。
  ②口味一般口味不喜太咸,偏爱辣味。
  ③主食主食以面食为主,尤以饼类为最好,也爱吃甜点心。
  ④副食爱吃鱼、驼肉、羊肉、牛肉、鸽、鸡、鸭、蛋品等;喜欢黄瓜、豌豆、西红柿、茄子、土豆等蔬菜。
  烤驼羔
  阿曼人特别喜欢当地著名食品“烤驼羔”(在掏尽内脏的驼羔肚内塞进一只羔羊,羔羊的净肚内再塞一只鸡,鸡的净肚内再塞进一只鸽子,然后加上各种香味调料,再经烤制而成)。他们还常用这种又香又嫩的“烤驼羔”来招待来访的贵宾。
  咖啡
  咖啡是阿曼人最常饮用的饮料。阿曼人管咖啡叫“喀赫瓦”,喜欢在咖啡里加豆蔻等香料。他们的咖啡呈浓黑色,含有类似中药的苦味,与西方醇香的咖啡有所不同。他们特别爱喝又苦又涩又浓的咖啡,并愿以此来款待客人。
  他们对洗手非常重视。在饭前饭后都习惯用水冲洗。他们对中国菜肴极感兴趣。认为中国饭菜味美适口。他们在餐习惯以右手抓食取饭。
  阿曼人钟爱咖啡,大街小巷布满了咖啡店,他们对咖啡的研磨、勾兑和调制都有自己的一套。在阿曼大小城市的街心花园或广场上,都树立着巨大的茶壶、咖啡壶雕塑,体现出阿曼殷勤好客的社会风尚。可以说,咖啡袅袅的味道里,飘荡着阿曼浓郁的文化气息;杯子的一摇一晃之间,阿曼人特有的文化传统尽显无遗。
  禁猪肉
  阿曼人,由于信奉伊斯兰教,禁吃猪肉,因此,在饮食上喜食牛、羊、鸡、鱼、龙虾、对虾及各类蔬菜,其中对油炸菜肴很感兴趣。高层人物对中国口味趋于清淡适中的广东、淮扬菜比较欢迎,尤其是扬州炒饭、苏式炒面更是每客必食的。另外,像春卷、馄饨、烧麦、锅贴、油条、蒸饺、馒头、各式小吃,也十分好销。
  节日
  独立日12月20日(1951年),国庆日11月18日(1940年,苏丹卡布斯诞辰,始自1970年)。
  军事
  实行义务兵役制。卡布斯苏丹任武装力量最高统帅并兼任国防大臣,巴德尔·本·哈穆德·阿里·布赛义迪为国防事务主管大臣。哈米斯·本·哈米德·卡勒巴尼中将任总参谋长。阿曼是海湾合作委员会成员国,在军事防御方面与该组织其它成员国相互协调。总兵力4万人。其中陆军2.5万人,海军4200人,空军4100人,皇家卫队6500人。2005年国防预算约29.8亿美元。2007年国防与安全开支40.2亿美元。
  交通
  公路
  阿曼沥青公路总里程达35522公里,土路总里程达1222公里。
  铁路
  阿曼铁路项目正在筹建。
  水运
  阿曼主要港口有马斯喀特卡布斯苏丹港、苏哈尔港、萨拉拉港、杜库姆港、哈萨卜港等。其中马斯喀特卡布斯苏丹港已不再承担货运任务,正逐渐转型为旅游港;苏哈尔港和萨拉拉港主要从事集装箱等货运业务;杜库姆港、哈萨卜港尚在建设中。此外,阿曼国家轮渡公司在穆桑达姆省(阿曼飞地)、马西拉岛(阿曼最大岛屿)与阿曼本土之间,开设有多条客运航线。
  空运
  1981年5月成立的“阿曼航空公司”系公私合营企业,主要担负国内客货运输。近年来,阿曼航空公司不断拓展国际业务,已陆续开通马斯喀特至伦敦、吉隆坡、雅加达等地航线。2016年底,开通至广州直航航线。民用机场主要有马斯喀特国际机场、萨拉拉国际机场、苏哈尔机场等。
  社会
  媒体
  【新闻出版】全国现有报刊30余种,主要有:《阿曼日报》,日发行量约4万份;《观察家报》,日发行量约2.2万份;《祖国报》,半官方背景,阿拉伯文日报;《阿曼论坛报》,私营,英文日报。
  阿曼通讯社:官方新闻机构,1986年5月成立,总社在马斯喀特。
  阿曼苏丹国广播电台:1970年始建于马斯喀特。1974年萨拉拉电台建成,后并入阿曼苏丹国广播电台。1979年建成人造卫星地面接收站。1982年开始调频广播,日播12小时。1998年起,该台阿拉伯语综合频道开始向阿曼所有地区24小时不间断播出。
  阿曼电视台:阿曼国营和最大规模电视台,成立于1974年,共有4个频道
  签证
