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读趣阁 / 武侠仙侠 / 狄博威列传 / 六、龙泉奇遇

六、龙泉奇遇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狄青虽说出身于官府,不是武林中人,但他对剑是很有研究的,自家就有藏剑室——虽说名为藏剑室,但是里面有许多刀枪戟等兵器,并不都是剑。其中绝大多数是府中王铁匠打造的,品质不凡;另外一部分是从龙泉地区批量购买的,性能也不差。此外,还有一些神兵利器,都是江湖中人梦寐以求的宝物。
  提起狄家的兵器,可是全国有名的,京城御林军所使用的兵器,有很大一部分出自狄家。府中的王铁匠来自浙江龙泉,是一个著名的兵器制造高手。他所打造的那些兵器,不但质量好,而且价格相对低廉。不但供狄家自己使用,还对外出售。他这一生所打造的兵器,可以说数以千计了。其中采用百炼钢制成的宝刀宝剑,也不下上百件了。
  当年,狄青曾亲自去过龙泉地区。他的目的不是别的,主要是为了购买兵器。
  此时以前,狄青从未去过龙泉地区,对那里的环境更是不熟悉。
  当时,在客栈附近的街上,他见一个人昏倒在地,旁边围着一大群人观看。当时,他心念一动,便命令随从人员,将这个人背到了自己所住的客栈,并请了大夫医治。结果,这个人得的居然是急性风寒。
  风寒在过去社会中,是一种常见的病。多数人得的都是慢性的风寒,开始时症状表现并不明显;可是一旦病情出现以后,医治起来就比较困难了。
  而这种急性风寒来的非常迅猛,一旦得上,也就是一顿饭的功夫,一个健康的人就会变成“病老头”。幸亏狄青来的及时,否则这个人的性命恐怕要交代了。
  当时,大夫虽说看出了这个人的病症所在,但是却没有医治的办法,只好按照普通伤寒的方子开了一张药单,希望能够缓解一下对方的病情。
  可是,对方吃药后,病情虽说有所好转,但是始终没有解决的方法。狄青为了救人救到底,又请了好几个大夫,结果他们虽说能诊断出病情,却没有方子医治,都说此病无药可治。
  正值此时,来了一个救星。这人不但知道狄青和病者的真实姓名,还免费提供了药品。说来也奇怪,这剂药居然只是一碗水。不过,这水却非同普通的水,水中透着一股清香,让人闻到以后,精神为之一振。
  于是,狄青将这碗水喂给病者。本来病者已经几天没吃没喝了,但是闻到水的味道之后,居然一口一口地全部喝了下去。
  此药果然神奇,一会的功夫,只见病者的脸面渐渐有了血色,呼吸也似乎容易了许多,再也不像先前那样喘着粗气了。狄青见了,心中暗暗称奇。
  半个时辰的功夫,那人慢慢睁开了眼睛,坐了起来。先是四下看了看,接着起身便往外走。狄青心中纳闷,道:“你要去哪里?”于是他也跟了出去。
  这个人似乎对这里非常熟悉,走的也很快。狄青一看他所去的方向,不禁哑然失笑,原来病者想去的地方居然是茅厕。
  一会的功夫,病者出来了。他来到狄青面前,先是看了看,然后跪倒说道:“恩公的救命之恩,在下永生难忘。不知恩公尊姓大名?”
  狄青赶忙将他拉起,说道:“区区小事,何足挂齿?在下姓狄。”
  病者道:“听恩公的口音,想必不是本地人。如果我没有猜错,恩公莫非来自京城?而且看您的样子,似乎是一个习武之人。”
  狄青道:“好眼力!你如何得知?”
  病者道:“不瞒恩公说,我曾经去过京城,知道京城人的口音。刚才听恩公讲话,我贸然问了一句,不想歪打正着。不知恩公到此有何贵干?”
  狄青道:“不瞒你说,我这次来,就是到这里选购一些兵器的。你知道哪里的兵器打的好吗?”
  病者道:“我们龙泉的兵器是有名的,如果恩公喜欢,我可以送给恩公一些。”
  狄青闻言大喜,道:“这怎么可以呢?若能买到一些好的兵器,于愿足矣。”
  病者道:“不瞒恩公说,我家世代以打造兵器为生,远近闻名。既然恩公想买兵器,就请到舍下小坐,不知恩公意下如何?”
  狄青道:“这不大好吧,会不会打扰你的家人呢?”
  病者道:“不瞒恩公,舍下只有不才一人。”
  狄青听了,心中大喜。他本来就是要到此买兵器的,却因初到龙泉地区,对此人生地不熟,更不知道哪家的兵器打造得好。同时,他也想找一个兵器制造的名家。看来,这个人正是自己欲寻的兵器名家。如果自己能将这个兵器名家请入家中,那样该有多好啊。
  狄青道:“不知道阁下贵姓高名?”
