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读趣阁 / 武侠仙侠 / 笑傲之道起东南 / 第三十六章正旦

第三十六章正旦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第二天早上朱厚熜就将内阁和六部尚书一起叫到养心殿,也没有过多寒暄,等诸人行过礼后就直接说到“诸卿都约束一下御史,将外朝弄得纷纷扬扬的,成何体统。再说既然内阁和朕都决定的颁发了圣旨,闹来闹去有何意义,不如把精力放在如何将大明建设的更加美好。”
  群臣听后都表态回去后严厉约束御史,不叫他们再闹了,随后又商量了一些事情就都出宫去了。
  一场风暴就这样泯灭于无形之中了中。
  ………
  再说谢平自从昨天见过朱厚熜后就开始准备都察院的资料了,白天来到翰林院也没有什么需要急切完成的工作,就来到书阁中找一些资料。
  明代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改前代所设御史台为都察院,长官为左、右都御史,下设副都御史、佥都御史。又依十三道,分设监察御史,巡按州县,专事官吏的考察、举劾。明朝都察院不仅可以对审判机关进行监督,还拥有“大事奏裁、小事立断”的权利,为最高监察机关。
  等到了明中后期后除了都察院的上述专职御史外,还给一些在外巡抚地方的大员加官左、右都御史、副都御史、佥都御史等,以便巡抚地方,监察吏治等。
  在谢平的记忆中明后期尤其是万历后期的御史都成了党争的急先锋,朝廷有什么风波,必然是风起都察院的御史,都是由一些御史上书弹劾,美其名曰风闻奏事,还不能处置御史,否则就是堵塞言路,亡国有日的那一些陈词滥调。
  虽然现在的都察院还没有万历后期的那么烂,但也有了些许苗头,现在的御史盯着皇帝的多了,真正的俯下身去,纠察不法的少了,所谓风闻奏事的多了,纠劾百官的少了。
  另外都察院还是三法司之一,朝廷有重大案件,都是由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三法司共同审理的,但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三司会审不能起到相应的作用了,虽说不是都察院一家的错,但毫无疑问都察院是不合格的。
  既然有机会到都察院去任职,谢平还是想挣扎一下,整顿一下都察院的。如果能够将都察院的风起气扭转过来,在未来做一些事情时也是方便一些。
  就这样过了半个月,马上朝廷就要封笔了,马上就要过年了,京中变得格外热闹,但就谢平自己在京,一个人过年,也不知道干些什么?
  不过这些想法也就是偶尔空闲时想想,在过年期间谢平虽然已经在这个大明朝经过了很多次,但就自己过的还真没有几次,以前有家人帮忙准备,还没有什么感觉,现在自己开开来,还真是累人。
  从过年的前三天就开始忙活,祭祖,拜年,走亲访友真是累死个人。还有正旦日的大朝。一身的礼服,厚重的不得了,还不保暖真是折磨。
  过完正旦,走亲访友,接下来就是元宵节了,是最受人们喜欢的一个节日。纯纯的一个娱乐,这一天会在宫门前举行鳌山灯会,与民同乐。
  《宛署杂记》中记载从正月初十至十六日止结灯者,各持所有,货于东安门外迤北大街,名日灯市。
  可见元宵节夜市的繁华,还有各种花灯纵中,堪称巨无霸的便是“鳌山”,便是用千百盏彩灯扎结成山,蔚为壮观。明代时“鳌山灯”会扎在午门楼上,并让臣民可以在午门外观看三日,打破了禁卫森严,体现同乐之情。正所谓楼上鳌山灯光灿烂,香烟馥郁;楼下百戏喧闹,乐舞欢乐。实在是当时盛景啊!
  在这期间谢平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谋划,就连每天都坚持的练功都没坚持,只是任凭其在体内自行运转着。
  谢平就是早上睡到自然醒,夜间游览京城夜市观风灯,累了就找个地方给喝一点小酒或者要一壶清茶,一座就是半个时辰,然后继续游夜市观花灯,直至夜市快要停市。
  就这样过了四五天感觉心神格外的放松,等到朝廷解封前一天调整状态,发现自己这段时间没怎么修炼内力真气还是涨了一大截,比平时认真修炼增长的还要多一些。
  谢平此时终于知道了,也深切的体会到了练武要劳逸结合,因为不仅是内力真气增长,这只是附带的,更多的是精神力的增长,感觉神清目明,大脑格外清醒。
  这次的精神增长好处不少,一时间也说不清只能后续慢慢体会。
  真是意外无处不在,只是一次任性的放松就有这么大的收货,那传说中的顿悟要有多大的效果啊,想想就叫人向往。
  很快就到了朝廷恢复办公的日子了,谢平依旧和节前一样,到了翰林院就点个卯,钻进书阁读书,徜徉在书海中。对这样悠闲地时光谢平是比较珍惜的,他知道随着朝廷的开工,这样的日子不多了,到了都察院就没有这么悠闲了。
  有好些书是谢平想读的,家里没有收藏的,其中有道家的道经,有儒家的孤本,有失传的百家经典,真是好像老鼠掉进了米缸里,乐不思蜀。
热门推荐
苟在妖武乱世修仙 苟在妖武乱世修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