  中国人前往阿曼办理签证需要在阿曼驻华大使馆办理,而办理阿曼签证需要提供阿曼政府颁发的返签号。
  办理阿曼签证所需的资料如下:
  有效的申请人护照,护照有效期需在6个月以上。
  2寸白底照片两张,并填写阿曼签证申请表。
  获得阿曼政府审批返签号。
  教育
  阿曼实行免费教育制。在全国开展扫盲和成人教育,有各类学校1642所,在校生69万,有扫盲中心14个。卡布斯大学于1986年9月建成开学,是阿曼最高学府,在校生约1.5万人。2003年阿曼政府批准的第一所私立大学苏哈尔大学建立,该校注册在校生1150名,教师62名。
  体育
  阿曼1984年首次参加奥运会,截至2008年北京奥运会,没有奖牌收入。
  民生
  国家实行免费医疗。居民平均寿命76.6岁。阿曼共有医院70余所,卫生所203个;全国固定和移动电话分别为42.3万部和686.63万部。互联网用户26.95万户。全国私人住房拥有率已达世界较高水平。
  外交
  对外政策
  【对外关系】奉行不结盟、睦邻友好和不干涉别国内政的外交政策。致力于维护海湾地区的安全与稳定,积极参与地区事务,主张通过对话与和平方式解决国家之间的分歧。同美国、英国、印度、德国关系密切,同时开展多元化外交。
  截至2014年已同138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国际立场
  关于联合国改革问题:支持安理会扩大。强调应审查担任理事国的条件,以保证公平代表性。主张阿拉伯国家应进入安理会。认为短期内不可能就安理会改革达成一致。
  关于伊拉克问题:支持伊拉克新政府为实现伊各族各派平等团结而付出的努力,支持通过政治对话早日恢复伊局势的稳定。呼吁联合国在伊问题上发挥更大作用,使伊早日恢复和平、发展与稳定。
  关于中东和平进程:谴责针对以色列、巴勒斯坦平民的暴力行径,支持巴勒斯坦争取民族权利的斗争,反对以色列对巴领土的占领。主张在联合国有关决议和“土地换和平”原则基础上实现中东持久和平。
  关于苏丹达尔富尔问题:欢迎苏丹政府和解放苏丹人民运动签署和平协定。认为联合国有义务为实现达尔富尔地区的和平提供经济和技术援助。
  关于反恐问题:谴责恐怖主义行为。呼吁国际社会团结一致打击恐怖主义,主张召开国际反恐会议。
  对外关系
  阿曼与中国关系
  1978年5月25日中国、阿曼建交。建交后,两国关系发展顺利,各领域合作不断拓宽。阿方始终在涉我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问题上予中国支持。
  2008年4月,北京奥运会火炬在阿曼首都马斯喀特成功传递,马斯喀特成为北京奥运火炬境外传递中唯一的阿拉伯国家城市。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阿曼政府向我提供大量物资援助并在四川广元市建设“阿曼援建村”。2009年6月起,中国在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的海军护航编队多次在阿曼萨拉拉港实施综合补给、人员休整,阿方提供了大力协助。
  2010年6月,商务部副部长率中国政府经贸代表团访问阿曼。访问期间,副部长分别与阿国王外事顾问扎瓦维、商工大臣马格布勒和国民经济次大臣阿卜杜马立克举行了会谈,就中阿经贸关系和相互关心的经贸合作问题进行了商讨。
  两国经贸合作发展顺利。2011年,中阿双边贸易额达158.8亿美元,其中我出口9.9亿美元,进口148.8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48%、5.7%和52.1%。2012年1至9月,双边贸易额达到135.1亿美元,同比增长17.1%。其中,我方出口主要为机电产品、钢铁及其制品、高新技术产品、纺织品等;进口主要为原油。