  病者道:“恩公,在下姓王,人称‘剑王’的就是……”
  狄青大吃一惊,道:“什么,阁下竟然是大名鼎鼎的‘剑王’?狄某慕名已久,今日一见,实为荣幸之至。”
  病者道:“恩公千万不要误会。我不是‘剑王’,而是剑王的嫡传弟子。”
  狄青一听,心中释然。他虽说身在朝廷之中,却也听说过剑王的名号。
  剑王乃是龙泉地区的一个异人,他一生所打造的兵器中,不乏锋利之极的神兵利器,这些都是江湖中人求之不得的。
  浙江龙泉地区,龙泉宝剑是其招牌产品。
  龙泉宝剑始创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有两位著名的铸剑大师,一个复姓欧冶,具体的姓名已经无从察证,后人只知道他的姓氏,因此将其称为欧冶子;而另一人名为干将。这两个人都是当时的铸剑名师,一生铸剑无数,铸造的神兵利器有“龙渊”、“泰阿”、“工布”、“鱼肠”、“湛卢”等。
  当年,还有一位不大出名的铸剑师,名为欧阳冶善。他虽说名气远远不如前两者,但是在铸剑技术方面绝不亚于二人。他曾经花了三载功夫,为楚王铸造一对能够飞起杀人的雌雄二剑。
  他知道,楚王是一个非常自私、残暴之人,如果他将双剑献上,楚王怕他再帮别人铸造同样的双剑,一定会取他性命;如果不献上双剑,楚王也会杀他,因为这是欺君之罪。无论结果如何,他都是注定一死了。
  结果,三年之后,他面见楚王时,带去了雌剑和另一柄剑,而那柄真正的雄剑却放在了家里。因为雌雄双剑两地分居,剑便不能飞起。结果,楚王空等了三年。他一气之下,处死了欧阳大师。
  后来,他的儿子便拜名师,学得一身好武艺,终于用那柄雄剑为父亲报了仇。可是,自己却也因为不敌千军万马,丧了性命。
  按其制作工艺及性能的不同,龙泉宝剑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传统武术剑:一般都以碳钢或不锈钢制成,剑身光亮,可做90度弯曲,刚柔并济,可舞可刺。
  硬剑:以刚性著称,开刃以后能削铜剁铁而不伤刃。这种剑一般都是用高碳钢制成,还有的采用夹钢、包钢、折叠花纹钢等制造工艺。
  软剑:以柔韧著称,剑身较薄,弹性好,能做360度弯曲。这种剑也可以藏在腰带中,因此又称为“腰带剑”。练习软剑的难度要远远大于前两者,主要是软剑有它本身的特性,柔韧无比却又锋利异常。一旦控制不好,往往容易伤害自身。
  不过,剑手一旦将软剑练到深处,在交手时完全能够以柔克刚,更胜硬剑一筹。
  这个剑王,主要师承欧冶大师,可以说是欧冶大师隔代传人,基本学会了欧冶大师的铸剑手法。此外,他还曾获得奇遇,欧阳大师的一些铸剑方式也被他学会了。可以说,他集两大铸剑高手的绝技于一身,因此获得了“剑王”的称号。虽说在当时,他从未说过自己的铸剑技术天下第一。可是,除了他以外,也没有人敢称自己是第一。
  虽说他名为“剑王”,但是只懂得铸剑,并非用剑高手。有些武林中人听说剑王的名头,还曾找他比试较量。结果,却发现对方根本一点武功都不会,只是一个铁匠而已,纷纷失望而归。
  当然,剑王见到那些人时,往往会根据对方的情况,向他们介绍一些自己所铸的兵器。有些人一方面是出于自己的需要,另一方面也为表示歉意,往往会购买一些刀剑产品。
  按照欧冶大师的铸剑方式,一柄宝剑的剑体,从原料到成品,须经过打坯、热锻、铲、锉、镂花、嵌铜、磨光、装潢等28道工序。其中关键是锻炼。
  龙泉剑的冶炼,从初期的青铜剑转化为铁剑,再演变到纯钢剑,再发展到夹钢剑。一柄剑的锻造过程比较复杂,要经历许多道工序,方能制成。
  一、折叠花纹钢
  折叠花纹钢也叫“百炼钢”,是采用多种不同性能的钢铁,混合冶炼、锻打、折叠反复几百几千次锻造而成。这种宝剑铸成之时要经历千锤百炼,因此这种铸剑工艺也被称为“百炼钢”。
  随着一锤一锤的锻打,钢铁中的杂质纷纷掉落,最终杂质除尽,形成剑坯。经过这种加工方式后,剑面上会显现出各种各样的花纹(如:水波纹、云彩纹、岩状纹等等)。因此,这种铸剑工艺被人们称为“折叠花纹钢”。