  2011年,中国从阿进口原油1815.3万吨,同比增长14.4%,占我当年进口总量的7.1%。2012年1至9月,中国从阿进口原油1378.3万吨,同比增长3.4%。
  两国文化交流活跃。1981年7月,为纪念公元6世纪连接阿曼北部城市苏哈尔和中国广州之间的“haishangsichouzhilu”,阿曼“苏哈尔号”仿古友谊船抵达广州。1995年12月,阿方出资在广州建成“苏哈尔号”古船纪念碑。2000年12月,阿方资助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兴建伊斯兰阿拉伯文化陈列室。2009年10月,阿方捐资修建泉州清净寺礼拜堂。2010年和2011年,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连续两年赴阿演出,受到广泛欢迎。
  2005年,中国批准阿曼为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目的地国。2007年,中阿友协宣布成立。2010年,阿中友协正式成立。
  阿曼与海湾国家关系
  阿曼是海湾合作委员会(GCC)成员国,同其它5个成员国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各方面有着十分密切的合作关系。
  2000年2月,卡布斯苏丹特使、水电大臣古太比访问巴林,递交卡布斯致巴林埃米尔的访阿邀请函,并主持了两国第5届混委会。同月,科威特新闻大臣访阿并拜会了卡布斯。3月,巴林埃米尔哈马德正式访阿,与卡布斯苏丹会谈并发表了联合公报。3、4月,外交事务主管大臣阿拉维两次访问阿联酋,与阿联酋外长会谈并签署了两国批准边界协议的备忘录,向扎耶德总统递交了卡布斯的亲笔信。4月,卡布斯苏丹正式访问卡塔尔,会见了哈马德埃米尔,达成加强双边混委会工作协议。回国途中对阿联酋进行了私人访问并会见了扎耶德总统。5月,阿拉维访问巴林,签署两国公民持身份证可自由进入对方的协议。2月,GCC国家高教委员会第5届部长会议在阿曼举行,卡布斯会见了与会部长。4月,第二次GCC首脑磋商会议在阿举行。同月,首届GCC环境安全会议在阿召开,阿国防大臣巴德尔主持。
  2001年1月,阿曼外交事务主管大臣阿拉维访问阿联酋。2月,阿国防事务大臣访问科威特,参加科解放10周年活动。3月,科威特外交事务国务大臣穆罕默德访问阿曼。5月,阿联酋沙迦酋长和阿治曼酋长分别访问阿曼。6月,卡布斯会见了来访的阿联酋外交国务部长拉希德。4月,GCC第七次环境大臣会议在阿曼召开。9月,外交事务主管大臣阿拉维出席在吉达举行的GCC外长紧急会议。12月,第22届GCC首脑会议在马斯喀特召开,会议讨论了加速GCC一体化进程、反恐、也门加入GCC、中东和平进程及伊拉克问题。
  2002年2月,科威特外交国务大臣访阿,阿与卡塔尔、叙利亚签署旅游合作协议。6月,与阿联酋签署两国所有边界划界的最终协议。11月,与科威特签署空运服务协定。6月,外交事务主管大臣阿拉维赴沙特出席GCC第83届外长会议。12月,国民经济大臣赴卡塔尔出席GCC经济金融合作委员会第59次会议,会议旨在为2003年初成立GCC关税联盟做准备。卡布斯苏丹赴卡塔尔出席GCC第23届首脑会议。
  阿曼与阿拉伯国家关系
  2000年1月,苏丹总统巴希尔访阿,与卡布斯会谈,双方决定将两国政治委员会升级为部长级混委会。2月,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高级官员阿布·马成访阿,卡布斯会见。3月,也门新闻部长访阿并转交了萨利赫总统致卡布斯的信件。4月,阿国民经济大臣访问阿尔及利亚,与其金融部长签署了两国避免双重征税和保护投资协定。同月,巴勒斯坦教育wenhuabu长访阿,与阿民族遗产部大臣会谈并签署了双方鼓励在文化、遗产等领域进行合作的协议。5月和9月,巴民族权力机构zhuxi阿拉法特两次访阿,卡布斯会见并重申支持巴正义事业的坚定立场。5月,黎巴嫩财长访阿。同月,阿副首相法赫德赴也门出席也国庆庆祝活动,并向萨利赫总统递交了卡布斯的信件。同月,阿拉维访问突尼斯。6月,阿农渔大臣访问突尼斯。7月,也门萨利赫总统会见了到访的阿新闻大臣。同月,阿通讯大臣访问埃及。2月,协商会议zhuxi卡塔比率团赴阿尔及利亚出席阿拉伯议会联盟会议,并被会议正式接纳为联盟正式成员。3月,外交事务主管大臣阿拉维率团赴黎巴嫩出席并主持第113届阿拉伯外长会议。
  2001年1月,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zhuxi阿拉法特访问阿曼,阿向卡布斯通报了中东和平进程的最新进展、美国方案内容及巴以谈判的有关情况。同月,黎巴嫩总理哈里里访问阿曼。3月,阿文化遗产大臣访问也门,同也方签署阿也文化合作执行计划。4月,阿曼国民经济大臣马基访问黎巴嫩,签署两国避免双重征税协定。5月,阿国民经济大臣马基访问摩洛哥,签署两国政府鼓励和保护投资协定。同月,叙利亚总统巴沙尔访问阿曼。3月,阿内阁事务主管副首相法赫德出席在约旦安曼召开的阿拉伯首脑会议。8月,外交事务主管大臣阿拉维赴开罗出席阿拉伯外长紧急会议。10月,阿盟秘书长穆萨访问阿曼,萨向卡布斯通报了阿盟机构改革的情况,并就当前局势交换了意见。
  2002年3月,伊拉克商业部长访阿,两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5月,阿与叙利亚签署新闻合作协定。阿运输与通讯大臣访也,两国签署避免双重征税协议。4月,阿外交事务主管大臣阿拉维出席阿盟外长紧急会议。11月,阿拉维赴开罗出席阿盟外长特别会议。
  阿曼与印度洋地区合作联盟
  阿曼是该组织的创始国之一。1997年3月5~6日,阿曼外交国务大臣阿拉维前往毛里求斯参加印度洋沿岸国家集团外长会议。该会议批准了环印度洋沿岸国家quyuhezuo组织章程,宣布该组织成立。阿曼当选为副zhuxi国。2000年1月,环印联盟部长理事会特别会议在阿曼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国以对话伙伴身份加入联盟的申请。2001年4月,环印联盟部长理事会第三次会议在马斯喀特召开,会议决定阿曼担任联盟2001~2003年度zhuxi国;下届会议将于2003年在斯里兰卡召开;接纳法国为对话伙伴国。
  阿曼与以色列关系
  1995年2月,阿曼外交国务大臣阿拉维在约旦会晤以色列外长佩雷斯。10月,阿拉维在纽约会见以外长佩雷斯,决定两国互设商务代表处。11月,阿拉维赴耶路撒冷参加以色列总理拉宾的葬礼。这是阿政府官员1948年以来首次访以。1996年1月27日,阿曼与以色列签署互设商务代表处的文件。4月1日,以色列总理佩雷斯首次访问阿曼。同年5月,阿曼与以色列正式互相开设商务代表处。但阿对内塔尼亚胡政府坚持强硬立场而导致中东和平进程陷于僵局表示不满,并宣布冻结了与以的联系。巴拉克政府执政后,阿、以关系解冻。2000年10月,以巴流血冲突不断升级,引起阿拉伯世界强烈不满,阿曼外交部发表声明,宣布关闭阿、以互设的代表处。阿支持巴勒斯坦争取民族权利的斗争,强烈谴责以色列政府对巴人民的镇压,主张巴以进行和谈。
  阿曼与英国关系
  同英国有着传统的密切关系。2000年4月和11月,英国防大臣两次访阿,卡布斯予以会见,阿国防事务主管大臣与之会谈,双方签署了英向阿出售运兵车协议,并决定2001年下半年英阿举行陆海空三军联合军事演习。6月,英负责中东事务的国务大臣访阿并与阿外交事务主管大臣阿拉维会谈。