  采用这种工艺的刀剑不但成本很高,而且成品率低。所以,采用这种工艺的刀剑虽说价格昂贵,可是一旦打造成功,便是很好的兵器了。这种刀剑锋利之极,可以削铜断铁,吹毛即断。如果在战场上使用得当,可以轻而易举地削断对方的兵器,能够在交战中出奇制胜,弥补体力与内力修为的不足。
  二、夹钢
  夹钢是中国的传统铸造法,虽说总体性能比不上花纹钢,但是成本低廉,锋利程度也不错。它是用毛铁置于两侧夹45号碳钢夹合打造,因此称为夹钢。
  无论是刀剑是采用夹钢还是纯钢工艺,都会经历下列步骤,才能成为能用的刀剑。
  1、锤打:将铁块在炉中烧熔,经渗碳工艺制成剑坯,反复多次,其程度视所制剑质而定。例如:铸造硬剑、软剑或武术剑时,锤打的时间、力道以及次数就不大相同。
  2、刨锉:用钢刀削锉,使剑身厚度适中,剑脊与剑刃之间呈一定坡度,剑脊须居剑身正中,并成一直线。这样,一柄剑(尺寸、重量等)基本上就算定型了。
  3、磨光:将已锉之剑先置于厝石上磨光,然后用金金刚沙布裹铁尺均匀磨擦。均匀摩擦时,先用粗沙布粗磨,后用细沙布细磨。磨光之后,剑身明显发亮,但是这项工艺耗时较长,倍于锤打与刨锉。
  4、镶嵌:刀剑经磨光后,在剑身上用钢针镂刻图案、剑名、店号及定制者嘱题之字,嵌上赤铜,经化工处理,使青光剑身上呈现金色,产生色彩对比,具有灵光宝气感。工匠镂刻图案,不用描图,只凭一支钢针在宽仅寸余的剑身两面运针自如,镂刻黄龙金凤,栩栩如生,奔腾欲飞;七星如北斗行天,光耀夺目,极具艺术构思。
  5、淬火:运用传统淬火之法“强锻”后,还要使用特殊淬火剂作“柔化”处理,使剑身刚柔并寓,能屈能伸。属高精工艺,非一般匠工所能得心应手。
  淬火济一般都用龙泉附近的山泉水,据说这水有灵性,非常适合作为刀剑的淬火济。
  普通的刀剑用山泉水即可。但是,那些上古名剑,往往还需要用人的鲜血作为淬火济。例如:纯钧、干将、莫邪、泰阿、巨阙、湛卢、承影、龙渊、鱼肠等。按史书上记载,据说这样的刀剑都有一定的灵性,在主人遇到性命危急时,还会发出其巨大的先天能量,其威力可谓“夺天地之造化,非凡人之力可及”。
  6、钢磨:将已具弹性之剑,再用钢块磨砺;或用钢尺紧扎剑身,置于厝石上磨。龙泉北乡有座山,特产厝石,俗名“亮石”。剑经“亮石”磨后,剑身青光照人。
  除了上述因素以外,剑质的优劣除了跟锻炼技术之外,还与淬砺的水质、淬火剂、气候等都有很大关系。
  当然了,他名为“剑王”,但他不止铸造宝剑,还铸造了不少其它兵器,包括刀、枪、斧、戟等。
  后来,剑王越来越老了,力气日见衰弱。本来他想将这门技术传与自己的后代子孙,但是他始终没有一个儿子,只有一个女儿,总不成让一个女孩学习铸剑技术吧。铸剑技术始终都是欧冶世家代代相传的,轻易不肯外传。
  剑王的先祖曾有幸拜在欧冶大师的门下,学得欧冶大师的全部绝技。但是欧冶大师曾说过,这种铸剑的技艺只能自己用,也可以传给自家子孙。但是,决不可私传外人。这是欧冶子的遗愿,无论是欧冶家的后代,还是剑王先祖的后人,都不可违背。
  他知道自己已经时日不多,自己却没有合适的传人。为了使欧阳、欧冶两位大师的绝技不至于失传,终于打破了常规,将其传给了一个外姓子弟。此人不是别人,正是这个“王铁匠”。
  这个“王铁匠”原名王铁军,出身于浙江龙泉地区,家庭贫困。他本来是一个剑王打杂的小厮,剑王并没打算收他为弟子。但是,后来剑王发现,王铁军不但非常勤奋,也十分聪明,给剑王的印象也非常好。
  王铁军知道龙泉宝剑世界闻名,同时他也非常喜欢宝剑。他久闻剑王的名号,早有拜师求艺之念。但是,剑王却一直没有答应他,只说时候未到。
  当剑王铸造刀剑之时,他总在旁边看着。有时他看不懂,便向剑王请教。剑王见他如此细心,不但会详细解释一下,有时还让他尝试打造一些兵器。目的是让他通过观察与实践的方法,达到自悟自通,从此修得真本领。
  其实,剑王对此事也是看在眼里,明在心中,他又何尝不想收一个入室高足呢?只是不愿违背先祖的遗训而已。