  2001年9月,英国首相布莱尔访问阿曼。10月,阿曼与英国进行代号为“利剑-2”的联合军事演习;同月,英国约克公爵安德鲁王子访问阿曼。
  2002年8月,外交事务主管大臣阿拉维访英,同英外交大臣就双边关系、地区形势,特别是伊拉克问题交换意见。
  阿曼与美国关系
  两国关系较密切。早在1837年和1843年美阿两国先后在对方设立了领事馆,1972年两国外交关系升格为大使级。
  2000年2月,卡布斯会见来访的美负责远东事务的助理国务卿。3月,卡布斯会见出访经停阿曼的美国总统克林顿。4月和11月,美国防部长科恩两度访问阿曼。
  2001年6月,阿外交事务主管大臣阿拉维访问美国,与美进行两国年度磋商。7月,卡布斯会见来访的美负责近东事务助理国务卿伯恩思。10月,卡布斯分别会见美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和美国中央司令部海湾战区司令弗兰克斯。
  2002年3月,美国副总统切尼访阿。1月、10月,美近东事务副国务卿伯恩思两次访阿。
  阿曼与俄罗斯关系
  2000年2月,阿高教大臣蒙扎里与俄驻阿大使签署了两国、文化、科技、教育、旅游、青年等政府合作协议。
  2001年5月,阿外交部秘书长海塞姆访问俄罗斯,举行两国混委会会议。11月,阿国民经济大臣马基访问俄罗斯,签署了两国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税协议。
  旅游
  穆桑达姆
  穆桑达姆半岛和阿曼本土之间被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隔开,要进入此区域以搭城国内线班机最简便,航程约一小时,虽可经公路抵达。
  穆桑达姆半岛之北为霍尔木兹海峡,是船只驶入波斯湾的要冲,过去曾为军事禁区,除少数军队驻守地之外均已开放观光。穆桑达姆半岛是在一百至二百万年前由地壳上升运动所造成,半岛上的岩石主要是石灰石,地形壮丽如同北欧国家的峡湾。哈萨布(Khasab)为半岛上最大的城市,也是机场所在地,港口边可见到伊朗人来贩卖或交换各种生活物资,市集里也贩卖邻近国家的食物及各式用品。游客可搭乘单桅帆船或小艇探访峡湾景色,此处的海底布满珊瑚还有一些海难的沉船。
  阿罗斯塔克
  阿罗斯塔克位于马斯开特以东车程约2小时之处,此处有阿曼境内最著名的温泉,为一自然涌出温泉,涌出口位于一清真寺旁,水温约摄氏45度,据说对风湿、关节炎及皮肤病具有疗效。傍晚时分可见住在附近村落内的妇女相偕到温泉涌出口汲取饮用水顺便闲话家常,离涌出口不远处盖了12间公共浴室以供到清真寺参拜的教徒及游客洗净手足,并且有一条温泉专用的沟渠将温泉引入村内以供洗涤及灌溉之用。
  拜尼哈利德河谷
  由马斯开特向南车程约3小时的依博拉市附近的比尼哈利德河谷终年有水,河水清澈凛冽,河岸边长满青翠的椰枣树丛与其它植物,沿河两岸因河川长年冲刷侵蚀而形成陡峭的山壁,阿曼人平日亦常前来此河谷烤肉垂钓或戏水消暑。附近的居民利用这条河的水来洗涤衣物、喂养牲口,溯溪而上可见一巨大岩洞,有450公尺长,若要进岩洞探险需有安全帽及照明装备,冬季时因溪水高涨而无法进入岩洞内探险。
  从素尔再往内陆走1小时左右车程即可到达瓦稀柏沙漠,约有200公里长、80公里宽,颜色、位置变化多端的沙丘是游客前所未见,搭乘吉普车从高数十公尺的沙丘上俯冲而下,人、车随沙丘颠簸而跳动---这就是惊险刺激的“冲沙”活动。
  沙漠中的还有一些耐旱植物生长,这些植物便是骆驼等牲口的食物,几世纪以来贝都因人在瓦稀柏沙漠的恶劣环境中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您可以顺道拜访这些游牧人家,他们会非常热情的以阿拉伯咖啡及椰枣来招待远来的客人以表示欢迎之意,有时还可喝到现挤的羊奶或骆驼奶喔!
  由于沙漠中并无固定进出路径,游客若要自行开车进入沙漠地区应有熟悉地形及驾驶技术纯熟之当地人士陪伴,以防迷失在沙漠中,或告知当地警察或朋友你的行踪及何时回来。行前亦需准备充足的食物及饮水以防万一。若要在沙漠中露营则需注意早晚温差极大。
  苏尔
  苏尔在马斯喀特东南方,从马斯喀特出发约需3小时左右车程可抵达,是一个典型的渔港及渔村。由于素尔早在公元6世纪就有和东非洲海岸一带从事海上贸易的记录,所以此地自古以制造阿拉伯式的单桅帆船而闻名至今,不过所有船只的动力已改用现代的柴油引擎,但外型仍坚持沿用传统式样的全木制船身,素尔的海边全年之中皆可看到许多建造中的新船。
  尼兹瓦
  尼兹瓦位于马斯喀特的西南方,车程约需2小时左右,它是阿曼内陆地区最大都市,在公元6和7世纪时曾是阿曼的首都。最著名的古迹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历史遗迹之一的巴赫拉堡(BahlaFort)和由17世纪时最势力强的领主所建的贾布林堡(JabrinFort),贾布尔堡至今仍保存得非常完整。堡内有为各种防御敌人进攻的机关,例如保内结构复杂有如迷宫、楼梯的间距不一以减缓敌人入侵速度,楼上房间的地板有小洞以倒下热油或热水阻挠敌军等等,由于这位领主当时非常富有,所以堡内的装饰、雕刻及结构较阿曼境内其它城堡复杂而豪华,后人将这位领主葬于堡内一个隐密的地方以纪念他。
  尼兹瓦城堡旁的市场外观为阿曼式传统建筑,但内部设备非常现代化且整洁,平日贩卖蔬果、肉类、日常用品等,市场旁的种有椰枣树的空地一到星期五就成为交易牛、山羊、骆驼等动物的牲口市集,从一大早便人声鼎沸,喊价之声不绝于耳,营业到中午为止。尼兹瓦是阿曼首饰珠宝和手工艺品的中心,在马斯喀特所贩卖的短刀和金银饰品多来自于尼日瓦,但是此处的价格并不见得比较便宜。探访尼兹瓦城堡旁市集后面的小巷即可看见工匠们努力在制作这些手工艺品。从尼兹瓦城堡的屋顶可看见邻近尼兹瓦清真寺宝蓝色香黄金的的圆顶在阳光照耀下光彩夺目,这座清真寺是尼兹瓦的地标。
  萨拉拉(Salala)
  萨拉拉距马斯开特约有一千余公里,车程约9小时,从马斯开特搭乘飞机约1小时30分钟可抵达。萨拉拉位于阿曼南部的佐法尔地区,为该区之最大城市,也是阿曼境内的第二大城,由于此处每年6月至8月间受印度洋季风吹拂,和北部马斯开特等地炎热干燥之气候完全不同。这里充满绿意、泉水处处,过着游牧生活的贝都因人在此时都将骆驼、牛羊赶至此处放牧,公路旁不断出现“注意骆驼”的标示提醒驾驶人让这些牲口先通过。
  萨拉拉的气候适宜种植香蕉、椰子、木瓜、释迦等果树,这些热带水果对中东地区人们来说非常珍贵,萨拉拉的路旁常可见贩卖水果的小摊;洁净的白沙海滩旁椰影摇曳,伴随阵阵和风,令人彷佛置身于南太平洋之一隅。
  阿曼观光局和朵发尔地区政府每年皆于7、8月间举行庆典---“哈里夫节”(KhareefFestival),Khareef之意为季风,此节庆就是在庆祝季风雨季的到来,举行一连串的传统歌舞、戏曲、民俗工艺等表演,在此时旅客携家带眷从炙热的中东各国涌至萨拉拉参加哈里夫节的庆祝活动并借机避暑,这里已成为海湾地区民众最喜爱的避暑胜地之一。游客可在萨拉拉购买世界上质量最优的乳香和其它熏香料,色彩缤纷的陶制熏香炉是另一项深具阿拉伯特色的艺术品,这里的价格比首都马斯开特的便宜。离萨拉拉市区30公里远之处的山丘上是伊斯兰教的先知NabiAyoub的陵墓,从这个山丘上可眺望整个萨拉拉市的景色。萨拉拉市区北部25公里远的AynRazatu有一条清澈的小溪,公园沿着这条小溪而建,这里是当地人野餐郊游的好地点,附设有露营营地。