  后来,剑王去世了,在临终前,他让王铁军继续留在这里,并且好好照顾自己的女儿。为了自己的后代与家传的铸剑工艺,剑王可谓用心良苦,心意不想而知。
  从那以后,王铁军便与剑王的女儿相依为命,二人相处日久,自然产生了感情。结果,有情人终成眷属。
  他们继承了剑王的遗产,继续住在龙泉地区,以打造兵器和一些常用的铁器为生。
  在那里,别人都知道他是剑王的弟子,铸剑、打铁的技术均十分精湛,因此都称他为“王铁匠”。时间一长,王铁军逐渐抛弃了本名,居然也自称起“王铁匠”来。
  可是好景不长,十几年以后,剑王的女儿就因病去世。王铁匠伤心欲绝,每日饮酒消愁,还要继续坚持打铁。这样一来,就算是铁打的身子也受不了。终于有一天,他终于身体不支,终于病倒在路上了。
  当时,若不是狄青及时救了他,恐怕地府又多了一条魂魄了。
  狄青将王铁匠救醒之后,王铁匠为了报答狄青的大恩,答应终身为他效劳。于是,他带上大量家当以及那些铸剑、打铁的工具,随着狄青来到京城将军府中。
  此后,王铁匠为他家以及朝廷造了许多兵器。这些兵器都是采用上等精钢制成的,确实锋利无比、远近闻名。
  为了铸造这些兵器,狄青多次派人到龙泉地区购买各种铁英、磨石、山泉水等,这些都是铸剑的必需品。由于王铁匠与那些人十分熟悉,别人凭借他的一纸书信,就能用低价购买甚至获赠这些物品。
  可是,王铁匠打造的那些兵器与这柄剑相比,差距实在太大了。此剑不知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竟然能在壳中透出青光,看来定非凡品。狄青非但从未见过,甚至从未听说过世间竟有如此好剑。这柄剑和古代的“莫邪”、“泰阿”、“湛卢”、“巨阙”等名剑相比,还要略胜一筹。
  他将剑握在手中,只见青光更盛,剑气逼人。剑身刻有三个大字:青云剑。
  狄青见此情况,心中的喜悦简直无法形容。他早就希望能得到一柄更好的剑,今日终于如愿以偿了。可是,心中不免有些疑惑——此物究竟是谁放在这里的呢?如果贸然拿走它会不会惹来灾祸呢?这剑要是能归自己可不错,回去找王铁匠给配个剑鞘,有需要的时候就用它,这样的宝兵刃在手,行军打仗或者自卫防身时,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自己的战斗力。
  想到这里,他又拿起那根手杖看了看,这根手杖也不知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非铁非金,乌黑发亮,似乎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然而,狄青心里清楚,越是这般不大显眼的东西,越有可能是稀世珍品。
  他将锦盒拿起来,发现锦盒底下有一封信,他打开信一看,大吃一惊。
  只见信上写着三十六个字——狄青将军:青龙为马,飞黄腾达。宝剑赠你,手杖归他。七载之别,补偿代价。养大此子,福泽全家。
  按照信中所说,这柄青云剑是属于狄青自己的,这无可厚非;可是“手杖归他”,“他”是谁啊,难道就是这个婴儿?什么“七载之别”,又是“福泽全家”啊?
  他知道这是天机,凡人根本猜不透。即使能够猜透,也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否则必遭天遣。
  狄青婚后无子,只有两个女儿。他见此子仪表不凡,十分喜爱,决定将其带回家中抚养成人。于是,狄青将婴儿抱在怀里,带上锦盒。幸亏这个锦盒有拎手,不然,他可不大容易往外拿了。
  他本来想按原路返回军营所在,可是不知为什么,他出了石室以后,居然再也找不到原来的路了。他四处看了看,发现远处有一透出光亮的地方,于是便向那里走去。结果,出来以后,发现这个地穴的出口是在自己家的院子里。
  当李氏听狄青说了此事以后,心中惊奇之意更甚。不过,她见丈夫不但战后平安归来,而且还收获良多,最关键的是解决了狄家无后的大问题,这对于全家来说,可是最值得庆祝的事情了。
热门推荐
苟在妖武乱世修仙 苟在妖武乱世修仙