  马斯喀特(Muscat)
  马斯喀特是阿曼的首都及经济发展的中心,由Muscat,Mutra和Ruwi三个区所组成,人口约40万人以上。卡布斯国王的皇宫位于Muscat区,建于1970年间,游客可在庄严气派的阿拉伯式宫殿前摄影留念。葡萄牙人占领阿曼时所建的米拉尼(Mirani)及贾拉里(Jalali)两座军事堡垒是马斯开特最具代表性的古迹,但这两座堡垒仍为当地警察的办公室和军队的基地,内部并不对外开放。民众可在堡垒外欣赏附近海岸的风光及往来的船只,远眺皇宫的后院。
  Mutra区内有穆特拉渔市,贩卖各种新鲜渔获及蔬果,渔市对面的穆特拉传统市场(MuttraSouq)贩卖各种阿拉伯日常生活用品、香水、香料、传统服饰及艺品,亦有金饰店、兑换外币的钱庄穿插其中。传统市集和公园,较便宜的旅馆也位于此区内;Ruwi可说是一个办公区,企业和政府机关多位于此,此区有多家五星级国际旅馆沿海滩而建,饭店内多附设酒吧,市内亦有各式收费合理之餐厅及旅馆可供选择。还有JumaSouq,意为星期五市集,星期五相当于伊斯兰教地区的星期日,住在马斯开特的阿曼人喜爱于此市集购物,在此可买到的东西从牛羊牲口蔬果五谷到二手汽车,种类繁多应有尽有,热闹的程度更胜中国式传统市场。可参观市内的阿曼博物馆(OmanMuseum)、拜特纳迪尔博物馆(BaitNadirMuseum)、自然历史博物馆(NaturalHistoryMuseum)可从各史、自然和日常生活各方面了解阿曼王国。
  特产
  乳香是阿曼的特产。世界上有不少国家产乳香,但公认最好的乳香是阿曼南部佐法尔省所产,味纯且色正,年产量达到7000吨。
  乳香是从一种奇特的树上分泌出来的树脂,乳香树全是天然野生。说来也怪,越是干旱贫瘠的自然条件越适合乳香树的生长。阿曼南部的内格德高原正好满足这种树的奇特要求:粗糙的石灰石土壤,灼热的天气,还有清晨露珠的滋润。世界上最优质的乳香称为“银香”,就产自内格德高原。公元前450年,著名的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他的传世名作《历史》中,曾提到过乳香:“举国上下到处飘荡、散发着绝妙的甜香。”乳香还有许多别名,如“沙漠的珍珠”、“上帝的泪珠”、“白色黄金”等等。古时乳香的价值曾经等同于黄金,一直是统治者权力和财富的象征之一。这种芳香的树脂在古代需求量很大,被广泛应用于宗教祭祀、丧葬仪式和人们日常的庆祝活动中。古人相信乳香的烟雾会把他们的祈祷带入天堂,因此不管举行什么宗教仪式,都少不了焚香。
  在漫长的4000年里,乳香贸易一直是阿曼的经济支柱,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所有南部居民的生活。
  阿曼的佐法尔人很早就用乳香来净化饮用水,当地人还喜欢把乳香当口香糖放在嘴里咀嚼,使口气清新。乳香的芬芳仍飘荡在阿曼城乡的家家户户,使阿曼享有“乳香之邦”的美称,它给淳朴的阿曼人平添了几分高雅的气质。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热门推荐
我在春秋当权臣 我在春秋当权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